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一本書,為“無性婚姻”開出了藥方


竟然有一本書,為“無性婚姻”開出了藥方

有個段子是這樣的:


假如情侶每做一次愛,就在罐子裡放進一顆玻璃球,等到他們結婚後,每做一次就從罐子裡取出一顆,你猜什麼時候罐子會變空?


答案是:一輩子都不會空


2009年,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曾調查中國人的婚內性生活,結果顯示:每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夫妻為28.7%,近一年裡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夫妻佔到6.2%。


按照“無性婚姻”的定義:每年性生活次數少於十次,就屬於無性婚姻。這個調查表明,相當於每四對夫妻裡,就有一對正在經歷“無性婚姻”。


到底是什麼扼殺了婚姻中的情慾?曾經天雷勾地火的戀人,為什麼會變得左手摸右手、內心毫無波瀾?在例行公事的性生活中,還能夠找回失去的激情嗎?


埃絲特·佩瑞爾在《親密陷阱》中,以她長達35年的婚姻心理諮詢經驗,結合多對未婚和已婚伴侶的真實案例,從多方面探討了這些問題,並且對症下藥,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竟然有一本書,為“無性婚姻”開出了藥方

“愛”和“性”

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系


大多數人都會嚮往一段彼此尊重、相互忠誠的親密關係,這種被接納、被包容的安全感,會成為正向的精神能量,使人感到舒適和愉悅。當婚戀關係中的性出現問題時,人們也通常以為,是他們雙方關係不夠親密導致。


然而,作者埃絲特·佩瑞爾卻發現,促進情感親密的這些美好因素,卻不一定能帶來良好的性愛。


當兩個人完全融入彼此的生活時,阻礙他們產生慾望的,不是不夠親近,而是太過親近,甚至可以說,情感的親密往往伴隨著性慾減退。


書中提到了一對典型的夫妻約翰和碧翠絲,他們的愛情開端也和大多數人一樣:相互吸引、展示自己、分享生活、敞開心扉……當然也包括身體和情感的熱烈融合。


然而,當他們步入婚姻、開始穩定下來後,約翰發現,他越關心碧翠絲,與她越親近,對她的慾望也就越少。


碧翠絲對這種變化感到恐慌,她渴望讓兩人變得更加親密,遠離了自己的社交圈,她急切想要取悅他,隨時準備放棄妨礙兩人相處的東西。而這增加了約翰的精神負擔,進一步使他慾望減退。


當愛人放棄了自主意識時,他可能仍然愛她,卻無法渴望她,因為當初燃起他慾望的,正是兩人之間充滿張力的距離感,以及她的獨立意識中隱含的不確定性。


約翰並非是孤例,無論是他與碧翠絲這樣過於溫馨親切的關係,還是那些過於疏遠冷漠的婚戀關係,如果缺乏這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必然無法獲得充滿激情的性愛。


正如喬治·巴塔耶在他的論著《色情》中提到:

“色情的本質,是在禁忌和打破禁忌之間交替。”


那麼,到底什麼是禁忌?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買一些花裡胡哨的情趣內衣,玩一玩制服誘惑,以為這就是“打破禁忌”,以此增加新鮮感。我倒覺得這是捨本逐末之舉,想當初兩人相遇、墜入愛河時,對方並沒有穿這些東西,照樣能夠挑起情慾。


這種禁忌感和距離感,必然是一種深層次的吸引,通過對方所展示的獨立性,帶來一種“對方不屬於我”的不安全感。


例如,書中提到了一對年輕情侶,他們都是演員,都擁有對異性充滿吸引力的外形,而她卻對男友性趣缺缺。直到有一次,她去看男友演出,舞臺上的他立刻挑起了她的情慾,那一刻,他不屬於她,他是他自己。僅此一點,就再一次完全吸引了她。


性彷彿火焰,我們在愛中所尋求的絕對穩定和親密無間,反而會讓它熄滅。不如放鬆一點,適當創造出距離感,容忍關係中的不安全感,才能夠留出燃燒情慾所需要的氧氣。


竟然有一本書,為“無性婚姻”開出了藥方

孩子的到來

扼殺了父母的性?


很多夫妻在生了孩子以後,性生活質量急劇下滑,有意思的是,這跟當下流行的育兒理念有些關係。在大多數育兒教材中,都會強調要給孩子提供安全和穩定的成長環境,要有可預見性和規律性。


正如我們前文中提到的,這裡的每一個詞,都站在了情慾的反面——充滿激情的性需要不可預見的自發性,也需要適當的不安全感。


父母給孩子創造好的成長環境,當然無可厚非。事實上,這種安全和穩定的家庭氛圍僅僅是一小部分原因,真正扼殺婚姻性激情的,是夫妻雙方各自面臨的角色轉換和心理障礙。


對於丈夫來說,導致他對妻子性慾下降的原因,很可能是“聖母娼妓綜合徵”。


所謂“聖母娼妓綜合徵”,與適用於女性的“聖徒罪人綜合徵”類似,這涉及到一種潛在的性觀念,即“性是可恥的”,當妻子生育孩子以後,她的身份從丈夫的情慾對象,變成了孩子的母親,使他感覺到一種夾雜著敬佩的拘束和謹慎,這種心態的確會扼殺性慾。


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奧托·魏寧格在他所著的《性與性格》一書中指出:“在男人眼裡,母親似乎更接近於貞潔的理想。”


對於大多數妻子來說,養育嬰幼兒往往令她筋疲力盡,不願應付丈夫的求歡;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把性愛看做性本身,而是看做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能量,很容易發現,妻子對丈夫不感性趣,並非因為她的這種能量消失了,而是從丈夫身上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那些與孩子之間的嬉鬧和接觸,能夠給她帶來極大的心理愉悅感,成了她滿足情感的核心,同時也消耗了她的慾望和活力。


其實,無論是針對缺乏性慾的丈夫還是妻子,能夠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就是令女性暫時剝離“母親”這個身份,這需要夫妻雙方都付出努力。


書中提到了不少頗有成效的案例,例如丈夫可以幫助妻子承擔育兒責任,專門留出屬於兩個人的私密空間與時間等等。


其中有一對夫妻,嘗試在某些夜晚外出約會,將孩子暫時交給保姆。然而一開始效果並不好,後來發現,原因在於妻子回家後,需要把保姆費交給保姆,這讓她立刻又回到了“母親”的身份。丈夫知道後,就由他來支付保姆費用,讓妻子回家後可以直接去臥室,以此暫時留住妻子“女人”的身份,保留他們之間美好的情慾。


正如作者在《親密陷阱》的結尾所言:

竟然有一本書,為“無性婚姻”開出了藥方


“現代的感情關係是充滿矛盾與渴望的大熔爐,其中有安全感和興奮、歸屬感和超越性、舒服的愛情和熱烈的激情。我們希望得到這一切,而且我們只想通過和一個人在一起就獲得這一切。


“協調家庭和性愛激情,我們要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但是我們只能間歇性地實現這種平衡。它需要你瞭解你的愛人,同時不斷探索愛人的神秘之處;創造安全感,同時抱著開放的心態去面對未知;培養親密感情,同時尊重隱私,兩人共同生活又相互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