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職場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職場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職場中最重要的3件事?

華章妹說

職場的核心精髓可以概括為3件事,它們分別是:

● 職場第一要務

● 職業化

● 職場的本質

讀懂今天這篇文章,就等於讀懂了職場的核心精髓。以下,Enjoy: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來源: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這三件事與身處職場的我們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就讓我用三句話概括一下:

● 職場第一要務決定了我們在職場上的生死存亡。

● 職業化關係到我們在職場上所受的多方評價。

● 對職場本質的理解和運用則決定了我們在職場上到底能夠走多遠。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將用深度思考的方法去思考並回答這三個最為關鍵的職場問題。

正如我曾聽到過的一句話:

“職場中最痛苦的事,不是摔倒,不是被迫離開;而是摔倒了N次,卻不知何故。”

01 職場第一要務

在剛開始工作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遇到了同樣一個問題——

那就是雖然我對自己的工作非常認真負責,但職業發展卻並不順利。

這個問題讓我痛苦糾結了許久,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職業發展不順利的根本原因,不是我的事情做得不夠好,而是我與直屬老闆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於是,我去請教了一位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的老法師。

他看著我的笑容飽含深意,緩緩吐出一句話:“把你的老闆當做你最重要的客戶。”

那是一句讓我醍醐灌頂,記到如今的話,在那之後我的職場畫風終於扭轉。

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一門心思的琢磨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了;與此同時,我的職業道路也開始慢慢順遂起來。

在職場畫風扭轉之前,我為懵懂無知付出的那些代價就不提了,說多了都是淚。

現在就讓我們來說說“如何把老闆當作你最重要的客戶?”

當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

不論客戶在你這裡購買了多少服務或產品,一切都源自於他對你的信任。

即使你提供的服務和產品看起來很不錯,但如果他對你缺乏信任,購買也無從發生。

所以,一定是先有了足夠的信任,才會產生購買的行為。

職場也是一樣,如果直屬老闆對你缺乏信任,那麼不論你說什麼、做什麼,他都很難滿意。

同時,如果你在工作中出了一些差錯,就會導致他對你的不滿與進一步的不信任。

所以,如果你只是工作認真負責,卻沒得到老闆信任,結局必然不好。

相反,如果有了老闆信任,即使你的工作做得一般,那也足夠自保。

所以我說,職場上的第一要務不是別的,而是獲得直屬老闆的充分信任。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在後來的工作中,我慢慢發現,建立信任一共需要兩塊基石:一塊是做事,一塊是做人。

1. 信任的第一塊基石是“做事”

在職場中,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工作任務,我們的老闆也是一樣。

我們的工作結果要拿給老闆看,老闆的工作結果也要拿給他的老闆看。

因此,你工作結果的好壞並不依賴於你對它的評估和認可,而是取決於審核檢查這份工作成果的人。

因此,“做事”代表的不僅是你能將自己的工作好好完成,更重要的是當你老闆在將這份工作結果呈現給他老闆的時候,也能得到足夠認可。

簡言之,“做事”可以等同於“你的工作給你老闆帶來的價值”。

然而,評判工作價值高低的人不是你,有時甚至不是你的老闆,而是你老闆的老闆或是你老闆的利益相關者。

因此,“換位思考”就顯得非常重要,你不能只從自己角度出發去看待某個工作任務。

還得從你老闆、甚至你老闆的老闆以及你老闆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和思考這個任務。

在這裡,你要去思考這樣一些問題:

● 什麼是我老闆最關心、最在意的?

● 怎樣的工作結果是他期待的?

● 他的老闆和利益相關者對他都有哪些期待和要求?

當想明白這些問題後,你可以再回頭思考自己該如何去做手頭的工作,從而幫助老闆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樣一種思路主要是用於大的項目或任務,但如果你已養成了這樣一種思考方式,也可以用於每一項工作。

2. 信任的第二塊基石是“做人”

“做人”意味著在提供真實可靠的工作之外,還得體會、感受並同理你老闆的感受。

● 你讓他感覺舒服,還是難受?

● 你讓他感到踏實,還是不安?

● 你讓他感到愉悅,還是不快?

● 你讓他感到放鬆,還是緊張?

這些感受都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與讓自己感到舒服、踏實、愉悅、放鬆的人在一起工作;

相反,我們每個人也都不喜歡與那些讓自己感到難受、不安、不快和過度緊張的人一起工作。

在無法全部滿足的情況下,最重要也最底層的肯定就是“安全感”了。

如果你的老闆總能感覺到你在威脅著他的位子,或者你的所作所為總能讓他產生一種“不安全”的感受,相信你也一定能夠想象到最後的結局。

縱觀中國歷史,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同樣,在職場上這樣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在職場上工作多年的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能講出一堆真實故事:

一個工作能力非常出眾的部門負責人,客戶喜歡,團隊敬服,但因為總有功高蓋主之嫌,後來還是被他的老闆藉故開掉了。

相反,在職場中混得風生水起的人未必能力出眾,但在“給老闆安全感”這一點上卻絕對無可挑剔。

現在,如果要將職場第一要務總結一下,那就是:獲得直屬老闆的信任。

這裡要注意的是:這種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以及一定的證明。

同時,想要摧毀它卻非常容易,只需要一兩次非常不當的行為,一切心血就有可能毀於一旦。

如果將它簡化為一個公式,那就是:

職場第一要務 = 老闆的信任 = 做事×做人 = 你的工作帶給老闆的價值 * 你帶給老闆的安全感。

中間的“乘號”代表著:不論你的工作做得多好,只要你不能讓老闆感覺到安全,最後所有一切都得歸零。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02 職業化的本質

在職場中,我們常說:“這個人不職業,那個人不職業。”

但不知你是否想過,職業化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五分鐘商學院的創始人劉潤老師曾寫過一篇關於“職業化”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他點明瞭職業化的本質,那就是“用職業的要求重塑自我”。

本能化,說得是你與你在職業中的角色是同一個人;而職業化,說得是你能用職業的需求去重塑自我。

所以,職業化的本質就是通過尊重別人,從而贏得尊重,降低信任成本。因為工作受委屈、鬧情緒,都是屬於不職業化的行為。

這就是對“職業化”的深度思考,一語道破天機。

當我們收到一封來自其他部門平級同事的電子郵件,郵件中要求我們在下午五點前為他處理一件事情,態度生硬,像是命令。

這樣一封郵件自會讓我們十分不快,這時如果任由本能發揮,那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我們用同樣生硬的語氣回覆了郵件,郵件裡說道:

“這個時間不可能,我又不是隻為你一人提供數據,你的要求最早也要後天才能完成。”

但是,如果在收到這樣的郵件後,我們能用“職業化”的方式“去本能”,就會採用另外一種回覆方式。

我們會在郵件中寫道:

“非常理解你急迫的心情,我也很想第一時間給你提供數據,然而根據我們的流程,蒐集和處理數據的時間需要兩個工作日,所以最早能給到你的時間是後天中午,謝謝理解。”

當我們能夠放下自己的本能反應,用職業化的要求在職場中重塑自我的時候,就是做到了“職業化”。

而“職業化”對於每一個職場人都很重要。

如果要用一個公式來表達職業化的本質,那就是:

職業化 = 職場中的去本能。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03 職場的本質

在用深度思考的方式思考了上面兩個大問題後,現在我們可以來思考一個更大更終極的問題,那就是:職場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如果用一句話來說,職場的本質就是對各種關係的處理,尤其是對四種關鍵關係的處理。

● 第一層關係:你與本職工作的關係

這個關係的本質是:你能否勝任你的本職工作,也許是無法勝任,也許是剛剛勝任,也許是超越很多。

只有做到後面兩者,你在職場中的發展才會獲得真正的安全與順利。

這就是你必須要處理的第一層關係,在這一層中需要考慮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知識、能力和態度。

● 第二層關係:你與直屬老闆的關係

這層關係的關鍵在於你是否獲得了直屬老闆的信任。

正如之前所做分析,信任 = 你的工作帶給老闆的價值×你帶給老闆的安全感。

如果在這層關係中能夠獲得信任,你就能在職場上走得更遠,有時甚至能夠代替掉對於第一層關係的處理;

相反,如果沒能處理好,不論你的第一層關係處理得多麼出色,最後還是得默默離開。

● 第三層關係:你與自己的關係

這一層說得正是“職業化”。

如果你能處理好與職場中這個“自己”的關係,做到職場中的“用職業化的要求重塑自我”,那就更容易贏得同事的尊重與老闆的欣賞,職場發展自然也會更加順利。

事實上,每個人因為天賦秉性不同,在這一點上的表現也會相差很大。

有人無須努力,就能輕鬆做到;有人非常努力,卻得靠隱忍委屈才能做到。

這時,就需要去評估隱藏在背後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途徑,最終做到“職業化”或選擇離開職場去追求更加適合自己的人生。

● 第四層關係:你與利益相關者的關係

先來說說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都是些什麼人?

一般來說,你的大老闆、以及對你工作成果有話語權的人都屬於利益相關者。

比如:對市場部而言,銷售部的負責人肯定就是最為重要的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尤其是一些部門負責人,他們對你的工作評價往往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在作出給你升職的決定之前,你的老闆都會去問問這些人對你的意見和建議,在確定無誤之後才會做出給你升職的最終決定。

另外,一些非常強勢的利益相關者甚至可以干涉其他部門人員的入職與離職。所以,利益相關者的關係也是職場中必須要認真處理的一層關係。

那麼,這層關係又該如何處理呢?

事實上,這層關係的本質與第二層(與直屬老闆的關係)非常接近,都是要獲得信任。

信任的來源依舊是你的工作帶給利益相關者的價值以及我們帶給他的感受。

只是,在“感受”這裡,最重要的已不是安全感,因為你與利益相關者之間沒有可能的替代關係。

這裡的“感受”主要是指舒適感、愉悅感和匹配度。

你是否能讓利益相關者在與你一起工作時感到舒適愉悅?他們是否能感受到你的尊重?你們在工作方式上是否比較匹配?

而這其中最重要且最底層的感受則是舒適感。

如果將這層關係簡化為一個公式,那就是:

利益相關者的信任 = 你的工作帶給他們的價值×你帶給他們的舒適感。

寫到這裡,還未結束。

如果你的職位已經到達了一定的級別,那就還需額外處理另外兩層關係:

一個是與公司中不同利益集團的關係(這層關係很多時候是你不想處理也得處理的關係),另一個則是與自己所帶團隊的關係,即與下屬的關係。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04 最遺憾的事: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唯獨沒有詳細說的是工作本身要求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因為這是絕大多數人都已經意識到且正在做的事。

然而,正是因為大家都聚焦在這一件事上,所以也就容易遺漏其他三件極為重要的事:

職場第一要務、職業化的本質以及對職場本質的思考與應用。

於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工作後的某一天,幡然回首之時才發現——

在職場工作這麼多年的自己竟然從未思索過職場上的第一要務和職場的本質,從而錯過了很多的機會、摔倒了很多次。

我想,人生中最遺憾的事,可能不是別的,而正是“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

幸好,現在你已經知道了。

關於作者:艾菲,深度思考者,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個人成長教練,前500強外企市場部負責人。在自我覺知、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路上已經堅定且投入的走了多年,歡迎與我同行!

來源: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延伸閱讀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更多精彩....

輸入以下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質內容

德魯克 | 拉姆·查蘭 | 團隊 | 時間

隱形冠軍 | 馬利克 | 領導力 | 演講表達

柳井正 | 技能學習 | 個人成長 | 邏輯思維

稻盛和夫 | 書單 | 覆盤 | 陳春花 | 決策力

職場提升 | 市場營銷 | 人力資源 | 定位

300000+人已關注我們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如何用深度思考,看透职场中最重要的3件事?

聽說這裡更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