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沒考上研,建議他先工作,然後慢慢考,哪種方法好?

用戶時惠君


2020年,因為一場特殊情況,各地的考研成績查詢推遲,不少想考研的同學現在也是躍躍欲試,其中有在校生,也有已經工作的職場人員。

在校生是看著大家都在考研,也心裡癢癢的,準備考研,而不少考研的呢,是二戰考研也越來越多,目前往屆生考生考研比例已經和應屆生持平。

往屆生考研

2017年,往屆生考研比例是43.8%,到了2018年,往屆生考研比例已經達到45%,2019年基本上已經平分天下了。

河北省基本上,可以看得出來,往屆生比例是越來越高,往屆生可能有的已經工作,有的卻沒有工作。

已經參加工作的考研,基本上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學歷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二是研究生平臺高,起薪高。

目前往屆生考研,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邊工作邊考研,邊工作邊考研,好處是自己掙錢自己花,不需要向家裡要錢,這樣考研也是理直氣壯。

劣勢是,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考研中,尤其職場新人,可能各類繁雜事特別多,每天累成狗,基本上沒有完整的時間去考研,一天能抽出一兩個小時就不容易了,因此效率非常低,甚至可能工作忙的時候,幾天不碰一下書。

如果辭職考研,去學校附近租房,或者租住學校宿舍,這個考研有氛圍,有效率,就是沒有生活費收入,需要家裡面支持。

我個人建議,辭職考研最好,因為考研是一個十分耗體力和耗精力的事情,必須全心全意地去投入,否則考上是比較難的。

考研最好在大四考

考研效率最高的是在大學時候考,大四的時候去考,效率又高,啥也不耽誤,最好了,而且住在學校,有同學,各類考研信息也可以互相打聽,而且熟人可以互相幫助學習。

等走出校門考研,不少難度是比較大的,也有不少世俗的壓力,而且考名校假如考試失敗了,也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

目前名校也非常難考了,因為大部分都是推免生。

有心考研的學生,最好從大一開始努力學習,爭取保研,然後保研不成在考研,在大學完成考研最佳,如果非要畢業後考研,儘量辭職,考研留幾個月時間全心全意的來學習,這樣成功率才高點。

所以我建議,不要參加工作,直接考,努力,家裡給足生活費就可以了。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我女兒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和孩子就很糾結,是是繼續考研還是參加工作?那時她在外地上學,我也是很焦慮,每天打電話跟孩子商量並給她一些鼓勵和建議,孩子那時候也是考慮了很多,考上研又要繼續讀書,三年後才能找工作,如果選擇就業要花很多精力,她的專業是金融,投簡歷、一個人去各地考試、面試等,現在想想孩子那時候也很堅強的,最終還是被銀行錄取了,一直工作到現在。不知能不能幫到你


深秋楓葉林aa


建議:全身心的準備二戰考研,二戰失敗再先工作!

碩士研究生初試成績,基本上公佈了,現在考研的同學,都知道自己有沒有進入面試。當然,肯定是幾家歡喜幾家憂,考研過初試的同學,現在已經開始準備面試了。



而很多考研不成功的同學,現在在考慮是否二戰考研,還是先工作?

我是16年考上研究生的,我的同學有再複習一年考研的,也有參加工作之後,一邊工作一邊考研的。根據我的調查,建議如下:

1.如果是第一次考研不成功,建議二戰全身心複習,不要著急工作。

考研成不成功,主要取決於第一次。大部分讀研究生的人,都是第一次就考研成功的。

因為,第一次考研的時候最用心,複習起來最有鬥志,並且都是在學校裡複習,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也沒有心理壓力。

其次,就是第二次考研。因為,第二次考研的時候,仍然需屬於知識掌握比較好的情況,是最有可能考上研究生的。

但是第二次考研,就面臨著工作的壓力,複習環境的問題等。如果打定主意繼續要考研究生,我建議把二戰的考研環境,改造成第一次考研的情況。即:到學校裡全身心的複習,不受外界和工作的干擾。


2.如果是三戰考研,建議邊工作、邊考研。

如果二戰考研不成功,壓力會更加變大。大到以至於不能自己改造忽略的程度。

家人們會更加的擔心,言語之間的問候就會給你增加壓力。並且面臨著工作問題,如果還繼續往家裡要錢復習,就會增加心裡的愧疚。

解決生存壓力和家庭壓力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要:先工作,在工作的同時,自己努力考取研究生。

因為,大部分考生無法做到像一戰二戰那樣,全身心不受外界干擾的複習了。


我的同學:在第一次考研不成功之後,選擇了參加工作,但是工作的時候,工作任務特別多,不光白天要工作,晚上有時候也要加班,根本沒有時間複習。

所以,參加第二次研究生考試的時候,仍然是失敗了。等到考研三戰的時候,他下定了決心,把自己的工作量減少了非常多,專心複習。白天在公司裡上班,晚上回家之後安心的準備研究生考試,最後成功考取碩士研究生。


牽牛花牽牛郎


你好,我建議讓孩子繼續考研。

1.考研是一場持續戰

其實很多人並不是那麼幸運,第一年就能考上研究生。

我們班當年30多人考研也就只有4個人一次就考上,很多人經歷了二戰或者三戰。不是筆試失利就是面試被刷。所以不要只看到少數人成功了,就否認自己的孩子。

我也是二戰上岸。工作並不能圓了考研人心中的那個缺憾!

2.去工作會錯失良機

其實,剛看完研因為沒有考上就去工作這樣會錯失機會。

適當休息一下,趁熱打鐵複習備戰效果會更好。

我有一個妹妹三戰成功上岸,原因在於她在糾結自己要不要再次考研,就去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臨近考研又開始複習,結果二戰失敗。第三年,她老實備戰,一步一個腳印才成功上岸。

總之,說這麼多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放棄。認真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再決定何去何從。從失敗的地方站起來,繼續前進。

希望每一位考研學子都能順利上岸!加油哦!


學習小紅書


我是博雅燕園,我來回答。

2020年考研初試成績的公佈,因為疫情受到了一些影響,本來應該2月10日左右就會公佈的,結果全國大部分省(直轄市)延遲到20日左右,只有遼寧省在2月10日按期公佈了。

雖然疫情影響了公佈成績的時間,但對於分數應該並不會構成影響。正如我在之前的一個回答裡談到的那樣,因為考研試卷的閱卷工作在1月就大致完成了,疫情的爆發,對於閱卷工作幾乎是不會影響的,卷面成績早已固定,只是公佈時間延遲了而已。

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沒公佈成績,但考研初試完成後,大多數考生都會估分,考得如何,往往心裡有數。對於那些備考不夠充分,臨場發揮也不太好的考生而言,失利也不會意外,畢竟每年考研成功的還是相對少數。

如果已經確定自己考研失利,就需要決定下一步的走向,到底是繼續考研還是先工作,這是每年大多數考生都需要面臨的問題。題主孩子既然已經確定考研失利了,這個問題就成了當務之急。

是再接再厲繼續考,還是先工作一段時間再慢慢考?其實兩條路子都有各自的前提條件和優缺點。

1、初次失利,繼續考的話,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對於考研成功有志在必得之心。如果有了這個前提,優點是很明顯的:一方面,可以利用當前考過一次的基礎,趁熱打鐵,並因為上次的失利而及時總結經驗,可以避開之前犯下的失誤,少走彎路,另一方面,因為一直處於學習狀態,學習能力會較強。所以,二次考研成功的成功率往往較高。事實上,從全國範圍內看,每年有大約一半的考研成功者都是二戰考上的。其缺點在於,經歷一次考研後,第二次備考往往缺乏新鮮感,動力往往會下降,學習勁頭往往沒有那麼充足,所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的規律,對於考研是比較適用的,這也是不少二戰考生最終依然沒有考好的重要原因。

2、如若先工作後面再慢慢考,需要的前提條件是,孩子自己不想考研了,或者雖然也不排斥考研,但比較厭學,想先換一個環境,沉澱一下自己。先工作的優先是明顯的,不但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鍊,而且對於一個已經從小學讀到大學的學生來說,換個環境後,才更可能認真思考自己的前途和此後的規劃,如果後面再要辭職考研,往往也能目標清晰,動力強勁;缺點也是明顯的,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心思會變得比較雜,學習能力往往會下降,遠遠比不上剛畢業那會兒,那些工作後再考研的,不少人很難沉下心思備考,往往不容易考好,考研成功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工作後再考研的,失利的比例很高,即便本身比較優秀,往往也不敢報考好學校。

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

這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前提條件來看。

對於一個志在必得的考生而言,選擇再接再厲是最佳的,只要合理總結經驗教訓,精心備考,二戰考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甚至有機會考上更好的學校。而對於一個並不太想考研,甚至比較厭學的考生而言,勉強再考的意義並不大,很容易再次失利。

從我這樣的考研過來人來看,題主的孩子需要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要不要走讀研的路子,如果真要走這條路子又不明顯厭學的話,建議直接再考更好,這樣更有希望考研成功。當然,如果找到了好工作或者確實不想考了,也不必非得走考研的路子,可以先工作一段時間再說,以後也可以再考慮要不要考研的問題,或者可以邊工作邊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博雅燕園


我大學畢業那會兒,已經著手準備考研,但那會兒家裡比較窮,經常羞於向父母張口要錢(雖然父母也沒有責怪我亂花錢)。當時想的就是工作幾年掙夠讀研的學費錢,不再花父母的辛苦錢,然後再去讀研,結果到了工作崗位上,因為是新手,事情繁雜,往往每天處理完工作中的事就幾乎沒時間和精力管別的事了。而當初考研的雄心壯志也在每天繁重的工作中消磨殆盡了。不過,我對現在的工作和收入情況還算比較滿意,沒去考研也沒什麼遺憾。

所以,關於是否該邊工作邊考研的問題,我覺得,首先應該搞清楚考研的目的是什麼。

據我的估計,大多考研的人是想通過考研,拿到研究生文憑以便找個好的工作,而不是為了學術或科研。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果現在能找的工作還不錯,為什麼還要去考研呢?

如果現在只想隨便找個工作,等考上研讀了研拿到文憑再去找更好的工作,那一定要想好如果出現了我前面說的我自己身上這種情況,你能不能應付得了。

總之,祝你凡事都順利吧!



劉先生說


如果孩子的最終目標是考研的話,我建議先不工作,專心致志學習,二戰考研。

因為工作後,會很忙碌,尤其是年輕人,剛上班,在單位大都是承擔重任的,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考研成功率不高。再說,一旦參加工作後,受社會影響,思想也不再象學生時期那麼單純,學習精力可能就不那麼集中了。

當年,我兒子不想參加工作,一心想考研,第一年跨專業報考本校(國內211大學)研究生,由於學習不用功,沒考上。選擇了二戰,本科畢業後,在家奮戰半年,第二年考上了國內一所知名985高校的研究生。我感覺我們當初選擇二戰是正確的。

而兒子的一位同學,聽從家長安排,先工作再考研,連著考了兩年沒考上,放棄了。

當然,身邊孩子也有二戰不成功的,也有工作後考研成功的。我只是認為,一氣呵成,考研成功率更高。

也有些家長是這種想法:如果有好的就業機會就先就業,感覺工作好,就幹下去,不考研了;感覺工作不好,就再去考研。要是這種想法的話,那就可以先工作。

個人想法而已,僅供參考,主意還得您自己拿。


春雨潤花


我建議邊工作邊考研!現在就開始複習,到六月份畢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還能系統的把建材複習複習。畢業了邊工作邊準備考試,剛開始工作也不是很忙。工作是讓他認識到工作的困難,讓他知道只有更好的學習才能考上研究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工作。這樣他會更有動力,另一方面這樣浪費的資源較少,哪怕考不上也能有一份收入。要是全職備考考不上那更難受了!


大國基建


以我身邊的學生為例,研究生沒考上往往會有如下幾種選擇:

第一,不就業,在學校附近租房或者租學校內的宿舍,一心一意考研。這樣選擇的同學不少。

選擇此條路徑的好處是破釜沉舟,可以心無旁騖。

缺點是:此條路徑,需要家裡的強大經濟支撐,無家庭個人生存之後顧之憂。家庭的支撐不夠強大,考研的時候很容易患得患失。

第二,先就業,在就業的過程中慢慢考。

選擇此條路徑的好處,可以極大緩解自身或家裡的經濟壓力,而且,從學校踏入職場,踏入社會,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快的成長。

此條路徑的缺陷是:很多孩子往往一心不能二用,除非孩子有強大的意志力,否則工作會分心,讓孩子無法達到全力以赴的複習狀態。這樣的話,在考研初試中,孩子的成績不會佔有太大優勢。

我身邊很多選擇先就業然後慢慢考的孩子,考研結果都是差強人意,到最後就徹底放棄了。

但是我身邊很多選擇放棄就業,一心一意考研的孩子,好幾個最後都得償所願了。

還有的孩子,工作了幾年,感覺還是想回到學校,有的孩子會選擇出國留學的方式實現願望。

總之,依我的經驗,在職往屆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比較低,現實往往和設想中的背道而馳。

所以,如果孩子沒考上研,但是對上研究生又有執念,家長的經濟情況有不錯,我還是建議家長讓孩子全力以赴再試1-2年,不成功了再就業。畢竟,孩子還年輕,還有嘗試的資本。

但如果孩子對上研究生只是抱著一般心態,那麼,先就業再考研也不失為一種策略,因為孩子在工作中可能會改變對未來的人生規劃。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孩子沒考上研,建議他現工作,然後慢慢考,哪種方法好?

您好,我給你提幾個建議:

第一、待業一年全力考研。如果孩子底子不錯,又用工,家庭也能承擔起他一年的生活費,我建議在家學習一年,全力考研,這樣考研成績好,命中率高,考上985、211的研究生,比工作一年強太多了。他這一年壓力也不會很大,可以去學校學習,也可以在家裡學習,看孩子個人性格。真的,還是那句話,考上好學校的研究生比工作一年強多了。這樣的選擇,他可以專心考研,而不用分心工作,工作的事情很多很雜。

第二、要不孩子上班,考公務員、老師、事業編等等在編的職業,等考上編制,然後再讀在職研究生。

第三、邊工作邊考研,考研著耐力、心理、能力,要想工作完再去看書複習考研,有幾個人能做,再說7月份畢業,12月份考研,時間緊,任務重,真的得不償失。

希望我的建議有用,工作是一輩子做,而考研就這麼幾年。

祝你的孩子今年考上研究生!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