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院外東南角

項目背景

宗教和修行是兩件事,但是兩者往往是在同一個軀殼裡面。單純的個人修行其實只要有個能夠遮風擋雨保溫的容身之所就足夠了,但是宗教就不一樣了,無論哪種宗教,它都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集體行為,必須有能滿足人們實用、紀念、思考和進行各種訓練、儀軌的物質空間功能和精神引領特色。重要文書經典和宗教人員的言行給信眾影響最大,其次就是包括建築空間在內的宗教藝術對人的影響也至關重要。

每個時代和地域的宗教傳播都有當時當地的傳播語言,比如佛教從古梵文、巴利文向古漢語的轉譯,再向白話文的轉譯,從紙質書到互聯網,從普通話到各地方言,經典傳播在中國基本都已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建築空間的現代轉化並沒有跟上語言的轉化節奏。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寺廟道觀有大量新建,所造建築幾乎都是仿古。但這如同書畫藝術,臨摹古代名家作品其實只是“繼承傳統”的一種手段,不能當成目的,將臨摹當成最高追求,凡是學過美術的人都知道是幼稚的。佛教(包括道教)建築空間的建設已經陷入了一種原教旨主義窠臼。2013年,成都一位道長在請一家古建設計院設計建造了一個“古建”之後感嘆現在的所謂“古建”設計就像複印機複印一般,千篇一律死氣沉沉。寺廟道觀建設除了仿古似乎別無他路。關於建築空間的設計建造觀念,設計師十多年來一直以設計實踐的方式在給佛、道教界建議:進一步海闊天空!

構思緣起

項目的設計構思起於基地旁邊村莊的名稱:三界村,使設計師聯想到了幾個三界:

1. 佛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佛法所說的修行可以達到的三種境界,但還不是最終境界,只是一種階段;

2. 現實三界:生活、宗教、文化。一個人不管是不是宗教徒,只要活在這世上都難免要處在這三界之中;

3. 地理三界:邗江、儀徵、江都。基地位於揚州管轄的這三個地區的交界處,在地域交界處,人們的心理多少都有些不同於腹地的人;

4. 建築三界:實用、堅固、美觀。這是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建築三原則,至今仍然是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每個建築都離不開這三點的平衡。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區位平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縱與橫的基地特徵要素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方與圓的基地特徵要素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空間體塊生成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手繪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手繪

空間描述

寺廟相傳始建於明朝,坐落於典型的長三角阡陌縱橫的平原田野和村路之間,現有建築為二三十年前所建,已經成為了危房,需要拆除重建。

寺廟東側和南、北側圍著兩個水塘,使寺廟和周邊以一種空靈的方式相連接。由於用地較小,佈局緊湊也是這次設計的特點之一。中國傳統寺廟歷來都是院子裡建房子,但是這次只能採用房子裡面留院子的做法。寺廟主體做成一個建築,建築裡空出幾處作為院子,解決採光和通風問題。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整體鳥瞰

整體分為三條軸線,按照小型傳統寺院的佈局,天王殿也是山門。往裡是一個圓形院落,舉頭仰望圓形天井,可以感受和思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經》),也可以體會“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摘自王羲之《蘭亭集序》)。中軸線兩側各有東西兩條內廊連接各個功能空間和4個天井,空間佈局吸收了揚州城內傳統建築的特色。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總平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動線平面圖

寺廟四周有一條外廊,作為繞佛(佛教一種儀式,也是一種禪定的輔助方法)的路徑,同時這也可以環視周邊池塘、農田和不遠處村莊的景色,親水與遊園的樂趣抵消了建築一層外牆沒有開窗的封閉性,增加了寺廟的親和力,迴廊的屋頂水平線呼應了周邊平原的水平向延展性,同時,令人聯想起傳統江南園林亭臺樓閣的空靈與飄逸。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建築東南角

建築主體主要為方正的造型,頂部的大雄寶殿和鐘鼓樓的圓形閣樓式造型營造了中國傳統氣息,同時又具有類似於“飛碟”的一絲未來感。建成後,寺廟的鐘鼓聲也將喚起當地鄉村已經消失的傳統記憶。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建築正立面

築主體採用清水混凝土作為主要結構、材質和色調,局部為深咖啡色的鋼結構,整體色調也呼應了揚州城內古建築的傳統色調,室內原木色調的使用則增加了溫馨的氛圍。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院外東南角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入口天王殿內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中軸圓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內部大雄寶殿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內天井

建築外形與水塘有點類似古代木船,能令佛教徒聯想到佛法是出苦海渡人舟的比喻,二層外牆的拱形窗則使人聯想到古代佛教石窟的立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隔著水塘望東立面

結語

寺廟建設並非佛法的終極目的,那是一個大話題,不是一個建築能說清楚的。就像設計師為寺廟方案撰寫的大門楹聯:聽聞三界梵鍾,出離六道輪迴。作為宗教和修行的場所,建築只是個軀殼而已。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外觀

項目圖紙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一層平面圖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二層平面圖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南立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北立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東立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西立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A-A剖面

於空靈之處,覓得靜修:江蘇揚州觀音院

▲ B-B剖面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揚州觀音院建築、室內及景觀設計

坐落地點: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鎮馬路村

總用地面積1350㎡(不含水塘面積),建築佔地面積853㎡。

總建築面積:1038㎡

設計內容:建築、室內、景觀

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局部鋼結構

設計單位:上海善祥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主持:王善祥

主要材質:清水混凝土、鋼、木、玻璃、鋁合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