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成绩差,现高一,非常懒,有什么能触动他心灵、让他明白要努力读书的办法吗?

依蘭居書法


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孩子单靠说教是根本不起作用的。

现在上高一,学习差,又非常懒,那是因为他以前的生活太安逸了,让他失去了勤奋的意识,也失去了勤奋的能力。



我上初中时,有一段时间极端厌学,不想上学,经常逃课,我父亲管我的方式很简单,皮鞭抽打,打完拉着下地干活,割草、放牛、跳水,父亲干什么我跟着干什么。一年以后,肠子都悔青了,哭着闹着要上学,后来学习一直都比较刻苦,最终也算弥补得不晚。

这样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对生活的体验。

因为他们现在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艰苦,什么是心酸,蜜糖罐中把他们泡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使他们完全迷失了自己。

我原来带过一个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就爷爷奶奶照管,这个孩子自己不学习,还经常惹事,逃课、打架、抽烟、酗酒、早恋,三天不闹腾一次都是时间长的,实在没办法再继续在学校就读了,家长便长带着这个孩子一起外出打工,好几年没有见了,去年10月份在县城见到,说他现在一家建筑公司开挖掘机,没深聊,但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一个上高中的孩子被“懒”控制了,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没有理想方向,这是很可怕的,这样的孩子指靠苦口婆心的说教根本不起作用,强行逼迫他学习也是不可行的。

建议家长采用以下处理原则,让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教育走不进心里,永远都不起作用。

一、尊重原则

和他谈一次,问他到底想不想好好读书?听听他的想法和打算,如果他真不想读书,不要强迫,尊重他的选择,办个休学回来。既然回来了,那就要承担起该承担的家庭责任,不能让父母供着养着。

二、供养原则

和他谈好,如果你下定决心好好读书,父母还会一如既往的供养你,支持你。如果你不想读书,那你自己必须要承担供养自己的责任。



三、转移原则

建议家长安排一个时间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用环境转移,场景转移,心理转移,情感转移来改变孩子心中固有的认识。带他去贫困地区看看那些留守儿童,带他到一线城市感受一下生活节奏和知识信息,路途之中进行沟通,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尽力原则

坚决不能再溺爱、迁就,更不能包办代替。他现在已经大了,必须自己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父母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不要动不动就冲带前台代替他。让孩子真正感受一下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不容易,什么是艰辛,什么是努力,什么是汗水换来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