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找好魚窩、才會有好的魚獲

對於釣魚人來說,初春作釣的第一大難題還不是魚口輕。是發窩慢,是窩裡長時間不進魚。由於氣溫、水溫低,發窩時間會變得很長,小水域,魚的數量較多,打完窩子可能要等上1~2個小時。

若是水廣魚稀的大水域,再加上魚兒懶動,如果選不好釣位,很可能一天也上不了一條。所以,今天咱們就從下面幾點入手,分析一下如何正確選擇釣點。

只有找好魚窩、才會有好的魚獲


選擇向陽避風處

魚的耐飢餓能力是很強的,因此冬季魚最需要的其實並不是食物,而是溫暖。冬季氣溫相對均衡,因此水溫主要受到陽光、風力、水流以及水深等因素的影響。選擇陽光明媚的大晴天並且選擇沒有建築、樹木遮擋的向陽處垂釣無疑是最合適的,特別是到了中午之後,陽光持續照射水面較長時間,水溫開始明顯升高,也就更容易吸引魚群在此聚集。

風力以及風向對釣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水溫和含氧量兩個方面,長時間受到風吹影響之後水體的溫度會下降,而且水中的含氧量會增高。冬季由於氣溫較為恆定,所以通常不必擔心含氧量過低的問題,因此選擇避風處垂釣才能夠避免水溫過低無魚咬鉤的情況發生。

只有找好魚窩、才會有好的魚獲


選擇水流平緩處

魚在冬季水溫較低的環境中會盡量減少活動保存體力,因此魚會更喜歡待在安靜、穩定的水域中,因為在水流的不斷衝擊下魚的遊動以及停留會消耗更多的體力。

水流對釣魚的影響在江河中尤為明顯,而江河也是很多釣魚人的主戰場。流水對釣魚還有一點不利之處,那就是浮游生物等魚類賴以生存的食物無法在流水中停留,只有在水流平緩的洄灣處以及主流與支流的交匯處,魚類的食物才能大量聚集。

選擇洄灣處做為釣位還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一定要選擇洄灣背向水流的一側,這裡的水流速度是最慢的,更有利於魚類在此棲息。

只有找好魚窩、才會有好的魚獲


遠處深水區

冬季整體氣溫相對均衡,因此水溫也不會發生劇烈變化,總體遵循淺水涼深水暖的基本規律,所以冬季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釣魚都應該選擇深水區,通常情況下深水區都遠離岸邊,因此使用尺寸更長的魚竿釣遠才能實現釣深。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冬季的氣溫差異非常大,東北地區早已是冰天雪地,不再適合明水釣魚。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冬季的平均氣溫維持在0℃左右,最適宜的垂釣水深約為4米至5米。長江流域地區冬季的平均氣溫維持在5℃左右,最適宜的垂釣水深約為3米至4米。而最南端的一些省市,例如廣東、福建、廣西、海南、雲南冬季氣溫能夠維持在10℃以上,完全沒有明顯的冬季特徵,因此依然可以選擇2米以內的淺水區垂釣。

只有找好魚窩、才會有好的魚獲


障礙結構區

冬季是魚類活性最低的季節,覓食少活動少,魚的本能會驅使它們選擇相對安全並且食物豐富的水域做為過冬的棲息地,因此水域中的障礙區和一些特殊結構區就正符合魚類過冬的需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草茂密的區域,大量的水草不僅能滿足魚類的庇護需求,同時還能滋養大量的微生物為魚類提供食物,水中的浮游生物經過水草區時也會被迫停留下來,從而讓水草區成為魚類的“大糧倉”。

如果沒有合適的水草密集區可供垂釣,就應該觀察是否有其它特殊結構區域,例如被水淹沒的破舊房屋、橋墩、大石頭、沉船或者是長期停靠在岸邊的船隻等等,這些特殊結構區都是魚類的絕佳庇護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