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如何杀死军事大将庞涓的?

shcho


孙膑马陵用计,庞涓身亡,大仇终于得报



隐居在孙花园之后,世上熙熙攘攘的一切,皆与我无关。

孙伯灵,这么优美雅致的名字,你一定不会想到这是我孙膑的本名。毕竟,受过膑刑之辱的我,真的无法接受。

这个“膑”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是斩断双足,也有人说是挖掉膝盖,其实我是受到了“刖”刑,被斩掉双足。这些疼痛就不必说了!

一、自带英雄光环的出生,却是兵法小白

出生的那一刻,我便自带光环,作为孙武的后代,在外人看来的确很光鲜。但其实先祖并没有将兵法秘籍在家族中流传下来,至于我更是一个完全不懂兵法的小白。

孙子兵法如此神奇,为什么没有被后代继承呢?其实是因为先祖的好友为了报仇,借用祖先的兵法才得以胜出,但是先人发现他的兵法谋略只是被利用成为泄愤的工具,不学也罢。

一心归隐的祖先其实并未将兵法完全传授于后代,为的也是不希望后世卷入列国纷争,饱受战事折磨。

后人称我为将军,实在愧不敢当。你们熟悉的无非就是田忌赛马和围魏救赵的故事了。

二、不甘平庸,满怀壮志拜师学艺,初识庞涓

那时的我年少轻狂,血气方刚,时常因为作为孙氏后代却碌碌无为而感到不齿。我内心也希望做出一番成就,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光复祖业。此时列国纷争,正是我施展拳脚的时候,但却苦于对兵法一窍不通。

于是就向高人鬼谷子学艺,相传他有剪草为马、撒豆成兵之神通。

在拜师途中,我偶遇同样要拜师学艺的庞涓,起初的他为人热情,也很健谈,但是我们之间却有一段初见倾心、再见扎心、最后恶心的孽缘。

有人夸我用兵如神、运筹帷幄,但其实我并不是个圣人,我真的无法和师弟庞涓小儿一笑泯恩仇。我和他的恩怨太多了。

起初,我们二人共同拜在鬼谷子师父门下,是铁哥们儿。庞涓为人机灵,学兵法很快,师父很喜欢他,而我反应慢,师父肯教我应该是看在先祖的面子上,但庞涓学得并不扎实,多是表面功夫,而我虽比较注重巩固与反思。

师父替我着急了,他将我单独叫到房里问话,我将自己对兵法一无所知之事和盘托出,我以为师父气得糊涂了,但没想到,过了几天,师父带我来到一间密室。在众多竹简中抽出一卷递给我,我瞬间双眼放光,文字之绝妙,对战争分析更是鞭辟入里。师父笑笑,这正是你先祖所著的兵法。

我大为吃惊,欲要细问,师父挥挥手,“不必多问,我先不教你其它,你只管潜心研究这几卷兵法。”师父还叮嘱不要将此事告诉其它人。我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说也奇怪,这些知识我掌握得非常快,并且进步神速,但我并不是一个喜爱表现的人,庞涓也并未发现什么,但是有一次我无意间竟将先祖兵法之事吐露了几个字,庞涓的心里从此有了芥蒂。

三、庞涓下山,矛盾开始激化

魏惠王正在广纳贤才,庞涓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向师父提出下山的请求,师父答应了。魏惠王听闻他是鬼谷子的高徒,又在兵法上对答入流,便很重视他。拜他为上将军、让其掌兵权。

要说这魏惠王的识人之术还有待加强。不过庞涓上任后倒也做得有模有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魏周围的小国,深受魏惠王赏识。但到后来就走得力不从心、毕竟肚子里没多少真材实料。

于是,他就写信给我,师父也觉得练武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于是答应我下山。

我想这些年,除了完全掌握了先祖兵法,师父又教给我一些理论,不妨出山试试。我承认当时的我有点自负,甚至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和他消除之前的误会。但是,庞涓从未打算向魏王推荐我。

后来魏惠王越发觉得庞涓现在的兵法策略与之前的风格大相径庭,背后定有他人指点。在魏惠王的再三追问下,庞涓才将我很不情愿地推荐出来。

魏惠王有意测试我二人的才能谁更胜一筹,我尽展自己的韬略和才华,我一眼就能看穿庞涓的阵法,而我的阵法庞涓却百思不得其解,庞涓当场出丑。然后,他对我的恨意更深了……

四、庞涓使计陷害孙膑,二人仇恨不断加深

他迅速开始报复。

一天,一位小伙子捎来一封家信,说道叔父已去世,希望自己能回想乡主持家事。我从小便由叔父养大,于情来讲我是应该回去的。

但是魏惠王刚知道我能耐不凡,此刻定不会放我离开,于是我决定不回去了。

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假的!那封家信是庞涓找人写的,随后,庞涓命人模仿我的笔迹添油加醋,在回信中写下我对魏惠王的大不敬,还打算叛变。魏王看到信后,气急败坏,不问青红皂白执意要斩掉我。庞涓竟然还在一旁假意替我求情,在魏惠王看来他真是仁爱至极,有情有义。

最终我被断掉双足、生不如死。他的小算盘可一刻也没有停,饶我一命无非是想要从我这里获得绝世兵法。

好,你不就是想要兵法吗?我给你写,我给你写!我以自己是废人,白吃白喝过意不去为由主动要求来写。此刻,当年的兴复祖业的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我一心只想报仇。我要手刃庞涓小儿,也恨魏惠王那昏君。

一连好几天我写得都是一些常见的兵法,为免他无意学到精髓,我不打算写下去了,索性找个由头装疯卖傻起来。他们起初不信我,便对我严刑拷打,但一无所获。后来派人屡次试探,命下人给我发馊的饭,我狼吞虎咽吃了下去;让我睡到猪圈里,我也装作酣然入梦。最后,他们以为传说中的兵法也不过如此,我的目的达到了!

五、孙膑脱离苦海,去到齐国施展谋略,著名计谋田忌赛马

活得生不如死,有时候真想了结自己。但我得活着,我在等机会。终于等到了,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我被暗中装进箱子里,带到齐国,推荐给了田忌将军。

田忌将军待我不薄,但是他有一个戒不掉的嗜好,赌马!他经常因自己的马比不上齐威王的而心有不甘。我当时很矛盾,不帮田忌将军赢吧,会被误认为骗吃骗喝的混子,连个赛马都赢不了还能成什么气候。帮田忌将军赢了吧,万一齐威王输了脸上挂不住,说不定一气之下就斩了我。没办法,我也赌了一把,我赌自己一定会受到赏识。

将军的马确实比不过齐威王的马,但恰恰三场比赛给了我机会。我让将军的三等马对齐王一等马,将军的一等马与齐王的二等马,将军的二等马对齐王的三等马。三局两胜,拿下比赛。我赌赢了!

六、围魏救赵,孙膑无奈放走仇人庞涓

你们知道我另一件事的就是“围魏救赵”了,后人常夸我用兵如神,说来惭愧,其实,我并没有救了赵国,在桂陵之战捉了庞涓小儿却被迫将其放走。

赵国想吞并卫国,魏惠王不想让赵国壮大,想攻打它,但又忌于赵国的盟友楚国,魏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恰恰在这一年赵国遭遇超强龙卷风,于是魏国就发兵攻打赵国。次年,赵国向齐国求助。

魏国的主将正是庞涓小儿。既然赵国来求齐国了,这意味着我与仇人庞涓要对战了。

但我并不是会意气用事的人,我必须站在齐王的角度分析出兵之利弊,最后决定在魏赵两国两败俱伤时再派兵,既能落下个好名声,又能将自己的伤亡降到最低。我从背后指挥,田忌带兵上阵。

此刻的我从另一路出发救援赵国。我带兵直接进攻魏国首都,但这只是为了吸引庞涓小儿率军回去营救主人,而那时我俩就可以正面交战了。

果然,庞涓急忙昼夜兼程赶回去。我军主力早已在桂陵设伏,一举擒获了庞涓。 但为了避免齐国和魏国因为庞涓而产生矛盾,我还是放走了他。

七、孙膑马陵用计,庞涓身亡,大仇终于得报

后来,魏国还是以庞涓为主将,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又向齐国求援。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我还是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方法,不过这次,魏国遭受重创,他们的气数也该尽了。

我用减灶法迷惑庞涓,就是不断减少我方士兵的灶台。从十万个减少到三万个……庞涓小儿自作聪明,欣喜地以为我军萎靡不振,阵营大乱。

他不顾一切冲了过来,我事先命人在树上刻下字,然后让弓箭手埋伏起来,等到庞涓过来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晚上赶到此,瞬间被射成了万箭穿心,我的大仇终于得报了,庞涓小儿善恶到头终有报!

八、孙膑归隐,不问世事,不提壮志

后来的列国纷争再与我无关。光复祖业的壮志早已被磨平,我隐居孙花园,不问世事,偶尔研究研究兵法,灵感来了就在竹简上写写,度此余生。


范炜


对孙膑是如何杀死庞涓的问题,《史记》记载是在“马陵之战”中庞涓被孙膑逼上绝路自杀的,我认为符合史实。

在分析这个问题中,对于孙膑和庞涓的交往以及“桂陵、马陵”两个战例的经过,因大家都熟耳能祥,不再赘述,只分析庞涓“死”的问题。

一,两人结怨是庞涓死于孙膑之手的起因

宠涓和孙膑本是同窗好友,因妒忌孙膑才能,诬陷孙膑,而使孙膑被受膑刑,因此结下怨恨。

二,“桂陵之战"为庞涓复仇埋下了伏笔

“桂陵之战”,宠涓带领的魏军以惨败告终。有关庞涓的下场,以往的史书记载都是庞涓只身逃走,但自以一九七二年银雀山古墓出土《孙膑兵法》后,其中因有“擒庞涓”一章,由此改写了历史,庞消不是"逃走”而是“被擒”。被擒后庞涓肯定沒死,死了就没有后来的“马陵之战”了。至于庞涓被擒后又怎么脱身回到魏国的?我认为是魏惠王通过外交手段要回去的,为什么?“桂陵之战”是公元前354年,之前齐魏关系还不错,就在不到一年前的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还在一起游猎,才发生了两人比宝的故事:齐威王以人才比宝,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从而使魏惠王领悟到人才强国的道理。事隔不到一年"桂陵之战”发生,庞涓被擒。庞涓的军事才能是很受魏王器重的,前不久才领悟到人才重要性的魏王,必然要不惜一切手段要回被擒的庞涓,至于什么手段,史料无记载,但有一条,“桂陵之战”后的公元前343年才发生了“马陵之战”,这之间11年的和平时间,恐怕与庞涓能返还魏国不无关系。也正是给了庞涓留下了机会,才有了后来的"自杀”。

三,“马陵之战”中,庞涓为何被逼自杀

“马陵之战”中,庞涓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计,在马陵中了埋伏,在魏军溃不成军的情况下,庞涓又钻进了为他布下的口袋,当用火把照看写着“庞涓死于树下”的大树时,又遭万箭齐射。试想,马陵虽是丛林地带,庞涓只要以树避身,也不一定被射死。但别忘了,庞涓是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本想害死孙膑没成,却在“桂陵之战”败在孙膑手中,等到好容易有了复仇雪耻的机会,却落了个不是死于万箭之中,也会死于齐军的手中,反正是活不成了的下场,如此奇耻大辱。有着妒忌心极强性格的宠涓选择自杀是自然的。


本昌谈历史


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领魏武卒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于是向齐国求救。此前,虽未经过会盟,但魏国已隐隐有了霸主的地位,若任由庞涓这么打下去,万一将赵国吞灭,再整顿兵马收服韩国,重复当年三晋合一的盛况,那么齐国也就不用再做统一天下的大梦了,直接向魏国俯首称臣算了。



所以齐国这次必须出兵救赵,问题在于该选谁作为此次出征的主将。齐威王想到了孙膑,以小观大,已知其才,更何况他是兵圣孙武子的嫡系子孙,家学渊源,相信有他出战,定然能够狠狠的教训魏国人。不过孙膑却推掉了主将一职,他说:“我是受过刑的废人,如何能做主帅?”言辞淡漠而听来叫人心痛。威王无奈,只好命田忌挂帅出征,而孙膑就做了田忌的军师。看来,“军师”这个词在普通大众的脑海中勾起的形象,除了诸葛武侯,最早其实能够追溯到战国时的孙膑。由于被挖去膝盖骨,孙膑没法像其他将领那样立在战车之上,更不能骑马,只好安坐于辎车之上。可以想见,其他人都是一身甲胄,唯有孙膑是长袍大袖的儒冠儒服,潇洒又自在。苏轼赞叹周瑜的那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来说孙膑也算合适。


主帅田忌想要驱兵入赵,寻上庞涓率领的魏武卒主力一决雌雄。但是他的想法被孙膑否定了:“丝线缠座一团,想要解开它,就不能不顾起止头尾的胡乱撕扯;两伙人打起架来,想要止戈劝和,就不能跃上战场亲身搏斗,这只会使事情越来越乱。假如能够找到纷繁乱象背后的要旨,再认清和控制形势,自然而然就能将矛盾解除,达到我们的目的。如今庞涓率魏军的精锐苦战在外,那么留在魏国的大梁城戍守的必然都是些老弱病残。我们不如批亢捣虚,迅速挺进大梁,同时派人北上,将大梁被围的消息放给庞涓听,那么他必然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自救,如此岂非解了赵国之围?”。其实,孙膑的做法和象棋中的以攻对攻的路数是十分相似的。只不过下象棋是“先下手为强”,快上一步就能够取得主动,把对方将死。而齐、魏之间的斗争却是“后发先至-相对于魏国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齐军围困魏国的都城大梁明显在行动上落后于魏军-后来者占据主动,因为齐国是博弈双方(赵、魏)之外的第三国!”而且,孙膑的做法不仅是聪明的做法,还是唯一能够取胜的做法。若按着田忌所想,驱兵入赵,那么齐军长途奔袭,到达邯郸城外时必定已是疲惫不堪,而赵军由于困城日久,也不是生力之军。这时候齐、赵虽能够夹击魏军于城下,但他们要面对的可是吴起一手训练出来,几十年未尝败绩的魏武卒,那时鹿死谁手也就难以知晓了。进军大梁则不然,“攻守之势易也”,变成了齐军以逸待劳,而魏军则是劳师远征。有心算无心,有准备对没准备,魏军定然会吃败仗。果然,这一切全让孙膑给算中了。风风火火赶回来的魏军,在通往大梁城的必经之路桂陵遭遇了齐军的伏击,全军覆没,只有庞涓一个人逃出生天,衣衫不整、落魄如丧家之犬的回了大梁城。


天清子


主要通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搞垮庞涓,真正为自己报了仇。

孙膑,齐国人,跟庞涓等师从鬼谷子【包括苏秦、张仪等牛人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孙膑军事才华过人,但比庞涓晚出山,此时的庞涓在魏国已经立稳脚跟,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庞涓担心孙膑的出山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陷害他通敌卖国,挖了他膝盖骨,以此让他再无出头之日。


后来孙膑逃到齐国,得到田忌的重用,田忌赛马正是孙膑的主意,田忌借此向齐威王推荐了孙膑。孙膑的复仇大幕正式开启。

Step1: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

Step2: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国救援韩国,与魏国交战,其中最著名的是“马陵之战”,齐国通过逐日减少营地军炤数目,误导庞涓轻敌冒进。齐国大败魏国,魏国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从此,魏国霸权衰落,齐国崛起。

就这样,孙膑终于为自己报了仇。


青年史学家


战国时代,有一位奇人异士,以谋略、兵法、纵横术闻名天下,精通百家学问,这位本领通天彻地的大人物便是鬼谷子先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他的两位“兵学”弟子——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庞涓和孙膑自幼拜在鬼谷子门下,二人亲如手足,共同习修兵法,以图日后出山建功。二人学成下山后,庞涓听闻魏国国君魏惠王正招贤纳士以自强,便去见了魏王,一番交谈后,魏惠王发现庞涓很有才能,便拜其为大将,庞涓一步登天。不久以后,机缘巧合下,孙膑也来到了魏国(一说魏国大臣举荐,一说庞涓举荐),两人一起在魏国朝野共事,此时,孙膑只是暂留魏国,并未想着在魏国长期立足。但庞涓心里不这样想啊:孙膑如果一直在魏国呆下去可不行,他的才能远远超过我,时间久了,魏王肯定会重用他,这样会影响我的仕途。于是,庞涓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大怒,下令将孙膑囚禁,并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孙膑的两块膝盖骨,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后来孙膑装疯卖傻,瞒天过海,与一位出使魏国的齐国使臣一起回到齐国。因其才华出众,颇受齐威王的赏识,孙膑自此留在齐国。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率兵攻赵,赵国首都邯郸告急,乃派使臣求齐国发兵救赵。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孙膑以“围点打援”之计(新战法,不直接将军队开到邯郸城下与魏军硬拼,而是直接攻击魏国国都大梁,迫使庞涓回师救援,齐军则在魏军必经之路桂陵一带埋伏好以逸待劳)大败魏军,此为“围魏救赵”典故由来。



在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庞涓率兵攻韩,彼时申不害正在韩国推行变法,韩国变法尚未成熟,实力弱小,远非老牌强国魏国对手,于是韩国也派使臣向齐国求援。齐王再一次派田忌、孙膑二人带兵救韩。孙膑先以“减灶计”示弱,后在马陵山区埋伏好,将魏国精锐部队一网打尽,庞涓被乱箭射死,孙膑大仇得报,魏国经过此战霸主地位丧失,沦为二流战国。而齐国和经历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崛起,新的战国格局形成!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