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不願意養“五日子”?有道理嗎?

以下故事,出自漢 劉歆著《西京雜記》

五日子欲不舉

【原文】王鳳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舉,曰:「俗諺:『舉五日子,長及戶則自害,不則害其父母。』」其叔父曰:「昔田文以此日生,其父嬰勑其母曰:『勿舉!』其母竊舉之。後為孟嘗君,號其母為薛公大家。以古事推之,非不祥也。」遂舉之。

為什麼古人不願意養“五日子”?有道理嗎?

【譯文】:王鳳因五月五日落生,他爹想不養,說:“俗諺道:‘若養五日所生之子,長及門高則會自害,否則害其父母。’” 王鳳叔父王弘說:“昔日田文因此日出生,其父田嬰叮囑其母說:‘勿需撫養。’其母私下養大他。後來成為孟嘗君,尊稱其母為“薛公大姑”。因古事推斷此事,非為不祥。”於是養育王鳳。

這個,確實反映了古人的一種認識。

從民俗學的角度來講,五月被華夏先民認為是惡月,先秦以來被看做是不吉利的日子。

因為古人認為五月代表古天文學和占星術中的“五黃星”,也就是疾病星,代表著瘟神降臨。

而端午節,就是撞上了“重五”的不吉,以至於自古就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樣的老話。

在古人的觀念中,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是惡月中的惡日,是一年中毒氣最盛的一天,舊時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就是說此日出生的孩子,可能會克父母,故或棄而不養,或另改出生日。

宋徽宗就曾因為是五月五出生,從小便被送出到宮外,在他登上皇位之後,更是直接把自己的生日改到了十月初十。

為什麼古人不願意養“五日子”?有道理嗎?

宋徽宗趙佶

這天生日最典型的便有“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西漢權臣王鳳、東晉大將王鎮惡和宋徽宗趙佶等。

例如:王鎮惡出生於寧康元年五月初五(373年6月11日)。按習俗,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便想把他送給別人家撫養,以免對本族有害。 可其祖父王猛見了王鎮惡後很是驚奇,說:“這不是一個平常的孩子。過去孟嘗君田文在惡月出生而做了齊國的丞相,這孩子也將要使我們家門興旺的。”所以給他起名叫“鎮惡”。

之所以認為出生在端午節的人沒福氣,端午節出生的人命運不好,是和民間長久以來的傳說有關,據說端午最早是作為“惡日”來過的,端午臨近夏至節氣,各種蚊蟲動物紛紛活躍;而且時逢“重五”,五是陽數,重五也有“極陽”之意。

而在傳統文化中,講究的是陰陽平衡,過之則為不吉。所以在端午這個陽氣極盛的日子,病毒瘟疫多有氾濫,就被當作惡日來過了,從而形成各種各樣驅邪的端午節習俗。

有人說,從命理運勢上來看,五月初五端午節生人,命運也並不那麼糟糕。以上故事也可以看出,這天出生的孩子人家可是大有出息啊。農曆五月初五生的孩子,溫和良善,此命有權勢,八面威風,且性格剛強,心有機謀,有權勢,行正道,貴人提撥,但慮凡語衝口而出自壞自事,又因為人冷熱不定,作事虎頭蛇尾,坐看良機消失,婚姻亦利遲不利早,否則夫妻半途恐有相剋,乃為富貴榮華照晚景之命。

從易經八卦而言,農曆五月初五生人,五月為建午月,在易經的卜卦上是配合天風的月份,這月出生的人有成大事的企圖。且善於交際且辯才佳,在同行及友人之間頗受好評。

為什麼古人不願意養“五日子”?有道理嗎?
為什麼古人不願意養“五日子”?有道理嗎?

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順利吉祥,不過一個人不能自己決定出生的日子,生日也並不能完全論定一個人的人生。不論是哪一天出生,都可能成就偉大或安於平凡,所以關鍵還是要看後天的外界培養教育和個人的發奮努力,命運更多地還是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

願大家都如電影《哪吒》中所言:我命由我不由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