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根号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请赐教?

大海145394350


大家知道,无理数也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π、√2(根号2)等,不能写作两整数之比。若将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之后的数字有无限多个,并且不会循环。常见的无理数包括大部分数的平方根、π等。这个在公元前就被放出来的魔鬼,虽然在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全世界的人们使用,却又让人们一直在逻辑上无法接受它的存在。甚至有很多人人为,是我们基于整数的整个数学体系出了问题。

史上第一个闯入人类数学世界中的无理数:根号2

传说,无理数最早由毕达哥拉斯学派弟子希伯斯发现。他发现了一个事实: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而毕达哥拉斯深信任意数均可用整数及分数表示,不相信无理数的存在。后来希伯索斯将无理数透露给外人,触犯学派章程,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因而希伯索斯被处死。

毕氏弟子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系的缺陷,证明它不能同连续的无限直线同等看待,有理数并没有布满数轴上的点。在数轴上存在着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区域。无理数的发现对以后2000多年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从依靠直觉、经验转向依靠证明,推动了公理几何学与逻辑学的发展。

无理数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由无理数引发的数学危机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下半叶。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从而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

如何证明根号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最早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我们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地来不断接近它。首先,我们知道1<2<4,所以12,我们又得到√2是介于1.4和1.5之间的数,这第二位4也就确定了。用这种笨办法,我们可以一位接一位永远算下去。经计算这个数为1.4142135623731……然而,这个数,它却具有“无限且不循环”的性质!

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方法来计算√2的数值,其中最简洁的表达是这个无穷无尽的

我们来从求知的角度来证明下根号2(√2)为什么是无理数?

方法1:尾数证明法:

假设根号2是一个有理数,那么根号2就可以使用a/b的形式来标识,其中(a,b)=1,(表示a 与 b 最大的公因数是1),a和b都是正整数,明确了这些条件,我们就开始证明了。

第1步:√2=a/b 那么可以得到a*a=2*b*b

第2步:从数的平方我们可以很快得到,b*b的尾数范围是 (0,1,4,5,6,9)中的一个数,不可能是2,3,7,8,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第3步:2*b*b的尾数范围是(0,2,8)中的一个数,

第4步:因为a*a=2*b*b,那么a*a的尾数范围可以排除2和8,只有0

第5步:因为2*b*b得到的值肯定是一个偶数,那么b*b的尾数范围是(0,5)

第6步:按照目前的尾数可选项,a和b存在公因数5,和(a,b)=1是相矛盾的。

所以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方法2:奇偶分析法

所以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可以说明的是希帕索斯就是用这种方法证明的。

还有很多种方法补充,差不多有8种左右,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如何计算根号2的值呢,查找了不少资料,我觉得这几种方法还是能消化的。

方法1:

(√2+1)(√2-1)=1,这是我们参考的一个基准,可以按照这种方式不断的展开。

√2-1=1/(√2+1)

√2 = 1+ 1/(√2+1),继续带入根号2的对等公式

√2 = 1+ 1/(1+ 1/(√2+1)+1)=1+ 1/(2+ 1/(√2+1))

继续推导:

√2=1+ 1/(2+ 1/(√2+1))=1+ 1/(2+ 1/(1+ 1/(√2+1)+1))=1+ 1/(2+ 1/(2+ 1/(√2+1)))

这种方式叫做连分数法,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不断的迭代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值。

方法2: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根号2的范围,明显是大于1的,所以我们可以按照y=x+1的函数来表示,即

√2 = y=1+x

对上式做平方,得到

2=(1+x)(1+x),得到

2=1+x*x+2*x+1,进一步得到,

x*x+2*x=1,推得,x*(x+2)=1,得到

x=1/(x+2),所以

1/x=2+x=2+1/(2*x)=2+1/(2*1/(x+2))

=2+1/(2*1/(1/(x+2)+2))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不断的推导,得到更加精确的值。

计算机如何计算根号2

当然还有很多高大上的方法来进一步辅助,比如牛顿迭代法,二分法等

那么如何在计算机中来计算得到根号2呢, 这里要介绍一个传奇算法:算法名字就是:0x5f375a86,看起来像是一个内存地址一样,该算法据说比牛顿迭代法快4倍,核心的代码类似下面这样:

i = 0x5f375a86 - (i>>1);

至今为止仍未能确切知晓此常数的起源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值最初为0x5f3759df,后来由Lomont通过暴力穷举找到这个更优值,即0x5f375a86.

Lomont采用暴力方法逐步尝试,终于找到一个比之前的好那么一丁点的数字,虽然实际上这两个数字所产生的结果非常近似,这个暴力得出的数字是0x5f375a86,为此他写了一篇论文《Fast Inverse Square Root》。

如果以皮亚诺公理作为基础,应如何证明根号2不是有理数呢?皮亚诺公理到定义加法、乘法并证明其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序的概念,定义整数、减法、负数、交换环、序,定义有理数、除法、域、序、自然数次幂的指数运算。基础的定义已经做完了,但是没有n次根,毕竟n次根是在实数中定义的。不过可以做个等价命题,即不存在有理数x使得x^2=2。为了方便证明,定义奇数偶数。先假设存在x使上式成立,则x=0,不妨设x为正,则存在正整数p、q使得x=p/q。由命题可知p^2=2q^2。由奇偶可知,p为偶数,设p=2k,也q^2=2k^2,且q<p。p':=q和q':=k,则由方程p^2=2q^2的解(p,q)过渡到新解(p',q')且新解的值更小,重复上述可得一组无穷递减的自然数解,这与无限减小原理矛盾,因此不存在。无限减小原理:不可能有无限减小的自然序列。当然这个也得证明,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

以上证明出自《陶哲轩实分析》,思路清晰,证明严谨,没有用到素数相关的知识,很多初等证明直接假设p、q互素,但是互素也需要证明,而且那是数论的范畴。

一点感想

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和有所取舍,正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初等数学阶段的证明我们就按照直观感觉去思考,不必深究。否则最应该笑得是哲学家。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根号2如果是有限的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就是有理数的时候,它可以写成两个互质整数的商的形式,两边平方,就得到了一个式子,然后把分式化成整式,根据左右两边的奇偶性可以找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也就得到了根号2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了,也就是无理数。这个是初二时我们数学老师教我们的,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当时感觉这个证明的方法很厉害。后来发现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现在很怀念上学的日子啊。





数学老师MathHuang


无限不循环小数,统称为无理数。√2的出现,诞生了人类进步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首先,简单回顾下“数”的分类

在数学上,任何一个数都可以表示为复数z=a+bi的形式。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当b=0时,z=a为实数;当a=0时,z=bi为纯虚数;当a、b均不为0时,z=a+bi为复数。

而实数,又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比较好理解,头疼的是无理数。√2、圆周率π、自然常数e等都是常见的无理数。而正是因为无理数的发现,诞生了人类进步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关于第一次数学危机的故事,将在文末简单讲述。)

无理数让人头疼的地方,不单单是它的“无限”,更主要的是它的“不循环”。像圆周率π,借助电脑已计算出小数点后10万亿位,也找不到其小数点后数字出现的任何规律。

无理数√2是由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徒弟希伯索斯,在研究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时发现的。

那么,我们借助等腰直角三角形,来谈一谈√2为什么会出现无限不循环这一结论。

√2的无限不循环论证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第一步是先用逼近法得出√2的近似值,第二步是用反证法证明√2是无理数。由此得出,√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结论。

(接下来可能比较枯燥,没有太多的配图,有劳耐心阅读,用时约5分钟)

第一步,逼近法,求得近似值

勾股定理 c² = a² + b²

设某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长为1

则 a = b = 1,所以 c² = 1² + 1² = 2,得 c =√2

1² = 1 ,2² = 4 ,c² = 2

则 1 < c < 2 ,即 1 <√2 < 2

再取1和2的中间数1.5,1.5² = 2.25 > 2,得√2 < 1.5

当取 1.4² = 1.96 < 2,得1.4 <√2 < 1.5

当取 1.414212² <√2 < 1.414214²;

当取 1.414213561² <√2 < 1.414213563²;

依此类推,可得到√2 ≈ 1.4142135623730950488...

那么,√2 的小数点后位数会是有限的吗?即使无限,会出现循环吗?这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下图与本文关联度不大,占个位置避免眼花,有兴趣的可以拓展了解下)

第二步,反证法,证明√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首先,我们确定的是,√2为正数,更是一个实数。

另外,我们知道实数的一个特性:

奇数 x 奇数 = 奇数 ;

偶数 x 偶数 = 偶数 ;

奇数 x 偶数 = 偶数 。


虽然我们较难轻易直接证明√2无限不循环,但可以通过反证法,假设√2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即√2为有理数。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形式,即a/b,其中a、b均为整数。

所以,设√2 = a/b ,且a、b已互质(没有公约数),

则 (√2)² = (a/b)²

⇒ 2 = a²/b² ⇒ 2b² = a²

2b²必为偶数 ⇒ a²为偶数

a x a = 偶数 ⇒ a为偶数

a为偶数 ⇒ a²必能被4整除

那么,1/2a²仍为偶数


再由(√2)² = (a/b)² ⇒ b² = a²/2,则b²也是偶数

b x b = 偶数 ⇒ b为偶数


a为偶数,b为偶数,说明a、b还有公约数

这与“a、b已互质”的前提矛盾


若说a、b已互质的前提假设错误,那么a、b可以化简直至最终互质。显然,这个假设前提不是矛盾的关键点所在。

那么,这个矛盾的关键点,最终还只能是“设√2 = a/b”不成立。即√2不是有理数。

作为实数的√2不是有理数,那么√2就只能是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上的反证法,是较常用的“奇偶分析法”。当然,证明√2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方法不限于此,其他还有如“尾数证明法”,“连分数法”,“构图法”等。如有其他更好证明方法的伙伴,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第一次数学危机(简述)

约公元前5世纪,有着“数学教父”之称的毕达哥拉斯,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西方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称之为“勾股定理”(最早约公元前1100年,西周初年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

毕达哥拉斯经长期研究,各地宣讲、收徒,虽然过程不乏艰辛,但最终名声显赫,非常权威。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流传一句名言,“万物毕数”。他们所说的“数”,按现今分类只是“有理数”范畴。

他们认为,世上万物都可以用数来表达,其中“整数”是上帝创造的,完美无缺。而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除了整数和分数外,世上不可能再有其他什么数了。

然而,毕达哥拉斯的一个学生希伯索斯,在研究边长为1的正方形时,发现其对角线长√2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介于1和2之间的一个数。

1和2之间显然不再有整数,那么√2是不是介于1和2之间的某个分数呢?

即:3/2;4/3;5/3,5/4;6/4,6/5;7/4,7/5,7/6;8/5,8/6,8/7;9/5,......当中的一个?

然后,他分别求证这些数,看有没有平方等于2的,结果可想而知。

......

希伯索斯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系的缺陷。证明了它不能同连续的无限直线等同看待,有理数并没有布满数轴上的点,在数轴上存在着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孔隙”。

诱发第一次数学危机的一个间接因素是之后“芝诺悖论”,它更增加了数学家们的担忧: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是否还有可能?

直至约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也正是由于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发生和解决,希腊数学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世界数学作出了另一种杰出的贡献。


一周刊


来一个最简单的解释:首先根号2在整数1和2之间,所以它不是整数。那就假设它是分数吧,如果它是分数,那这个分数肯定能化成最简分数的形式(即分孑分母不能再约分的那种),再平方以后,还是分数,而不会得到2这个整数,与题设矛盾!所以它也不是分数!所以根号2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我微博粉丝十亿


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尺规作图

这个图就很有意思,说明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其直角边是不存在最大公度线段的,也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角斜边与直角边是不能用整数比表示的。

图中,AD=AC,过点D做DE垂直于AB交CB于点E。角ECD=角EDC,三角形EDB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线段CE=ED=BD(也就是相当于用圆规进行了截取),于是问题转化成为求取线段EB与ED的最大公度线段问题。由于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总是大于直角边的,所以这个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

连分数

之前在圆周率的约率和密率一篇问答中讲到了连分数。这个图也比较有意思,这里边的根号2是无论如何也消不去的,得到的是一个无限的连分数,而无限的连分数是不能化为通常意义下的分数的。


戴德金分割(切割)

两个由有理数为元素构成的集合A和B,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都小于集合B中的每个元素,A∪B=Q。通过逻辑分析,有下面4种情况。

1、A中有最大元素,B中无最小元素。

2、A中无最大元素,B中有最小元素。

3、A中无最大元素,B中无最小元素。

4、A中有最大元素,B中有最小元素。

事实上第4种情况是不存在的。用反证法。假设A中有最大元素a,B中有最小元素b,那么(a+b)÷2显然是个有理数,既不在集合A中,也不在集合B中。这就A∪B=Q发生矛盾。

戴德金分割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在数轴上切一刀。第1种情况确定了一个有理数a,第2种情况确定了一个有理数b,第3种情况就正好切到了有理数的空隙上,就有必要引进一个新的数(非比例数),第3种情况确定了一个无理数。

那我们现在熟知的根号2就是下面的分割所确定的。集合A由所有的负有理数,以及平方小于等于2的非负有理数构成。集合B为平方大于2的非负有理数构成。这个分割A/B确定的数即为根号2。


多元视角


用人类确定的有理数为标准值,去度量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不可公度,发现人因此丢了生命,故事大家都知道。人们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认识,有一个误区,就是无理数和有理数表示线段长度的功能,应该完全是一样的,误会在于,有人认为无理数表示的线段有无限长。例如,当直径为1时,旧的圆周率表示的圆周长即为3.14无限不循环,此时,精度似乎变成了圆周长有无限长,许多人都有这个疑问,而实际上,圆周长都是有限的长度,很明显,无限精确导致了圆周长芝诺悖论式,使圆周长无限精确,跟芝诺悖论里人追不上龟一样荒唐。假如圆周长可如上面说的等腰三角形斜边,可用同一精度的尺子直接测量,所测出的数不管是几点几,其精度与这把尺子测出的直径为1,完全是一样的精确,无理数据跟有理数据,都同样表示有限长度!因此,使圆周率无限精确,是没有实际计算意义的,在同一度量衡度量下,1.414跟1同样精确。无理数没有比有理数不精确,精确度都是相对的,即使你无限精确,还是做不到绝对精确,因为在这个宇宙,无限是客观存在的,谁都做不到绝对精确。


长眉1958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这问题涉及数的表示(representation),十进制是人类较习惯了的表示形式了(虽说也有不少如二、十二、二十、六十等进制之类的,分数和无理数进制暂时仅对数学工作者或数学家开放😂。注意:无理数不像素数,应该是与进制有关的,不属于数的本质属性)。

√2是无理数,这是相对整数如十进制,如果是√2进制的话,那√2就是“10”,这显然不是无理数。(注:无理数甚至分数是否可以或适宜于作为表示数的“位进制”的“基”即base值得商榷)

好了,说十进制的√2吧。其实开平方是有试算程序算法的,但是√2的这个算法是否有“终点”不得而知,因此,数学家们便默认了它是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除了平方数自然数之外的所有其他自然数都是这种情况,其开平方都被认为是无理数的。当然,这样提出无理数是很滑稽的。😂

√2是无理数,是因为数间的整除性方面出现了问题。不知道现代计算机已经计算出√2的多少位了,据说π已经计算到了天文数字位了。

开立方、开n次方也是如此。。。

。。。。。。

😂☕️


Nick8354


由自然数扩充到实数,数的扩充,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用有限数字表示无穷的数。数如果对应一条数轴,数轴上的点没有空间延伸,线有长无宽。随机截取一个区间1和2,这中间有无穷个点。显然有限位数表示无穷个点是不可能,在无穷位数数列中,有些点可以通过一定规则找到的,如0.3循环,第一次十等分,在第四个位置能找到,再次十等分,在第四个位置能找到,这种有规则的无穷位数点归于有理数。另一些点细分下去位置不固定,这类数归于无理数。

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某一位加零的循环数或者末位减1再加一串9的循环数。循环小数为有理数,非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所以无理数与进制无关,任何进制,在任意基元中,都有无穷个点存在,其中能按规则找到的点都是有理数,不能按规则,只能通过计算确定位置的点都是无理数,如搞个九进制,一个点在0和1区间,第一次九等分,在第一个位置,再细分跑另一个位置,无穷细分下去,这个点在不同位置,没有规律,无法按规则确定位置,这个点代表的数就是无理数。

无理数只存在于数学中,自然界不是连续的。√2不可能画出来,只能表示你画的是√2。



邓伟定


证明下集合的第三次数学危机吧


越过山丘53


请看根号2的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