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區分孩子“矮小”還是“晚長”?

我的心只能容下你一個


矮小的孩子一般來說體型不太瘦,身材比例正常,骨齡基本正常,不會明顯偏小,可能偏大也有矮小,但身高矮一個百分比以上,內分泌系統檢查正常。一般來說是遺傳原因比較常見。也有疾病患者引起矮小。

而晚長孩子大多骨齡明顯偏小,瘦小,骨齡與身高成正比,無內分泌疾病的孩子,父母發育晚孩子也發育晚,偏食挑食孩子也會體質性晚長,如果調整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身高。


家長從小做好孩子身高管理工作,及時每年檢測一次骨齡,從生活方式調整孩子生長髮育問題。家長千萬別認為孩子可能是晚長、等待,許多孩子等到不長了才去檢查結果基本要閉合了,錯過了干預最佳年齡段,孩子長高是有時限的,一定要先判斷清楚了再觀察,如果是疾病引起早治療效果好費用低。


所以骨齡檢測是第一步,關鍵一步。許多家長也會問,測骨齡要去省會城市不方便,當地沒有懂骨齡與性早熟的醫生。我告訴大家一個辦法,先去任何一家醫院,不管大小拍攝一張孩子左手手掌骨齡片,去淘寶淘一下骨齡檢測服務,許多專業骨齡醫生利用互聯網開了店鋪,服務態度很好,可以讀片分析諮詢建議,很方便。

我是徐永劍所長,從事兒科工作20年,擅長骨齡檢測,性早熟,矮小防治,可以幫助大家分析諮詢孩子身高問題。歡迎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並評論



兒科徐永劍所長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很多爸爸媽媽很難分清楚孩子是“矮小”,還是“晚長”。

有時候,就是他們錯誤的判斷,誤把孩子的晚長當成是矮小,給孩子補充過量的營養品,結果造成孩子營養過剩,反倒阻礙了孩子正常的長高過程。

其實,想要分辨孩子是“矮小”還是“晚長”,爸爸媽媽可以從兩方面來判斷。

1、根據爸媽身高來初步判斷

孩子的身高,很大程度遺傳自爸爸媽媽,通常來說,男孩的身高是爸爸媽媽身高(釐米單位)總和再加上13釐米的一半,而女孩的身高是爸媽身高(釐米單位)總和減去13釐米的一半。

當然,這只是一個可參考性的數值,畢竟孩子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很有可能突破遺傳基因,出現逆襲的。

2、以孩子的骨齡來判斷

孩子年齡在增長的同時,他們的骨骼也會呈現出一定的“年齡”。

骨齡評估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出孩子成長髮育的現狀以及骨骼的成熟度,是很科學的參考數據。

在評估骨齡的時候,醫生會特別關注“骨骺線”。這是因為,骨骺線的閉合狀態是孩子能否再成長的關鍵。如果孩子的骨骺線閉合情況不符合孩子現有的年齡,出現閉合或者是將要閉合的情況,那孩子就可能是矮小,如果孩子在本年齡段的骨骺線沒有閉合的趨勢,那就說明孩子以後還會有再長高的可能性,爸媽不用太擔心。

如果孩子真的就是骨骺線已經閉合,處於個子矮小的情況,那再給孩子補充任何營養品都是徒勞。

所以,在孩子骨骺線閉合前,飲食上多讓孩子食用能促進骨骼成長的食物,多做一些彈跳類運動,這些都能很好的幫助孩子長高。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從孩子一出生我就準備了量尺,隔三差五的給他量一量,生怕個子矮嘍。

我想,和我有同樣擔心的父母不在少數。



那怎樣判斷孩子是屬於“矮小”,還是“晚長”呢?

從定義上判斷:

身材矮小症指:

孩子的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簡單說,就是同性別同一個月出生的100個孩子,從小到大排列,前3個孩子就是矮小)。

晚髮指:

青春期延遲,即第二性徵出現較晚。

女孩14週歲以後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如乳房增大等),或18週歲仍無月經初潮。

男孩15週歲以後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如睪丸增大等)。

從生長速率判斷:

生長速率即每年身高增長值(釐米/年)。

2歲以下,每年生長速率<7釐米;

4、5歲至青春期開始,每年生長速率<5釐米;

青春期,每年生長速率<6釐米。

一般情況,低於以上數值,可判斷為生長遲緩。

根據標準身高對照表判斷:

下面的身高對照表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若想獲得更加準確數據,可到醫院進行骨齡檢測。



根據公式判斷:

孩子當年身高=年齡×7+70 (釐米)。

若身高低於這個計算結果10釐米,可判斷為矮小。

父母們可以根據以上幾點來對孩子進行個初步判斷。

若有類似情況,請及時帶孩子就醫,以免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

這個最佳治療時期,有的說是3-12歲,有的說是3-16歲,還有的說是2-14歲。我們也不需要那麼具體,總之,早發現早治療,沒壞處。



如何預防矮小症?

懷孕期,媽媽營養要均衡,避免出現孩子宮內發育遲緩現象,影響孩子日後身高

孩子出生後,注意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

加強孩子的身體鍛鍊,做一些有助長高的運動,如跳繩、游泳、跳高、跳遠等。少做些受壓的活動,如負重跑、舉重、投擲鉛球等。

經常觀測身高增長速度,大概3個月量一次。

多到戶外玩耍、多曬太陽。

定期做身體檢查。

保證充足的睡眠。

另外,父母不要盲目給孩子補充營養品(保健品)和過度補鈣。

營養品(保健品)裡都含激素,激素能引發性早熟。性早熟,也是孩子矮小的一大殺手。

補鈣過量會使骨骼容易早鈣化,骨骼線提前閉合,反而影響孩子生長。

最後,還想提醒下父母們,不要粗心地把“矮小”當做“晚長”,誤了孩子的終生。

孩子身高預測公式: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

萌媽愛學習


該問題也是讓我一直糾結的問題,我家2個女兒,大寶採用身高統計標準對照表屬於”標準“範圍還稍偏高,而小寶在不同年齡段均屬於”矮小“範圍。起初我跟寶爸對這身高問題並沒有形成有效的認知,認為“我們兩口子身高雖然不算高,但生的孩子至少也不會矮,肯定是晚長”。

另外,我家小寶在1-3歲時體質較弱,我們也認為可能存在這方面的原因,後面查閱網站的資料,瞭解了有一種兒童矮小屬於體質性矮小,所以對小寶的身高問題並不重視。

後來我朋友建議我們要有效區分“矮小”和“晚長”還必須採用科學的方法。其中測骨齡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便帶小寶進行了骨齡測試,通過這次測骨齡也讓我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國內外公認骨齡能夠客觀的反映出骨骼生長狀況,也能夠科學的掌握孩子的生物學年齡,瞭解孩子的成長潛力。在實踐中,有部分孩子的骨齡大於實際年齡,也有部分孩子的骨齡要小於實際年齡。

因此,要科學的判斷孩子的身高是否處於正常生長範圍,需要對孩子骨齡進行檢測後,再根據骨齡來判斷是否是“矮小”和“晚長”。

同時,通過骨齡也可以判斷孩子的生長髮育是否正常,如果骨齡與實際年齡一致,則表示孩子發育是正常的,但如果按骨齡要低於身高統計標準對照表,可讓醫生進行診斷,這種情況可能是"晚長",也可能是存在病症。

但如果孩子的骨齡小於或大於實際年齡,則處於生長髮育異常。如果孩子身高未達標,且骨齡發育已處於停止長高期,則肯定是矮小。

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瞭解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必須在固定週期內對孩子的骨齡進行檢測,並根據骨齡檢測結果,以及醫生建議及時干預,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正常地生長髮育,達到滿意的身高。


育兒有故事


人有幾個遺傳是決定“矮小”還是“晚長”的:

受到CYP19A1、LRP-5等基因的影響,有人16歲就停止長高了,有人21歲還在長。這個和骨骺線閉合年齡有關,骨骼線閉合後,身高就不再增長。預測骨骺線閉合年齡,可以提前知道孩子長高的黃金年齡段,在這個階段採取措施,才會是最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過早過量的補充營養,容易導致骨骺線過早閉合,縮短了生長時間,反而得不償失。因此,也要看看孩子是否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素,補充什麼營養素。


青春期過早:性成熟的時間會影響身高,一般來說,性早熟的孩子身高在較早的年齡就達到終點,這就是為什麼早長鬍須的小孩最終都不高。性成熟受到CYP19A1基因的影響,它是調控人體性激素分泌的主要基因之一,決定了孩子性成熟年齡。因此,有必要通過基因檢測,看看孩子是否存在性早熟風險。風險高的話,在平時生活中,需要密切注意,不能接觸容易導致激素紊亂的物質。

關於青春期孩子要注意的東西有很多,由於青春期的成長原動力是內源激素,不是外部營養,所以補充一定要平衡,運動睡眠也要平衡。如何讓做到平衡,離不開一個精準的“生理情報”。這是一份關於孩子各種成長因子的吸收情報,是一個成長說明書。讓家長知道,睡覺不是萬能,要基因開啟才有效。運動也是,營養也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會抑制其他吸收,造成營養短板。


微因生物科技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高高的,因為無論是對於將來的就業還是找對象都比較容易,尤其是對有男孩子的家庭來說。

或許大家都有這種感覺,有的人小時候個子不高,但是到了青春期就竄了上來,但有的人小時候個子高,可是到了青春期就不長了,所以有時候家長很難判斷孩子是矮小還是晚長。

矮小是指孩子在進入成長期後,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有長高,但是漲幅很少,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的孩子。

晚長是指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本應該是快速長高,結果就長得比較慢。

單看定義,這兩點好像沒什麼差別,那麼就從以下三方面來判斷:

1.是否有遺傳因素如果家族史中有矮小史的話,孩子出現矮小的可能性大,如果父母青春期存在晚長現象,那麼很有可能也會遺傳給孩子,如果父母兩人的個子都很高,但是孩子在青春期成長卻比較緩慢,很有可能是因為晚長,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出去鍛鍊,保證孩子的飲食均衡,營養全面。

2.骨齡大小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骨齡,通過骨齡的檢測,可以推斷孩子因為什麼而不能長高。用骨齡減去孩子實際年齡得出的數值來判斷是晚熟還是早熟,如果數值小於-1就是晚熟,說明以後還有長高的空間,如果數值大於2,可能孩子是早熟,基本可以確定是矮小。

3.身高發育速度家長在每個階段對孩子的身高進行檢測,這個觀察需要貫穿整個青春期,如果家長髮現在某個階段孩子的身高沒有超過平均值,就需要引起警惕。


麥子媽咪


孩子的身高問題是每位家長都很擔心的問題,我們知道,身高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如果父母雙方都矮,那麼孩子也矮。父母雙方都身材高大,孩子有很大的幾率也矮不了。

但如果父母雙方都不算矮,但孩子身高卻一直不如同齡人,這樣的矮小是什麼原因呢?,有的家長就會問了:孩子矮小是因“晚長”嗎?二者應該怎樣區分?

家長關於孩子身材矮小錯誤的觀念

據統計:59.6%矮小兒童的家長都認為孩子矮小是由於“晚長”等等看。家長認為孩子的“矮小”就是“晚長”,其實是不對的。

姜允申在《家庭醫學》雜誌中指出:

矮小症是指其身高低於同地區、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平均身高的兩個標準差;而晚長又稱為青春期延遲,是指女孩14週歲以後,男孩15週歲以後且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如男性睪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等),或女孩18週歲時仍無月經初潮。

其實,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的因素有很多,青春期延遲只是其中的一種。

據調查,60%~80%的矮小兒童屬於特發性矮小,有10%屬於生長激素缺乏,其他的病因還包括性早熟、軟骨發育不全、染色體異常等,家長自認為孩子是晚發育,採取“等等看”的觀望做法是不對的,它往往會讓真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最佳的治療期,最後導致孩子增高無望。醫學研究表明,孩子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和分化越活躍,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療效越好。

我們一起分別來具體看一下矮小症與青春期延遲:

矮小症

一、矮小症的定義

《中華兒科雜誌》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指出: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於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2SD),或低於第3百分位數(-1.88SD)者,其中部分屬正常生理變異,為正確診斷,對生長滯後的小兒必須進行相應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檢查。

二、造成矮小症的原因:

據資料顯示,當前矮小症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我國矮小症發病率約為3%,現有矮小症患者約3900萬。

導致孩子矮小的原因主要有遺傳、營養、內分泌激素、內外科 疾病、心理疾病、母親孕期情況、社會生活環境和微量元素等。 在身高的諸影響因素中,遺傳因素佔41% -71%,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據研究, 生長速率、性發育啟動時間和速度、骨骼成熟、最終身高等指標均受遺傳因素影響。

三、矮小症的診斷:

1、應仔細詢問病史。患兒母親的妊娠情況;患兒出生史;出生身長和體重;生長髮育史;父母親的青春發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況等。

2、體格檢查。除常規體格檢查外,應正確測量和記錄以下各項:

①當前身高和體重的測定值和百分位數;

②身高年增長速率(至少觀察3個月以上);

③根據其父母身高測算的靶身高(男孩的身高是爸爸媽媽身高總和再加上13釐米的一半,而女孩的身高是爸媽身高總和減去13釐米的一半);

3、實驗室檢查。

①.常規血液檢查 應常規進行血、尿檢查和肝、腎功能以及激素水平檢測;女孩均需進行核型分析;為排除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應常規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

②.骨齡(Bone Age,BA)判定 骨骼的發育貫穿整個生長髮育過程,是評估生物體發育情況的良好指標,骨齡即是各年齡時的骨成熟度,是對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線片觀察其各個骨化中心的生長髮育情況進行測定的。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應在±1歲之間,落後或超前過多即為異常。

孩子在4歲至10歲(骨骺未閉合時)是治療矮小症的最佳時機,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若嬰幼兒期(3歲以下)年生長速度小於7釐米、兒童期(3歲)至青春期年生長速度小於4釐米~5釐米、青春期年生長速度小於5.5釐米~6.5釐米,就可明確為孩子生長髮育遲緩。

如果孩子有這種跡象,切不可採取“等等看”的觀望做法,應立刻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針對矮子矮小的現象,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適量的運動對長高是有幫助的。運動不僅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身體充分運動後還能增進食慾,對孩子增高有幫助。因為骨骼的發育需要一定縱向的壓力,而過強的壓力,如舉重等會阻礙骨骼的縱向生長,孩子要儘量避免。

2、合理的飲食擺脫小矮人。蛋白質是骨骼與肌肉生長的能量來源,同時又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是兒童生長髮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因此,在兒童飲食的調劑中,要經常給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魚類、豆製品類和乳製品類。

3、睡眠睡眠非常重要。對孩子來講,晚上休息好,白天才能學得更快。生長激素是在晚上熟睡時達到分泌高峰,晚上睡覺時要平躺,讓下肢放鬆,讓骨骼得到充分休息。有統計顯示,如果孩子總是晚睡,一兩年後,孩子的身高將會明顯低於早睡的孩子。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每天晚上10點前進入睡眠。

矮小症的早診早治療很重要,避免了給孩子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

青春期發育延遲

女孩在13歲,男孩在14歲無青春期發育體徵(男性無睪丸、陰莖增大大、變聲、身高增長加速,女孩無乳房發育、陰毛等)即被認為青春期發育延遲。據報導,約有0.6%的健康人在生長或青春期方面有體質性延遲,但最終可獲得正常性成熟和正常成人身高。

一、青春期發育延遲的表現:

1、多有青春期發育延遲家族史,父母或同胞中有相似發育延遲模式,體型偏瘦;

2、生長遲緩,骨齡落後於生理年齡;

3、身高值落後於骨齡;

4、每年身高增長速率接近正常;

5、血中性激素水平位於青春期前水平;

6、排除其他病變引起青春期發育延遲。如染色體、性腺發育不良,長期全身性疾病,心臟、腎、肝等。內分泌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先天性異常,腫瘤和某些基因突變引起綜合症等。

二、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屬於青春期發育延遲?

除了上述表現,一些檢查檢驗也可以協助診治:

青春期發育延遲需要進行詳細檢查才能夠明確: LHRH興奮試驗、生長激素激發試驗(身高特別矮小者)、甲狀腺功能、皮質醇、骨齡測定、性腺超聲檢查等。

部分患者需做染色體核型分析、大腦核磁影像MRI檢查等,以進一步明確病因,故檢查費用比較昂貴。

臨床上通常將青春期發育延遲患者分為:高促性腺激素性(原發性) 青春期發育延遲、低促性腺激素性(繼發性) 性腺功能減退症(HH) 、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症:父或母少數雙親有青春期發育延遲病史、功能性青春期發育延遲。

不同原因引起的不發育治療方法不同,需要進行相應檢查,明確診斷,選擇不同治療方法。通常需要到專科醫院內分泌科進行診治。不宜過早用性激素治療,以免抑制下丘腦—垂體功能。

正確區分“矮小”和“晚長”,切勿採取“等等看”的觀望做法

其實,人類的發育年齡有很強的遺傳性,如有的媽媽發育比較晚,十五六歲才來月經,這說明家裡的遺傳傾向就是偏晚的。有的孩子長得晚、長得慢,但在同齡的孩子已經不長個兒時他才開始長,到20歲時也追上了正常人的身高,這也是晚長。所以,家長可借鑑家族史等信息判斷孩子是否是“晚長”。

如果家族中身高還可以,孩子身高卻一直不達標,家長就要及時帶孩子就醫,早期採取措施了。


我是淮山,專注兒童健康知識,歡迎點贊關注,一起助力兒童健康成長。


淮山育兒


您好,這個問題由太原天使兒童醫院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矮小?

矮小是指兒童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種族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據大量臨床數據樣本統計,人體身高的標準差值為6.5釐米,所謂的2個標準差就是身高差值為13cm左右)。通常包括,嬰兒期(低於3歲)生長速度低於每年7cm,兒童期(3歲~青春期)生長速度低於每年4~5cm,青春期生長速度低於每年5.5~6.5cm。“晚長”又稱青春期延遲,指女生14歲以後,男生15歲以後,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如男性睪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或女性18歲仍無月經初潮。

那麼,孩子偏矮小的6個小特徵?

1、小孩衣服和鞋帽,兩年了,一直很合適。

2、在學校,小孩身高沒有變,其他孩子都長高了。

3、在同學裡面,小孩一直處於偏矮狀態。

4、青春期的時候,每一年增長5cm以下。

5、骨齡偏大。

6、家長身高,媽媽(150cm以下下),爸爸(160cm以下)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長個子?

1、補鈣

父母要給孩子多補充一些鈣質品,像日常一些高鈣的食物可以多給孩子適量的吃一些如豆製品、牛奶、花生、蝦皮等這些食物中有大量的鈣質,豐富的蛋白質,能夠幫助孩子促進骨骼增強。

2、睡眠

孩子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旺盛,入睡後 1~ 4小時內達到高峰。一般晚上 10點到半夜 2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所以推薦孩子們最好在晚上 10點前上床睡覺。

3、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骨骼形成、發育、骨骼長度增加,同時還能增加食慾、改善睡眠。所以父母平時要多注重孩子的運動,像打籃球、排球、跳繩等運動對孩子生長都是有幫助的。

所以說,正常生長髮育的兒童有兩個生長高峰,一個是嬰兒期,另一個是青春期;也就是說這個兩個生長高峰,生長速度會較其他時期生長速度大大加快!需要我們特別關注!一定要辨別孩子是“矮小”還是“晚長”!

希望我的回答回您有所幫助!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

孩子的身高是家長很關心的,但很多家長對孩子身高矮小卻不夠重視?他們的觀點是“晚長”,從身高來看,出現晚長趕超的情況確實存在,尤其是在那個物質生活相對匱乏的時期,從不少家長口中得到“我身邊的人有上高中還長很多的”。


可如今生活條件大大改善、水平得到提升,出現晚長的比例很少了,總有些家長認為“我的孩子跟我基因一樣是晚長”,寄希望於晚長但又不能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晚長,直到青春期結束,骨骺線完全閉合後,才真正意識到孩子已經失去長高的機會了。

其實晚長是指“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孩子在正常發育期並沒有明顯長高趨勢,卻在大部分孩子長高出現緩慢或停止時,突然身高開始猛長的情況。

簡單理解:也就是說在接近青春期時,大部分孩子開始最後的衝刺發育,而你的孩子還動靜,等到身體真正開始發育,才突然猛增。並不是說,孩子從小就比同齡孩子個子矮,指望青春期一到,馬上就能長成大高個。


那些晚長的孩子都是發育完成會看時才發現原來是晚長,萬一你孩子不是這一類,卻有沒有在最好的時期進行身高干預,那不就是永遠喪失了幫助孩子長高的機會了?


如何鑑定孩子是否是晚長,我們可以通過骨齡檢查判斷

骨齡是生物年齡,能準確的評價孩子身高的生長髮育情況、發育潛力。


明確一點,“晚長”的比例非常小,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遵循生長髮育的規律,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定期測一次骨齡,一旦孩子出現生長髮育遲緩、骨齡提前、身高不理想等情況時,也能第一時間進行干預,避免影響孩子最終成人身高。


有其他兒童問題可以直接在評論區諮詢,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科知識,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醫教寶育兒助手


寶寶發育不好怕以後個子長不高,這肯定是很多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但是我們會經常看到一種情況,就是有的小孩他剛出生的時候看起來非常的矮小,但是在後期的成長過程當中卻又達到甚至超過平均小孩的身高。但是也存在許多出生的小孩個子比較矮小,後期再怎麼努力也長不高的情況。

那麼怎麼區分孩子是"矮小"還是"晚長"?

如果小孩出現個子比較小的情況可以去醫院做個相關的檢查,醫生會根據小孩的身高年齡以及生長髮育的情況來做個相應的評估。

人體的身高發育是有很強的基因遺傳性,身高基因佔的比例達到七成。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雙方父母身高比較矮的話,那麼他就應該更加註重後天的營養補充。

影響孩子生長髮育,還有其他的很多因素,像比如內分泌激素,內外科疾病,心理疾病等。

同時定期帶孩子做身高監測很有必要,家長們可以通過監測的數據瞭解到孩子生長速度的情況。比如正常的兒童每年可以長高5到7釐米,這時候如果達不到這個生長值的小孩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