我們知道根號2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是怎樣得到這個結論的,請賜教?

大海145394350


大家知道,無理數也稱為無限不循環小數,如圓周率π、√2(根號2)等,不能寫作兩整數之比。若將它寫成小數形式,小數點之後的數字有無限多個,並且不會循環。常見的無理數包括大部分數的平方根、π等。這個在公元前就被放出來的魔鬼,雖然在兩千多年來一直被全世界的人們使用,卻又讓人們一直在邏輯上無法接受它的存在。甚至有很多人人為,是我們基於整數的整個數學體系出了問題。

史上第一個闖入人類數學世界中的無理數:根號2

傳說,無理數最早由畢達哥拉斯學派弟子希伯斯發現。他發現了一個事實:若正方形的邊長為1,則正方形對角線的長不是一個有理數。這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萬物皆數”(指有理數)的哲理大相徑庭。而畢達哥拉斯深信任意數均可用整數及分數表示,不相信無理數的存在。後來希伯索斯將無理數透露給外人,觸犯學派章程,將動搖他們在學術界的地位,因而希伯索斯被處死。

畢氏弟子的發現,第一次向人們揭示了有理數系的缺陷,證明它不能同連續的無限直線同等看待,有理數並沒有佈滿數軸上的點。在數軸上存在著不能用有理數表示的區域。無理數的發現對以後2000多年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人們從依靠直覺、經驗轉向依靠證明,推動了公理幾何學與邏輯學的發展。

無理數的本質是什麼?長期以來眾說紛壇,得不到正確的解釋。15世紀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稱之為“無理的數”,17世紀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稱之為“不可名狀”的數。由無理數引發的數學危機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下半葉。1872年,德國數學家戴德金從連續性的要求出發,用有理數的“分割”來定義無理數,並把實數理論建立在嚴格的科學基礎上,從而結束了無理數被認為“無理”的時代,也結束了持續2000多年的數學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機。

如何證明根號2是無限不循環小數

最早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我們一個數位一個數位地來不斷接近它。首先,我們知道1<2<4,所以12,我們又得到√2是介於1.4和1.5之間的數,這第二位4也就確定了。用這種笨辦法,我們可以一位接一位永遠算下去。經計算這個數為1.4142135623731……然而,這個數,它卻具有“無限且不循環”的性質!

隨著數學的不斷髮展,人們發明了各種方法來計算√2的數值,其中最簡潔的表達是這個無窮無盡的

我們來從求知的角度來證明下根號2(√2)為什麼是無理數?

方法1:尾數證明法:

假設根號2是一個有理數,那麼根號2就可以使用a/b的形式來標識,其中(a,b)=1,(表示a 與 b 最大的公因數是1),a和b都是正整數,明確了這些條件,我們就開始證明了。

第1步:√2=a/b 那麼可以得到a*a=2*b*b

第2步:從數的平方我們可以很快得到,b*b的尾數範圍是 (0,1,4,5,6,9)中的一個數,不可能是2,3,7,8,這個道理不難理解;

第3步:2*b*b的尾數範圍是(0,2,8)中的一個數,

第4步:因為a*a=2*b*b,那麼a*a的尾數範圍可以排除2和8,只有0

第5步:因為2*b*b得到的值肯定是一個偶數,那麼b*b的尾數範圍是(0,5)

第6步:按照目前的尾數可選項,a和b存在公因數5,和(a,b)=1是相矛盾的。

所以根號2是一個無理數。

方法2:奇偶分析法

所以根號2是一個無理數,可以說明的是希帕索斯就是用這種方法證明的。

還有很多種方法補充,差不多有8種左右,我就不一一羅列了。

如何計算根號2的值呢,查找了不少資料,我覺得這幾種方法還是能消化的。

方法1:

(√2+1)(√2-1)=1,這是我們參考的一個基準,可以按照這種方式不斷的展開。

√2-1=1/(√2+1)

√2 = 1+ 1/(√2+1),繼續帶入根號2的對等公式

√2 = 1+ 1/(1+ 1/(√2+1)+1)=1+ 1/(2+ 1/(√2+1))

繼續推導:

√2=1+ 1/(2+ 1/(√2+1))=1+ 1/(2+ 1/(1+ 1/(√2+1)+1))=1+ 1/(2+ 1/(2+ 1/(√2+1)))

這種方式叫做連分數法,我們可以通過這種不斷的迭代可以得到更加精確的值。

方法2:

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到根號2的範圍,明顯是大於1的,所以我們可以按照y=x+1的函數來表示,即

√2 = y=1+x

對上式做平方,得到

2=(1+x)(1+x),得到

2=1+x*x+2*x+1,進一步得到,

x*x+2*x=1,推得,x*(x+2)=1,得到

x=1/(x+2),所以

1/x=2+x=2+1/(2*x)=2+1/(2*1/(x+2))

=2+1/(2*1/(1/(x+2)+2))

按照這種方式可以不斷的推導,得到更加精確的值。

計算機如何計算根號2

當然還有很多高大上的方法來進一步輔助,比如牛頓迭代法,二分法等

那麼如何在計算機中來計算得到根號2呢, 這裡要介紹一個傳奇算法:算法名字就是:0x5f375a86,看起來像是一個內存地址一樣,該算法據說比牛頓迭代法快4倍,核心的代碼類似下面這樣:

i = 0x5f375a86 - (i>>1);

至今為止仍未能確切知曉此常數的起源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值最初為0x5f3759df,後來由Lomont通過暴力窮舉找到這個更優值,即0x5f375a86.

Lomont採用暴力方法逐步嘗試,終於找到一個比之前的好那麼一丁點的數字,雖然實際上這兩個數字所產生的結果非常近似,這個暴力得出的數字是0x5f375a86,為此他寫了一篇論文《Fast Inverse Square Root》。

如果以皮亞諾公理作為基礎,應如何證明根號2不是有理數呢?皮亞諾公理到定義加法、乘法並證明其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和序的概念,定義整數、減法、負數、交換環、序,定義有理數、除法、域、序、自然數次冪的指數運算。基礎的定義已經做完了,但是沒有n次根,畢竟n次根是在實數中定義的。不過可以做個等價命題,即不存在有理數x使得x^2=2。為了方便證明,定義奇數偶數。先假設存在x使上式成立,則x=0,不妨設x為正,則存在正整數p、q使得x=p/q。由命題可知p^2=2q^2。由奇偶可知,p為偶數,設p=2k,也q^2=2k^2,且q<p。p':=q和q':=k,則由方程p^2=2q^2的解(p,q)過渡到新解(p',q')且新解的值更小,重複上述可得一組無窮遞減的自然數解,這與無限減小原理矛盾,因此不存在。無限減小原理:不可能有無限減小的自然序列。當然這個也得證明,可以利用數學歸納法。

以上證明出自《陶哲軒實分析》,思路清晰,證明嚴謹,沒有用到素數相關的知識,很多初等證明直接假設p、q互素,但是互素也需要證明,而且那是數論的範疇。

一點感想

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和有所取捨,正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對於初等數學階段的證明我們就按照直觀感覺去思考,不必深究。否則最應該笑得是哲學家。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根號2如果是有限的或者無限循環小數,也就是有理數的時候,它可以寫成兩個互質整數的商的形式,兩邊平方,就得到了一個式子,然後把分式化成整式,根據左右兩邊的奇偶性可以找到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也就得到了根號2是無限不循環的小數了,也就是無理數。這個是初二時我們數學老師教我們的,現在還記得一清二楚,當時感覺這個證明的方法很厲害。後來發現這個方法也不是萬能的,現在很懷念上學的日子啊。





數學老師MathHuang


無限不循環小數,統稱為無理數。√2的出現,誕生了人類進步史上的“第一次數學危機”。

首先,簡單回顧下“數”的分類

在數學上,任何一個數都可以表示為複數z=a+bi的形式。其中,a為實部,b為虛部(i為虛數單位)。

當b=0時,z=a為實數;當a=0時,z=bi為純虛數;當a、b均不為0時,z=a+bi為複數。

而實數,又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有理數比較好理解,頭疼的是無理數。√2、圓周率π、自然常數e等都是常見的無理數。而正是因為無理數的發現,誕生了人類進步史上的“第一次數學危機”。

(關於第一次數學危機的故事,將在文末簡單講述。)

無理數讓人頭疼的地方,不單單是它的“無限”,更主要的是它的“不循環”。像圓周率π,藉助電腦已計算出小數點後10萬億位,也找不到其小數點後數字出現的任何規律。

無理數√2是由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徒弟希伯索斯,在研究邊長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長時發現的。

那麼,我們藉助等腰直角三角形,來談一談√2為什麼會出現無限不循環這一結論。

√2的無限不循環論證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論證,第一步是先用逼近法得出√2的近似值,第二步是用反證法證明√2是無理數。由此得出,√2是無限不循環小數的結論。

(接下來可能比較枯燥,沒有太多的配圖,有勞耐心閱讀,用時約5分鐘)

第一步,逼近法,求得近似值

勾股定理 c² = a² + b²

設某直角三角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邊長為1

則 a = b = 1,所以 c² = 1² + 1² = 2,得 c =√2

1² = 1 ,2² = 4 ,c² = 2

則 1 < c < 2 ,即 1 <√2 < 2

再取1和2的中間數1.5,1.5² = 2.25 > 2,得√2 < 1.5

當取 1.4² = 1.96 < 2,得1.4 <√2 < 1.5

當取 1.414212² <√2 < 1.414214²;

當取 1.414213561² <√2 < 1.414213563²;

依此類推,可得到√2 ≈ 1.4142135623730950488...

那麼,√2 的小數點後位數會是有限的嗎?即使無限,會出現循環嗎?這將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下圖與本文關聯度不大,佔個位置避免眼花,有興趣的可以拓展瞭解下)

第二步,反證法,證明√2是無限不循環小數

首先,我們確定的是,√2為正數,更是一個實數。

另外,我們知道實數的一個特性:

奇數 x 奇數 = 奇數 ;

偶數 x 偶數 = 偶數 ;

奇數 x 偶數 = 偶數 。


雖然我們較難輕易直接證明√2無限不循環,但可以通過反證法,假設√2為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即√2為有理數。

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表示成分數形式,即a/b,其中a、b均為整數。

所以,設√2 = a/b ,且a、b已互質(沒有公約數),

則 (√2)² = (a/b)²

⇒ 2 = a²/b² ⇒ 2b² = a²

2b²必為偶數 ⇒ a²為偶數

a x a = 偶數 ⇒ a為偶數

a為偶數 ⇒ a²必能被4整除

那麼,1/2a²仍為偶數


再由(√2)² = (a/b)² ⇒ b² = a²/2,則b²也是偶數

b x b = 偶數 ⇒ b為偶數


a為偶數,b為偶數,說明a、b還有公約數

這與“a、b已互質”的前提矛盾


若說a、b已互質的前提假設錯誤,那麼a、b可以化簡直至最終互質。顯然,這個假設前提不是矛盾的關鍵點所在。

那麼,這個矛盾的關鍵點,最終還只能是“設√2 = a/b”不成立。即√2不是有理數。

作為實數的√2不是有理數,那麼√2就只能是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

如上的反證法,是較常用的“奇偶分析法”。當然,證明√2是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的方法不限於此,其他還有如“尾數證明法”,“連分數法”,“構圖法”等。如有其他更好證明方法的夥伴,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第一次數學危機(簡述)

約公元前5世紀,有著“數學教父”之稱的畢達哥拉斯,發現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西方稱之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在中國稱之為“勾股定理”(最早約公元前1100年,西周初年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

畢達哥拉斯經長期研究,各地宣講、收徒,雖然過程不乏艱辛,但最終名聲顯赫,非常權威。畢達哥拉斯學派曾流傳一句名言,“萬物畢數”。他們所說的“數”,按現今分類只是“有理數”範疇。

他們認為,世上萬物都可以用數來表達,其中“整數”是上帝創造的,完美無缺。而分數是兩個整數的比。除了整數和分數外,世上不可能再有其他什麼數了。

然而,畢達哥拉斯的一個學生希伯索斯,在研究邊長為1的正方形時,發現其對角線長√2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而是介於1和2之間的一個數。

1和2之間顯然不再有整數,那麼√2是不是介於1和2之間的某個分數呢?

即:3/2;4/3;5/3,5/4;6/4,6/5;7/4,7/5,7/6;8/5,8/6,8/7;9/5,......當中的一個?

然後,他分別求證這些數,看有沒有平方等於2的,結果可想而知。

......

希伯索斯的發現,第一次向人們揭示了有理數系的缺陷。證明了它不能同連續的無限直線等同看待,有理數並沒有佈滿數軸上的點,在數軸上存在著不能用有理數表示的“孔隙”。

誘發第一次數學危機的一個間接因素是之後“芝諾悖論”,它更增加了數學家們的擔憂:數學作為一門精確的科學是否還有可能?

直至約公元前370年,這個矛盾被畢氏學派的歐多克斯通過給比例下新定義的方法解決了。也正是由於第一次數學危機的發生和解決,希臘數學走上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為世界數學作出了另一種傑出的貢獻。


一週刊


來一個最簡單的解釋:首先根號2在整數1和2之間,所以它不是整數。那就假設它是分數吧,如果它是分數,那這個分數肯定能化成最簡分數的形式(即分孑分母不能再約分的那種),再平方以後,還是分數,而不會得到2這個整數,與題設矛盾!所以它也不是分數!所以根號2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


我微博粉絲十億


我想從以下幾個角度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個問題,供大家參考。

尺規作圖

這個圖就很有意思,說明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與其直角邊是不存在最大公度線段的,也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角斜邊與直角邊是不能用整數比表示的。

圖中,AD=AC,過點D做DE垂直於AB交CB於點E。角ECD=角EDC,三角形EDB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線段CE=ED=BD(也就是相當於用圓規進行了截取),於是問題轉化成為求取線段EB與ED的最大公度線段問題。由於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總是大於直角邊的,所以這個過程可以無限進行下去。

連分數

之前在圓周率的約率和密率一篇問答中講到了連分數。這個圖也比較有意思,這裡邊的根號2是無論如何也消不去的,得到的是一個無限的連分數,而無限的連分數是不能化為通常意義下的分數的。


戴德金分割(切割)

兩個由有理數為元素構成的集合A和B,集合A中的每個元素都小於集合B中的每個元素,A∪B=Q。通過邏輯分析,有下面4種情況。

1、A中有最大元素,B中無最小元素。

2、A中無最大元素,B中有最小元素。

3、A中無最大元素,B中無最小元素。

4、A中有最大元素,B中有最小元素。

事實上第4種情況是不存在的。用反證法。假設A中有最大元素a,B中有最小元素b,那麼(a+b)÷2顯然是個有理數,既不在集合A中,也不在集合B中。這就A∪B=Q發生矛盾。

戴德金分割打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在數軸上切一刀。第1種情況確定了一個有理數a,第2種情況確定了一個有理數b,第3種情況就正好切到了有理數的空隙上,就有必要引進一個新的數(非比例數),第3種情況確定了一個無理數。

那我們現在熟知的根號2就是下面的分割所確定的。集合A由所有的負有理數,以及平方小於等於2的非負有理數構成。集合B為平方大於2的非負有理數構成。這個分割A/B確定的數即為根號2。


多元視角


用人類確定的有理數為標準值,去度量腰長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不可公度,發現人因此丟了生命,故事大家都知道。人們對有理數和無理數的認識,有一個誤區,就是無理數和有理數表示線段長度的功能,應該完全是一樣的,誤會在於,有人認為無理數表示的線段有無限長。例如,當直徑為1時,舊的圓周率表示的圓周長即為3.14無限不循環,此時,精度似乎變成了圓周長有無限長,許多人都有這個疑問,而實際上,圓周長都是有限的長度,很明顯,無限精確導致了圓周長芝諾悖論式,使圓周長無限精確,跟芝諾悖論里人追不上龜一樣荒唐。假如圓周長可如上面說的等腰三角形斜邊,可用同一精度的尺子直接測量,所測出的數不管是幾點幾,其精度與這把尺子測出的直徑為1,完全是一樣的精確,無理數據跟有理數據,都同樣表示有限長度!因此,使圓周率無限精確,是沒有實際計算意義的,在同一度量衡度量下,1.414跟1同樣精確。無理數沒有比有理數不精確,精確度都是相對的,即使你無限精確,還是做不到絕對精確,因為在這個宇宙,無限是客觀存在的,誰都做不到絕對精確。


長眉1958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這問題涉及數的表示(representation),十進制是人類較習慣了的表示形式了(雖說也有不少如二、十二、二十、六十等進制之類的,分數和無理數進制暫時僅對數學工作者或數學家開放😂。注意:無理數不像素數,應該是與進制有關的,不屬於數的本質屬性)。

√2是無理數,這是相對整數如十進制,如果是√2進制的話,那√2就是“10”,這顯然不是無理數。(注:無理數甚至分數是否可以或適宜於作為表示數的“位進制”的“基”即base值得商榷)

好了,說十進制的√2吧。其實開平方是有試算程序算法的,但是√2的這個算法是否有“終點”不得而知,因此,數學家們便默認了它是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除了平方數自然數之外的所有其他自然數都是這種情況,其開平方都被認為是無理數的。當然,這樣提出無理數是很滑稽的。😂

√2是無理數,是因為數間的整除性方面出現了問題。不知道現代計算機已經計算出√2的多少位了,據說π已經計算到了天文數字位了。

開立方、開n次方也是如此。。。

。。。。。。

😂☕️


Nick8354


由自然數擴充到實數,數的擴充,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用有限數字表示無窮的數。數如果對應一條數軸,數軸上的點沒有空間延伸,線有長無寬。隨機截取一個區間1和2,這中間有無窮個點。顯然有限位數表示無窮個點是不可能,在無窮位數數列中,有些點可以通過一定規則找到的,如0.3循環,第一次十等分,在第四個位置能找到,再次十等分,在第四個位置能找到,這種有規則的無窮位數點歸於有理數。另一些點細分下去位置不固定,這類數歸於無理數。

有理數也可以表示某一位加零的循環數或者末位減1再加一串9的循環數。循環小數為有理數,非循環小數是無理數。

所以無理數與進制無關,任何進制,在任意基元中,都有無窮個點存在,其中能按規則找到的點都是有理數,不能按規則,只能通過計算確定位置的點都是無理數,如搞個九進制,一個點在0和1區間,第一次九等分,在第一個位置,再細分跑另一個位置,無窮細分下去,這個點在不同位置,沒有規律,無法按規則確定位置,這個點代表的數就是無理數。

無理數只存在於數學中,自然界不是連續的。√2不可能畫出來,只能表示你畫的是√2。



鄧偉定


證明下集合的第三次數學危機吧


越過山丘53


請看根號2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