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釣周圍
窩裡有魚星,但是沒有咬鉤,這個現象其實還是很普遍的,有幾個原因,要具體分析後才能採取應對方法。
一、首先要判斷是否是真的魚星
有很多釣友其實分不清是不是真正的魚星,先不說窩子打下去會造成魚星,就是現在的高霧化餌料下去後,都會造成小魚星,就簡單的判斷方法,看看魚星是不是在拋竿後很快就出現,那這樣多半不是魚。
只有拋竿過一會了,忽然出現的零星氣泡,才有可能是魚星,還要注意觀察是否是一個地方間歇性的冒魚星,這樣的也不是,這是底氣。
二、確定是魚星但等很久都不咬鉤是因為窩料比釣餌更對
這個首先要判斷是否窩料比釣餌更對路,那樣魚只會吃窩子,不吃釣餌。這點在使用很霸道的窩料時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解決起來很簡單,在釣餌里加入20%的窩料來開餌,即可解決這個問題。
三、釣餌因為某種原因沒被發現
比如落在雜草,低窪處,或者窩子打在坎子下,釣餌卻拋到坎子上了,造成魚沒看到釣餌,這樣的處理辦法也很簡單,適當輕抬杆逗一下魚,看是否有接口,如果有接口,就說明找到了問題。
四、餌料味型、狀態不對路
這個就需要重新調整了,不過這個判斷起來很複雜,原因也很多,建議可以先從幹散到軟粘來嘗試,畢竟味型這個很難說,除非你用的是陌生的魚餌,否則一般到水邊都是開自己熟悉的餌料,都是驗證過的,先從狀態上找找原因吧。
釣魚人烏蘭
窩子裡面魚星很多就是不咬鉤,怎麼辦?我從魚星的判斷,魚層的問題,餌料的問題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魚星的判斷。
魚星是魚兒在進食時產生的氣泡,而不同的魚類所產生的的氣泡也是有細微的不同的。而水底淤泥中的沼氣釋放出來的氣泡往往和魚星很像的,但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沼氣泡和魚星一般有以下幾種區別,以供參考:
1,沼氣泡上升至水面會很快的破裂。而魚星會在水面上待得時間稍長一些。
2,沼氣泡大小基本上差不多,冒出的位置較為固定,間隔時間差不多。而魚星氣泡有大有小,氣泡的位置不固定,常常是一個一個氣泡連成一條線。時間間隔也是不固定的,有長有短。
3,受外界影響的區別。沼氣泡一般不受外界的影響的,而魚星在外界聲響就會停止。
4,沼氣的氣泡的一般是一次性會產生很多。而魚星的數量一次性就不是很多。
第二,魚層的問題。
如果確實判斷是魚星,接下來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釣的水層的問題了。
比如,你調的是底層魚,比如,鯽魚和鯉魚。這時窩子已經打成,魚兒已經在窩子裡了,而你是調浮,或者水底醬層,餌料陷進去了,魚兒在窩子裡找不到餌料當然不咬鉤了。
再比如,你是釣中上層魚類。比如鰱鱅,鰱鱅處於離水面1米處,而你釣的是半米或者一米半,魚兒同樣也是發現不了魚餌,也是不會咬鉤的。
第三,餌料的問題。
如果上面兩個問題都不是,就要考慮是不是餌料的類型或者餌料的狀態的問題了。
比如,夏天比較熱,魚兒往往比較喜歡本位或者穀類清淡型的餌料,用香腥型餌料,魚兒就不是很喜歡了(但不代表不會吃),而魚兒的嗅覺很發達,這時魚兒就開口不是很好。
還有,如果,餌料開的比較硬,霧化很差,對魚兒進食形成障礙,當然也不會咬餌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不對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倡議:釣魚遵循留大方小的原則,垃圾隨手帶走,分類放置。
石頭話釣魚
我們通常在釣魚的時候,無論野釣也好,黑坑也好,窩子來魚了,你能看見是魚的氣泡,但是魚就是不吃鉤,特別是鯉魚和鯽魚,這個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餌料的味型不對,其實不然,如果魚不愛這個味道的話,它是不會被吸引過來的。那是因為魚在你窩子裡找不到勾上的餌料,因為在水庫湖泊釣魚,水底的淤泥很厚,如果你的餌料比重偏大的話,那麼餌料沉入水底後會落在淤泥裡面,魚兒問到了香味過來,但是找不到吃的,只能在你窩子裡面乾著急,不停的攪動水底的淤泥,這樣就導致了有許多魚泡,並不是說魚不吃啊,是它找不到吃的,著急啊。
分析了有魚泡的不吃鉤的原因,那麼怎麼解決呢?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就是改變餌料的比重,把餌料調整的軟一點,比重小一點,這樣當餌料落入水底以後,就會停在淤泥的表面,魚兒聞到香味過來,能發現餌料,然後就會順利的吃鉤了。
第二,就是調整浮漂,把浮漂調的靈敏一點,調高目釣低目,使餌料在水底的的狀態是輕觸底就行了。
婕妤笑笑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一下:
一、排除不可改變的因素,比如天氣太悶、氣壓太低、坑老闆做了手腳等等,如果全塘都很長時間沒口,可能就是上述因素,收拾東西回家是明智選擇。
排除了上述因素,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二、手餌再打軟黏一點。原因是窩裡可能老滑魚居多,對霧化的散炮警惕性較高,或者散炮打太多把魚打得有點燥,造成蹭線不開口的現象。這時可以把手餌再適當加水、加輕麩等狀態餌,改善比重和狀態,讓餌料適口性更好一點。
三、減淡餌料味型。出現窩料有魚不吃餌,一個很可能的原因就是餌料小藥味型大了。窩子已經誘來魚說明小藥味型基本對路,這時候可以再重新開一下餌料,或者把餌料打散再加一部分新餌料沖淡一下味道,往往會有很好效果。
四、更換細子線。把子線減小一個號,1.5的子線換成1.2的,或者1.2的換成0.8的,減小魚對子線的警惕性;或者換長一點的子線,一是使魚就餌更方便,二是延長子線入水後襬動誘魚時間,也可以使魚就餌更積極。
五、適當逗釣一下。沒有口的情況下不要死等,排除餌料味型、狀態的因素後可以適當逗釣一下,拋下餌浮漂到位後一到兩分鐘沒有動作,適當逗一逗,再過一兩分鐘沒有動作就提杆換餌。逗得幅度不要太大,輕輕提一下竿稍拉動魚餌動一下就可以,太大動作反而容易讓魚受驚,起到相反效果。
六、試試在釣點左前方或者右前方再補一個窩,兩個釣點輪換著釣,中間隔個5、6分鐘換一個釣點,有時候也會有效果。
釣友營地
一、線組問題:
1、釣竿的主線不符合水裡的情況、魚兒的情況。
第一,釣竿的主線體重太大。體重較大的主線投入水中沉到水位以下之後,垂下去水線就會把浮標往下拉1至2目,這樣魚竿浮漂的準確性就會改變,就會出現假的魚漂訊息。第二,釣竿的主線太粗、太硬。這樣會導致浮漂的隱藏效果不好,也會加強水中浮漂的阻力,還特別容易吸水,使其在水中的穩定效果不好,和腦線的搭配效果也很不好。
這些原因都會使得浮漂的準確效果很差。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浮漂發出來的訊息都是不會有魚咬鉤的。
2、腦線的選擇不恰當。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腦線太粗,這樣就會導致目標太大,魚兒就會因此有警惕,也會因此不會去咬鉤,魚兒在釣線附近四處竄動、魚兒的魚鰭也會在水中扇動這些原因也會使得浮漂出現假的訊息。
第二個原因就是釣竿的腦線太硬或者是腦線打結在一起,這樣就會使得魚兒沒辦法咬鉤,或者是沒能完全咬住,這樣就算有魚兒發出來的訊息但也是很難中魚。
3、浮漂的使用不恰當。
在垂釣時不中魚的原因還有就是在選擇浮漂不恰當。選擇使用不一樣質感和形狀的浮漂,就會有不一樣的浮漂反映情況和特點。如果浮漂選擇偏大的話,使用過程中就會非常的遲鈍,魚兒發出來的訊息也會非常弱,浮漂如果偏小的話,水中浮漂的浮力就會不強之類的。
通常情況下,魚兒覓食非常穩定也沒有小雜魚鬧窩的時候,可以選擇使用硬尾的釣鉤浮漂。
二、餌料狀態問題:
1、拉餌拉絲比較長。
在垂釣中拉餌有它不一樣的地方,比如餌料的蓬鬆性、餌料的質地很好、水底的霧化性來吸引魚等等。這樣時間也會比較短,也會有很不錯的魚獲。但是如果拉絲粉放的太多的話,就會導致拉絲太長,中魚率降低。
2、餌料交辦的太硬、太粘。
在野外進行垂釣時,如果遇到的小雜魚太多的話,可以把窩料攪拌的相對比較粘硬,通常情況下,餌料太硬或者是太粘就會影響上魚率。
三、釣竿使用不恰當。
1、針對水裡的深淺、魚兒體型的大小、魚兒快慢的不一樣,來選擇使用粗細不一樣的釣竿和軟硬度不一樣的釣竿。太軟的釣竿會影響拉魚的時機,這樣就會釣不到魚;質感太硬的釣竿雖然可以立即拉竿,但是因為揮竿時的慣性以及力度,魚的魚唇和魚嘴就會被拉破,結果還是沒有魚咬鉤。
2、在垂釣時找準拉竿的時機,拉竿時的力度和角度以及速度都是要掌握好。力量太猛、角度太早、速度太遲的時候拉竿都是魚不咬鉤的原因。掌握好拉竿的時機一定要平時多練習。在不斷地練習中提高自身的技巧。
除去上述的原因,在釣魚的過程中需要清楚鯽魚、鯉魚、草魚、鯿魚、鰱魚等等魚的適口性和水中浮漂發出來的訊息的特點,能夠掌握有效魚兒的訊息的時候拉竿,就會有很好的魚獲。
在水一方66
明明窩子裡有魚,為什麼就是不咬鉤?釣點魚一直冒泡,明明有魚,魚漂就是不動,魚不咬鉤怎麼辦呢?下面這三種情況及其解決辦法,一起學習下。
1、淤泥過厚,魚餌入泥有時候水中淤泥過厚,餌料進入到淤泥中,魚在窩點淤泥裡來回拱吃不到餌,也就不會上鉤。這種情況就要調整魚漂或者改用比較輕的餌料,保證餌落在在淤泥之上。
2、窩料打多了,魚不食餌窩料打少了,魚不聚窩;窩料打多了,魚不咬鉤。尤其是在天熱的時候,窩料過多,在水底發酵,窩中缺氧,魚在窩周圍穿梭不進窩。這種情況就要減少餌料味道,濃引淡釣。
3、魚餌不對路,魚不適口窩中魚類雜亂,魚餌過腥、過香,魚餌味道太重都會導致魚在窩邊遊動不進窩,不上鉤。有餵食習慣、偏口厲害的釣點,魚餌的味型不正,不符合當地魚喜歡的味道,魚不喜歡吃,也會出現魚在窩裡遊動不食餌的現象。這種情況就要調整配方,重新拌餌。同時,也要控制好餌料霧化,霧化過大,誘魚過多,窩過大,導致魚只聞氣味食不到餌。
氣候驟變(氣溫下降、上升)、環境的改變也是魚在窩裡不就餌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情況就需要釣友們冷靜應對,抓住每個魚訊,把握時機。
明明愛釣魚
可以給他吃點健胃消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