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棗莊滕州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墓

孟嘗君是戰國四君子之一,以納賢下士而聞名於世。孟嘗君墓目前共兩處,一處位於山東省滕州市,另一處位於山東省青州市。今天小編給大家談一下,位於山東滕州的孟嘗君墓。

孟嘗君墓位於薛國故城東北隅(今山東滕州官橋鎮駐地)。該處有兩座墓,一為孟嘗君父親田嬰墓,一為孟嘗君墓。兩墓相聚30米,呈東西排列狀。墓地為石室結構,原有高6米、直徑20米的封土。

探尋棗莊滕州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墓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泗水》中記載:“冢結石為槨,製作嚴固,堅不可動,瑩麗可尋。今墓已開發,如宮室,以銅鐵鑄壁,扣之有聲,行人往還,莫不逕觀,以為異見矣。”東晉《太康地紀》也有類似的記載。

由上述文獻得知,孟嘗君墓早在東晉時已被盜。據1962年的文獻記載:田文墓前有清碑一塊,上書“孟嘗君之墓”,墓碑為清嘉慶二年(1797年山陽周端立)。1968年期間兩座墓被毀,碑碣不知去向。1991年當地政府在原址上對兩墓進行了重修,並立碑表示紀念。

探尋棗莊滕州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墓

齊威王少子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襲封薛公,號孟嘗君。其繼續擴築薛國城池與豪華的宮城。今故薛城內中心高地——皇殿崗,即是當年孟嘗君父子的宮城所在地。不但如此,孟嘗君還喜歡納賢下士,廣羅天下人才,並特地設立養賢所。明萬曆十三年《滕志》載:“禮賢館,在薛城內西北隅,孟嘗君養士之所也。”說明孟嘗君曾經在薛城內西北角隅,設立用於養士三千的禮賢館。

公元前279年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國故城內東北隅,與其父親的墓冢東西並列,俗為故薛傳說的“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魏書·地形志》記載,薛縣屬彭城郡,“有奚公山、奚仲廟、薛城、孟嘗君冢。”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卷二十五雲:“齊封田文於此,號孟嘗君,有惠譽,今郭側猶有文冢,結石為郭,作制嚴固,瑩麗可尋,行人往還,莫不逕觀,以為異見矣。”

探尋棗莊滕州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墓

據說孟嘗君墓葬怪異非凡,極深的墓穴內有數層石室,皆為巨石所壘砌。石頭縫隙均為天然隕鐵煉出的鐵汁所灌,堅韌無比。又傳孟嘗君曾以諸侯之禮遇安葬,陪葬珍品不可勝數,所以墓室上面四周還曾填滿大量的流沙、石塊、鵝卵石等,以設置障礙防止盜墓。另外在墓室的各個角落和流沙裡,放置了無數的美麗蚌殼,這種貝殼很古老,不知道出於何種目的。或者是為防盜,或者是為一種古老的信仰風俗。

但是在東漢末年的三國至西晉之前那個盜墓瘋狂的年代裡,久負盛名的孟嘗君墓,絕對是盜墓者們朝思暮想所覷覦的對象,無論怎麼堅固無比,被盜總是無法避免的了。

探尋棗莊滕州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墓

東漢末年至三國之際的《皇覽》中明確記載其地理位置,而到了西晉時酈道元為編撰《水經注》親自到薛城查看過被盜後“作制嚴固”的孟嘗君棺槨的事實,與孟嘗君墓被盜的時代是很相吻合的。

有人證實文革破四舊時,從孟嘗君墓冢內曾起出一部分巨大的墓石,曾經還發現墓內有一些古代作為錢幣使用的磨平的海貝,此時已早不用海貝作為貨幣了,其中放置這個東西,或是古代沿襲下來的習俗。

探尋棗莊滕州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墓

鄉人還在古墓內發現了一隻綠色的玉馬佩飾,此可能是孟嘗君的生前身佩之物。如今孟嘗君墓壙依然存在。在墓壙附近的田野中,發現有眾多曾從該古墓裡挖出的鵝卵石、麗蚌殼,還有鐵渣滓等。這些證據足以證明孟嘗君墓葬的豪華、奇特、怪異、非凡。

1991年春滕州市官橋鎮政府在原址新建孟嘗君陵園,重修孟嘗君田文及其父靖郭君田嬰墓冢並立碑以示垂念。1992年春在陵墓前以縣誌所載的孟嘗君養士所之名,建“禮賢館”,禮賢館東西開五間,同時建陵園圍牆等,為各地遊人提供了憑弔歷史先賢的地方。1996年又將鎮文化中心的文物展覽遷至孟嘗君禮賢館,徵集了石相生、石羊等石刻。(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