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農村五六十歲的人出去打工是怪象嗎?他們那麼大年紀為什麼背井離鄉?他們願意嗎?

用戶4970855215017


形執比人強,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60歲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現象不斷增加,主要是以下原因,一、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健康程度相對較好,身體狀況比實際年齡好得多,還能應付一些相應的非體力活,如當保安,打掃衛生,酒店、飯店摘摘菜,洗衣碗筷等工作。二、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子女在城市工作,或者在城市務工,父母也跟著進城生活,父母為減少子女的經濟負擔,打點零工,補貼家用。三,在農村種糧食,風險大,收益低,不如在城市務工實惠。


亮劍3549


誰願意,我62歲,今就在重慶渝北一工地看門,重活幹不了,看門還去來的車洗,半夜也有車進出,每月2千多。養家胡口,上有父母95。下有子孫,外有人來客去,送禮至少20O元。其它無來路,這就是農民。說起農民,59一60年吃不飽有我,讀不到書有我,文化大革命學不到知識有我,生不到二胎罰款有我,有勞力爭不到錢有我,有錢沒力去爭有我,背十公里交工糧有我,農業學大寨開山打石有我,進山扛木料背煤有我,農民老來沒工資也有我。


牧羊犬曹


我五十六歲了屬龍的,在工地上幹了將近四十年了,從前工資低掙的少,農忙季節還得回家幫著收種,要是碰上黑心包工頭工錢都拿不到,一年忙到頭也就混個一家人溫飽,所以到現在給孩子們都結了婚蓋了房兒孫滿堂之外沒落下什麼積蓄,只有拖著一身的病痛堅持在工地上幹活掙錢,孩子們都沒有太多的收入,所以一家老小的雜花錢包括電費水費天燃氣費等等一切都要從我的工錢裡開銷,老伴的藥錢,我的藥錢,孫子孫女的藥錢,都是要我出的,現在我除了以上的開銷還要攢下以後的養老錢,不然以後幹不動了我和老伴的養老可就成了問題了!我現在最怕的是一家人別生大病,再就是自己千萬別出意外,只要能再幹十年就能攢下和老伴的養老錢,平平安安的渡過一生最好了!希望蒼天保佑我吧!


曾氏七十六代


現在都掀起了農民進城的高潮。辛辛苦苦打一輩子工,省吃儉用下來的錢,在縣城買一套房子就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如今人的平均壽命又延長了,五六十歲的人,一般上面都還有老人,這就存在上有老,下有小,承擔著養幾代人的壓力。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們夫妻拖著三個兒女在外面打工一二十年,回家只能買了很偏遠的一套房,現在兩個女兒嫁了,還有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兒子,在外人看來我們家很輕鬆了,可我覺得苦不堪言,真正的壓力還沒開始,兒子還沒結婚,結婚倒用不了多少,大不了十來萬。關鍵是在重慶買房,一百多萬,從何而來,大學畢業剛開始也就兩三千塊錢一個月。不說是要父母全部負責,二三十萬總要湊吧!並且老公還有七十多歲的父母。我們都沒有技能,只靠賣苦力,種地更沒什麼錢。所以,作為五六十歲的人,也不再年輕,要長途跋涉去奔波勞累,實屬不容易,也是沒辦法,現在身處大城市的壓力大得很!我跟老公商量,明年還是又打工去喲,畢竟外面的工作比家裡好找,工資也要高!唉!還真有點不想再去奔波了,但又沒有辦法的了!





今生有緣來相會


當今社會生活條件好,五六十歲的人不算老人,乾點力所有在及的工作是好事。


九月九日8


為什麼說是怪像?這不是很正常嗎,六零後的人,身體狀況應該還可以呀!我是六四年生人,五十五了,我感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一定比我強到哪去,他們能做的,我也一樣能做,我能做的,他們也不一定能做了!我是一名沒證的電工,現在還能爬杆作業呢,大部分時候都是帶電作業(220,380),多年來,還沒有出現過失誤呢,哈哈哈,(出失誤就要命)!你問願意出去嗎?當然願意呀,能掙錢補貼家用,身體又能承受,就當是跳廣場舞了,又少了很多家庭瑣事,何樂而不為呢?


李學志19


當今社會,5、60歲還算不上說是老人,這個問題問得有所不符常理。人生自古以來就稱之為做做吃吃,雖然到了這個年紀按理是子孫灑,滿堂,小輩們會說不要出去了,身體最要緊,但是人必要動,只有多運動才會長壽。其二,是人生的慣律,哪怕是家裡最富,出去打打工比在家裡開心,再說坐吃山空,誰會說我錢太多了用不完了,這句話我從未聽說過。其三,不要說是農民,就是城裡人也是如此的,我旁邊有個叫張建杭,今年73了還在幹活,一頭百發,問他為什麼還要去幹活時,他說房子還沒有賣好,小的那個↖,兒子老婆還沒有討好。


老山羊231156581


很正常的啊我外公都75了一樣給人家做建築小工,我們都不同意叫他去做錢方面也不缺,外公不是錢不錢事錢給多少無所謂,就是沒事做家裡無所事事,不做事在家就是一日三餐打打牌很無聊,去工地就不一樣了人多說說笑笑一天就過去了過得充實後來我們就隨他去了,只要身體健康安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也不攔住了,



念伱一生


農村五六十歲人外出打工不是怪象,是農村人的勞動風格,因為農村人自己知道,他們年老沒有退休金拿,養老問題是難已解決,倒不如乘著不老不少的身體健康的時侯外出打工賺點錢,一方面自己用,另一方面留著養老用,以減輕兒女贍養的壓力,這些老人愛勞動,在別人眼裡說他們不會享福,這話錯也,他們是出於無奈,無辦法,養老問題不得解決才走出家門外出打工的,


王則純


農村五六十歲的人出去打工是怪象嗎?五六十歲的人是我國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時出生的,兄弟姐妹多,小時候大多吃不好、穿不暖,是吃苦受累最多的一代人,好在成年後趕上了改革開放、土地承包,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大多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剛要能喘口氣的時候,接著遇到供養子女上大學、買房結婚的大消費時期,這對於土裡來土裡去、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是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他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到現在兒女們成家了,錢也花完了,手裡養老的錢還沒有著落,不得不背起行囊再次出發,趁著身體還行,多掙點錢養老。

作為子女,要知道父母一輩子的不容易,該回家看看就必需回家,該給父母養老錢一定不能落下,人要懂得感恩,不能讓父母受苦受累再受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