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复工率的虚与实

复工率的虚与实

点评:

截至2月底,26个省份公开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中值为91.8%,较上周(68.3%)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华东、西南地区的复工程度最高,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的复工率已超过95%。

复工率的虚与实

也就是说,过去一周,复工进度好像按下“快进键”,直接走到了“终点”附近。对此,我们的理解如下:

首先,时点上是合理的。节后复工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返城”。2月10日起,城际出行(以全国高速公路平均拥堵里程为指标)开始回升;与此同时,城市出行仍处低位,无论是个人交通(以城市拥堵延时为指标)、还是公共交通(以地铁客运量为指标)都没有恢复迹象。

阶段二:“返岗”。2月24日起,城际出行保持高位,而城市出行开始回升,尤其是公共交通的回升幅度大于个人交通。

两个阶段之间有大约14天的时间差,这表明,许多劳务人员返城之后并没有立刻返岗,而是经历了一个隔离期。因此,2月24日以来复工进度加快,时点上与监测指标一致。

复工率的虚与实
复工率的虚与实复工率的虚与实

其次,幅度上,“91.8%”是否意味着“全面复工”即将到来?我们试着对复工数据进行一轮“挤水”:

①部分地区复工率或有“高估”。事实上,复工统计的“门槛”较低:其一,多地按照“日用电量超过本企业去年12月日均用电量20%视作复工”,20%的标准不难达到;其二,多地统计的是“累计”复工率,如果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开过工、之后再次停工,依然视为已复工。

抛开统计标准,复工数据的真实性也存在一些 “瑕疵”:

其一,增长过“快”。以贵州省为例,2月21日复工率突破70%,2月25日已100%全面复产。仅用2个工作日便完成了剩余30%(12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复产。此外,广西、湖南、山西、云南在过去一周的复工率也大幅提高了30个百分点以上。

其二,数值过“高”。以山西省为例,目前复工率为93.8%,“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特殊时期,复工率为何反而创下新高?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些地区的节后复工原本并不那么“急迫”,“一刀切”地推进复工任务,使得复工率反而高于往年同期。

②总体复工率低于规上复工率。企业规模越小,复工率越低,工信部25日称“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只有30%左右”,当时全国规上企业复工率在70%左右。以上海为例,目前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4.5%,中小企业复工率只有53%。

③复工不等于“复产”。结合各省公布的人员到岗率来看,目前人员到岗率中值为70.0%,远低于企业复工率。没有职工的企业如何复工?——减产经营。

2月中旬,浙江省只有“3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50%以上”,而去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上。目前来看,产能不足的情况没有明显好转,浙江省企业复工率高达99.8%,人员到岗率依然只有60.1%。上海也是,企业复工率已达到94.5%,而人员到岗率为64.5%,因此复产率只有66%。总之,企业用工不足导致产能利用率较低,实际产出情况不及复工率乐观。

复工率的虚与实
复工率的虚与实

最后,我们提供两个维度,可以监测相对客观的参照指标。

①人口迁徙:有人才能生产。截至2月底,主要输入地的节后人口“净迁入”为去年同期的57.2%,较上周提高16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返城率大约为6成是可靠的,有“两个一致”:一是,主要输入地的人口“净迁入”与主要输出地的人口“净迁出”相一致,分别为57.2%、62.0%;二是,与官方口径相一致。如河南省称,“截至2月底,河南外出务工总人数占节前返乡总人数的42.28%”,与我们监测到的河南人口净迁出占往年同期的45.1%相吻合。

复工率的虚与实复工率的虚与实
复工率的虚与实

②发电耗煤:生产需要用电。截至2月底,节后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为去年同期的71%。需要注意的是,发电耗煤包括居民用电与企业用电,换言之,即使全部企业停止用电,发电耗煤也不会降到零。

过去十年来,发电耗煤的年度最低值都在春节附近,平均降到35万吨/天,最低降到28万吨/天(2016年)。因此,如果假设居民用电为20万吨/天,扣除这部分居民用电后,节后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为去年同期的55%。

复工率的虚与实

综上所述,复工率之“实”在于,2月最后一周以来复工进度明显加快;“虚”在于,目前产出恢复可能只有6成左右。一方面,部分地区复工率存在“虚高”迹象,加上中小企业复工率尚低,压低总体;另一方面,复工不等于“复产”,更不等于“达产”,目前人员到岗率在60%-70%一线,企业用工不足导致产能利用率较低。下一阶段,产能恢复情况决定3月经济走势,而用工需求能否满足将成为破局的关键。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