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從楷書過渡行書最好的碑帖是什麼?

jiritoutiao123


趙孟頫的《膽巴碑》。

書法把楷書四大家是顏柳歐趙,這個趙就是趙孟頫。但是嚴格上說趙孟頫的楷書不是楷書,而是行楷,也就是沒有行書意味的楷書。

而趙孟頫行楷的代表作就是《膽巴碑》,所以從楷書過度到行書,我推薦《膽巴碑》。臨習《膽巴碑》的好處在於,可以從楷書的一筆一劃的習慣逐漸過度。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學習《膽巴碑》,可以很好地進一步學習王羲之的行書,趙孟頫的行書取法自王羲之,趙孟頫的行書又是王羲之行書的簡化版,所以,有趙孟頫的行書為基礎,學習起王羲之的行書會更加輕鬆一些。


一笑貫長天


開宗明義,既然是楷書到行書的過渡,那就應該兼具楷書和行書的特點,即為行楷。

我推薦以下三本經典碑帖

第一,《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聖教序全文共1904字,是弘福寺和尚懷仁經過24年苦心經營集字而成,是保留王字最多的碑刻,因為是從內府中王羲之真跡集字而成,所以,此碑出處正宗,採王書之眾長,摩刻也非常精到,堪稱行書入門典範。

此碑入手有三大好處,1、取法乎上,直入王字正脈。2、初學行書筆畫最易輕薄單挑,而此碑以行書刻石,充滿金石氣,以此入手恰可規避這一問題。3、此碑集字時楷行草三種字體兼備,臨習此碑可以同時掌握三種字體。

學習此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透過刀鋒看筆鋒,通過碑刻揣摩運筆軌跡。2、集字作品都未免缺少連貫,略失自然,缺少一氣呵成之勢,通臨時注意避免。3、此碑中重複字很多,可以把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彙總對比練習,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4、可以參考後世名家臨摹的墨跡本,比如《趙孟頫臨聖教序》。

第二、陸柬之《文賦》

陸柬之是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外甥,少時師從虞世南,後上溯魏晉專攻王羲之。《文賦》本是東晉陸機一篇著名的論述作文章的駢文,陸柬之以行楷書之,偶爾兼用草書,從而形成一定的特色,被稱為唐代之《蘭亭》。

臨習此帖應該注意兩個方面:1、《文賦》初看似平,深硏後才體會到筆法高古,徐疾相生,俯仰跌宕,正如張懷瓘所說“一覽未察,深硏始驚”。2、此帖取法《蘭亭序》,但點畫細微變化不及蘭亭,比《蘭亭序》更容易掌握。所以是初學行書的經典法帖。

第三、趙孟頫行書《洛神賦》

《洛神賦》本是三國時期曹植的辭賦名篇,歷來許多書法大家都曾書寫過,趙孟頫就曾以行書和小楷書之。

這裡給大家推薦的是行書本《洛神賦》。



趙孟頫雖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但其楷書已經不是規矩森嚴的唐楷,唐楷講究逆鋒起筆、回鋒收筆,而趙孟頫一改前人之法,起筆收筆處多用使轉,增加側鋒使用,從而使得書寫時筆畫連貫、顧盼呼應,書寫速度也大為提高,因此,嚴格來講,趙孟頫的楷書基本都是行楷。

此《洛神賦》是趙孟頫行書中比較得意之作,法度嚴謹,字體秀麗,筆法圓潤,起筆藏露錯落有致,充分展示了熟練的筆法和技巧。學習此帖應該重在揣摩其精緻的用筆和遒健優美的結構造型。

以上三個碑帖,不僅有很高的書法價值,是初學行書的經典碑帖,其行文內容更是優美,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堪稱“文書雙璧”。

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不妥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水墨蘭亭


楷書和行書雖然從最基礎的技法上來說都是一樣的,也有很多的書法家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但是它們也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特點。

所以長期練習楷書的書法家,從楷書過渡到行書還是比較困難的,楷書裡面有太多的提、按、頓、挫,這些用筆方法雖然在行書裡面也有,但是比較少,行書為了書寫的流暢性,一般會減少用筆裡面的頓和折筆,更多的是轉筆和圓筆。

所以就出現了一個現象,初學者學習完一段時間楷書以後,寫行書往往帶有楷書的頓和折,不夠流暢,書寫性就會相對差一些,而寫行書非常多的書法家,他寫楷書就會寫的非常流暢,甚至在很多人的眼裡,這些楷書並不是標準的正楷,其實這並不是說他們寫不好楷書,而是他們沒有專門去練習這種書體,如果專門練習,同樣可以寫好的。

所以,對於那些學習完楷書的同學,再去學行書,我一般都會讓他們找一種過渡性的書體練習一下,練習一下行書的用筆,這樣在寫行書的時候,就比較好入門了。

那麼以什麼書體過度好呢?

我個人一般會推薦學習趙孟頫的從楷書,通過趙孟頫的行楷書,向行書過渡。

主要的字帖有:《趙孟頫楷書千字文》、趙孟頫臨《王羲之聖教序》。

練習時間:這兩本字帖不要練太長了,3個月就可以,如果精確到小時,大約練習60個小時。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不二齋


書法學習過程中講求循序漸進,急不得,只能慢慢一步一步學習。楷書以唐人為極致,上可追魏晉,唐以後的楷書就不值得一提了。唐人楷書之中,以今天的審美標準和對書學藝術的審美來看,顏筋柳骨也慢慢淡出視野。顏、柳的楷書雖然筋骨紮實,但是多了一些呆板和媚俗氣息,用來打基礎還可以,但作為學習不是首推的法帖了。

唐代的書家都是取法於魏晉二王,在二王基礎上進行改變創新,顏、柳自然不例外。所以,說到由楷書向行書的過渡問題上,還是迴歸到二王一脈。二王書風中,出現最早的具有行書筆意的楷書作品就是隋代智永的真書千字文。筆法是典型的二王體系,雖是楷書,但筆畫之間的聯繫變得緊密靈活,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前訓練行書的連貫。是在由楷書向行書學習轉換過程中,最佳的學習教材。

在後期學習的過程中,二王一系是始終貫穿著幾千年書法史,哪怕是顏真卿一系的篆籀行書,也是由早期受二王影響,後期自己改變創新而成。所以,智永千字文不失為最佳的楷行過渡的首選範本。只是樓主所說的所學柳體,個人感覺可以換帖學習,比如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等的法帖也都是很高的取法,不一定拘泥於傳統的顏筋柳骨,這樣也便於後期行書的學習。






蒼鍾


楷書學習的是柳楷,那麼從楷書過渡到行書最好的碑帖,我的建議是選擇學習趙孟頫的行書碑帖。原因有以下三點:

趙孟頫曾取法柳公權的結體

趙孟頫六十歲以後曾經取法柳公權的楷書結體,這在他的楷書《妙嚴寺記》、《崑山淮雲院記》上都能體現,只不過是變柳楷的森嚴法度為隨和典雅。這種取法的方法我們在啟功先生的書法當中也能看到,啟功先生也曾取法柳楷,但並沒有被束縛,最終的風格也是端莊典雅之態。

趙孟頫《洛神賦》

學習趙孟頫的行書,一方面是結體與柳體有相同之處,另外就是可以去除唐楷法度太過的問題。

趙孟頫的行書範本都是墨跡本

啟功先生曾經說過“半生師筆不師刀”,就是因為碑刻版的書法,很難搞明白它的用筆。特別是對於沒有什麼經驗的初學者,學習碑刻很容易形成錯誤的用筆習慣。而趙孟頫的傳世範本都是墨跡本,對初學者來說,可以更好地研究筆法。

趙孟頫《秋聲賦》

很多人都建議說學《集字聖教序》,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集字聖教序》並不見得最好。因為:一是年代久遠、風雨侵蝕即使是現在最好的拓本也失真嚴重,初學者缺少辨別力,容易走偏;二是《集字聖教序》雖然集的王羲之的字,但有相當多的都是懷仁寫的,說實話可能是反覆拓刻失真的緣故,裡面很多字真的不好看,但好像大家礙於面子都不說。

趙孟頫是學習王羲之最好的過渡

書法圈裡有句老話:“書不入晉終是野道”,特別是學習行書,最終的學習目標一定是二王。但二王留下的作品已經沒有真跡了,大部分是石刻拓本。有些墨跡本也是後人摹寫的,最好的也是唐代的版本也是唐代的硬黃紙雙鉤廓填的,雖然號稱“差真跡一等”,但是這樣的範本都很少。

趙孟頫《心經》

趙孟頫可以說是後世對二王的書法繼承最好的書家之一,而且是最頂尖的幾人之一,因此拿趙孟頫的行書作為範本,然後過渡到二王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趙孟頫行書版本的選擇

趙孟頫行書成熟期的代表作是《洛神賦》(天津博物館藏版)、《心經》(保利拍賣版)、《前後赤壁賦》、《閒居賦》、《秋聲賦》等,另外他的臨帖《集字聖教序》對於過渡到《聖教序》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一點就是網上有很多老師臨摹趙體行書的教學視頻,可以多看看,理解一下其中的筆法運用,例如翰墨今香的頭條號裡就有陳忠建老師的《聖教序》和趙孟頫的《洛神賦》教學視頻,歡迎去學習。


翰墨今香


學什麼字貼從楷書轉變到行書,這個就要書寫者,自己去找,自己體會了。別人推薦的倒是很好,還是自己找到自己不足之處學習要好。

其實寫字沒有捷徑的,只有持之以恆把楷字寫好,寫精,寫神了。才能自己轉變到行書,草書。有了楷書的底子在去寫行書,草書。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臨寫名家名帖倒是挺不錯的。

怎樣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首先要滿足自己的審美觀,然後在比照書法大家的筆跡了。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追求自己書寫的進步,這確不是一招一夕的,長期關注才行。

當然要是平常的用用,練個三五個月還是有可能進步的,最好還是長期堅持下去。古人經常說字無百日功,還是長期堅持的好。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米蒂,也是寫完芭蕉成大家







股民的幸福生活


要想走書法這條路,我就推薦你先臨寫《聖教序》。把它臨紮實了,再去學自己喜歡的。



怒筆狂花


答題友》》


在楷書四大家裡面,顏、柳、歐、趙,只有趙孟頫是元朝的,而且在這四人中前面三人筆畫都比較方正,而只有趙孟頫的字,雖然歸為楷書四大家之列,但他的筆劃則有細微的變化,特別是筆劃與筆劃之間有連帶感,趨於行草書的章法。


記得我讀書時,一直到讀高中字都寫得不夠工整美觀。後來到大學時我選的是文科,因此常常為寫不好字而苦惱。為了改變我寫字的弊端和短板,我開始自學書法,包括鋼筆字和毛筆字,為此我還讀了很多美術、書法方面的書籍,購買了大量的名人字帖。在獲得了一些書法方面的基礎知識之後,我便從基本功開始練習字帖。首先練習楷書,以楷書四大家為藍本,最先練習柳公權的字,主要是練習字的骨架,因為柳公權書法的特色就是剛勁有力,筆畫清淨蒼萃;然後再練習顏體,顏體的特色則是肥瘦變化中做了一些延展,收筆處見一點鋒芒,特別是撇捺之中,能收放自如;其次是歐體書法,筆墨就更趨於濃重典雅一些,筆劃的變化就更加大膽;最後才是練習趙孟頫的楷書,趙孟頫的書法有一種繪畫中留白的韻味,字有明顯的章法,佈局很美,他的字是在方方正正楷書(包括王羲之標準的楷書)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格調和格局的演化,我對他的字十分喜歡,我覺得魯迅先生的字有趙孟頫書法的意境之美,但其缺點就是不夠大氣。

通過長期的書法練習,我在日後的工作中,無論我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均會得到同事們的好評和讚賞。


如若是真正學習行書的話,最好的範本當屬王羲之的《蘭亭序》,雖然已無法勘正原稿手跡,但不愧為天下行書一絕。因此,我覺得從楷書過渡行書的應該是趙孟頫的書法,雖然其本身就是楷書,但我卻把趙孟頫的字歸為“楷書中的行書”(簡稱行楷),這也算是與大家分享我學習書法成長的一段最美好的經歷吧。


名人文化郭大哥 | 如果喜歡的話請多點贊和轉發——多謝粉友支持!



名人文化郭大哥


1.怎樣面對當前的問題:你學習柳體,寫的應該是玄秘塔或神策軍,這兩個帖都來源於碑刻。初學書法的人是不應該學碑刻的,入門就學碑刻的害處就是寫字死板,往行書過渡極其困難。現在既然已經學了就要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它,弄清楚“過渡”困難的原因是啥,找到原因就有辦法解決。

2.原因分析:碑刻的缺點就是丟掉了筆法細節——入筆、發力、調鋒、收筆、連帶、承接、呼應等內容,這些丟掉的東西,恰恰是寫行書必須的元素,也就是說連接楷書和行書的橋樑沒有了——“過渡”就難在這裡。3.解決辦法:找回筆法。離行書最近的楷書是智永楷書千字文,其次是褚遂良的倪寬贊這兩個帖都是墨跡本,用筆細節極其清晰。特別是智永千字文,筆法直接來源於王羲之行書蘭亭序,與行書有著天然的聯繫。寫一段時間的千字文,筆法熟練後,可寫蘭亭序或者王羲之信札,從而實現由楷向行書的順利過渡。




神州書畫研習社


從楷書向行書過渡,我個人推薦懷仁《聖教序》。

一、《聖教序》是王字的精華。此帖是懷仁費時24年,從1500多本王羲之法帖中拼湊而成,可以說字字珠璣。

二、《聖教序》字數多,近2000字,相當於王羲之的字庫,能全面地學習王字。

三、歷代臨習《聖教序》的書家較多,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臨作,這可以作為我們學習《聖教序》的參考。



臨習《聖教序》的同時,一定要同時學習王羲之的其他法帖。因為《聖教序》畢竟是集字,行氣稍差,可參考其他法帖解決這一問題。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