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史上的球王李惠堂究竟有多強?

用戶65268749

這一陣,世界盃的狂熱氣氛濃得化不開,所謂真球迷看球,偽球迷看明星,大家都守著現場直播,歡呼或哭泣。當然,大家為各自迷戀的球隊牽腸掛肚的同時,也多多少少為“國足”缺席世界盃而遺憾。在這種時候,對中國足球的歷史有些瞭解的球迷,難免又會想起輝煌往事,想起一個名叫李惠堂的球王,曾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率領中國足球隊橫掃亞洲無敵手,並“殺”到歐美,贏得世界性聲譽。這個曾與貝利齊名的亞洲球王是如何煉成的?他的經歷,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啟迪呢?我們今天不妨就來說一說吧。

李惠堂與他獲得的部分獎牌獎盃。

痴情
抱著皮球拜孔子 有球可踢萬事足

翻閱李惠堂人到中年時為自己寫下的小傳,其謙和的語氣與雋永的文筆,令人如沐春風,而他信手拈來的歷史典故與名言,也讓人為他的博學與修養深深折服。這位80年前享譽全球的“亞洲球王”簡直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謙謙君子,而非現代人刻板印象中“四肢發達”的球星。

球王打遍亞洲無敵手

據史料記載,1976年,當時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足球》雜誌評選出了五位具有世界級影響的“球王”,李惠堂曾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率領中國足球隊在遠東運動會上多次奪冠,打遍亞洲無敵手、併為當時的“國足”贏得世界性聲譽,因而毫無懸念地名列其中之一,其他四位分別是巴西的貝利、英格蘭的馬修斯、葡萄牙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斯,就算今日球場上驍勇如C羅、梅西這樣的人物,聽到這些前輩的名字,估計也要低頭致敬。中國的“國足”竟有如此榮耀的往事,難怪直到今天,還有諸多球迷念念不忘李惠堂的傳奇,甚至還專門設計了以他為主角的電子遊戲,這位數字化的“亞洲球王”在屏幕上所向披靡的身影,掃去大家心中多少憂悶。萬眾矚目的俄羅斯世界盃沒有“國足”的身影,這事咱就別多想了,越想越煩,不如翻開李惠堂的自傳,與這位80年前的“亞洲球王”來一場“促膝長談”,沒準能得到很多啟發呢。

假如我們有幸穿越回80多年前,見到李惠堂本人,追問他成為“球王”的秘訣,他一定會告訴你,不是“球痴”的人,絕難成為“球王”,這個“痴”,在這裡是“痴愛”“痴迷”的意思,就是愛足球愛到生相思病,愛到不踢球飯也吃不下覺要睡不著,愛到不計任何名利,只要有球踢就萬事足的程度,日日恆心苦練,傾注自己的全部深情。至於成為“球王”,那不過是天天“為球痴狂”的結果,而不是苦心計算的目標。

李惠堂在自傳裡寫道,在他的少年時代(20世紀初),若有人想要靠踢球來成名發財,那簡直是瘋了。他出生在香港,要說香港是現代足球運動在國內最先開始普及的地方,但在一般人眼裡,賽場上二十來個人為了一個球搶來搶去,真是吃飽了撐的,為什麼不每個人都買個球來玩玩,不就啥事沒有了嗎?在我們今天看來,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但在少年李惠堂的身邊,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踢足球、當球星、掙大錢?這麼想的人一定是腦子進水了。

上海大眾書局曾經印製發行《足球成功法》封面。

馬路上踢球不怕死

李惠堂小時候也一定沒想過踢球發財,但他從小就痴戀足球,這股痴戀的源泉到底在哪裡?他在自傳裡說,連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他父親是個普通生意人,母親十個溫良恭儉讓的舊式女子,可他偏偏在“抓周”的時候,就緊緊抱著一個皮球不放,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無球不歡”;六歲開學的那一天,他是手拿著一個小球去拜孔子的,拜完孔子就去玩球了;等漸漸大一點,香港開始有了足球賽,他一放學,就揹著書包往跑馬場(球賽多在那裡舉行)狂奔,趕著看下半場,一個小孩兒,為了找一個好位置,在擠作一堆的看客裡竄來竄去,經常遭人罵,只要有球看,他也滿不在乎。

光是看球,肯定不過癮,他開始學習踢球。沒有人跟他一起踢,他就對著牆練,一會慢,一會急;一會用頭,一會用腳,力求“迎送如意,左右不失”;後來,他吸引了一群小夥伴,更是踢得上癮,幾乎“每日一戰”,家門前的空地就是“戰場”,如果空地被大人佔用了,他們就到大馬路上去踢球,車輛在身邊摁著喇叭呼嘯而過,一幫不怕死的小孩卻全神貫注地戰鬥,壓根不理會。

無悔
為踢球捱打多年 能堅持終成球王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足球比賽場景。

李惠堂成為享譽世界的亞洲球王后,回顧少年時代,仍覺得自己的成績,一半要歸功於兒時的“看球癮”與“踢球癮”,不僅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更讓他感到“非常非常的快樂”,這種快樂,抵消了一切辛苦。今天,人們一再提及“足球從娃娃抓起”,李惠堂的這一心得,一定可以給我們不少啟迪,如何發現有天分的孩子,如何讓這些孩子練球時感到“非常非常的快樂”,這個問題,的確是值得認真思考的。

放學後狂練球 回到家挨鞭子

一個少年對足球的痴愛能用什麼來檢驗呢?李惠堂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他為踢球挨的拳打腳踢,可以證明他的真心。他捱打,可不是因為踢球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太喜歡踢球了,父親擔心他不務正業,才時不時要用皮鞭讓他收收心。李惠堂在自傳裡寫道,在他10歲以前,父母是任由他玩球的,可隨著他漸漸長大,盼著他“讀好正經書,將來光宗耀祖”的父親就越來越無法容忍他的愛好了。要說,李惠堂真是一個極其自律的孩子,就算再痴迷足球,也從沒有逃過一次學,只是天天放學後,就狂奔到球場,瘋狂練上幾個小時才摸黑回家。一進家門,等待他的不是晚飯,而是父親的怒吼與皮鞭,以及母親又心疼、又惋惜的眼淚;如果有一天回到家,恰好父親不在,躲過一場責罰,再走進廚房一看,灶上居然還有冷飯冷菜,沒有全被貓狗吃完,那就走了天大的好運,簡直可以哼起快樂的小曲了。

不抱怨不放棄 捱打也要踢球

每一天頂著父親皮鞭的壓力踢球,若換成一個軟弱的人,多半就帶著對父親的怨恨放棄了,然後一輩子抱怨自己沒有成才的原因就是有一個專制的父親;但李惠堂不是一般人,他的對策一貫是:不逃學,不拖拉功課,然後,你愛打就打,只要不被打死,我就要踢球。沒準在他內心深處,還有幾分對父親的體諒,畢竟一個守舊的父親,生了一個如此痴迷足球的兒子,也不是一件好受的事,但踢球實在太有意思了,要他放棄也完全不可能。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就這樣在皮鞭下苦練(更準確地說,是快樂地練習)多年,李惠堂的球藝大漲,而足球運動也在廣東漸漸普及開來,甚至李家所在的小地方也常舉行足球賽,李惠堂的父親受到這些氣氛的感染,漸漸地,鞭子就抽不下去了;再漸漸地,居然也到球場上去轉一轉了;最後,居然成了兒子的球迷。當然,這樣的轉變,寫起來就是幾句話的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經歷了好多年。如果沒有對足球真正的痴愛,一顆體諒父親的心,以及足夠堅韌的態度,李惠堂決不能堅持下來。其實,父親之所以能轉變,也是在內心深處被兒子在鞭子下不抱怨、不放棄的精神打動了吧?難怪,李惠堂成為球王之後,一再強調做人在先,踢球在後,這也是來自對兒時經驗的認真思考。正如上文所說,我們不斷強調“足球從娃娃抓起”,那是不是也該思考,該如何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不抱怨,不放棄”的寶貴種子呢?

成年後的李惠堂,從加入香港南華足球隊,遠赴澳大利亞參與國際足球比賽開始,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直到領著當時的中國足球隊橫掃亞洲,締造了中國足球至今難以逾越的傳奇。然而,在這20多年的足球生涯裡,他最大的心得卻是“踢球之道,在於修身;修身之道,在於讀書”,一代球王,居然是個書痴,這個非一般的故事,我們就留到下次再講吧

(注:本文參考了李惠堂所著《離了母胎以來》一文。)

圖/fotoe


大洋網

李惠堂

李惠堂

高1.82米,速度快,動作敏捷,控球技術尤為出色。球在他的腳下,對方兩三個人圍上去也難以搶走。他的射門技術更是令人叫絕,不管什麼位置、什麼角度,他都能左右開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鈞。他的倒地臥射更是一大絕招。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   出任左內鋒,因其球藝嫻熟刁鑽,出神入化,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隊獲冠軍。18歲的李惠堂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他獻身足球的光榮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隨南華遠征澳大利亞,與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交鋒。開場僅5分鐘李惠堂就梅開二度,這場比賽他一人獨中三元,轟動了整個澳州。澳州當局專門授予他金質獎章。香港當地報刊以特大號標題,稱李惠堂為"球王",並有"萬人聲裡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的詩句。   1925年,年輕的李惠堂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與自己青梅竹馬的鄰居廖月英從香港來到上海,決心要與外國球隊較量。李惠堂在上海期間,正值自己足球技藝的巔峰狀態,由於球藝出眾,22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後,又參加上海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192

李惠堂

李惠堂

 第一屆(1913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2比1中國

  名次:1.菲律賓、2.中國

  第二屆(1915年上海)

  成績:中國1比0菲律賓中國0比0菲律賓中國1比1菲律賓

  名次:1.中國、2.菲律賓

  第三屆(1917年東京)

  成績:日本2比15菲律賓菲律賓0比3中國日本0比5中國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四屆(1919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0比2中國菲律賓2比1中國菲律賓1比2中國

  名次:1.中國、2.菲律賓

  第五屆(1921年上海)

  成績:中國1比0菲律賓中國4比1日本菲律賓3比0日本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六屆(1923年大阪)

  成績:中國3比0菲律賓中國5比1日本日本1比2菲律賓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注:本屆比賽中,19歲的球王李惠堂初露鋒芒。他除了第八屆遠征澳洲未出戰外,參加了第六、七、九、十等四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

  第七屆(1925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1比5中國日本0比2中國菲律賓4比0日本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八屆(1927年上海)

  成績:中國5比1日本中國3比1菲律賓日本2比1菲律賓

  名次:1.中國隊、2.日本、3.菲律賓

  第九屆(1930年東京)

  成績:日本3比3中國菲律賓0比5中國日本7比2菲律賓

  名次:1.中國/日本(並列)、3.菲律賓

  第十屆(1934年馬尼拉)

  成績:中國2比0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尼)中國2比0菲律賓中國4比3日本菲律賓3比2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本1比7荷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3比4日本

  名次:1.中國、2.荷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隊/日本(並列)

李惠堂

李惠堂

高1.82米,速度快,動作敏捷,控球技術尤為出色。球在他的腳下,對方兩三個人圍上去也難以搶走。他的射門技術更是令人叫絕,不管什麼位置、什麼角度,他都能左右開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鈞。他的倒地臥射更是一大絕招。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   出任左內鋒,因其球藝嫻熟刁鑽,出神入化,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隊獲冠軍。18歲的李惠堂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他獻身足球的光榮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隨南華遠征澳大利亞,與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交鋒。開場僅5分鐘李惠堂就梅開二度,這場比賽他一人獨中三元,轟動了整個澳州。澳州當局專門授予他金質獎章。香港當地報刊以特大號標題,稱李惠堂為"球王",並有"萬人聲裡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的詩句。   1925年,年輕的李惠堂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與自己青梅竹馬的鄰居廖月英從香港來到上海,決心要與外國球隊較量。李惠堂在上海期間,正值自己足球技藝的巔峰狀態,由於球藝出眾,22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後,又參加上海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192

李惠堂

李惠堂

 第一屆(1913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2比1中國

  名次:1.菲律賓、2.中國

  第二屆(1915年上海)

  成績:中國1比0菲律賓中國0比0菲律賓中國1比1菲律賓

  名次:1.中國、2.菲律賓

  第三屆(1917年東京)

  成績:日本2比15菲律賓菲律賓0比3中國日本0比5中國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四屆(1919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0比2中國菲律賓2比1中國菲律賓1比2中國

  名次:1.中國、2.菲律賓

  第五屆(1921年上海)

  成績:中國1比0菲律賓中國4比1日本菲律賓3比0日本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六屆(1923年大阪)

  成績:中國3比0菲律賓中國5比1日本日本1比2菲律賓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注:本屆比賽中,19歲的球王李惠堂初露鋒芒。他除了第八屆遠征澳洲未出戰外,參加了第六、七、九、十等四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

  第七屆(1925年馬尼拉)

  成績:菲律賓1比5中國日本0比2中國菲律賓4比0日本

  名次:1.中國、2.菲律賓、3.日本

  第八屆(1927年上海)

  成績:中國5比1日本中國3比1菲律賓日本2比1菲律賓

  名次:1.中國隊、2.日本、3.菲律賓

  第九屆(1930年東京)

  成績:日本3比3中國菲律賓0比5中國日本7比2菲律賓

  名次:1.中國/日本(並列)、3.菲律賓

  第十屆(1934年馬尼拉)

  成績:中國2比0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尼)中國2比0菲律賓中國4比3日本菲律賓3比2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本1比7荷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3比4日本

  名次:1.中國、2.荷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隊/日本(並列)


伢個152162829

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民間曾流傳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1922年,南華體育會舉辦“夏令營杯”足球賽,李惠堂報名參加香港大坑村童子會足球隊,擔任前鋒的他在比賽中展現了自己的足球技巧,他作風頑強、跑動積極、踢球機靈,而且還用聰明的腦袋組織隊員一次次發起進攻,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快速抬腳射門,讓對方防守不及,進球數為全場第一。經過激烈的比賽,最終他帶領童子會足球隊取得了勝利,被觀眾和媒體譽為“足球神童”。從此以後他就開始嶄露頭角了。

其實在當時中國足球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尤其是在李惠堂的帶領下曾經都將日韓球隊斬下,一血國恥。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當時他身高1.82米,跑動速度快,動作敏捷,特別是控球技術尤為出色,他的倒地臥射更是一大絕招,經常一射就中,讓對手防不勝防。他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比賽前日本人以為穩操勝算,不料以1:5大敗,讓中國隊奪得了冠軍。上海的《申報》將日本媒體表達沮喪情緒的“號外”傳回國內,把標題改為“中國足球鐵軍,堂堂十年連勝”,這讓中國足球隊在亞洲體壇內獲得“鐵軍”的稱號。



他不僅足球踢得好,對足球的領悟也特別的深,生前曾寫下了很多關於足球的作品,把自己的足球理念和心得記錄了下來。《足球經》《球圃菜根集》《足球技術》《足球規則詮釋》《雜果盤》《香港足球五十年》《足球登龍術》《足球讀本》《魯衛吟草》《南遊散記》等多本著作,從這些著作中可見,他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足球風氣的帶領者,也是開啟中國甚至亞洲足球運動的主要功臣之一。


冬爺你好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號魯衛,中國著名足球運動員  作為中國足球歷史上的一代“怪傑”,李惠堂一腳曾經踢破球網,也曾經踢死過人。這不是個神奇的傳說,而是真正發生過的。李惠堂的知交汪清澄就查證過,而且他還記錄在案。

  李惠堂出道時就被稱為“球怪”,他腳頭特重,喜歡在禁區外放冷箭,而有“百步穿楊”的美名,汪清澄高中時第一次看李惠堂踢球,就見識了他的冷箭的厲害。

  汪清澄透露,射穿球網的事是在1941年,當時李惠堂率香港南華隊到馬來西亞出戰檳城軍聯隊,在這場南華以11:0大勝的比賽中,李惠堂踢進7球,其中一球把網射穿了。“李惠堂的腳頭本來就很有力氣,不過也是因為當時的球網材質較差,”汪清澄解釋道。

  至於踢死人一事,李惠堂用球絕對沒有,倒是在1929年他隨南華隊遠征印尼在雅加達出戰巴城聯隊時,主罰一個自由球,對方一位荷蘭籍球員在十碼遠處用頭頂他踢出去的球,當場昏倒,26小時後才清醒。

  不過他卻確實一腳就踢死過人,在1931年南華隊遠征越南的一場比賽中,雙方球員起了衝突打成一團,越南球迷也加入,有一個人拿棍子打李惠堂的頭,他回踢了一腳,正中下顎,這個球迷當場倒地送醫後不治,這件事讓李惠堂一直深以為憾。

1905年9月1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為廣東省梅州五華縣的粵籍客家人。從17歲開始足球生涯,活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亞洲足壇,1928年被亞洲足協評為“亞洲球王”,1976年8月13日,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比活動,李惠堂同來自巴西的貝利、英國的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他不但是戰前罕見的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也是當時公認的中國足球第一人。並帶領港滬兩地足球精英,稱霸於第六、七、八、九、第十屆的遠東運動會。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歲。據統計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共射進1860個球,與巴西的裡登雷克、德國球星賓德、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里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所以你覺得他有沒有到世界級?


隱藏悲傷58522915

關公戰秦瓊,不好比,由於足球技術是發展的,力量,速度,技戰術水平都是越來越強的,李球王的水平換到現在估計在中超當主力都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