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壮族民间的“玉米情”

壮族传统主食——玉米

田东县的壮族人大多数自古至今都以玉米为主食,玉米粥、玉米菜、玉米馍、玉米粽、玉米酒……,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生活中大部分都离不开玉米。

玉米壮话叫“后剃”,品种繁多,颜色多样。玉米种植简单,春季种子只要一落地,见水份就发芽生根。它耐旱、生命力极强,就是在山地石头缝中,只要有块一把掌大的土疙瘩,就能生长。生长后只要能淋上几场雨(特别是抽惠开包时期有一场大雨),就丰收在望了。

玉米一般都让它熟透在地里才收回家,收回家后还要脱粒、晒干,才能收藏。收藏时一般都拌上石灰粉,拌上石灰粉不但可以防虫,而且煮熟的粥特别好吃。

玉米不但养人,而且已完全融合在人们的生活中。

儿子谈对象了,如果是外村人,父母总是会问:“她是哪里人,会不会吃玉米粥?”如果儿子娶了个不会吃玉米粥的媳妇,以后生活就麻烦多了。女儿要嫁人,如果有选择,父母的态度也会向吃玉米粥的这一边倾斜。因为一方面,女儿嫁给“吃玉米粥”的人,生活差异不大。另一方面,和“吃玉米粥”的人做亲家,有“共同语言”,有事来往更容易“沟通”。

玉米粥、玉米菜和玉米酒不但是寻常百姓家的“家常便饭”,而且也是县城各大酒店的“美味佳肴”。

都是农家的子弟到城里当干部,聚餐时若服务员问:“今天喝什么酒?”总会听到:“有正宗玉米酒吗?”

朋友在一起做事太离谱,也会遭骂:“怎么搞的,你不会吃玉米粥呀?”

干部下乡在老百姓家里吃饭,老百姓说:“真不好意思,家里煮的是玉米粥……”。如果干部说:“没关系,我也是玉米粥养大的。”老百姓就会很高兴,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如果干部不会吃玉米粥,就会被老百姓视为“异类”,认为你看不起农民,也不会热心支持你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