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壯族民間的“玉米情”

壯族傳統主食——玉米

田東縣的壯族人大多數自古至今都以玉米為主食,玉米粥、玉米菜、玉米饃、玉米粽、玉米酒……,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生活中大部分都離不開玉米。

玉米壯話叫“後剃”,品種繁多,顏色多樣。玉米種植簡單,春季種子只要一落地,見水份就發芽生根。它耐旱、生命力極強,就是在山地石頭縫中,只要有塊一把掌大的土疙瘩,就能生長。生長後只要能淋上幾場雨(特別是抽惠開包時期有一場大雨),就豐收在望了。

玉米一般都讓它熟透在地裡才收回家,收回家後還要脫粒、曬乾,才能收藏。收藏時一般都拌上石灰粉,拌上石灰粉不但可以防蟲,而且煮熟的粥特別好吃。

玉米不但養人,而且已完全融合在人們的生活中。

兒子談對象了,如果是外村人,父母總是會問:“她是哪裡人,會不會吃玉米粥?”如果兒子娶了個不會吃玉米粥的媳婦,以後生活就麻煩多了。女兒要嫁人,如果有選擇,父母的態度也會向吃玉米粥的這一邊傾斜。因為一方面,女兒嫁給“吃玉米粥”的人,生活差異不大。另一方面,和“吃玉米粥”的人做親家,有“共同語言”,有事來往更容易“溝通”。

玉米粥、玉米菜和玉米酒不但是尋常百姓家的“家常便飯”,而且也是縣城各大酒店的“美味佳餚”。

都是農家的子弟到城裡當幹部,聚餐時若服務員問:“今天喝什麼酒?”總會聽到:“有正宗玉米酒嗎?”

朋友在一起做事太離譜,也會遭罵:“怎麼搞的,你不會吃玉米粥呀?”

幹部下鄉在老百姓家裡吃飯,老百姓說:“真不好意思,家裡煮的是玉米粥……”。如果幹部說:“沒關係,我也是玉米粥養大的。”老百姓就會很高興,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如果幹部不會吃玉米粥,就會被老百姓視為“異類”,認為你看不起農民,也不會熱心支持你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