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和田是和田玉石的出产地,在当地市场上,你根本看不到最好的和田玉,甚至有些玉石贩子也见不上,真正好的,大价钱的和田玉,刚一出来就会被和田几个大户拿走,或者被他们囤积起来,或者几天后出现在北京、上海、广东,甚至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地的藏家手中。普通人只听说出来了好玉,但他们根本见不到东西。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无论是在和田加买清真寺门口的玉石大巴扎,还是在总闸口、苏阿库木等邻近产地的玉石集散地以及市内的一些玉器商店,几乎看不到10万元以上的玉石,顶级羊脂玉更是难得一见。那么,那些控制和田玉市场、影响和田玉价格的“大鳄”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是怎样控制玉石市场的?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和田玉王阿里木

中央电视台“新丝绸之路”节目中有关和田玉的专栏里介绍,他被称之为“和田玉王”。阿里木是洛浦县普拉乡人,家就在和田总闸口附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是农民,不会做生意,也不懂玉石。小学毕业后,由于中学离家太远,家里又没钱供他上学,就辍学回家种地了。1986年他7岁,过古尔邦节时,阿里木的父亲给了他10元钱,让他买点好吃的,阿里木没舍得花这10元钱,就用这10元钱卖了一块玉到巴扎上。第一天巴扎有人给他30元钱,他没有出手。第二天巴扎上有人给他50元钱,他也没有卖,下午有人出110元,阿里木认为这块玉值这么多钱,就卖给了买家。后来,阿里木用这110元钱买了一块2.5千克的玉,几天后以180元卖掉又赚了70元。他一看这个事情很来钱,就开始搞玉石生意直到现在。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田玉不值钱。那时不要说一般的和田玉不值钱,就是白玉也不值钱,外地老板要的都是羊脂玉、碧玉。现在值10万元的和田白玉,那时候100元钱就能买到。就拿阿里木第一次卖的那块玉来说,虽然只有拳头大小,如果放到现在的话给12万都不会出手。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2002年开始,他在河道中承包了一块河滩地,购买了4台装载机、2台推土机,雇了几十个人挖玉,一天的费用是1500元左右,也挖出了好玉。现在主要还是从别人手中收购,什么地方出现了好东西,那些采玉人或者他的手下会第一个给他打电话,谈好了直接给现钱,不要了别人才能看。有些时候即使有些人先看了东西,但他钱不够也会阿里木合伙购买。他现在一年要外出十几次,主要是到北京、上海等地,给那里的客户送货。

阿里木说玉代表人的品格,我们做玉石生意的人不能玷污玉的这种美德。我的生意能做到几千万元,主要是我不作假、信誉好,许多外地人都愿意和我打交道。

听朋友说,前年有一个扬州人来到和田,花了30万购买了一密码箱玉石。阿里木看了以后告诉他,这些玉石中有些是假皮子。那个扬州人不信,就去问了几个行家,行家一看认为确实有问题。行家们对他说:“阿里木说是假的就是假的,他从不骗人。”自此,那个扬州人开始佩服阿里木的眼力和为人,他退掉了那箱玉石,花了50万从阿里木那里购买了真玉石。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和田的朋友都说阿里木不仅做生意诚信、信誉好,而且乐善好施。他赚了钱后每年都要给总闸口附近的学校和贫困户解决冬天的煤,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像他这样有几千万资产的人,完全可以像有些玉老板那样,去搞房地产等生意,但阿里木仍然住在总闸口一带,并打算在那里盖一个玉石交易市场。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汉族玉石商人刁文奎

2008年,和田地区的总人口是188万多人,其中维吾尔族就占总人口的96%以上,汉族人口仅占3%多一些。在这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地方,一个汉族人要想从事玉石生意,除了具备广泛的人际关系和雄厚的资金外,还要懂维吾尔语。在和田汉族的玉石商户(有一半是外地人)主要以开玉器经销商店为主,直接从事玉石大宗买卖的很少。而和田市工艺美术玉雕厂的刁文奎厂长就是从这些人中杀出的一匹“黑马”。据说他收藏的和田玉目前在新疆排前5名,已拥有4000多万元的资产。

老刁是四川人,由于在老家时家庭成分不好没上成高中,15岁时他就独自一人来到了和田,投奔了在和田的姐姐。他来和田后先后当过农民、厨师、教师等,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后来到和田县法院搞企业。1988年,他在法院工作时,因为一起经济案件请教了专家,了解认识了和田玉,而后走上了玉石经营之路。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他作为一个懂玉石雕刻的商人,由于经常切割和雕刻玉石,和一般的玉石大户们相比,他购买玉石时更多考虑是能做什么东西,亏损也就相对少一些。因为他经常切割玉石,也许和其他玉石大户相比,看玉石的眼力会更高一筹,不会走眼。但他说,古人有一句话:神仙难断寸玉。在和田玉的交易中,更多是凭借人的胆识和眼力,有时带的是“赌玉”的性质。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1997年,他花了4万元购买了一块6千克的籽料,这块玉石表面很光滑,而且带皮子,但一刀切下去,只有表皮3厘米是玉,里面全是白花,没有任何雕刻利用的价值。

1999年,他在玉石大巴扎花了不到50元,购买了一块表皮只露出一点点玉质、重1.5千克的玉(石包玉),切开以后,里面全是玉。这块玉他花了1万元的雕刻加工费,卖了30万元。

2000年,他在市场看到一块重2千克的黑皮子玉,很难看,放了几个月都没人买。最后他用1200元购买了下来,仅花了5000元加工费,2003年就以36万元卖给了别人。后来这个人将这块玉拿到上海卖了120万元。

2006年,他在洛浦县玉石市场看到了一块3千克重的红皮子玉,由于是假皮子,许多人都不看好。他用1700元购买了下来,目前存放在乌鲁木齐市,最少值12万元。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刁文奎说,现在做假皮子的技术太高了,像我有时也会走眼。今年,我购买了一块2千克重的和田玉,带红皮子,花了近4万,最后切开一看,只是一块卡瓦石。有些是二次作皮子,有些时候,你根本鉴别不出来哪些是假的。据说和田一个学校的化学老师,研究出利用碘化物做假皮子,做出来的东西让一些行家都走眼,当然,具体的方法是密不传人的。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采玉大户亚力坤

亚力坤是一个35岁的维吾尔族玉石商人。最早在洛浦县山普鲁珍种子站工作,看到许多人在河坝里采玉赚了钱,他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他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早晨到玉龙喀什河去,晚上回来的时候能采到半袋子子玉。当时我们只要羊脂玉和碧玉,那时一块白玉20块钱都没有人要,没想到这个东西现在这么值钱。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从采了第一块玉赚了十几元钱开始,他再采玉再出售,到有了钱购买别人的石头,再赚钱,他完成了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同任何生意一样,有大的投入才有大的产出。他有了更多的钱,就可以买到更多的玉石,赚取更大的利润。几年来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和胆识,从同伴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和田玉石行业中的一个大户。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目前,他做玉石生意主要还是以自己采挖为主。2005年最高峰时,他雇的采玉农民有100多人,拥有30多台机械,在玉龙喀什河河道和古代河床上承包了几十亩地。仅几个月他花出去的人员工资和柴油钱就近30万,而且还没有挖出好东西。他认为,目前是和田子玉在历史上产量最多的时期,估计每年产玉20吨左右,极品籽料1吨左右。但籽料产地有限,按照目前的机械作业量,3年后子玉资源枯竭。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亚力坤的东西没有假货,如果别人发现他的东西有问题,可以退货。有些外地客户拿了他的东西,钱不够给他打了几十万的欠条,他不认识汉子,也不让人看一下,就让人家把东西拿走。

亚力坤说:我做生意靠的是诚信。如果你骗了别人,传出去以后没有人会和你打交道,也影响和田玉的声誉。去年有一个深圳老板买了一块200多万的玉石,哪里是什么和田玉,只不过是一块不值钱的东陵石。


和田玉大户们的传奇故事

几年过去了,阿里木现在已经是资产上亿的大老板了,看家护院的狼狗都有几条,当初他说将来要在总闸口盖一个环境好点的玉石交易市场,现在那里依然是当时的样子,没有改观。在尘土飞扬,熙熙攘攘的和田玉石巴扎中,几年后也许又会冒出几个阿里木式的人。和田玉也许是人世间少数几个能让穷人一下子改变命运的东西。其实,我们现代的大多数人除了看到了他的经济价值外,又有几个人能向古人一样理解它所具有的精神和文化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