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击败强大的德国,却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当年的苏联是伪强国?

有网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苏联在二战中能够击败强大的德国,为何后来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说当时的苏联是不是伪强国?

苏联当然不是伪强国,毕竟在二战结束之后,西面的 欧洲国家都在恐惧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苏军趁着纳粹德国覆灭扑过来,那么欧洲将陷入又一轮地狱。

所以历史舆论江湖流传着一个说法,说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震慑苏联。

那么阿富汗战争中苏联沦为笑谈的终极原因是什么呢?

能击败强大的德国,却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当年的苏联是伪强国?

其实我们看阿富汗战争的第一阶段,当苏军扑到阿富汗之后,阿富汗的中心政权很快就被打得崩溃了,速度快到美英法都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但很快,阿富汗人开始组建游击队,这些游击队的构成人员有前政府军人、各部落人员以及民间勇士等等。

在这一阶段,苏军吃了大亏。

为什么会吃大亏?主要是苏军决策阶层的失误,他们企图利用在欧洲正规作战经验对付阿富汗的游击队。

苏联原本就是打游击战的爸爸,但在应对游击战中却显得非常孙子。

能击败强大的德国,却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当年的苏联是伪强国?

首先苏军的机械化部队主力作战坦克是T64,T64本身就不是为了攻击人员目标和工事而设计的,当阿富汗游击队遭遇苏军部队立马就往山上跑,苏军立马就傻眼了,因为T64的悬挂很脆弱,在山地中作战故障率很高,后勤疲于应对,更别提参与作战了。

再说苏军的步兵作战方式,由于二战的传统打法是利用坦克突击到处级位置步兵下车伴随作战,但问题是阿富汗是反游击作战,根本没有出击位置,随时随地就开打,结果步兵被当成了游击队的枪靶子,而坦克炮因为视角调转慢的原因无法支援步兵。

而阿富汗的游击战术是盯着苏军的补给队,经常半路就把苏军的补给品给截,导致苏军后勤补给困难。

能击败强大的德国,却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当年的苏联是伪强国?

不过在第二阶段,苏军调整了武器配置,不再大量调集坦克,而是给士兵们配置了大量的BMP步兵战车,严禁步兵乘坐在车顶行军,重型火炮也大幅减少,增加了中型口径迫击炮的配置,从而产生了苏军在阿富汗作战最著名的反游击战作战方式。

在诸多反游击战神器的加持之下,在第二阶段前期苏军压制着阿富汗游击队,从而这一时期独立支撑不住的阿富汗游击队开始请援,所以外国援助开始进入阿富汗战场。

这给予了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熟知的 毒刺导弹,就成为了苏军航空队的噩梦。

能击败强大的德国,却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当年的苏联是伪强国?

正是靠着外国援助,阿富汗游击队以极好的局面将战事拖入了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阿富汗游击队躲到了巴基斯坦,通过不断出击从各方面骚扰苏军,于是苏军疲于奔命,很快就被打疲了,在防御重点地区双方谁也没有再大的动作,直到苏联撤军。

从场面上来说,双方没有议论胜败,苏军没有全灭游击队,而游击队也没能正面赶走苏军,苏军是自己撤走的。

很多朋友可能认为,苏军在阿富汗损失这么大,还不叫败那叫什么?

能击败强大的德国,却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当年的苏联是伪强国?

苏联损失大吗?

说实话,在阿富汗的损失对于当时的 苏联而言完全不是问题,苏联当时还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霸主,流这点血简直就是皮外伤。

其实重点是,当时的苏联不只是在流这一处血,而是身上到处都在流血,苏联当时需要输血的地方太多了,多到已经严重伤身体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苏联最终想通了,打下阿富汗能够得到什么?

阿富汗有钱吗?

没有!

阿富汗有资源吗?

也没有!

能击败强大的德国,却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当年的苏联是伪强国?

那苏联打下阿富汗来能得到什么?

得到一个传说中的黄金十字路中心点,但全是飞沙走石的环境,别说不利于苏联人生存,连阿富汗人都不利于生存,于是苏联一拍脑袋就撤军了。

我们说看苏联为什么在军事上能够击败德国,却没有能打垮阿富汗。

打垮德国很简单啊!占领柏林就算打垮德国,但阿富汗呢?占领什么地方算打垮阿富汗?难道要苏军把阿富汗土地全部犁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