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前几天跟朋友聚会的时候,有人感慨,现在孩子的个头是真高,女孩长到1.70米很正常,男孩超过1.80米才勉强算还行。不过也有人表示,与过去相比,孩子们的身高平均值确实上升不少,但特殊个体(早熟不发育)的数目也大大增加。

明明家家户户的物质条件好了,人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安全了,怎么出问题的概率反而在增加呢?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前几天跟一位粉丝谈心,对方全程在哭诉,她说自己也不知道女儿未来该怎么办的,毕竟哪怕是女性,要是长不到1.60米,也实在说不过去吧?

原来她家有一年一次大体检的传统,去年年底的时候,全家抽了一天,专门去医院做检查。本来所有人都没当回事儿,毕竟自己身体好不好,平时能看得出来,唯一让人有些担忧的是老爷子,毕竟85岁高龄了,不管出什么状况都不稀奇。

戏剧的是,老人没状况,孩子反而出现了问题。

看完检查报告单,医生表示,这孩子未来很有可能只能长到1.50米左右,当时就把妈妈惹毛了,自己闺女在班级上的个头起码排前五,比同龄娃高出一大截,怎么未来就只有1.50米了呢?这不是在咒人吗?气得她差点指着医生骂。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医生:你家闺女个头高,那是早熟,不算正常发育,孩子未来的身高要看骨骺线是否闭合。

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不过妈妈还是听说过“早熟”以及“骨骺线”两个名词,再说医生跟自己无冤无仇,人家也犯不着诅咒,冷静下来的妈妈在惭愧之余也很惶恐,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之前看过早熟的相关新闻,平时已经很小心地控制孩子饮食了,垃圾食品从不让碰,怎么还会出现早熟?

经过沟通了解,最后给出的结论是:过多的刺激,造成孩子体内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出现早熟。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孩子平时爱看偶像言情剧,这类作品里面充斥着各种暧昧情节,它们才是罪魁祸首。

所谓的预测身高,就是看踩了多少误区,每多一种身高少一分

大家不要觉得“身高预测”这种东西太虚,医生又不是神,怎么可能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呢?其实预测身高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玄幻,医生也是根据孩子的体检报告才能得出结论,并非空想,一切都有临床依据。

那是医学界几十年总结下来的经验与科学相结合才得出的标准,虽不能保证100%,但是也有相当高的准确性。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也就是说,孩子未来身高潜力有多少,全看孩子踩了多少误区,踩得越多,未来长高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些生活误区,希望你家娃没中

正常情况下,家长一般不会在大问题上犯错,但由于知识水平的匮乏,反而容易在一些细节方面出问题,同样会造成宝宝发育迟缓甚至完全停滞。

1)、坚持“能吃是福”原则,让孩子敞开吃

我经常见到这样的老人,不管孩子要什么,只要是吃的,她们都会满足,还表示“能吃是福”,既然有这个经济条件,就应该满足孩子的食欲,毕竟只有吃得多才能长得壮。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她们不知道的是,85%的早熟儿童都是吃出来的,食物中超标的激素含量,会导致孩子过早进入发育期。

路边摊小吃、油炸类食物、高脂肪类食物等等,全部都是“高危性食品”。

2)、只要保证睡眠时间足够,熬夜的危害不大

哪怕到了今天,依旧有很多家长坚持“不困就是不缺觉”、“每天睡眠时间足够就行”这样的观点,他们不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只要孩子自己吃得消,一切都是小事。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也许成年人熬夜是小事,但孩子却不是,就拿生长激素举例,它只有在晚上10点左右与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才会旺盛分泌,如果在那个时间段,孩子处于清醒状态,该激素就不会分泌。

3)、网络信息只会污染思想,对生理影响不大

对于网络的危害,社会主流观点主要集中在思维方面,至于生理方面,人们的了解并不深。

然而正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样,研究显示,心理层面的干扰能直接于生理层面。因此,在孩子看电视时,家长要注意筛选内容,避免出现不良信息。

医生能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这些限制发育的“误区”,希望你娃没中

千里之提毁于蚁穴,唯有各方面都到位,我们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长大,希望各位家长能在这方面多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