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以為荊柯只是荊柯,其實他是大俠!為什麼中國文化會出現大俠?

古代的大俠,其實都出自某個政治集團,或為某個政治集團服務的組織內成員,文藝作品裡的大俠,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行走江湖,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一些社會成員的美稱,他被作者賦予公平正義的化身。


你以為荊柯只是荊柯,其實他是大俠!為什麼中國文化會出現大俠?


我們印象裡的大俠,多來自文藝作品。但文藝作品裡的大俠已經基本脫離生活,被完全精神化了,這與中國人精神需求有關係,雖然明知是假的。

中國人幾千年封建教化的結果,使人們把改變自身命運、獲得公平正義的希望寄託在明君聖主身上,當明君聖主不能為人伸張正義的時候,人們只有降而求其次,希望有大俠出世替天行道匡扶正義了。這就是文學作品“大俠系”受歡迎的原因所在,因為它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撫慰,至少他們看到了公正與和諧生存的希望。

古代真正的大俠,大多出自政治集團或某團體,他們背後有強大的政治機器或財團的供給,我們耳熟能詳的“專諸刺王僚”的專諸,荊軻刺秦王的荊軻等等,都是受僱於某政治集團的大俠,這樣的大俠的成敗與否,往往關乎一個政治集團或諸侯國的前途命運,因此,揮金如土就十分正常了。


你以為荊柯只是荊柯,其實他是大俠!為什麼中國文化會出現大俠?

還有一些是出於財團或有政治背景的俠客,這些人是為財團服務的,背後有強大的財力支持,因此花錢也不成問題。

在古代,諸侯之間、政治集團之間養士、養俠之風盛行,不光是純粹的行俠仗義,其中也會有暗殺、間諜等活動。清末暗殺成風,比如汪精衛刺殺攝政王,孫鳳鳴刺殺汪精衛,上海幫內訌等等,無不打著行俠仗義名號,所行之事也並非真的行俠仗義。

但古語有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所謂為國為民就是這種狹義之舉是有政治目的的,而非普通的抱打不平的俠士。


你以為荊柯只是荊柯,其實他是大俠!為什麼中國文化會出現大俠?

民間流行的以及文學作品的俠士,便多是些抱打不平的俠士,這類俠士的背後也有足夠的財力做支撐,要麼有政治背景,要麼自家就有經濟實力,沒有這個背景或實力,行俠仗義的豐富含義和層次就會大打折扣,淪為民間的勸和或降為為富不仁的流氓之輩。

中國最早形成的民間俠士集團是墨家的墨俠,墨子主張“非攻”“兼愛”,主張四海皆兄弟,他反對戰爭,哪有戰爭就去哪裡調停,對於不聽勸阻的,就以“墨俠”抗衡之,主要是反守為攻,他們有最先進的強大的“武器裝備”,也有專門做諜報和協調工作的人員,是春秋戰國時期最顯赫的政治集團和學術組織,他們的經費來自天下官員弟子們的捐供。


你以為荊柯只是荊柯,其實他是大俠!為什麼中國文化會出現大俠?

秦始皇時期,墨俠遭受打擊,漢武帝時期更加趕盡殺絕,因為俠士的存在是中央集權的最大威脅,他不允許私人武裝和俠士的存在。但是在民間,義膽俠風從沒消失過,並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含義。

總之,不論是某政治集團培養或僱傭的俠士,還是民間實際存在的俠士,抑或是文藝作品裡的俠士,他的經費都來源於他所服務的政治集團或財團。當他不能履行這用行為的時候,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可能了,也就意味著不再能縱橫江湖,行俠仗義了。

至於武俠文藝作品中的大俠,那畢竟是小說,小說的情節都是為主題服務的,你不必為他的經費操心,隨便一個橋段就可以讓他揮金如土。你若問他錢從何來,他可能會說,有錢花就行,我才不管哪來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