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育儿学习笔记 ▲ 亲子自然教育践行者

在陈美龄(Agnes)52岁的时候,3个斯坦福毕业的儿子们开始独立成人, 看似松一口气之际,但却被验出患上乳癌,突如其来的癌魔找上自己,坚强睿智如她也感到晴天霹雳:“为什么是我?我一直以来都是健康生活,做事认真,不烟不酒,家里又没有人患过癌症,为什么是我?”


经过5年的治疗她成功战胜了癌症,堪称是一个奇迹。如今陈美龄已经63岁了,但是外表跟身材完全看不出有60多岁的样子,许多网友都称呼她是美魔女,永远都有一种少女感。日本更有媒体称呼她为“无龄肌”,她还大方分享了保养心得,多喝一些滋润的汤,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有一个好的精神跟好的心态,就是自己保养的最大秘诀

对陈美玲真的非常钦佩,精读了几遍她写的《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真真后悔看的太迟啊。本文也是精读后的笔记。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之所以能够认真读这本书,并做读书笔记,是因为作者:

  • 有专业的育儿理论:多伦多大学社会儿童心理学文凭、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 有成功的育儿实践:她的三个儿子也相继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 是70年代当红的香港歌手,曾与邓丽君齐名,后来到日本发展,曾经红极一时、名利双收时却听了父亲的建议“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愿意去上学。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而且她的几个儿子都做到了做自己、还很优秀,因此,我相信这本书远超过很多转发育儿热文。我相信:孩子的成就,的确来自父母对教育明智的理解和对孩子耐心的栽培。

接下来开始分享自己梳理的精读笔记第三篇——要赋予孩子的15种能力:

  1. 脑力
  2. 阅读理解能力
  3. 专注力
  4. 想象力
  5. 跨国界理解力
  6. 学习力
  7. 健身 · 强心力
  8. 判断力
  9. 提问能力
  10. 倾听·陈述意见能力
  11. 觉察力
  12. 笑的能力
  13. 自制力
  14. 随机应变能力
  15. 觉察力

(备注:前两篇详见文末链接)

接下来分享为什么赋予及如何赋予的笔记和心得:

1 . 脑力

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接触、多与人见面,增加脑突触

科学家、教育家都有一个共识,人类的脑细胞数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连接脑细胞的突触却因人而异,突触数量越多,大脑运转速度越快。因此,想要拓展孩子的潜力,就要尽量增加连接脑细胞的回路。脑突触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就是0—8岁这个时期。而0—3岁的婴儿脑突触增长得最快;3—8岁速度减半;8—13岁速度又减半;13岁以后,脑突触虽然也有成长,可是速度相当缓慢了。

什么是突触( synapse)?正统解释是输出神经信息的神经元与输入神经信息的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相互接触的结构。

在3岁之前多体验,6岁之前就能顺利参与社群活动,8岁之前提高IQ为青春期做准备——因为8岁之前是产生脑突触最多的时期,而8岁以后用不上的突触就会消失从8岁开始,一个人擅长不擅长的、喜欢或讨厌的,就会确定下来。

因此在孩子8岁之前,有必要尽量让他多体验、多看、多听、多接触、多与人见面,刺激五感神经,

使他的脑突触尽可能多尽可能复杂。等到8岁之后开始做取舍的时候,选择范围就会广很多,孩子的潜力也就更广了。这也是回答孩子经典问题“为什么要上学?”的思路,我都是这样回答Ivan的“上学是可以扩展自己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这样以后有选择的能力,想做什么就可以做到。比如你想去看火山熔岩湖,去国外旅行就需要英语好,这样自己想去就可以去了,balabala……”

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想到的是不是要报很多兴趣班?当然很多兴趣班也这么宣导,但实际上脑突触的刺激更多需要孩子自主深度刺激,这样才能产生脑回路。没有脑回路的被接触没有正向效果的,不然那么多报兴趣班、各种知识轮番上阵的孩子岂不是很容易变天才?

那么怎么做才能增加脑突触?陈美玲认为尽可能每天都让孩子尝试不一样的事情,给予不同的刺激

比如说去公园吧。昨天去的是家附近的公园,那今天就坐个公交车,跑去远点儿的公园。偶尔去去海边啦、森林啦,对孩子来说很有必要。


让孩子多见不一样的人,多听别人说话,也会促进大脑发育。接触到各种物品或动物时的触感、温度和气味等,对大脑的成长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体验。通过五感不断向大脑传送信息,这是很重要的。

吃东西也是,应当尽量多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尝尝各种各样的味道。我们小时候口味接触单一,味觉脑突触未能充分挖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喜欢家乡的口味、妈妈的口味,特别是老人很难适应西餐等。

Ivan小时候的语言爆发期是我带他第一次出省旅行,看到、听到、摸到、闻到、迟到的各种新鲜的都能自己说出来:挖挖机、辣椒、……,充分体验了一次五感刺激带来的成长。

不到2岁带Ivan第一次去日本东京迪斯尼,进入到“小小世界”时,视觉、听觉的极大刺激,让Ivan直接兴奋地尖叫,然后我们就反复排队去了四次小小世界,现在每次听到小小世界的歌曲他都很开心。

Ivan第一次去悉尼时不到2岁,第二次去不到4岁,但是第二次我们到悉尼歌剧院的时候,他特别兴奋,他说这是悉尼,自行奔跑过去爬台阶而上。而且第二次在悉尼

自编自导自唱了好几次长篇Rap歌,他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串联起来,唱的很押韵,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有包让他学过任何音乐兴趣班,惊呆了我们全家人。

孩子们小的时候,可以的话我会带他们一起上班,一有时间就和他们到外面散步、坐电车、到博物馆和动物园,放假时则去郊外帮忙种田、钓鱼、收集昆虫;春天看樱花,夏天到海边,秋天看红叶,冬天堆雪人,等等。

经常听到大家会说,固定每天的作息时间,使孩子的生活规律一些比较好。但是,如果总在重复相同的活动,恐怕反而会导致大脑发育迟缓

为了培养出好奇心旺盛,做事积极、不胆怯的孩子,幼儿时期的丰富经历不可缺少。就算是为了不埋没孩子的潜力,也要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接触、多与人相处,多见见世面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2 . 阅读理解能力

想让孩子喜欢学习,第一步就是让他爱上看书。

陈美玲在儿子小的时候读了很多绘本,等到会说话的时候大多数绘本都能背下来。


到3岁的时候,她的儿子可以自己读书本(因为陈美玲已经教了认日文字)。

从五岁左右起,陈美玲几乎已经给她的孩子读遍了所有的儿童文学书,也经常带他们去图书馆。大儿子很喜欢非虚构作品,尤其爱看伟人传记、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像《法布尔昆虫记》、《西顿动物记》等,他全都读过。


二儿子喜欢幻想文学和虚构作品,《白鲸记》、《汤姆历险记》

等,读过不少名著。三儿子什么都喜欢,哥哥们的书也会找来看。

逢星期日,我们一家人会去书店买些喜欢的书,到茶馆里边喝茶边读书。读完后,互相谈谈各自读的书的内容,或者交换着看。这个习惯从孩子小时候一直延续至今。

在读给孩子听的时候,不仅仅是一读一听,还可以加入一些互动问答,读完一本绘本,也可以让孩子再来讲一遍,还可以让孩子总结概括下,比如我们经常玩的读书游戏“Ivan老师,现在轮到你来讲课了,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一下这本书是什么内容吗?”好为人师不仅大人喜欢,小孩子更喜欢,特别是已经上学的孩子,也会把学校老师的言行学习的很像的——顺带侧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因为如果要解释给别人听,必须透彻理解内容并做简短说明,算是给大脑做了一次体操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喜欢阅读文字的孩子,读教科书也不会犯愁。我小时候就很喜欢阅读,家里能看的不能看的书、报纸、杂志基本上都看了,后来没书看了,发现家里有我爸爸的《高等数学》,那时候我在读初中,以为是高中数学,于是把高等数学也看了一些,虽然不能透彻理解,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大学数学。但是这个习惯却让我自学了整个高中数学,那时候老师讲的太慢了,从高一开始上数学课基本都是自学,等到高二我已经自学完了高三的数学。

因为我和Ivan爸爸都喜欢阅读,我们很少看电视。如果问Ivan要看电视还是看书,相信大多数情况下Ivan会说“看书”。有时候我邀请他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他也不愿意看的。


3 . 专注力

没有专注力,任何事情都无法高效完成。

能够集中精神的孩子,可以充分发挥能力专注于课题,短时间完成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陈美玲为了提高儿子们的注意力,她会和儿子们进行一些时间长、需要耐心的活动,专注力将得以提高。

即便有些事情常常觉得可能“小孩子做不了吧”,但孩子如果真的有兴趣、很喜欢,哪怕尚处在幼儿时期也能进行提高专注力的训练

陈美玲书中说:

我家大儿子对料理有兴趣,三岁左右开始我就让他帮忙捡菜、切菜、称重量或者搅拌食物,让他坚持干些碎的活儿。事实上,做菜对于提高专注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活动

同样的,爱好音乐的二儿子,我在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教他吉他和弦,开始一起练习吉他。

像这样,父母亲自陪着孩子,帮助他将兴趣坚持做下去,那么孩子自然就能提高集中力

“赶快好好学习呀”,哪怕

你对孩子说到嘴巴发酸,也不会起到太大作用。然而,一旦让孩子感受过一次专注于兴趣所获得的快感,那么在必要的时候,他就会开启“专注力开关”,专注于要做的事情上了

除了料理以外,练习音乐、解谜、乐高、搭积木、成语接龙读古诗、画画等游戏也能提高集中力。最重要的是“和父母一同参与”。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4 . 想象力

给孩子讲讲原创的虚构故事,使他的想象力能够全速运转。

能够集中精神的孩子,可以充分发挥能力专注于课题,短时间完成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陈美玲书中说:

在我们家有个习惯,晚上睡觉前,我经常会讲一些原创的虚构故事给儿子们听。从大儿子两岁左右起,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十余年。我的自创小故事叫做“企鹅的冒险”,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企鹅妈妈为了找到和自己走散的企鹅宝宝,到世界各地去旅行。随着提到各个国家的文化风俗,故事情节也慢慢铺展开来。企鹅妈妈或是遇到了危险,或是和善良的人们相遇,我尽量讲得有趣又生动,让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希望通过亲耳听故事,可以扩展孩子的想象力

即使没有图片和文字,光用耳朵听,人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头脑中描绘出这个故事所呈现的世界瞬间,脑子里构造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人可以在这想象的世界中享受无限的乐趣。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他的创造力也会提高。想要把孩子培养成能为这个世界提供新创意、新事物的人,全速运转想象力的训练也很必要。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Ivan每晚睡觉前我们都会给他讲故事,其实绝大多数绘本都是在睡前讲故事形式,Ivan自己发挥想象空间,有些需要看着更有意思的绘本我会买回来,Ivan在听完之后再看绘本,对书更加着迷。比如《100层的巴士》The Hundred Decker Bus 这个系列。

有时候听完之后让他看英文视频,跟他的想象力碰撞的同时顺带练练听力,比如:世界经典绘本(英国)《好脏的哈利》孩子最有共鸣的绘本

我们也会编故事给Ivan,比如小马过河,曾经是Ivan最喜欢的故事。内容被我改编了80%。当Ivan看到真正的小马过河故事时,他觉得我讲的更好,。


5 . 跨国界理解力

通过庆祝世界各地的传统节日,使孩子感受不同文化的精彩

陈美玲书中说:

在我们家,大家会尽量一起庆祝各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日本的自不必说,其他还有欧美的节日之中,几乎没有不庆祝节日的月份。元旦、春节、立春、情人节、女儿节、复活节、儿童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注重传统节日呢?因为我想让孩子们多多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样,也希望他们理解并体验他国的文化。小时候有过愉快的经历,等到成人之后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有了这些体验,别说是自己国家了,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也会抱有好感。

在国际社会中,能够解释清楚自己国家的传统与文化,这是很重要的。再进一步来讲,在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是否对他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知晓,对他们的心态是否有共鸣,这是会话的关键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自从我做国际业务之后,对世界很多国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深刻感到自己“无知”带来的囧境,当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是加纳人时,我反复确认了下,因为当时我是第一次听说加纳。所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扩展自己以及Ivan的各国文化知识。

6 . 学习能力

学习新事物是为大脑提供盛宴,要不断给予孩子有趣、新颖的信息,他们自己就会懂得学习的乐趣所在。

陈美玲书中说:

在儿子们上学之前,我希望他们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我采取的方式是,让他们边玩游戏边记文字。

有一个游戏我们经常玩。摊开杂志、报纸后找文字,比如谁先找到“方”字谁就赢!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找。在兴奋地玩着游戏的过程中,儿子们学会了越来越多的字。

当孩子认出之后说“不是妈妈教你的,是你用自己的大脑记住的哦

在整个过程中,让孩子无意识地记住了要“靠自己学习”,了解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Ivan在认字方面,我们没有报过任何兴趣班,也没有刻意教过,但是Ivan无论看到电梯广告,还是路牌、绘本书、餐厅菜谱、车牌等各种有字的地方,他都会自己念出来,碰到不会的我们就顺带教一下。重点不是让孩子认多少字,而是对认字、学习有充分的兴趣


7 . 健身 · 强心力

身体强健是一切的基础。

陈美玲书中说:

“食育”,与孩子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发育有着很深的关系。我母亲经常和我说:“你就是你吃的东西,一定要好好思考再进食。”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陈美玲三姐妹及妈妈

首先仔细观察三个儿子的体质,然后给他们吃适合其各自体质的食物。每天都会为他们制作“五色五味”的菜

这是基于中国阴阳五行说的思想。“五色”指“白、黄、赤、青、黑”五种食材颜色。“五味”指“甘、酸、辛、苦、咸”五种味觉。五色五味被认为分别保护着人的五脏,使人始终保持健康。

比如,基本上从不让他们吃冷冻食品或即食食品,只提供新鲜、安全的食材。烤、煮、炒、煎、蒸,还在各种烹调方法上下工夫,菜式也尽量丰富一些。

特别地,我从不给儿子们喝任何甜的饮料。糖分高的饮品,会在小朋友体内引起“高糖”反应。短时间内血糖值上升,胰岛素大量分泌,被分解了的糖分使孩子心情愉悦、精力充沛。但是,糖分瞬间就会消失,身体为了寻求接下去的“高亢”状态,又会想要更多糖分而这,就是导致孩子大量摄取糖分而肥胖的原因。慢慢地,有些孩子的胰岛素分泌变得紊乱,最终患上糖尿病。

我尤其关注的,是“高糖”退去后的“低落”状态。小孩子一旦糖分过高,就会异常活跃,精神无法集中,很难冷静下来。而相反地,一旦进入“低落”状态,孩子的心情会变得很差,又哭又闹。这样的循环往复,对孩子也好对大人也好,都会形成一种压力。而且,情绪不稳定的孩子,玩耍和学习方面都会变得散漫随便,与朋友的交往也不顺利

在我们家,Ivan爸爸做的比较好,他会买宇航员吃的藜麦、红米等大分量与大米一起做米饭,习惯了口感也很好,更重要的是比较有营养。

基本不会主动买猪肉吃,都吃牛肉、羊肉、鱼虾等。所以今年猪肉大涨对我们没有压力。

同时特别注重空气质量以及食品安全。这点的重要性我之前也说过——一家5口人带着感冒踏上悉尼,第二天大家都好了。同时我喜欢可以让自己断舍离的小户型房子,不仅冬天的时候自装暖气很暖和,而且用我从美国海淘的两台全球顶配IQAir空气净化器可以管得住所有房间,保证全屋空气,当然还可以用省下的钱去旅行。


今年坚持户外徒步,百利而无一害啊,Ivan的身体明显比去年好很多。


8 . 判断力

向孩子提问,让其把握状况、做出抉择,使孩子能够独立思考。

陈美玲书中说:

从儿子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经常向他们抛出问例如买雪糕的时候,会故意问孩子:“选哪个味道好呢?妈妈不知道怎么选呀。”

如果他们回答“不知道”,我就接着问:“之前我们选的巧克力是吧?再上次是草莓味的。今天选哪个呀?

问到这个程度,基本上他们就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了。如果孩子回答“那这次选橘子味怎么样?” 我就再问:“为什么呀?” 然后他们就会说出“因为颜色不一样”、“因为没吃过”等等孩子才有的可爱回复 ...

接着,我会顺势采纳孩子的意见。“这主意真棒,妈妈也没吃过橘子味的,不错哦!” 表现出很喜悦的样子,对孩子的想法予以表扬。

如果孩子亲身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能帮助别人,为他人所用,那么他们就会明白开动脑筋思考并提出看法是一件好事

单单只是赞成或反对大人的意见,无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使再麻烦,也要在平时多向孩子提问,提供给他们思考的材料,让他们在头脑中组织想法,这一点很重要。在孩子幼年时不断重复这个训练,能让他们养成经常思考的习惯,就会很有自信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了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判断状况,独立做出抉择,最后对结果负责的整个过程,在培养出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孩子方面,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训练

大儿子在中考之后,同时考上了几所美国名校。选哪个学校由你自行考虑,自己选择。”我丈夫把选择权交到了孩子手里。结果,大儿子放弃了排名前三的学校,选择了排行第八的“撒切尔学校”,理由是“这所学校有骑马和野营课程,能让我有更多人生上的学习。“

我选择尊重大儿子的意见,同意他进入这所学校念书。之后,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正确。通过照顾马儿、接受骑马训练,在大山大海体验一下严酷的野营生活,大儿子逐渐坚强茁壮地成长起来。而且学习也没有马虎,最后考入了斯坦福大学。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如今,大儿子时常充满自信地评价当时的决定:“我可不是随便想想的。那时候起,我就确信这所学校很棒,所以才会选择它。”

判断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70后、80后甚至90后的我们,有多少人在填高考志愿时知道自己选报什么专业呢?

日常很多时候Ivan问我建议的时候,我都会说“你自己决定”,慢慢地很多事情他都会自己做决定。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做出抉择对结果负责。从孩子小时候起就不断坚持的这个训练,在需要下重大决策时,就会显示其有用之处了

9 . 提问能力

经常发问的孩子思虑周全,能获得更多知识。

陈美玲书中说:

如果有不明白的,无论是什么都一定要提问哦。”

我经常会这么告诉自己的儿子们。学习中碰到不会的很正常。但是,明明不会却保持沉默,可就不行了。

这是最可惜的,因为好不容易才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却错过了能够知道答案的机会;如果碰到有些老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很好的解答,陈美玲就让她的儿子们把不理解的问题写下来,之后向其他老师提问,或者问朋友、问父母,或者自己上网查询。不会的问题放任不管,就无法行进到下一步,上课内容也就无法更深入地理解。因此,我始终给他们灌输个观念:要贯彻好提问的精神与习惯

不管儿子们问我什么,首先我都会对他们说:“这个提问问得好!”

无论什么提问都绝对不会小瞧,从给予表扬开始,让他们知道提问本身已经是好事。接下来,和孩子一同探寻答案。有时候也会碰到无法立马回答的情况。

“妈妈,为什么海水是威的?” “为什么人会死?” ...

一时无法给出明确答案的时候,我会认真地对他们说 “妈妈也不是很清楚,要不我们一起想想看吧”。

提出问题妈妈会高兴,大人会对提问表现出浓浓兴趣然后进行回答。如果能让孩子获得这样的切实感受,那么他们就会多多提问。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如果孩子向父母提问后,却得到“我很忙,等下。”“这种都不懂吗?”等等回复,被忽视或者小看,那么孩子也就再也不想主动提问了。

这方面一定要学习犹太人多提问、多质疑的教育思路,我们就是被标准答案灌输大的。不能改变学校,那我们改变父母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可以。重视并鼓励孩子的每一次提问。Ivan的每一次提问我都很重视,看看他的问题可都是我的学习“机会”啊:

  • 土是哪里来的?
  • 飞机为什么不飞到太空去?
  • 中国是哪里来的?
  • 太阳是怎么形成的?
  • 为什么有太阳?
  • 为什么需要太阳?
  • 乌云是从哪里来的?
  • 太空怎么来的?
  • 水星怎么来的?
  • 地球怎么长的?
  • 地球会走路吗?
  • 地球会飞吗?
  • 电是从哪里来的?
  • 婴儿在肚子里怎么拉屎?
  • 太阳多快?
  • ……

经常提出问题的孩子,思虑周全,会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因此,父母无论再忙,绝对不能认为这是件麻烦事。面对孩子的问题,希望父母始终抱着认真、仔细的态度予以回复。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10 . 倾听、陈述意见的能力

让孩子加入谈话,培养其倾听、交流的能力。

陈美玲书中说: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大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明明有孩子在,却全然无视,我行我素进行着对话。如果是我的话,有小孩在场,反而会积极地让孩子加入大人的谈话,同时还会说:“我们在聊着这些,你有什么看法吗”,这是为了训练孩子“倾听”的能力

如果孩子觉得周围人的谈话和自己毫无关系,就会把自己的耳朵“关”起来。要是养成了习惯,上课的时候也好,说到重要的事情也好,不爱听的时候,自动就把自己的耳朵“关上”了

我一直想把儿子培养成对别人的事情抱有兴趣并予以倾听,能够参与谈话的孩子。因此,从孩子小时候起,只要他们在场,一定会让他们参与大人的谈话

对他们来说比较难懂的话题,尽可能解释得简单易懂,让孩子也能理解。给Ivan讲故事等碰到成语,我只要看看他的表情,大概就知道是不是明白,如果看到有些思考状,就问“你知道XXX是什么意思吗?”Ivan一般回答不知道,于是用Ivan能听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比如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我会突然问孩子 “对这个你怎么看?”

之后,孩子们就会在看电视的过程中,竖起耳朵仔细听。如果孩子们觉得“被问到自己的意见”了,他们就会努力理解其中的内容。

遇到开心事,碰到悲伤事、辛苦事,都可以和孩子聊聊。不要过度地把孩子仅当做一个孩子来对待,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让他也参与到大人的谈话中,这样孩子也觉得是家里的一份子。

专家说,具备倾听能力的孩子,头脑也会变聪明

现在,陈美玲称只要儿子们回到家,关于政治、经济、宗教的话题,他们有时候还会一起讨论到第二天早晨。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现在有多少成年人跟自己的父母还会相聊甚欢?我想一方面是从小没有培养这个习惯,另外一面年长的父母没有持续学习跟成年孩子的共同语言比较少了吧。


11 . 觉察力

亲子间互相做“今日汇报”,孩子会变得谨慎注意”。

陈美玲书中说:

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想要知道孩子一天之中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大多数情况,孩子都不怎么愿意主动提起。

为此,我一直坚持先向儿子们汇报自己一天的行动。比如“今天妈妈去了电视台哦,节目上介绍了好吃的草莓,所以带了几个回来呢,尝尝看吧。”等等,首先自己报告行程。

这么一来,儿子们也会将自己一天之中发生的最印象深刻的事,讲给我听通过把握孩子一天的动向,了解他是高兴还是寂寞了,同欢喜、共安慰

另外,如果养成了互相汇报行程的习惯,也能提高相互间的信任度

而且实际上,这种报告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做报告的时候,孩子们会回顾自己的一天,进行整理后再表达,对以后写报告来说也是一项不错的训练呢

因为每天都要思考报告所需的素材,这样一来,孩子对周围环境就会变得非常谨慎注意。“今天在一片叶子上发现了小青蛙哦”、“在校园里和打扫的阿姨聊了天”等等,平日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各种小事,被生动地刻印在记忆中,不知不觉培养了“觉察力”培育这种感性、感觉,以后写文章的时候,或者要表达自己的时候,都会很有帮助;成为一个肚子里有不少好东西的人,聊的话题也变得丰富又有趣

如果父母只是单方面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啊?”“发生什么事了吗?”孩子只会回答“没什么”、“一般般啦”之类的话,容易把自己的记忆尘封起来因此,沟通的秘诀在于父母先开始汇报。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晚餐围坐在餐桌前,一定会把电视机关了、手机拿走,一边享用着美食,大家一起报告一天的行程。

如果想要听别人说自己的事,那么自己首先得开口。这样互相讨论的报告会真心令人愉快,至今我都很怀念。

Ivan喜欢把自己看到的事情用画画的方式画出来,画完之后还要给我再讲一遍,但看了陈美玲的书之后,我觉得她自己先汇报行程的方法特别好,我正在实践中。

12 . 笑的能力

没有幽默感的人,看上去不从容。

陈美玲书中说:

在育儿过程中,我希望孩子不要忘了“幽默感”给予孩子们许许多多的欢笑,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活着真棒、每天的生活好开心

每天的生活中,在和孩子接触时保持一点点幽默感,那么自然而然地,也会培养孩子的幽默精神,“想要说一些有趣事”、“想要逗别人发笑”,我丈夫也非常擅长说些诙谐的小笑话,经常逗得大家笑呵呵的。

在美国,一个人没有幽默感,通常会被认为内心不从容。某项调查中,向单身女性提问对于结婚对象最期望的特质是什么,回答最多的就是“幽默感”。在美国,比起学历和经济能力,幽默感被视为最重要的个性。无论是美国总统演讲,还是校长致辞,如果其中不加入些幽默元素,会被大家认为“这人不够从容镇静”

陈美玲称她的三个儿子已经很自然地拥有了幽默感。毫无疑问,他们已经融入到了美国文化中。原本他们性格都挺一本正经的,但现在身上早已种下了不少欢乐的种子,随时为笑做好准备。我想,如今他们一张张笑颜的原点,正是出自于我们家人之间的欢声笑语吧。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13 . 自制力

孩子上高中之前,是大脑发育活跃的时期, 不鼓励他们碰依赖性较高的电子游戏。

陈美玲书中说:

儿子们在成为高中生之前,基本上我都不鼓励他们玩电子游戏和看漫画。

这是因为在大脑发育活跃的时期,我想优先让孩子们多玩一些拓展想象力的游戏、多看一些拓展想象力的书籍,多做一些全身运动

比起电子游戏、漫画之类的,给孩子玩些更有趣有教育价值的游戏、读些更有趣味的书,来得比较重要。在我家,经常举家出门玩耍。比如钓鱼、远足或是来个短途小旅行。儿子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没有任何所谓的游戏道具。我会让他们玩些比如在森林里藏硬币探宝啦,猜谜啦,接龙啦,变魔术或者手势游戏等等,亲子间的互动很是欢乐呢。

之后从中学开始,就是看书、看书

。三个儿子对电视节目都没什么兴趣,总之就是爱看书,爱书爱到可以称得上“书虫”的程度。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只有文字的书,孩子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然后在自己的头脑里创造出另一个世界。记得我在看大火的电视剧《甄嬛传》之前,是先看书的,看完书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看电视剧,即使孙俪等演的再好,离我想象还是有很大差距。


14 . 随机应变能力

每天过的张弛有度,活化孩子头脑。

陈美玲书中说: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孩子小的时候,要固定时间早睡早起,学习也要固定时间学习比较好,说是这么做才能养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但是,我从不讲究这个。睡觉时间也好起床时间也好,都看孩子当下的身体状况如何。学习不是说光做完作业就完事的,而是一辈子的事业。我不会对儿子们说作业和预习、复习都做好了,可以去玩其他的了”,而是告诉他们“学习乃日常之事”。

例如,为什么会下雨呢?在学习关于下雨的原理时,如果室外正好下起了雨,我会让他们放下手头的作业,“快穿雨衣和长靴去外面吧!” 然后带他们到外头去。


接着,听一听雨水打在地面上的声响,在小水塘里跳来跳去,把排水口的落叶弄千净,在公园找找看有没有蜗牛…看似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孩子体验过一次之后,不知为何,一回到家就对下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是那个!” 好像找到珍宝一样,翻翻世界降雨量地图,看看干旱区域的照片。不知不觉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作业和预习、复习当然就放在晚饭后完成啦。

但是这时候,比起听写作业或是其他任何事情,在孩子的头脑中,对于下雨的知识和兴趣应该依然十分高涨。我觉得这才叫学习

“这个时间就是用来学习的。之后再玩就可以咯。” 这样的话会带给孩子错误的信因此在我们家,孩子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每天都不一样也没有关系。

遵守作业提交时间,这是儿子们的责任。和朋友玩耍,参加家里的活动,虽然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事情,但做作业和学习的时间,交由孩子自行判断、妥善安排,这是我家的原则。


我始终教导孩子:“晚上作业不能做太晚,也不能偷工减料。不过,学习是为你自己而学的,什么时候进行由你自己负责决定,然后确实执行

。”

这是理所当然的。人生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根据周围的情况,能够随机应变地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安排好,这样的人不会错失任何好机会,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跨越过去。相反地,无法对应该做的事情临场应变地处理好,这样的人哪怕遭遇再小的变化都会感到困惑,遇到关键时刻就会错失良机。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陈美龄与小儿子金子协平

想要过上日日不同、张弛有度的生活,就得开动自己的脑筋。如果想要活化孩子的头脑,比起让他们每天过着一尘不变、条条框框的生活,倒不如给予他们每日都有所不同,张弛有度的刺激生活来得更有效吧。

有张有弛、充满新鲜刺激的每一天,能使孩子的大脑更为灵活。他们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地组织学习计划,也是基于从小的训练积累起来的。

15 . 质疑能力

内心有质疑,关系着新构思、新发现的产生。

所谓学问,是因为人们产生了质疑才诞生的。“为什么?” “什么道理?” 像这样带着疑问,找寻解答,新的发明和发现从此产生

陈美玲书中说:

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也希望他们拥有质疑的能力。我会给他们转着地球仪,说:“多亏了伽利略不相信地球是方的,我们才知道原来地球是圆的呢

。” 而且还会告诉他们教科书上写的不一定都正确,从小播下培养质疑精神的种子。对任何事物都试着进行质疑,新的构思、发现、有趣的主意随之诞生

在三儿子八岁左右,发生了一件小事。“妈妈,麦茶里放点砂糖和牛奶,喝上去就像咖啡牛奶的味道哟。” 孩子突然对我这么说。我半信半疑尝试了一次,结果真的尝出了咖啡牛奶的味儿。然后反馈給儿子“这主意妈妈可绝对想不到呀。真厉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调查下。”

做了一系列调查之后,虽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起码知道了咖啡牛奶和“麦茶+牛奶+砂糖”混合的味道非常相似,这在科学上也得到了证明。

看,即使是这样的小事也会变成学习机会。对于孩子的要求,首先,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抱有疑问,因为这会转化为好奇心,从而衍生为兴趣,进一步探求

另一方面,我经常说,电视报纸网上的信息也不一定都是事实,应该先抱着怀疑的态度。

我一直对儿子们说,不能仅仅相信一条信息。无论什么信息都要刨根问底,从多个角度思考,充分知晓实情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拥有怀疑信息真实性的眼力、质疑能力,也是保护其自身的一种手段

送3个儿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妈妈总结出“孩子成功必须的15种能力”

现在各种标题党,损人听闻的信息“毒害”了很多中老年人,浪费时间看、浪费感情转发、浪费口舌用错误信息教导子女,即使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也会信以为真,我想这些一方面是商业利益的激励让这些信息泛滥,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很多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质疑能力不够吧。


总之,赋予孩子的15个能力,非常非常重要,即使我精读了几遍,每次再次看笔记,还是有好些没有身体力行去实践。《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全书》的作者西尔斯夫妇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了解你的孩子。”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用适合孩子的方式赋予孩子15种能力:

脑力|阅读理解能力|专注力|想象力|跨国界理解力|学习力|健身 · 强心力|判断力|提问能力|倾听·陈述意见能力|觉察力|笑的能力|自制力|随机应变能力|觉察力。


下篇继续分享这本书的《培养好学孩子的9个方法》,如果你的世界豁然开朗啦! 觉得好请点并 转发给更多的宝妈宝爸看下哦!

好好妈妈Celia,游而思主创人,阿里巴巴10年营销、商业产品经理,5岁孩子妈妈,享受并平衡当下工作及生活,亲子游历自然教育践行者,我会持续不断地研究、琢磨德国、芬兰、日本等先进的自然教育法,结合成功的育儿经验,学以致用并分享给同样关注小孩教育的您:)

更多推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