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保险公司在买保险的时候不查病史,偏偏理赔的时候查?保险公司是故意的吗?

执爸KkIQ1093


这个问题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无需承担风险,所以保险公司不会主动去调查,毕竟提前去查增加了自己的成本,而且保险公司提前告知就可以,需要客户如实告知就可以,如果客户刻意隐瞒的话,就要承担因此造成的拒赔后果。

而对于投保人来说,提前告知则关乎自己的理赔,所以投保的时候,一定提前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现在所有的医院都是联网的,想隐瞒病情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造成的拒赔也只能自己承担苦果。

所以这里面没有故意不故意,如果保险公司提前告知了投保人,那责任就是投保人,如果保险公司没有提前告知,那责任就是保险公司,所以朋友们投保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倩姐聊保险


1.保险公司,特别是像平安,国寿这样的大规模保险公司,每年的广告费支出都是天价的,所以它不可能一方面花着天价的广告费树立形象,另一方面又刻意去制造理赔的纠纷来自毁形象。

2.每一个险种在被设计期间,都是经过精算师精打细算的,比如在什么年龄什么病的发病率是多少,不同的年龄段会产生大概多少比例的理赔,我需要收多少保费才能保证有盈利空间而不是收的钱没有赔出去的多,这些都有计算。包括上市开卖的时候,在医院有病史的人,哪些病可以对承保忽略不计,哪些病需要除外责任或加费才能承保,也是有核保部门严格把关的。所以,只要客户诚实的告知保险公司自己的健康情况,一切正常运作的前提下,一款产品就基本不会赔钱。

所以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讲,绝不可能是“故意”设局。因为没必要。

3.至于说保险公司为什么客户投保时不核实,理赔时核实,这个也很好理解,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就是,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其实反过来放我们自己身上考虑一下,假如保险公司跟你说两种不同的话,①“你必须如实告知你的病史,如果你说谎,未来合同解除,保费是一分不退的。” ②“你必须如实告知你的病史,如果你说谎,未来合同解除,保费我们会退给你。” 你觉得在这两种不同的警告下,人们会不会做出不同的行为?一定会。有病史的人就会想,我告诉了,也肯定拒保,我不告诉,它可能就查不出来,就算查出来了,也会把保费还给我,没什么损失。 所以在不同的成本付出面前,行为也是自然会不同的。你投保时,保险公司承保并不会付出什么成本,固然审核相对松,你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拿的是真金白银,审核固然严格,合情合理,再强调一下,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

4.那保险公司在客户投保时,审核不严格,算不算失职呢?

这个要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就是针对客户的健康问题,法律规定,保险买卖双方都必须遵循最大诚信原则,也就是说即便我不核实,你也有义务如实告知,那如果你说谎,是你自己的错,跟保险公司去核实与否无关,你犯了错,就要收到处罚,处罚就是一旦出险后被查出来你有欺骗行为,非但不予理赔,你的保费也是分文不退的,保险公司是以此法律条款,来尽可能降低客户投保时的逆选择心态,并不是什么都没做。所以谈不到失职。

那第二层面,前阵子的3000万杀妻骗保事件很火,就有人指出,为什么这个人可以买到3000万的高保额。正常高保额销售,保险公司是有义务去核实被保险人的收入情况的,也就是说要核实他值不值这个保额,如果值,没问题。如果不值却非要买这么多,很可能就存在道德风险的隐患,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不核实,就是失职了。

5.需要提醒的是,如实告知是买保险的前提。确实不排除有些业务员会为了自己成单,而淡化如实告知的重要性,这都是不对的,如果你的业务员教你什么什么病史,不要跟保险公司提,那他一定不是个值得信任的业务员。(中国保险健康告知采取的是有限告知,即保险公司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对于保险公司没有问到的病史,是可以不告知的,但只要问及的,必须告知,不要给自己将来的理赔埋雷)


朋哥说险


我是化险为易,多年保险从业人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保险合同都是本着最大诚信的原则。在投保前,保险公司不是不去调查病史,而是通过健康告知的情况进行调查。保险公司之所以投保前不调查病死而在赔偿的时候却调查病死是有一定原因的。下面我就来,从几个方面详细的分析一下。



并不是所有的保险都需要调查病史

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需要调查病史。比如意外险。大部分的意外险是不需要调查病死的。意外险主要是针对外来的,突发意外情况,所以对于被保险人本身的健康并不太关心。

客户在投保前的病史调查成本太大,


寿险和重疾险,医疗险,是必须要了解被保人的健康情况的,但是病史的调查,是很复杂的,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客户没有确定投保之前,是没有办法去详细的调查的,只能利用保险合同最大诚信的原则通过健康告知进行了解,比如我们在贷款的时候。银行会调查诚信,但是对于不上征信的负债是没有办法调查到的,所以说银行的贷款有些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烂账。

一样的道理,客户投保了,就说明客户遵守了诚信选择,如实的告知健康状况。

不健康告知就是本着双方诚信的原则,让被保人,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会根据健康告知的情况来审核是否承保,那么在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第一会参考健康告知的情况,第二就会具体调查,金额赔付金额越大,调查的就会越来越详细。比如之前很多通过非法手段牟取巨额赔付情况。



最后健康告知属于调查病史的一种方式,

并不是保险公司不调查,而是健康告知往往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保险销售人员为了业绩故意隐瞒这种情况,误导客户,让客户忽略健康告知。

所以我们在投保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盲目的听从保险销售人员的。隐瞒如果有这种误导的情况,我们一定要留存证据,方便挽回损失!


化险为易


当然不是啦😄

一、成本高,时间长。

想想查一个人从出生到投保前全部的病历,注意是全部,不能有遗漏!得花多少钱💰,多长时间?可能远超现在的保费,那这个成本由谁担,你买,当然还是你,你干吗?查了一通,别人不买了,或者查出疾病史,买不了,谁买单?保险公司伤不起啊,不得转借给其它客户,比如你也要承担一部分,你干吗?😛假设调查要花一周时间,你等吗?所以保险建立在最大诚实原则上,互认对方都诚实守信,否则就不能承保了。但理赔时为何又要去查呢,范围大大缩小,只针对理赔疾病(有些小理赔,保险公司不一定会去查的)。买保险时已经支付了保费,包含了未来取证时的成本,不会转移到其它客户头上。

二、不合法。

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保险公司也得守法。你没有授权,谁也不敢乱查你的个人资料(即使能查到),因为这违法。而买保险后(合同生效后),代表你授权保险公司可以查你过往病历啦,保险公司再去查,合法。也许你会说,申请买时我就授权不就行了吗?这里授权也是有时间限制的。长期授权?如果最后不承保呢?短期授权,这个时间也不好把握,等承保后还要再来次授权😀


吴爱民保险理财


保险公司出单前,已在《投保单》中要求投保人就被保险人的病史、目前健康状况如实陈述,这就明确告诉投保人:保险公司只会依据投保人的陈述做出保与不保的决定,而不会去对被保险人的病史进行调查。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保险合同是基于双方诚信的基础上建立的,二是保险公司如对每个被保险人的病史都要进行调查,成本会大幅增加,这样,也会导致保险费率的上升,无端增加了投保人的负担。

理赔时,保险公司要调查被保险人的病史,就是了解投保人的诚信情况。如投保时的陈述与调查的结果有出入,不管投保人是有意还是无意隐瞒,都会对投保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投保时,一定要如实陈述被保险人的病史。


保险老曹


事实上这个不能怪保险公司。

在投保时,保险公司是没有权利去调查的,病例或就诊记录,对患者来讲是属于个人隐私。投保人必须根据保险法中最大诚信原则进行如实告知。否则保险公司是可以有权进行解除合同或者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

而在发生理赔时,保险公司如果怀疑投保人没有如实告知,那就变成怀疑投保人骗保。那此时保险公司是有权利进行调查被保人的病例或就诊记录的。

保险保费价格是根据正常健康人员的身体状况由人民精算师来计算费率的,如果其中有不健康人员没有如实告知以健康的费率去投保,本身就是对其他所有健康投保人的不公平。虽然平常我们时不时听到某某保险公司拒赔的新闻,然后都会认为保险公司坑人等等。大多数人主观认为理赔的人是弱势群体,保险公司那么大又在为拒赔找借口。而事实是保险公司一直在维护所有投保人的利益。健康人以健康的费率,非标准健康以加费或免责的费率。所有都是为了,将来万一发生风险,能得到理赔。


苏佳顺


这个原因其实特别简单,两个字:生意。

一、举个栗子🌰

既然是生意,就有成本。假设A君投保,保险公司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结果可能是三种情况

1)健康,标准体承保,花费500。

2)不健康,拒保,花费500。

3)不能确定是否健康,需做深入检查,花费5000。

二、分析下是否划算



A君出保险费?

您说这500~5000的检查费不是小数,承保了还好说,不承保呢?A君愿意出吗?十有八九是不愿意。

保险公司出?

凭什么啊,如果A君被拒保,或者退保了,这个钱怎么办?

一人一半?

不承保,也都得花钱,似乎也不划算。

BTW:无论做多深入、做多少的检查,也没有哪家机构敢在检查后说被保人身体没有一点儿问题。

最佳方案

于是,有个聪明人出了个主意:历来做生意,诚信为本。



咱们认为被保人和保险公司都是诚信的。因此保险公司提出一系列健康问题,由被保人来回答,保险公司相信被保人说的都是真的,然后根据这个来核保,健康的就可以承保啦。

等到以后理赔时,再根据情况去看要不要核实。这样保险公司的成本低,被保人也没有花钱,不用在一开始支付检查费用,或者把检查费用算到保费里。毕竟大家都是诚实的,被保人不作假,咱们查也查不出问题来,对吧。这个调查的费用就由保险公司自己担,谁让是咱们去查呢!

总之,在诚信的基础上,被保人没有损失。这就像打官司一样,“谁主张,谁举证”嘛,肯定都是事后举证,对吧!

这个原则就叫“最大诚信原则吧”。


乖乖说保


这个问题不说谁对谁错,客观直接点说吧。

投保时保险公司也想做到查询,技术不行,也不可能派人全身全国医院核查,只能透过法律如实告知条款来尽可能规避逆选择风险。这几年大数据可以了,加上中保信的成立和发展,投保时核查已经可以做到了,已经有公司在做了,去年就遇到恒大人寿两个单子投保时直接查出客户隐瞒病史未如实告知。

中保信: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保信)成立。中国保信的主要业务是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保险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采集保险经营管理数据,建立标准化、系统性的数据体系,为保险业发展和监管提供基础性的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

中国保信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注册资本20亿元。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中国保信实施管理。(百度百科介绍)

保险公司也想通过技术手段把不符合投保条件的客户排除在外,这样精算师在研发产品时这方面因素肯定会降低费率,受益的肯定是广大客户。

但是,据说目前投保前查询一次目前收费五十元,对一些业务量和客户群庞大的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支出,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可能慢慢这笔费用降低了各家公司肯定都会参与使用,也就不存在保险公司有故意不查询为了故意不理赔的误解了。

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大数据的作用以后保险公司的产品会越来越细化,个性化,创新化。有大数据支撑,不同习惯的人保险费率也不会一样,像现在个别公司通过手机软件计步器来设定标准,坚持多久的客户比一般客户的保额会增加,这就是大数据信息化之后保险公司释放的优良客户的不同待遇。



专业保险咨询


题主好。您的问题总结的很到位,这基本是保险公司的作业流程。

在大众眼里保险公司绝对是“宽进严出”的,比如销售端完成了就直接对接核保,但是索赔的时候客户面对的就是核损、核赔等等一系列的环节。

这和企业自身盈利的本质是脱不开关系的,作为企业谁也不愿做赔本的买卖。

但是,另一方面来看,这样设计的投保和理赔流程也不能说是挖坑。

保险订立的基础是合同,合同双方无疑都应该最大诚信的原则。

保险公司出具的风险问卷、健康告知都应该是客户如实填写完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契约精神。

如果,在这方面刻意的隐瞒的话首先自身就有违约责任,也就不能怪保险公司理赔时候的调查是针对性的刻意为之。

希望答案可以帮到您,欢迎追问或者私聊。

谢谢


九云轻生活


不是

责任是双方的,另外如果每个客户都调查,成本很高(这部分成本需要客户承担,保费自然也会相应增加),流程也复杂(需要客户授权去医院调取信息)…

比较简单的就是客户在投保的时候进行调查问卷告知(也就是保单投保时需要对如实告知项进行选择填写),一是成本比较低,二是对客户隐私也有保护…

责任和义务都是双方的

所以,不是保险公司不赔,而是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有可能因为业务员而被动的没有履行义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