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說乾隆是中國歷史第一罪人?

美麗青春您真痘


乾隆不但花光了老爹雍正鐵腕反貪積攢下來的家底,還妄自尊大地追求什麼“十全武功”——敗多勝少,自封“十全老人”、搞千叟宴,把老百姓餓得只好去吃觀音土。也就是從乾隆時期開始,中國開始變得落後並被列強遠遠甩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說起乾隆,虛假的“十全武功”,加上什麼小說家津津樂道的“下江南”、“千叟宴”,已經弄得國庫空虛、百姓潦倒,把“家家乾淨”用在嘉慶身上也合適,因為他爹六次南巡,實際上是六次對百姓的敲骨吸髓,老百姓“山呼萬歲”的背後,實際上是“大清萬稅”。

那個來大清代表英王出使(乾隆稱之為進貢)的馬戛爾尼看到當時“隨處可見的棄嬰。道路兩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隨時都有可能露出一隻蒼白的小手。棄嬰在基督教國家是不可饒恕的大罪,但是中國人卻視為平常。使團成員約翰·巴羅說:“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棄嬰……我曾經看見過一個死嬰漂流在珠江的船隻當中。人們對此熟視無睹,彷彿那只是一條狗的屍體。而事實上如果真的是一條狗的話,也許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鄭板橋也寫詩:“十日賣一兒,五日賣一婦。”那就是當時真實的寫照。

乾隆最荒唐的,就是以文藝青年自詡,要是評選清朝“文聯主席”,那麼乾隆一定會“當仁不讓”。但是他就像很多……(此處必須省略文字)一樣,根本就寫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打油詩,一句精彩的也沒有,修《四庫全書》,更是毀掉了大半傳統文化的精華。

清代從乾隆開始,盲目自信導致了閉關鎖國,閉關鎖國導致了落後捱打,一直到清代末期,我們從想打誰就打誰,變成了誰想打我們就打我們,這也是清代可黑之處,倒也不能完全怪網友。

閒來無事翻閱《清史稿》,忽然發現,即使被現代人痛恨的清代,其實也沒有那麼“積貧積弱”,真正的貧弱,是出現在晚期,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清朝還是很強大的,別的不說,就說說那十八個藩屬國,每年爭著殷勤朝貢,什麼方物特產、黃金美女是沒少送來的——當然作為宗主國,大清也沒少幫他們平事兒,他們不聽話的時候,也要敲打敲打,甚至直接滅掉的時候也有。

《清史稿》開列的屬國,有十八個:朝鮮、琉球、越南、緬甸、暹羅、南掌、蘇祿、廓爾喀、浩罕、布魯特 、哈薩克、安集延、瑪爾噶朗、那木幹、塔什干巴達克山、博羅爾、阿富汗、坎巨提。

《清史稿》是近代人修的,但是使用的卻是純文言文,為免讀者諸君翻譯起來麻煩,筆者權且代勞,詞不達意之處,尚請見諒。

《清史稿·屬國傳》開篇就說:當年朝鮮對大明很忠誠,經常跟清廷鬧事,直到清太宗皇太極崇德二年清軍打進了平壤,國王把自己綁起來投降,發誓永為臣僕,這才消停了。

  順治三年,琉球首先請封(也就是第一個要求歸化),然後暹羅、安南也納表稱臣;雍正時期,蘇祿、南掌先後入朝,到了清高宗也就是乾隆這兒,為了湊齊“十全武功”,他是逮誰打誰,浩罕、布魯特、哈薩克、安集延、瑪爾噶朗、那木幹、塔什干、巴達克山、博羅爾、阿富汗、坎巨提或是被打服,或是被嚇壞,紛紛腳跟腳地納貢稱臣,後來又打得緬甸、廓爾喀“稽首稱籓”。

在清代十八大屬國中,朝鮮、琉球、越南、緬甸、阿富汗這五個國家還在,請注意,筆者一直認為,琉球是一個國家,是有自己的國王並且附屬於中國的,並不是什麼鳥縣。

清朝到了咸豐、同治年間,家底被乾隆花空了,狂妄自大不肯學習世界先進技術,國家越來越窮、越來越弱,從明代到清前期的誰也打不過——打一場贏一場不贏不罷休,到清後期的誰也打不過——打一場輸一場輸了就割地賠款,十八屬國的中原老大不行了,屬國也就慘了或者叛了,或者乾脆蠶食鯨吞,或者另抱大腿,有的幹錯調轉槍口當了白眼狼。

於是“日夷琉球,英滅緬甸”,大清只會抗議,人家不理,打又不打不過,於是人家開始紛紛割肉。而越南和朝鮮還沒等法國和日本去打,自己國家就開始內亂,甚至為了打敗同胞政敵開始開門揖盜,而清政府一般是堅持不干涉屬國內政的,於是“越南亡於法,朝鮮並於日,浩罕之屬蠶食於俄”,屬國就剩下一個坎巨提了。


半壺老酒半支菸


一說到乾隆,就會想到“康乾盛世”。因而許多人都認為他是盛世明君,為大清朝創立盛世立下了不朽之功。

(乾隆像)

其實,“康乾盛世”最有功勞的應該算是康熙和雍正。

先來說說康熙。

康熙執政時期,內憂外患,國情非常複雜,內有藩王久握重兵,於朝廷不利;外有噶爾丹勾結沙俄入侵;另外,臺灣鄭氏也趁亂鬧臺獨,總之是個多事之年。

康熙先是平定三藩和準噶爾叛亂,再對沙俄打響了自衛保衛戰,最後統一臺灣。而這些若沒有強大的軍事,是肯定解除不了的問題。側面說明,康熙對軍事的重視度非常高,因此在康熙年間,軍事最為強大。

康熙還是位仁慈的皇帝,他認為“家給人足,而後世濟”。雖然征戰頗多,但他堅持輕徭薄賦,並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一系列與民生息的改革。比如廢止“圈田令”,延長開墾荒地的免稅期等,促進了百姓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也為康乾盛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雍正像)

到了雍正繼位後,雍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整飭吏治,設立軍機處,對老百姓實施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措施。由於他治理得當,貪汙腐敗得到了遏制,百姓生產得到了鼓勵,國家稅收也趨於正常,國庫也隨之充盈。

再加上民族統一,沒有外憂內患,百姓安樂,吏治清明。可以說,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是極為關鍵的十三年,為康乾盛世的推進,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乾隆無疑非常幸運,到他繼位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打理得井井有條。國家太平,百姓安康,國富民強。也正因為如此,他白揀了個“盛世之君”的稱號。

可惜這個盛世之君是個敗家子。他揮霍無度,鋪張浪費。自他登基後,光是下江南就有六次。每次王公貴族、文武百官還有後宮嬪妃追隨者眾。算上儀仗隊、侍衛軍等人,人數多達數千人之多。


(乾隆出巡)

由於人數眾多,準備的交通工具也自然多。據史書記載,走水路的大型船隻達千餘艘,陸路託運衣物的馬六千餘匹,馬車也達四百輛之多,民夫徵調達上萬人。

所過之處,地方官員必是徵調民夫,大興土木,修建行宮,張燈扎彩。另外,還要蒐集奇珍異寶和山珍海味進獻。這樣龐大的隊伍,每過一處,必定給地方百姓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這些,乾隆自然不能體會。他喜歡這種排場體面的感覺,在被眾人的簇擁下,他頗有些“盛世明君”的快感。

乾隆曲解字義,望文生義,大興文字獄,許多文人都慘遭構陷喪命。這場殘酷的文字獄風暴,不僅席捲了上層官員,就連一些初通文墨的人也可能因一字而喪命。而受文字獄株連者,動輒數百人之多,給科舉考試和人才任用都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最為嚴重的是,許多古書被視為禁書焚燬,給文化傳承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害。


(影視中的乾隆與和珅)

吏治上,乾隆一直不能像雍正那樣手腕強硬。特別是他晚年,貪圖享樂,非常不作為。他要享樂自然要花錢,可他那樣的大手筆,國庫早就空了。這時他發現了和珅會弄錢,於是重用和珅。而和珅的確在貪汙腐敗上很有天分,給他也給自己弄到了不少錢。可以說,他們是貪汙腐敗的源頭。

上行下效,下面層層官員自然不甘剝削,他們中飽私囊,造成惡性循環。在乾隆年間,吏治腐敗非常嚴重,這也是清朝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乾隆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將前期四口(寧波、港口、廈門、廣州)外貿通商口岸關閉了三處,只將廣州口岸開放。由十三行壟斷進出口貿易,並且對進出口商品多有挑剔,這種不順應潮流的政策,最終讓清朝失去了看世界,與世界共同前進的機會,從而導致了八國聯軍炮轟國門的悲劇。


(閉關鎖國)

再加上乾隆只顧享樂,忽視了軍事發展。導致曾經橫掃天下的八旗軍,不懂得如何作戰,只知提籠架鳥逛園子。因此,乾隆在位時,多有民變。八旗軍卻常敗難克。比如大小金川戰役,便耗時巨長,耗費銀兩達百萬多,雖平息了叛亂,但也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重創。

乾隆的所作所為,可以說為清朝的衰敗打好了基礎。清朝政府在他去世後,已像身患重病的病人,再加上嘉慶本就沒有治國之才,所以清朝迅速向衰亡進發。而造成這種局面罪魁禍首,則是乾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乾盛世”被認為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迴光返照,也被認為是封建王朝最後的盛世,在位六十餘年的乾隆看似風光無限,十全老人,實則是中國歷史的第一罪人,正是他的所作所為,把近代中國推入到萬劫不復。

(1)閉關鎖國

1757年,乾隆頒佈禁海令,規定除了廣州一地,廈門寧波等地的對外貿易終止,即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看似利於管理,實則閉關鎖國,在此之前,國內港口與西方國家的貿易日益繁榮,源源不斷的陶瓷絲綢茶葉被運到西方,換取洋槍火炮等先進物資,由於中國物產豐富,對外貿易帶來了鉅額貿易逆差,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大有利,而從長遠角度,貿易可以促進技術進步,催生資本主義的發展。但無知短視的禁海令卻把對外貿易一刀切,斷絕了海內外溝通的橋樑,關閉了與世界聯繫的大門,為後來的鴉片戰爭埋下伏筆。

(2)奢靡浪費

有個好爺爺好爸爸的乾隆是個極度愛玩的主,有記載他在位期間巡幸熱河避暑山莊52次,巡幸江南六次,五臺山五次,曲阜五次,盛京四次,耗費驚人,史書記載,乾隆巡幸江南一次,隨從就有兩千多人,動用大船千艘,馬六千匹,民夫萬人,北京到杭州之間的行宮就修建了三十餘處,除此以外,乾隆還在原有宮殿基礎上大肆擴建圓明園,把爺爺爸爸積攢的家底消耗一空。

(3)吏治腐敗

經過雍正的整治,清朝吏治大為好轉,但乾隆繼位以後,卻對貪汙腐敗睜一眼閉一眼,尤其是重用貪官和珅,嚴重破壞了政治生態,到了乾隆晚期,上上下下腐敗成風,各級官員中飽私囊,經濟上入不敷出,可以說正是在乾隆執政期間徹底敗壞了清朝的吏治。

(4)大興文字獄

文字獄在乾隆雍正都有涉及,但在乾隆時期達到巔峰,他剛一上臺就處死了曾靜,後逐步擴大規模,在位六十餘年,共興文字獄一百三十件,波及數萬人,讀書人被嚇的戰戰兢兢,唯恐不一小心說錯話寫錯字就掉了腦袋。文字獄還毀壞了大量的古籍古書,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造成了嚴重破壞。

乾隆死後留給嘉慶一個腐爛的吏治和一個空虛的國庫,而嘉慶又是一個守成不足的平庸皇帝,等到道光繼位,國家看似歌舞昇平,實則危機四伏,等到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清廷的末日也就到了。



日慕鄉關


歷史上有兩種受爭議的皇帝,第一種是秦始皇式的,第二種是乾隆式的。

秦始皇可謂千古一帝,他統一了天下,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制國家,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奠定了華夏大統的基礎。他修建萬里長城,使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受益。可秦始皇是個暴君,他修長城、修阿房宮、修秦皇陵,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

和秦始皇類似的還有隋煬帝,他也是個暴君,他的老百姓也非常苦,但是他修建的京杭大運河至今還在為百姓造福。可以這麼說,秦始皇和隋煬帝的作為是罪在當下利在千秋。你說秦始皇和隋煬帝是功臣還是罪人呢?

再看乾隆,他對老百姓好這是真的。沒有戰爭,吃飽飯沒事幹就生孩子玩,乾隆時期的人口接近3億,歷史上從來沒有達到過這麼多人口。雖然孩子生得太多,最後吃飯也成了問題,但是百姓的幸福指數應該是很高的。不過他妄自尊大,閉關鎖國,造成了中國的落後,責任不可推脫。乾隆這叫做利在當代罪在千秋。那乾隆是功臣還是罪人?

對比秦始皇和乾隆,一個罪在當代利在千秋,一個利在當代罪在千秋,站在當代看和站在千秋看,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所以,有人說乾隆是中國歷史第一罪人,這完全正確;有人說乾隆是中國歷史第一功臣也沒錯。站在不同立場看問題,如此而已!


豫有得


千秋大業從關外到關內從小做大世代傳承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康乾盛世也不容易從康熙滅鰲拜平三番定臺海一直與反清勢力鬥爭,他己知多民族豈能一族獨大,想統一觀建思想把滿文化融入漢,雖滿漢有些不平等但歷代君王一直均衡,滿漢全席康乾才有,乾隆時期比較好但還是隱藏反清勢力,為了探查民情多次下江南也知民積苦和民間冤案几次改革懲戒貪官還是有佳話的,才子都風流更何況微服的帝王,後人說花很多錢,錢動幾來不也帶動了經濟,文字獄那是下面滿漢官員爭鬥後果擴大了影響,不是後來也平反了如今故宮大殿不是還掛著正大光明?從秦稱帝至清千年推翻封建這都是歷史洪流關建統一了思想擴大了疆域不管如何還看今朝歷史就是鏡子值得學習。


五月琴絃


也不知道是誰說的,反正是瞎說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靜Yes”就曾經做過類似的分析,結論是:將國家的興衰歸因於一個人的做法是粗暴和愚蠢的,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有著很長的週期,而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左右的,皇帝也不行!

所以,將清朝的中衰歸咎於乾隆一人,本身就是不客觀的。

而且我們回頭看看清朝的發展和乾隆的作用,我們仔細想:乾隆真的是清朝歷史的罪人?甚至是中國歷史的罪人?

接下來,“靜Yes”就列舉下乾隆的種種罪狀,看乾隆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罪人”?

1、關於閉關鎖國

在很多人心中,乾隆最大的罪狀就是盲目自大,拒絕了英國人的通商要求,閉關鎖國導致幾十年後鴉片戰爭的慘敗!

聽起來是人神共憤,但實際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弱肉強食,今天是,古代更是。在歷史的發展中,我們要發展,要進步,但更多的是要安全!

英國人,什麼時候成了普度眾生的救世主了?

為什麼英國人要急著讓乾隆打開中國國門,是因為英國剛剛進行工業革命,他需要在全球尋找原料產地和傾銷市場。

在這樣的驅動下,英國人加緊了對印度的殖民,然後將清朝列為其主要目標。

以英國先進的生產方式,衝擊清朝的小農經濟,如果你是這個皇帝,你會怎麼辦?

我想沒有哪個皇帝在面對這樣的挑釁時會選擇張開懷抱等你,所以乾隆的“醜拒”是正確的選擇。

而且,當時的乾隆對西方並非一無所知。就在馬嘎爾尼來華的前幾年,清朝就和英國人打過交道,當時的英國人在尼泊爾碰了一鼻子灰,但是尼泊爾(廓爾喀)被清朝將領福康安揍得滿地找牙,由此英國人知道了清朝的厲害,這也是鴉片戰爭前英國國內意見不一致的原因。

關於閉關鎖國這個政策,從漢朝到唐朝到明清,一直在推行,其本質不是完全中斷對外交流,而是以官方貿易擠壓民間資本,達到壟斷的目的。

清朝延續了明朝的政策,並沒有完全對外隔絕。但是這一政策被後人曲解,直接影響了乾隆的形象!

2、關於窮兵黷武

承平日久好嗎?

有人說好,理由是經濟可以發展,人口可以增長,盛世就是這樣來的。有人說不好,因為和平時間長了,所有人都會麻木,最後在面對戰爭時勢必一敗塗地。

而乾隆沒有這樣的選擇。

乾隆自詡為“十全老人”,在今天看來這就是自我吹噓,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乾隆確實取得了幾次大的軍事勝利,加起來有10大件。

然後很多人跳出來,指責乾隆窮兵黷武,好大喜功。

問題是,乾隆有的選擇嗎?

準噶爾汗國在新疆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進犯內地,威脅清朝腹心,清朝有選擇的餘地嗎?廓爾喀進犯青藏,屠殺藏民,挑釁清朝主權,清朝有選擇的餘地嗎?林文爽起義,直接導致寶島事實上的獨立,清朝有的選擇嗎?

當然,乾隆也可以像明朝中期那樣,主動捨棄難以統治的奴兒干都司、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以及關西七衛,以及後期的河套地區。這樣就極大減輕了財政負擔,留下一個明君的美名。

但是乾隆沒有這麼做。雖然失敗就意味著身敗名裂,但是乾隆依然決定發起戰爭,最終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這樣的“犯罪”,我們希望他多犯一些!

所以,所有的指責最後都難以自圓其說,只能證明自己的淺陋和粗鄙。這些指責乾隆的人最可笑的地方,就在於沒有找到乾隆真正的“罪狀”。

乾隆真正的罪狀是什麼?

是文字獄嗎?不是,站在清朝的角度,這種愚民政策客觀上有利於清朝的穩定。

乾隆真正的罪狀,是滋生的腐敗!

清朝的腐敗,在歷朝歷代中最為著名,乾隆中期以後,由於承平日久,志得意滿的乾隆有些飄了,所以之前抑制的腐敗問題紛紛開始顯露出來!

當時的官員信奉“以模凌為曉事,以軟弱為良圖,以鑽營為取進之階,以苟且為服官之計。由此道者,無不各得,其所欲而去,衣缽相承,牢結而不可解”的為官哲學。

乾隆六下江南,遊山玩水,沿途接駕送駕、進貢上奉、大興土木,豪華與排場空前,糜費特甚。在乾隆的帶頭下,大小官吏借接駕和其他機會,極盡奢華之能事。文武百官、大地主、大商人,無不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尤其是滿族親貴,沾染的奢侈淫靡的習氣最嚴重。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是乾隆朝吏治腐敗、無官不貪的生動寫照。在這樣的社會大趨勢下,誕生了和珅這樣的鉅貪,嘉慶時抄沒其家時,將其全部財產編列為109號,其中26號經估計即值22000萬兩。

相比於其他“罪狀”,腐敗才是最大的罪行!因為這不僅動搖了國本,更對歷史產生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從腐敗方面看,乾隆確實是中國歷史第一罪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說乾隆是歷史第一罪人,實在是有失偏頗,他對中華民族還是有一定貢獻的,罪過也不至於那麼多。但是總的來說,他掣肘甚至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發展,是沒有問題的。

1、不順應潮流發展:乾隆當政的十八世紀中後葉,是西方高歌猛進迅速發展的時期,而此時的中國,正處於穩定得近乎可怕的“康乾盛世”。乾隆拒絕發展,覺得這種穩定就是最好的,以一時的所謂“盛世”,導致了我們錯過了工業革命的良機。

2、大興文字獄:科技發展的禁錮也就罷了,乾隆還要從思想上徹底禁錮中國人。文字獄之風在乾隆朝達到極盛,從此以後,漢人的腦子裡就只有祖宗家法和當奴才,何談做天下和自己的主人?

3、徹底阻斷了和外界的交往:閉關鎖國之風,在乾隆朝也達到極盛。歐洲方面即使非常想和中國建立外交和商務關係,卻依然被這個驕傲的皇帝所峻拒。當馬戛爾尼使團悵然離開的時候,就是大清在四十年後被凌辱的伏筆。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青言論史


由於乾隆的生活時代在清朝,距離現在很近,各種史料留存的比較多,再加上各種影視劇以及文學作品的烘托,乾隆恐怕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

乾隆在位期間也被稱為“康雍乾盛世”的頂峰,除此之外乾隆還創造了幾個歷史之最。

1、乾隆是歷史上實際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實際在位時間60年,以太上皇名義又統治了4年,乾隆從24歲繼位,直到嚥氣,始終是大清王朝最高統治者。

2、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89歲高齡去世,一生沒有大病,平平安安。

3、乾隆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產量最高的人,據統計乾隆一生共寫了四萬多首詩歌,不過為大家所熟知的卻寥寥無幾。

這樣一位皇帝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歷史第一罪人呢?

下面細數一下乾隆在位期間的幾大罪狀,由淺入深來分析一下。

1、在位期間揮霍無度,極盡奢靡,“六下江南”名義上是視察河工水利,探訪民情,實際上卻是遊山玩水。

2、好大喜功,粉飾所謂的“十全武功”,單說緬甸一戰的實際情況大家都心知肚明,列入“十全武功”完全是湊數。

單是“六下江南”和“十全武功”就耗費國庫數十年積蓄,雍正朝的積累揮霍一空。

3、吏治腐敗,甘肅王亶望,山東國泰都是當世鉅貪,尤其是王亶望冒賑幾乎牽連甘肅全省官員,差點兒忘了和珅,這個號稱世界首貪之人。

4、大興文字獄,文字獄並不是清朝的獨創,但是卻在滿清發揚光大,尤其在乾隆統治期間,涉及文字獄的案件比歷史上的總和還多。

乾隆大興文字獄,極大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加強了滿清的奴化統治。

5、修書毀史,乾隆借編纂《四庫全書》的機會焚燬了大量珍貴的史籍,同時對殘存的歷史記錄進行大規模的修改,對中國歷史造成了不可挽回了損失。

6、閉關鎖國,使中國發展和世界嚴重脫節,也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

閉關鎖國也不是清朝的獨創,在清朝康熙時期,中國對外貿易還有過一段繁榮時期,但是乾隆二十二年,一紙諭令,使得清朝對外大門再次被關閉,僅留廣州“一口通商”

在中國歷史上,乾隆無疑是一個幸運的皇帝,一生沒有大風大浪,但是他的很多做法也使得乾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非常有爭議的皇帝。


一點點歷史


實事求是的講,乾隆皇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做的較好的皇帝,他的統治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好時期。他的文治武功,開彊拓土,都為中國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自然,他禁固人們的思想,屢次掀起文字獄,都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需要。與過去的中國歷史發展一脈相承。

但是,中國從明代開始,就逐漸進入近代社會。晚明發生大變局。中國無論從思想上,經濟上,文化上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相對自由的言論,對外貿易的空前發達,中國政治思想的變化,西學東漸等,都快速地加快的資本主義化的進程。這種變化再.到清代,一直髮展著。但是乾隆,其所代表的只是一箇舊時代,眼睛


青春舞動中國


乾隆盛世,國力綜合實力世界一流,總覺得別國比不過它,當然不把其它國科技技術放在心上,只相信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老百姓天天臣服頌徳,自我內心滿足膨脹不可一世,自己關門過日子,懶得理睬他國什麼工業革命獨立宣言,簡直是瞎胡鬧不可與天國相提並論,彈丸小國不值一提,雕蟲小技的技術一概免談。安逸地存在也不外戰,不爭不搶活到老,世界格局與我無關,思想與理念要世世代代傳下去,才算功德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