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在選擇鏡頭的時候,是注重便攜性還是看中畫質?

蘇州三憶影像


在和一些玩家閒聊中我經常說,玩攝影不能談三件事:其一,重量。所有好的相機和鏡頭都很重,“微單不微”就是最好的註解;其二,麻煩。攝影是對光線和色彩的控制,為此我們需要運用各種濾色鏡片和燈光,還要不斷嘗試。外人看來麻煩無比;其三,錢。有關攝影的每一樣好東西(機身、鏡頭、包、濾鏡等等)都真心不便宜。因此,對我而言,選擇鏡頭品質第一。

我們再來看看“便攜性”,不少玩家外出基本帶上了所有裝備。原因是有備無患,怕錯失好景物。而真實的結果是雖然被累成狗,但大部分鏡頭並沒用上。所以我個人認為:便攜性是規劃出來的,跟鏡頭無關。如果在出發之前做一點功課,對將要拍攝的題材進行預判,只攜帶匹配的鏡頭,這完全能大大優化揹包的重量,提升便攜性。有玩家說:開始玩攝影,就喜歡買鏡頭,每次出門一大包;現在出去,帶的鏡頭越來越少,但配件越來越多,還是一包。這或許就是攝影愛好者成長的必由之路。


攝影雜糖


我也算攝影愛好者吧,我喜歡鏡頭更勝於機身,我在選擇鏡頭的的時候更注重畫質!
便攜性對於我來說,其實不算什麼,畢竟我連70-200都扛出去掛機,我還在乎啥,還有多少鏡頭能跟70-200mm比重,比便攜?你真的喜歡攝影,是不會在意鏡頭多麼笨重的。



其實還是看拍攝類型,如果說就是旅遊或者一家人出去玩玩拍攝之類的,我想,這個時候我就會攜帶一鏡走天下之類的鏡頭,畫質什麼的不一定會有太大要求,只要該拍的能拍到就行了!
不過要便攜又要畫質好的鏡頭又不是沒有,定焦鏡頭呀,定焦鏡頭體積小,畫質好,這樣的鏡頭才是真正便攜體積小的鏡頭!其實現在人也比較聰明,不像以前只要相機像素高,等等之類的,畫質好才是王道!


婚禮攝影師Tanke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在選擇鏡頭的時候是注重便攜性還是看重畫質?

玩攝影這麼多年,關於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琢磨。可能每一個人選擇的答案都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人對攝影的理解不一樣,水平也不一樣,拍攝的題材也不一樣,所以對鏡頭的要求也不一樣。





比如對很多初學者來講,由於他們對攝影的理解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他們大多追求的是鏡頭的便攜性與實用性。在選擇鏡頭時,他們往往會選擇一些低端的變焦套頭。






再比如很多旅行愛好者,他們買單反的目的純粹是為了能拍出比手機好一點的畫質。所以他們在購買單反鏡頭的時候,大多都會選擇便攜實用的大變焦天涯鏡。





還有一些從事人文紀實或者新聞記錄的攝影人,他們往往也會選擇便攜性與適用性更強的變焦鏡頭。由於人文紀實或者新聞記錄,這類題材更注重真實現場場景的還原,所以對畫質要求並不是很高。他們更多追求的是拍到了什麼而不是在意拍的有多好。





但是作為創作型的攝影人來說,鏡頭畫質的好壞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一般來說,畫質最好的是定焦鏡頭,其次是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最後才是普通變焦鏡頭。





由於是搞攝影創作,為了追求極致的畫質,很多攝影師不惜重金購買那些頂級的鏡頭。好的鏡頭不管是在解析度,色彩還原,還是抗眩光干擾等方面都是非常優秀的。






有經驗的攝影師一眼就能看出拍攝的作品是好鏡頭還是差的鏡頭拍出來的。一般好的鏡頭拍出來的畫面,成像銳利,色彩純正,特別是焦外非常油潤柔美,這對作品細節的展現是非常有利的。而差的鏡頭拍出來的畫面,看起來會很肉,色彩還原也不準,焦外看起來也比較生硬幹澀,這對作品來說就顯然就不那麼完美了。





我本人也是一名追求畫質的攝影人。目前我手上的鏡頭大部分都是定焦鏡頭。對我來說,片子拍得再多,如果不能拍到想要的精品,還不如不拍。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就聊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如果是攝影非常愛好的人,對攝影器材的選擇應該是非常講究才對。如果有成像質量好,而且便攜的器材就一定要購買。


選擇優秀的器材,畫質並非唯一考慮。而是要平衡好。


所謂便攜,也不是一個機身一個鏡頭就是便攜。而是整套器材必須便攜。


除了,便攜,還需要多多考慮攜帶工具的重要性。


其實,攝影的畫幅、像質和便攜性之爭,始於差不多100年前。最終有一個叫紐約派的攝影學派,用賦予機動性的相機徹底征服了大眾。


亞當斯的作品是清晰,可是亞當斯的作品就有他先天的缺陷。由於他是用大畫幅相機的,所以也就那麼幾個鏡頭可以使用。



亞當斯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我們現代人不要老是說大師大師。



我們再來看看紐約派那種充滿人文色彩的。極具動感的照片。亞當斯的作品是不是相形見絀了呀?


索爾·雷特(Saul Leiter)的作品,即使放到今天,也絲毫不過時。


鏡頭就好比攝影的語法,說來說去都是陳述句。要把話說得好聽、動聽,是很難的。


這就是便攜性、機動性帶來的優勢。攝影語言的多樣性是也!





就用拍攝飛機這麼單一的攝影話題為例子來說明一下。如果都是用長焦鏡頭拍攝的,畫面多麼單一啊!拍的再多也不覺得好了。



如果,突然來張超廣角拍攝的。畫面是不是一下子就變化了。


不要小看拍攝飛機是可以利用三腳架拍攝的,我只要追求高成像質量就可以了。其實要的是系統的整體性和多樣性。


我使用了富士XE2和徠卡R105-280鏡頭的配合,也使用了徠卡16-18-21鏡頭的配合。試問:中畫幅相機即使280mm這麼長的焦距,還背得動嗎?


看到天邊的飛機降落,趕緊將三腳架上的機身擰下來,換上16-18-21超廣角,跑過去抓拍了一張。如果沒有相機足夠的機動性,奢談高像質,純屬扯淡。那是對攝影還沒有吃透的外行理論!


說到機動性,別忘了,沒有好的攝影包,再小的相機也喪失了機動性。



除了富士系統,大家看看我街拍的裝備。


隱於型,才能攝於心!職場小蝙蝠Citylogic攝影包舊金山街拍實測
原創 91拍照聊相機 2018-02-23 17:46:06

學哲學的朋友常常把“進入自由王國”掛在嘴邊,學攝影的人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都希望進入“自由拍攝”的境界。而攝影者要“保持行動自由”的一大要素,就是別被別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如果有人問我,街拍的時候優秀的相機重要不重要?我的回答是:相對於相機,攝影包的隱蔽性以及裝束與環境的和諧感在街拍中顯得更為重要!經過10幾天西部狂野的考驗,職場小蝙蝠Citylogic真皮攝影包終於要進入真正最適合它的測試場了。一座超級都市!


您留意到這幅特殊照片的背景了嗎?世界上唯一一艘自由輪的模型。為的就是突出今天的主題,攝影的隨心自由。

釋放狂野之心!職場小蝙蝠新品Citylogic、Tyche攝影包深度親測(上篇)


繼上一篇測評在科羅拉多大峽谷實時發稿之後,又經歷了14個小時的長途行駛,來到天使之城,休息10個小時之後,再度給大家進一步彙報。


早餐享受完當地特色酸麵包以後,先給大家解釋上期留下的一些疑惑。坐在波丁酸麵包工廠的板凳上給大家拍幾張特寫,看看攝影包的細節,看看皮質在前10幾天惡劣的使用環境下,有沒有破損、劃痕、撕裂。

底部,完整如新。側面,完整如新。沒有任何保養,其實就是輕輕一拂,灰塵不沾。

自從用過日本某品牌的真皮材質的攝影包後就一直認為真皮材質要好於之前用的化纖織物材質攝影包。可惜的是日本貨的韌性達不到要求。如果要達到和超越和杜馬克攝影包純棉攝影包的貼身柔軟性能,真皮材質是唯一可以超越它的。而且優秀的皮革可以提供純棉所不具備的防水防塵性能。要知道數碼相機的時代,對灰塵的防護要求是相當高的。這也是杜馬克在70年代設計時所不曾考慮到的問題。所以,在一開始,頭層牛皮就成了我們第一個產品系列的唯一選擇。


皮革的選擇對於這款攝影包的成敗至關重要。我們的設計團隊之前也重點看過美國某名牌的用料。說實話,用料是厚實的,但是柔軟性不夠。結果將攝影包設計成了一隻藥箱的翻版。由於過於堅硬,以至於無法實現類似杜馬克的“超載”能力,更無法貼身。所以我們放棄了這種材料而選用了現在的這種特殊的、價格昂貴的頭層牛皮。我只是想說,它原來的用途就保證了足夠的堅固和韌性。

一切如新!我還是一直堅持實話實說。沒錯吧!

側面的加強揹帶和D環連接的部分是整個設計的關鍵,也是受力的集中區域,優質的美國進口頭層牛皮確保了長時間的使用不會出現褶皺。而兜底的承重加強揹帶,非常好地分散了攝影包D環的負荷。

還記得上一篇文章中,我說到這個小小的中號攝影包裡面居然可以裝2機5鏡。這也是真的。

我用手機拍攝,給大家彙報一下,這是如何做到的。

從上面看下去,大家可以看到從左到右裝了松下DG100-400mm、奧林巴斯60mmF2.8微距、奧林巴斯E-M5 MKII加50mm F1.2鏡頭。內膽前的內側袋裝滿了附件、移動硬盤。

取出E-M5MKII以後,其實下面還有一塊活動隔板。這塊隔板是我臨時調整的一種安排。

隔板下面就是第二套配置,奧林巴斯E-M1 MKII相機和17mm餅乾鏡頭的組合。

同理,60mm微距鏡頭下面也是一個活動翻板(這個翻板只有單側有搭扣),下面躲著7-14mm F2.8超廣角鏡頭。

所以,2機5鏡,完全可以妥妥地裝入Citylogic。

能夠實現這樣的裝載組合,其實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是:Citylogic的整體比例設計非常嚴謹。垂直的高度是足夠大的。

我特地要強調,請大家仔細看看這幅照片。松下DG100-400mm鏡頭的體積可是不小的,相當於大三元中70-200mm F2.8的尺寸了,可是裝入Citylogic以後,垂直高度還有很大的富餘。

在街拍的過程中,我其實並沒有過多使用E-M1 MKII這樣的專業相機,而是使用E-M5 MKII這樣的業餘級相機相機,加一個17mm餅乾鏡頭(全幅相機35mm等效視角)或60mm微距鏡頭(全幅相機120mm等效視角)。E-M MKII上則掛著7-14mm F2.8(全幅相機14-28mm等效視角)放在攝影包內備用。

使用業餘相機的好處是看起來就像個標準的遊客,拍拍旅遊照片。不引人注意。大家如果留意我寫的歷史文章,就會留意到我的幾位好朋友,攝影圈內的隱士,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業餘級相機做我們的備用機。一來保持街拍時的靈活性,二來保證系統中有兩個可以兼容的機身,使用起來放心又靈活。

您不難發現,我和朋友們對相機的選擇和對攝影包的理解幾乎完全一致,“實用主義至上”。

有圈內的朋友問我,齊老師您是打算開始賣包了嗎?我說是也不是。說是,91拍照團隊推出的第一系列的硬件作品的的確確是攝影包,我是賣包的。說不是,理由就有一大堆了。

當我看到那麼多喜歡攝影的朋友,身穿衝鋒衣,腳踩登山鞋,揹著厚重的雙肩攝影包(包上還插著三腳架),在街上拍照;當我看到有那麼多喜歡相機的朋友,揹著高調奢華的、由釣魚包改變而來的攝影包,在街上舉著豪華相機拍照;當我看到入門級的攝影發燒友,揹著藥箱式的廉價攝影包,在街上一通掃射。此時我的心情是多麼不舒服啊!難道就沒有一種協調的。能夠充分讓我們融入環境的攝影裝備嗎?難道我們就找不出拍攝的“友好感”?

所以,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我當然不是賣包的,我希望大家接受我的理念。隨心拍攝、隨手拍攝的理念。而我們的產品正是這樣一個文化載體。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載體。

雖然這次拍照沒有西裝革履,但是其實公文包、郵差包、彈匣包,這些都是有內在聯繫的。相比笨重的雙肩攝影包,Citylogic這樣一款類公文包的攝影包,在休閒裝的陪伴下,在都市裡穿行,可以很好的融入當地的環境。這種環境的融合、融入,其實是一種文化的融合、融入。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在紐約或者洛杉磯,還是倫敦,都可以取得和諧的搭配。沒有人會覺得怪異。

有的朋友或許會提出來,為什麼你們設計的包既不是名牌,也不顯得那麼高貴?說的俗一點,就是逼格好像不高。

這就對了!

攝影始終是攝影,不是秀裝備。

既然要強調環境的融合感,就不可能將包設計得那麼高調。高調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有興趣去做。(如果選了更高級質感的設計,成本不但不會上升,還會下來一些。價錢還可以賣的高一些,可是這對攝影有意義嗎?)

“實用、隱形”是我們的設計準繩。

就像外國的高級餐廳裡,並不介意客人打包帶走吃剩下的東西。相反,剩下很多不屬於主流文化。

Citylogic和旗艦版的Urban Traveler一樣,都是強調都市隱蔽拍攝的攝影包,同時可以兼做公文包之用。所以高調不是它要去追求的。為了突出隱蔽性,甚至商標都被隱蔽了起來。至於高級感,只有湊近看,才有真切的感受。懂行的朋友,一看就明白這個包的真實逼格是不低的。

有了這款攝影包相助,拍攝環境人物的時候,總讓人那麼放鬆自在。攝影的“攻擊性”、攝影的“窺探感”消失了。攝影變成了一種高雅的、大明大方的事情。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隨心拍攝吧!

在絕大部分的都市街拍中,我從不講前側的挽帶扣上。裡面的拉鍊微微合攏即可,這樣掏出相機拍攝和更換鏡頭的速度是最快的。單肩包的好處是:換鏡頭的時候可以充當臨時平臺,提供騰挪的空間。這是雙肩包無法提供的性能。

揹著Citylogic攝影包,隨心拍攝的心情,就像飛翔的鳥兒一樣,盡情享受拍攝的樂趣。

揹著Citylogic攝影包拍攝的時候,心情也可以象欣賞落日的餘暉那樣愉悅放鬆。

一箇中國人,揹著中國原創設計的攝影包,即使身在異國他鄉,一切也可以這麼和諧自然。

難道是外國人能接受我們中國的文化?不是吧!而是我們以主動的方式去融入這個世界。只不過我們是在中國傳統的元素中尋找西方人也能夠認同接受的理念,並將這種元素運用在攝影產品當中,從而讓更多的攝影同好們一起享受隨心拍攝、隨手拍攝的樂趣。這個元素就是“中庸”、“大同”。或者簡單點理解為“實用主義至上”,任何國家的人都會產生共鳴!

名牌不名牌的不要緊,實用就好,專業更好!

“職場小蝙蝠”所代表的攝影理念肯定會被更多的朋友所認同。


91拍照聊相機


肯定是畫質了,我覺得一張照片的觀賞性,肯定跟畫質直接相關,跟便攜性間接相關,

簡單地說,東西重了,最多影響心情,唉,好累,揹著麼多東西。但是畫質太差,後期別人看到了,就會說唉,怎麼感覺這麼模糊呢,不太清晰,自己想想想聽到哪種回答
其實現在的相機也都越來越輕便了,越來越小,以後也會出現微單時代,所以便攜性其實,慢慢的就不是問題,以前我們都用大哥大,現在手機越來越薄,這是一個道理。

在對照片負責的情況下,我覺得畫質肯定高於便攜性的。


青木攝影工作室浪漫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在選擇鏡頭的時候是注重便攜性還是看中畫質?

想說既然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更傾向於選擇畫質,如果僅僅是因為攜帶方便,而犧牲畫質的話,那我是無法接受的,其次這也是與“攝影愛好者”的初衷相違背的。

言簡意賅,寧可自己受點累,也要一副好的攝影作品吧!所以,我選擇畫質。



光合影像


作為攝影愛好者,我選鏡頭的時候,更多還是注重畫質表現,其次才是便攜性。不過對於不同的拍攝場景和拍攝要求來說,這兩者的順序有時候是截然不同的。當然,鏡頭的特性還不止於成像品質和便攜性能,還需要綜合考慮更多的因素,才能比較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鏡頭,構建合適的鏡頭庫。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鏡頭選擇的那點事吧!


一、選擇鏡頭應該考慮的要素:


1、價格

預算很重要。要知道鏡頭的價格空間很大,好的鏡頭,大概率是比機身還要貴的多的。基於下面的考慮,建議在鏡頭上多做投資:


A、鏡頭的更新較慢,機身容易過時;

B、鏡頭不易損壞,一隻鏡頭可以用上五年到十年;

C、鏡頭對畫質的提升明顯過機身;

D、鏡頭保值......

2、光圈

最大光圈是鏡頭素質的重要標誌。越是大光圈的鏡頭,其適用性越強,越能製造出散景效果,或是越容易在光照度低的情況下使用。

通常大光圈鏡頭的價格也要高過小光圈鏡頭。


3、畫質

通過鏡頭的MTF曲線可以瞭解鏡頭的具體畫質參數。一般來說鏡頭的中間成像效果都高於邊緣成像效果,通常最高畫質是在最大光圈縮小一到兩檔左右。不過有些高素質鏡頭,或現在新型的無反鏡頭,全開光圈也能取得很不錯的畫質。


4、便攜性

小巧的鏡頭,通常更容易帶出去拍攝,更適合街拍或者旅遊;而越大的鏡頭,用料越足,畫質可能更好,但其重量會讓人很難長時間或方便地使用,因此反而用到的機會會小些。


二、定焦還是變焦


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通常也是鏡頭選擇一個很得要的點。定焦鏡頭焦距固定,因此用途相對單一,且使用時,需要更多熟悉和體會其用法,有助於攝影水平的提升;而變焦鏡頭一隻鏡頭可以理解為可替代焦段內的定焦鏡頭,適用範圍廣,使用方便,比較適合初學者用,但畫質一般較定焦鏡頭要差。


定焦一般來講也比較小巧,當然,也有大光圈鏡頭,為了追求極致大光圈,而把鏡頭做到超級大的,如尼康的z 58 0.95。

通常初學者會選定焦鏡頭,但你若有機會使用定焦鏡頭,一定會為定焦鏡頭普遍具有的大光圈、高畫質所吸引。


三、焦段選擇


一般來說,我們會在廣角、標準、中長焦等配置一套覆蓋範圍廣的鏡頭組合。如疆子就有16-28 35 50 24-105 90 70-300等鏡頭,基本涵蓋了從廣角到中長焦的範圍。

不過每個人的拍攝需求不同,所配備的鏡頭也不同。我也聽說很多職業攝影師,常年就使用一款或兩款鏡頭。一來減少更換鏡頭的時間與時機損失,另外,能夠非常深入地理解和使用這一隻鏡頭。好鏡頭,真的一隻足矣!


四、鏡頭的功能


有一些鏡頭具有特殊效果,比如微距鏡頭,放大倍率比較高,移軸鏡頭,可以改變透視,適合拍攝建築。

這些鏡頭,主要還是看使用場景而定了。比如疆子自己,就有一隻微距鏡頭:騰龍的90微,疆子用它拍了不少微距照片。


五、原廠還是副廠


原廠鏡頭的兼容性好,畫質出色,但就是價格高了不少。而副廠鏡頭也能做出佳品,通常只要一半的錢,就能取得70%以上的畫質,性價比極高。

另外選購省錢的竅門是到閒魚等二手平臺上買二手鏡頭,當然需要找好信用高的買家。


六、總結


選擇鏡頭也是一個大的學問,當然在購買或更換鏡頭,也是玩這些可更換鏡頭相機的一大樂趣,試想一下,通過更換一個鏡頭,贏向一個新的天地,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嗎?


鏡頭的選擇,不單單是畫質或便攜性的問題,往往需要根據需要來確定。有時候畫質與便攜可能就是一對矛盾,比如 RF28-70 ,各家的70-200等,都是體積大重量驚人,但畫質又讓人無話可說。

當然也有又小巧畫質又好的鏡頭,如小痰盂,或是佳能EF-M的數款鏡頭。


選對鏡頭,有賴於對鏡頭的充分了解和認識,當然,能在實踐中充分發揮鏡頭的能力,才不枉費心機!


無疆視界


畫質與便攜,從來都是一對矛盾,如果廠家設計出一款既是高畫質又輕便的相機系統,那就沒生意可做了。所以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取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選擇,他人的意見只是建議,你需要的才是王道。說實話,現在的器材,如果只是用於交流,不是純商業目的,有時手機攝影都可以勝任了,如果有創作的意圖,就買相機,買能滿足你拍攝要求的器材,沒必要求全求精,實用第一,不做器材黨!

上幾張富士xt20,蔡司12頭,18-55拍的圖,供參考。







阿帕奇影者


我認為你所謂的攝影愛好者其實應該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對畫質要求不太高的影像記錄愛好者。關鍵詞是記錄!注重便攜性。

拍照記錄愛好者看重的是拍照記錄,把見到的美麗影像記錄下來,儘量做到不遺漏,並不追求極致的影像之美。所以攝影器材講求便攜性,大變焦,卡片機,便攜機、大變焦便攜機,單反套頭,旅遊頭甚至雙攝像頭手機這些設備都是這些人的裝備,大名鼎鼎的索尼黑卡,理光gr,還有m43系統無反都有裝備。這些人往往在高畫質和便攜性之間,偏重於便攜性。在高畫質和便攜性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其實就是半畫幅微單(無反)或m43系統無反相機。

第二類是攝影玩家,記錄,創作,都是為了自娛自樂,關鍵詞是玩拍!注重便攜性。

這些攝影玩家,有的是普通的攝影裝備,有的就是頂級裝備,投入超過專業攝影師,有的跟隨專業攝影老師一起玩,有的跟攝影朋友一起玩,也有的是獨狼,一個人玩。這些人在便攜性和高畫質之間各有取捨。大多數攝影玩家限於財力,多會注重便攜性。

第三類是攝影創作愛好者。關鍵詞是創作。注重高畫質。

這些人攝影目的只有一個——創作,精益求精,盡善盡美,裝備往往追求高級化,專業化!這些人手中更多的都是全畫幅、中畫幅裝備。很多人把半畫幅(aps-c畫幅)、m43、理光gr、黑卡等相機作為輔機的。這些人追求的是最佳的相機、鏡頭性能,最佳的畫面效果,設備的便攜性是次要的。在便攜性和高畫質之間,絕對的選擇高畫質。

700d應該是佳能的一款入門單反,aps-c畫幅的,如果你對這個畫質不滿意,那麼m43系統的奧林巴斯無反感光器面積是小於aps-c畫幅的,對畫質的提升估計也不會太大!

所以按你的要求,你應該選擇尼康、佳能、索尼的全畫幅相機才能滿足需求。

如果你喜歡a7,那就入手吧!


燭光一點


答主的建議是,選索尼吧,不要選奧林巴斯。

如果算經濟賬,索尼比奧林巴斯划算得多。相機的鏡頭設計有一個規律,畫幅越大的鏡頭越容易設計,畫幅越小的鏡頭,設計起來的難度越大。另外,等效焦距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了,近兩年,在國內外不少機構及攝影愛好者的推送下,等效光圈這一概念也逐漸得到了認可。M43卡口的鏡頭只能說是“看上去很美”。f/1.2的物理光圈再大,等效到全畫幅機身上其實只有f/2.4而已,要虛化沒虛化,要畫質也沒畫質。

奧林巴斯的機身並不便宜,鏡頭就更貴了。奧林巴斯的25mm f/1.2等效在全畫幅上是50mm f/2.4,算下來,最大光圈還不如佳能的“小痰盂”(50mm f/1.8)呢!而且小痰盂才不過500元左右。

(奧林巴斯天貓官方店裡,25mm f/1.2的價格)

也許您會問了,我這是索尼的機身啊,佳能的鏡頭再便宜與我有啥關係呢?這就是索尼的好處了,短短的法蘭距可以讓索尼的微單轉接各種單反相機的鏡頭,尤其是佳能的鏡頭。因為佳能的EF卡口是完全的電子化卡口,所以,EF鏡頭在索尼微單的機身上是可以實現自動對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