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在选择镜头的时候,是注重便携性还是看中画质?

苏州三忆影像


在和一些玩家闲聊中我经常说,玩摄影不能谈三件事:其一,重量。所有好的相机和镜头都很重,“微单不微”就是最好的注解;其二,麻烦。摄影是对光线和色彩的控制,为此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滤色镜片和灯光,还要不断尝试。外人看来麻烦无比;其三,钱。有关摄影的每一样好东西(机身、镜头、包、滤镜等等)都真心不便宜。因此,对我而言,选择镜头品质第一。

我们再来看看“便携性”,不少玩家外出基本带上了所有装备。原因是有备无患,怕错失好景物。而真实的结果是虽然被累成狗,但大部分镜头并没用上。所以我个人认为:便携性是规划出来的,跟镜头无关。如果在出发之前做一点功课,对将要拍摄的题材进行预判,只携带匹配的镜头,这完全能大大优化背包的重量,提升便携性。有玩家说:开始玩摄影,就喜欢买镜头,每次出门一大包;现在出去,带的镜头越来越少,但配件越来越多,还是一包。这或许就是摄影爱好者成长的必由之路。


摄影杂糖


我也算摄影爱好者吧,我喜欢镜头更胜于机身,我在选择镜头的的时候更注重画质!
便携性对于我来说,其实不算什么,毕竟我连70-200都扛出去挂机,我还在乎啥,还有多少镜头能跟70-200mm比重,比便携?你真的喜欢摄影,是不会在意镜头多么笨重的。



其实还是看拍摄类型,如果说就是旅游或者一家人出去玩玩拍摄之类的,我想,这个时候我就会携带一镜走天下之类的镜头,画质什么的不一定会有太大要求,只要该拍的能拍到就行了!
不过要便携又要画质好的镜头又不是没有,定焦镜头呀,定焦镜头体积小,画质好,这样的镜头才是真正便携体积小的镜头!其实现在人也比较聪明,不像以前只要相机像素高,等等之类的,画质好才是王道!


婚礼摄影师Tanke


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在选择镜头的时候是注重便携性还是看重画质?

玩摄影这么多年,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琢磨。可能每一个人选择的答案都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人对摄影的理解不一样,水平也不一样,拍摄的题材也不一样,所以对镜头的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对很多初学者来讲,由于他们对摄影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他们大多追求的是镜头的便携性与实用性。在选择镜头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低端的变焦套头。






再比如很多旅行爱好者,他们买单反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能拍出比手机好一点的画质。所以他们在购买单反镜头的时候,大多都会选择便携实用的大变焦天涯镜。





还有一些从事人文纪实或者新闻记录的摄影人,他们往往也会选择便携性与适用性更强的变焦镜头。由于人文纪实或者新闻记录,这类题材更注重真实现场场景的还原,所以对画质要求并不是很高。他们更多追求的是拍到了什么而不是在意拍的有多好。





但是作为创作型的摄影人来说,镜头画质的好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般来说,画质最好的是定焦镜头,其次是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最后才是普通变焦镜头。





由于是搞摄影创作,为了追求极致的画质,很多摄影师不惜重金购买那些顶级的镜头。好的镜头不管是在解析度,色彩还原,还是抗眩光干扰等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






有经验的摄影师一眼就能看出拍摄的作品是好镜头还是差的镜头拍出来的。一般好的镜头拍出来的画面,成像锐利,色彩纯正,特别是焦外非常油润柔美,这对作品细节的展现是非常有利的。而差的镜头拍出来的画面,看起来会很肉,色彩还原也不准,焦外看起来也比较生硬干涩,这对作品来说就显然就不那么完美了。





我本人也是一名追求画质的摄影人。目前我手上的镜头大部分都是定焦镜头。对我来说,片子拍得再多,如果不能拍到想要的精品,还不如不拍。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苏州三忆影像。


苏州三忆影像


如果是摄影非常爱好的人,对摄影器材的选择应该是非常讲究才对。如果有成像质量好,而且便携的器材就一定要购买。


选择优秀的器材,画质并非唯一考虑。而是要平衡好。


所谓便携,也不是一个机身一个镜头就是便携。而是整套器材必须便携。


除了,便携,还需要多多考虑携带工具的重要性。


其实,摄影的画幅、像质和便携性之争,始于差不多100年前。最终有一个叫纽约派的摄影学派,用赋予机动性的相机彻底征服了大众。


亚当斯的作品是清晰,可是亚当斯的作品就有他先天的缺陷。由于他是用大画幅相机的,所以也就那么几个镜头可以使用。



亚当斯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我们现代人不要老是说大师大师。



我们再来看看纽约派那种充满人文色彩的。极具动感的照片。亚当斯的作品是不是相形见绌了呀?


索尔·雷特(Saul Leiter)的作品,即使放到今天,也丝毫不过时。


镜头就好比摄影的语法,说来说去都是陈述句。要把话说得好听、动听,是很难的。


这就是便携性、机动性带来的优势。摄影语言的多样性是也!





就用拍摄飞机这么单一的摄影话题为例子来说明一下。如果都是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多么单一啊!拍的再多也不觉得好了。



如果,突然来张超广角拍摄的。画面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化了。


不要小看拍摄飞机是可以利用三脚架拍摄的,我只要追求高成像质量就可以了。其实要的是系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


我使用了富士XE2和徕卡R105-280镜头的配合,也使用了徕卡16-18-21镜头的配合。试问:中画幅相机即使280mm这么长的焦距,还背得动吗?


看到天边的飞机降落,赶紧将三脚架上的机身拧下来,换上16-18-21超广角,跑过去抓拍了一张。如果没有相机足够的机动性,奢谈高像质,纯属扯淡。那是对摄影还没有吃透的外行理论!


说到机动性,别忘了,没有好的摄影包,再小的相机也丧失了机动性。



除了富士系统,大家看看我街拍的装备。


隐于型,才能摄于心!职场小蝙蝠Citylogic摄影包旧金山街拍实测
原创 91拍照聊相机 2018-02-23 17:46:06

学哲学的朋友常常把“进入自由王国”挂在嘴边,学摄影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都希望进入“自由拍摄”的境界。而摄影者要“保持行动自由”的一大要素,就是别被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如果有人问我,街拍的时候优秀的相机重要不重要?我的回答是:相对于相机,摄影包的隐蔽性以及装束与环境的和谐感在街拍中显得更为重要!经过10几天西部狂野的考验,职场小蝙蝠Citylogic真皮摄影包终于要进入真正最适合它的测试场了。一座超级都市!


您留意到这幅特殊照片的背景了吗?世界上唯一一艘自由轮的模型。为的就是突出今天的主题,摄影的随心自由。

释放狂野之心!职场小蝙蝠新品Citylogic、Tyche摄影包深度亲测(上篇)


继上一篇测评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实时发稿之后,又经历了14个小时的长途行驶,来到天使之城,休息10个小时之后,再度给大家进一步汇报。


早餐享受完当地特色酸面包以后,先给大家解释上期留下的一些疑惑。坐在波丁酸面包工厂的板凳上给大家拍几张特写,看看摄影包的细节,看看皮质在前10几天恶劣的使用环境下,有没有破损、划痕、撕裂。

底部,完整如新。侧面,完整如新。没有任何保养,其实就是轻轻一拂,灰尘不沾。

自从用过日本某品牌的真皮材质的摄影包后就一直认为真皮材质要好于之前用的化纤织物材质摄影包。可惜的是日本货的韧性达不到要求。如果要达到和超越和杜马克摄影包纯棉摄影包的贴身柔软性能,真皮材质是唯一可以超越它的。而且优秀的皮革可以提供纯棉所不具备的防水防尘性能。要知道数码相机的时代,对灰尘的防护要求是相当高的。这也是杜马克在70年代设计时所不曾考虑到的问题。所以,在一开始,头层牛皮就成了我们第一个产品系列的唯一选择。


皮革的选择对于这款摄影包的成败至关重要。我们的设计团队之前也重点看过美国某名牌的用料。说实话,用料是厚实的,但是柔软性不够。结果将摄影包设计成了一只药箱的翻版。由于过于坚硬,以至于无法实现类似杜马克的“超载”能力,更无法贴身。所以我们放弃了这种材料而选用了现在的这种特殊的、价格昂贵的头层牛皮。我只是想说,它原来的用途就保证了足够的坚固和韧性。

一切如新!我还是一直坚持实话实说。没错吧!

侧面的加强背带和D环连接的部分是整个设计的关键,也是受力的集中区域,优质的美国进口头层牛皮确保了长时间的使用不会出现褶皱。而兜底的承重加强背带,非常好地分散了摄影包D环的负荷。

还记得上一篇文章中,我说到这个小小的中号摄影包里面居然可以装2机5镜。这也是真的。

我用手机拍摄,给大家汇报一下,这是如何做到的。

从上面看下去,大家可以看到从左到右装了松下DG100-400mm、奥林巴斯60mmF2.8微距、奥林巴斯E-M5 MKII加50mm F1.2镜头。内胆前的内侧袋装满了附件、移动硬盘。

取出E-M5MKII以后,其实下面还有一块活动隔板。这块隔板是我临时调整的一种安排。

隔板下面就是第二套配置,奥林巴斯E-M1 MKII相机和17mm饼干镜头的组合。

同理,60mm微距镜头下面也是一个活动翻板(这个翻板只有单侧有搭扣),下面躲着7-14mm F2.8超广角镜头。

所以,2机5镜,完全可以妥妥地装入Citylogic。

能够实现这样的装载组合,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Citylogic的整体比例设计非常严谨。垂直的高度是足够大的。

我特地要强调,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幅照片。松下DG100-400mm镜头的体积可是不小的,相当于大三元中70-200mm F2.8的尺寸了,可是装入Citylogic以后,垂直高度还有很大的富余。

在街拍的过程中,我其实并没有过多使用E-M1 MKII这样的专业相机,而是使用E-M5 MKII这样的业余级相机相机,加一个17mm饼干镜头(全幅相机35mm等效视角)或60mm微距镜头(全幅相机120mm等效视角)。E-M MKII上则挂着7-14mm F2.8(全幅相机14-28mm等效视角)放在摄影包内备用。

使用业余相机的好处是看起来就像个标准的游客,拍拍旅游照片。不引人注意。大家如果留意我写的历史文章,就会留意到我的几位好朋友,摄影圈内的隐士,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业余级相机做我们的备用机。一来保持街拍时的灵活性,二来保证系统中有两个可以兼容的机身,使用起来放心又灵活。

您不难发现,我和朋友们对相机的选择和对摄影包的理解几乎完全一致,“实用主义至上”。

有圈内的朋友问我,齐老师您是打算开始卖包了吗?我说是也不是。说是,91拍照团队推出的第一系列的硬件作品的的确确是摄影包,我是卖包的。说不是,理由就有一大堆了。

当我看到那么多喜欢摄影的朋友,身穿冲锋衣,脚踩登山鞋,背着厚重的双肩摄影包(包上还插着三脚架),在街上拍照;当我看到有那么多喜欢相机的朋友,背着高调奢华的、由钓鱼包改变而来的摄影包,在街上举着豪华相机拍照;当我看到入门级的摄影发烧友,背着药箱式的廉价摄影包,在街上一通扫射。此时我的心情是多么不舒服啊!难道就没有一种协调的。能够充分让我们融入环境的摄影装备吗?难道我们就找不出拍摄的“友好感”?

所以,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当然不是卖包的,我希望大家接受我的理念。随心拍摄、随手拍摄的理念。而我们的产品正是这样一个文化载体。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载体。

虽然这次拍照没有西装革履,但是其实公文包、邮差包、弹匣包,这些都是有内在联系的。相比笨重的双肩摄影包,Citylogic这样一款类公文包的摄影包,在休闲装的陪伴下,在都市里穿行,可以很好的融入当地的环境。这种环境的融合、融入,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融合、融入。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纽约或者洛杉矶,还是伦敦,都可以取得和谐的搭配。没有人会觉得怪异。

有的朋友或许会提出来,为什么你们设计的包既不是名牌,也不显得那么高贵?说的俗一点,就是逼格好像不高。

这就对了!

摄影始终是摄影,不是秀装备。

既然要强调环境的融合感,就不可能将包设计得那么高调。高调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兴趣去做。(如果选了更高级质感的设计,成本不但不会上升,还会下来一些。价钱还可以卖的高一些,可是这对摄影有意义吗?)

“实用、隐形”是我们的设计准绳。

就像外国的高级餐厅里,并不介意客人打包带走吃剩下的东西。相反,剩下很多不属于主流文化。

Citylogic和旗舰版的Urban Traveler一样,都是强调都市隐蔽拍摄的摄影包,同时可以兼做公文包之用。所以高调不是它要去追求的。为了突出隐蔽性,甚至商标都被隐蔽了起来。至于高级感,只有凑近看,才有真切的感受。懂行的朋友,一看就明白这个包的真实逼格是不低的。

有了这款摄影包相助,拍摄环境人物的时候,总让人那么放松自在。摄影的“攻击性”、摄影的“窥探感”消失了。摄影变成了一种高雅的、大明大方的事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随心拍摄吧!

在绝大部分的都市街拍中,我从不讲前侧的挽带扣上。里面的拉链微微合拢即可,这样掏出相机拍摄和更换镜头的速度是最快的。单肩包的好处是:换镜头的时候可以充当临时平台,提供腾挪的空间。这是双肩包无法提供的性能。

背着Citylogic摄影包,随心拍摄的心情,就像飞翔的鸟儿一样,尽情享受拍摄的乐趣。

背着Citylogic摄影包拍摄的时候,心情也可以象欣赏落日的余晖那样愉悦放松。

一个中国人,背着中国原创设计的摄影包,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一切也可以这么和谐自然。

难道是外国人能接受我们中国的文化?不是吧!而是我们以主动的方式去融入这个世界。只不过我们是在中国传统的元素中寻找西方人也能够认同接受的理念,并将这种元素运用在摄影产品当中,从而让更多的摄影同好们一起享受随心拍摄、随手拍摄的乐趣。这个元素就是“中庸”、“大同”。或者简单点理解为“实用主义至上”,任何国家的人都会产生共鸣!

名牌不名牌的不要紧,实用就好,专业更好!

“职场小蝙蝠”所代表的摄影理念肯定会被更多的朋友所认同。


91拍照聊相机


肯定是画质了,我觉得一张照片的观赏性,肯定跟画质直接相关,跟便携性间接相关,

简单地说,东西重了,最多影响心情,唉,好累,背着么多东西。但是画质太差,后期别人看到了,就会说唉,怎么感觉这么模糊呢,不太清晰,自己想想想听到哪种回答
其实现在的相机也都越来越轻便了,越来越小,以后也会出现微单时代,所以便携性其实,慢慢的就不是问题,以前我们都用大哥大,现在手机越来越薄,这是一个道理。

在对照片负责的情况下,我觉得画质肯定高于便携性的。


青木摄影工作室浪漫


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在选择镜头的时候是注重便携性还是看中画质?

想说既然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更倾向于选择画质,如果仅仅是因为携带方便,而牺牲画质的话,那我是无法接受的,其次这也是与“摄影爱好者”的初衷相违背的。

言简意赅,宁可自己受点累,也要一副好的摄影作品吧!所以,我选择画质。



光合影像


作为摄影爱好者,我选镜头的时候,更多还是注重画质表现,其次才是便携性。不过对于不同的拍摄场景和拍摄要求来说,这两者的顺序有时候是截然不同的。当然,镜头的特性还不止于成像品质和便携性能,还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才能比较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镜头,构建合适的镜头库。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镜头选择的那点事吧!


一、选择镜头应该考虑的要素:


1、价格

预算很重要。要知道镜头的价格空间很大,好的镜头,大概率是比机身还要贵的多的。基于下面的考虑,建议在镜头上多做投资:


A、镜头的更新较慢,机身容易过时;

B、镜头不易损坏,一只镜头可以用上五年到十年;

C、镜头对画质的提升明显过机身;

D、镜头保值......

2、光圈

最大光圈是镜头素质的重要标志。越是大光圈的镜头,其适用性越强,越能制造出散景效果,或是越容易在光照度低的情况下使用。

通常大光圈镜头的价格也要高过小光圈镜头。


3、画质

通过镜头的MTF曲线可以了解镜头的具体画质参数。一般来说镜头的中间成像效果都高于边缘成像效果,通常最高画质是在最大光圈缩小一到两档左右。不过有些高素质镜头,或现在新型的无反镜头,全开光圈也能取得很不错的画质。


4、便携性

小巧的镜头,通常更容易带出去拍摄,更适合街拍或者旅游;而越大的镜头,用料越足,画质可能更好,但其重量会让人很难长时间或方便地使用,因此反而用到的机会会小些。


二、定焦还是变焦


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通常也是镜头选择一个很得要的点。定焦镜头焦距固定,因此用途相对单一,且使用时,需要更多熟悉和体会其用法,有助于摄影水平的提升;而变焦镜头一只镜头可以理解为可替代焦段内的定焦镜头,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比较适合初学者用,但画质一般较定焦镜头要差。


定焦一般来讲也比较小巧,当然,也有大光圈镜头,为了追求极致大光圈,而把镜头做到超级大的,如尼康的z 58 0.95。

通常初学者会选定焦镜头,但你若有机会使用定焦镜头,一定会为定焦镜头普遍具有的大光圈、高画质所吸引。


三、焦段选择


一般来说,我们会在广角、标准、中长焦等配置一套覆盖范围广的镜头组合。如疆子就有16-28 35 50 24-105 90 70-300等镜头,基本涵盖了从广角到中长焦的范围。

不过每个人的拍摄需求不同,所配备的镜头也不同。我也听说很多职业摄影师,常年就使用一款或两款镜头。一来减少更换镜头的时间与时机损失,另外,能够非常深入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只镜头。好镜头,真的一只足矣!


四、镜头的功能


有一些镜头具有特殊效果,比如微距镜头,放大倍率比较高,移轴镜头,可以改变透视,适合拍摄建筑。

这些镜头,主要还是看使用场景而定了。比如疆子自己,就有一只微距镜头:腾龙的90微,疆子用它拍了不少微距照片。


五、原厂还是副厂


原厂镜头的兼容性好,画质出色,但就是价格高了不少。而副厂镜头也能做出佳品,通常只要一半的钱,就能取得70%以上的画质,性价比极高。

另外选购省钱的窍门是到闲鱼等二手平台上买二手镜头,当然需要找好信用高的买家。


六、总结


选择镜头也是一个大的学问,当然在购买或更换镜头,也是玩这些可更换镜头相机的一大乐趣,试想一下,通过更换一个镜头,赢向一个新的天地,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吗?


镜头的选择,不单单是画质或便携性的问题,往往需要根据需要来确定。有时候画质与便携可能就是一对矛盾,比如 RF28-70 ,各家的70-200等,都是体积大重量惊人,但画质又让人无话可说。

当然也有又小巧画质又好的镜头,如小痰盂,或是佳能EF-M的数款镜头。


选对镜头,有赖于对镜头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当然,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镜头的能力,才不枉费心机!


无疆视界


画质与便携,从来都是一对矛盾,如果厂家设计出一款既是高画质又轻便的相机系统,那就没生意可做了。所以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取舍,权衡利弊之后做出选择,他人的意见只是建议,你需要的才是王道。说实话,现在的器材,如果只是用于交流,不是纯商业目的,有时手机摄影都可以胜任了,如果有创作的意图,就买相机,买能满足你拍摄要求的器材,没必要求全求精,实用第一,不做器材党!

上几张富士xt20,蔡司12头,18-55拍的图,供参考。







阿帕奇影者


我认为你所谓的摄影爱好者其实应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对画质要求不太高的影像记录爱好者。关键词是记录!注重便携性。

拍照记录爱好者看重的是拍照记录,把见到的美丽影像记录下来,尽量做到不遗漏,并不追求极致的影像之美。所以摄影器材讲求便携性,大变焦,卡片机,便携机、大变焦便携机,单反套头,旅游头甚至双摄像头手机这些设备都是这些人的装备,大名鼎鼎的索尼黑卡,理光gr,还有m43系统无反都有装备。这些人往往在高画质和便携性之间,偏重于便携性。在高画质和便携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其实就是半画幅微单(无反)或m43系统无反相机。

第二类是摄影玩家,记录,创作,都是为了自娱自乐,关键词是玩拍!注重便携性。

这些摄影玩家,有的是普通的摄影装备,有的就是顶级装备,投入超过专业摄影师,有的跟随专业摄影老师一起玩,有的跟摄影朋友一起玩,也有的是独狼,一个人玩。这些人在便携性和高画质之间各有取舍。大多数摄影玩家限于财力,多会注重便携性。

第三类是摄影创作爱好者。关键词是创作。注重高画质。

这些人摄影目的只有一个——创作,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装备往往追求高级化,专业化!这些人手中更多的都是全画幅、中画幅装备。很多人把半画幅(aps-c画幅)、m43、理光gr、黑卡等相机作为辅机的。这些人追求的是最佳的相机、镜头性能,最佳的画面效果,设备的便携性是次要的。在便携性和高画质之间,绝对的选择高画质。

700d应该是佳能的一款入门单反,aps-c画幅的,如果你对这个画质不满意,那么m43系统的奥林巴斯无反感光器面积是小于aps-c画幅的,对画质的提升估计也不会太大!

所以按你的要求,你应该选择尼康、佳能、索尼的全画幅相机才能满足需求。

如果你喜欢a7,那就入手吧!


烛光一点


答主的建议是,选索尼吧,不要选奥林巴斯。

如果算经济账,索尼比奥林巴斯划算得多。相机的镜头设计有一个规律,画幅越大的镜头越容易设计,画幅越小的镜头,设计起来的难度越大。另外,等效焦距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了,近两年,在国内外不少机构及摄影爱好者的推送下,等效光圈这一概念也逐渐得到了认可。M43卡口的镜头只能说是“看上去很美”。f/1.2的物理光圈再大,等效到全画幅机身上其实只有f/2.4而已,要虚化没虚化,要画质也没画质。

奥林巴斯的机身并不便宜,镜头就更贵了。奥林巴斯的25mm f/1.2等效在全画幅上是50mm f/2.4,算下来,最大光圈还不如佳能的“小痰盂”(50mm f/1.8)呢!而且小痰盂才不过500元左右。

(奥林巴斯天猫官方店里,25mm f/1.2的价格)

也许您会问了,我这是索尼的机身啊,佳能的镜头再便宜与我有啥关系呢?这就是索尼的好处了,短短的法兰距可以让索尼的微单转接各种单反相机的镜头,尤其是佳能的镜头。因为佳能的EF卡口是完全的电子化卡口,所以,EF镜头在索尼微单的机身上是可以实现自动对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