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1. 对非洲猪瘟应该怎么看?非洲猪瘟如同日本侵略者一样,是我们强大的敌人,但正如毛主席所讲,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我们今天的抗非战役。任何敌人都有弱点,都是可以战胜的。有人说,没有疫苗,非洲猪瘟就防不住,这是典型的投降派,就像当年有亡国奴等着美国人来救我们一样。不要期待救世主,只有靠自救。

2. 对非洲猪瘟的科学认知,这个大家已经比较清楚了。非洲猪瘟病毒喜欢寒冷和肮脏的环境,对盐有高度耐受性,对一般的酸碱有耐受性。但它也有短板,其致命弱点是怕高温。就像刚才方田付总讲的,能烧的烧,能烘的烘,能用开水烫的用开水烫,这是非常正确的,既环保又有效,其效果胜过很多消毒剂。另外,非洲猪瘟病毒怕干燥,并不是说单纯为了防范非洲猪瘟使猪场变干燥,而是猪喜欢干爽的环境,干燥也是很多病原都惧怕的环境和武器。有些猪场带猪消毒做完以后看似很干净,但猪舍里阴冷潮湿,不但猪不舒服,还给病毒存活创造了条件。有些强酸强碱对非洲猪瘟病毒是非常有效的,例如火碱和有机酸。优质的有机酸是非常好的猪用保健品,也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克星,只要pH值达到3.8以下并维持合适的有效成分浓度,可以长时间使用;有些有机酸pH值在4以上,是没有效果的。

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3. 需要重新非洲猪瘟认识。通过一年多的战斗和打拼,我们发现非洲猪瘟不像我们过去认知的“妖魔鬼怪”。过去说死亡率达到100%,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实验室人工条件下可以达到100%死亡率;在现实中,如果感染剂量非常低,进入猪场的病毒数量往往不足以造成感染甚至杀死猪。另外,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效率非常低,需要高度接触性传播,一定要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类似艾滋病传播,如果没有伤口,直接接触或接吻不一定会感染。病毒必须有一个进入体内的过程,要么通过伤口或注射进入血液,要么通过呼吸道进入鼻、咽、喉和肺等。非洲猪瘟是可以净化的,小到一个猪场,大到一个区域。用一句话总结,非洲猪瘟是“坐在轮椅上的杀手”,这个杀手很凶残,但是没有人的帮助它什么也做不到。人通过工具、不当操作可以造成病毒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有一定的作用,但非常有限。如果被感染猪场正在做“拔牙”操作时,就要重视气溶胶传播的作用。

4.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除了台湾省、西北部分地区,全国几乎没有净土。已经被感染的地区就不再是净土了么?也不一定。病毒在自然界有存活时间,大自然通过阳光紫外线也有自我净化的功能。

5. 非洲猪瘟是怎么进入中国的,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但可以推测有哪些途径。走私猪肉的可能性最大,包括游客携带的猪肉制品,例如火腿肉、腊肉等是高度风险的携带物,病毒可以在里面长期存活。当然也有可能来源于餐厨垃圾、野猪迁徙。我国和俄罗斯有漫长的边界,而野猪不分国界。通过这个事件,我们都应当反思,说明当前我国的防疫体系是不完善的,可以说是一张漏洞百出的“破网”。我们如果不重建这样的防疫体系,未来如果有“欧洲猪瘟”、“美洲猪瘟”等等,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能不能防得住。假如真的是敌人发动的所谓“生物战”,那我们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莫名其妙地就被打败了。沈阳发现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之前,已经至少流行两三个月了,不知道病毒从哪里来的,这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兽医工作者可谓任重而道远。

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6. 美国会不会发生非洲猪瘟呢?非常难,为什么呢?美国有非常完备的监测体系、防疫体系、应急体系,美国法律也是非常严厉的。相对而言,我国的违法犯罪成本太低。我国有非法拉运病死猪的,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好像也没有什么事,回头接着干。有些猪贩子拉着病死猪牟取暴利,如果把他关进监狱,他们还敢么?另外,我相信即使美国发生了非洲猪瘟也会第一时间发现,因为美国的监测网络从国家到州县到猪场都非常完善。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之前和之后,美国都在反复进行推演。即便美国发生非洲猪瘟,也不会快速蔓延,可能会波及几个猪场,但绝不会跨州、跨县传播。即便美国发生非洲猪瘟也绝对不会使用疫苗,对欧美国家来说,使用疫苗应对烈性传染病是不可理喻的。

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7.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场的途径和风险有很多种,不同地方不一样。在南方,水系发达,受污染的水是比较大的风险;在北方,饲料的风险相对大一些,还有就是人(出入)的风险。在座参会的各位注意,回去以后要洗消和隔离。然后是售猪这个高风险的感染途径。现在大家意识到了出猪时要远离猪舍,外来的车直接进入猪场是十分危险的。无论病毒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猪场,最终是要接触到猪。要么是通过人,要么是通过工具、饲料、饮水,最后接触到猪身上,而且要进入到猪体内,否则病毒即使进入猪舍也不一定感染,没有合适的生存介质,几天之后就会死亡。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一切措施减少病毒接触猪的机会。

8. 关于补偿,这是我在其他地方讲得比较多的,不过现在可能比较晚了。但如果一个地区的病原消灭干净之后,再次复养的话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出现疫情时,怎么发现和报告疫情,怎么补偿,如何进行有效处置等。这个问题不解决会陷入恶性循环。对于补偿,需要从制度上给予保障和解决。解决办法未必一定是全部要国家补偿,养猪人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保险公司也愿意参与。这不是一个难事,关键是如何运作和落实的问题。

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9. 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的影响,可以说广泛而深远。从国家和行业层面讲,非洲猪瘟绝对是一个颠覆性事件,至少影响养猪业及相关产业5-10年以上。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非洲猪瘟倒逼我们提升了生物安全意识。

10. 未来养猪至少有3年好行情。我们对非洲猪瘟的认知、防控的重视和措施能到位的话,预计3年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但我个人认为,没必要恢复到之前的规模,而是保持相对合理的水平。比方说,我们过去出栏7亿头猪的时候大家挣钱么,浪费了多少啊。现在出栏6亿头可能就差不多,后期再通过国内外市场调节,保持猪肉价格相对合理,留出足够的利润,会使市场更健康、更稳定。如果大家有补栏计划,或者还在犹豫徘徊,我建议还是果断进场。当然在技术上对非洲猪瘟要有一个系统的防控认知,还有资金支持。现在各级政府给大家创造了很多机会。

11. 现在国家天天在说保供给,但政府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不能说没有肉了就哭着喊着要引进养猪项目,等到保供应解决之后养猪人就不让养了,强拆强迁。这里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不能因为保供应的需要就一哄而上,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什么地方都开始养。不能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去养,不能今天养起来了明天因为环保等问题就拆了,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不能因为非洲猪瘟复养而搞短期行为。

12. 非洲猪瘟对我们的正面影响应该是对我们意识上的影响。让我们意识到养猪有门槛。有门槛不是坏事,任何行业都有门槛。如果不具备养猪的能力,没有生物安全意识,养的这个猪就是为非洲猪瘟准备的,这个猪场早晚中招,害了自己,也会害了别人。

13. 所以非洲猪瘟是个“人祸”,是人为的疾病,人为的疾病是可管理的。当然人的管理是很难的,考验猪场老板和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我欣慰地看到,很多人有这样的智慧。有个老板说“跟非洲猪瘟干真过瘾”。平常的时候一身本事无处施展;非洲猪瘟来了显示出英雄本色。

14. 非洲猪瘟考验我们所有人,包括领导人、各级部门主管、在座的所有人。只要从事养猪的人,都会受到非洲猪瘟的检验,到底做了好事还是坏事。

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15. 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我认为有些措施相对滞后,有些政策很好但没有执行到位。有的是管理问题,有的是技术和平台的问题,也有人员素质的问题。国家应该制定一项前瞻性防控政策,包括未来的净化计划,有一个3年、5年或者10年的一个中长期规划。只要中国人想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就怕没有决心和信心。我们各位在一个小的区域也可以搞一个小的规划,规定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有目标、有共识、有行动,在一个区域和小范围里搞净化是可行的,慢慢可以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16. 这是我的防非九字方针:“高筑墙,养管防,剩者王”。对于“高筑墙”,我建议猪场除了原有的围墙,再搞第二道围墙,中间形成缓冲区,可以搞绿化。经过非洲猪瘟的洗礼,我发现防控非洲猪瘟不能只针对病毒。就像打日本鬼子,还要发动群众,提高老百姓的家国意识,如果他们的思想有问题就有可能当伪军,变成日本鬼子的帮凶。非洲猪瘟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当了“伪军”,不然不会传播这么快。所以这是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是消灭病毒,另一方面是保护好猪,防止猪成为“二鬼子”,成为非洲猪瘟的帮凶,防止猪场成为非洲猪瘟的跳板和加油站。如果猪场被感染,就是非洲猪瘟的扩增器、推进器。“养管防”,我的理解是要搞好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控制。这些因素都与非洲猪瘟防控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要只盯着“消消消、杀杀杀”,回头看看猪养得怎么样,看看环境是不是又冷、又臭、又潮,猪是不是瘦骨嶙峋,能指望这样的猪对抗非洲猪瘟病毒吗?所以我们要从营养、管理和环境及生物安全等角度考虑,把猪养好。

17. 有的专家说生物安全没用,因为做不到100%;假如做到99.9%剩下的0.1%,就把所有的工作白费了。这个观点貌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做生物安全的目的不是要打造一个无病原的猪场,而是要尽可能地不让或少让病毒进入猪场,而且数量不足以引起感染。每个动物每个人都有一个感染的阈值。比方说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有的二斤不倒,有的沾酒就醉。猪的健康状况、耐受性和抵抗力在不同品种、环境、营养、管理条件下也是不一样的。

18. 这是一个生物安全布局。我们要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城堡和城池,我们难保一点病毒都进不来,但是能保证绝大部分都被消灭在城外,城内的猪就可以过安静太平的日子。我们要通过层层阻断、多层设卡,使非洲猪瘟病毒每过一关就被消灭一部分,最终即使少量病毒进入场内也不足以形成气候,无法引起感染和发病。猪场应该打开卫星地图,看看周边有没有风险因素,比如屠宰场、集贸市场、填埋场、饲料厂,思考如何避免公用道路和公用水源等等风险。

19. 如何发现生物安全漏洞?我建议分为两个环节,场内和场外,避免内外交叉,列清单、分责任、常检查。有条件的可以邀请外部生物安全专家来“挑毛病”;也可以发动员工自查自纠正,要舍得奖励;借助人工智能和视频监控发现肉眼不易察觉的问题。

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20. 经过这一年多与非洲猪瘟病毒的斗争,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人是防非成败的最大变量,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这个“人”包括在座的各位,包括所有从业者,可以干好事也可以干坏事,既可以把好事做到极致也可以把坏事做到极致,就看管理层和老板如何去管理、如何去引导。有的老板搞封场,把人封半年,家人私事不管了?对一线人员要进行科学的培训和人性化的管理。实体墙、小单元、降低饲养密度很管用,酸化剂、臭氧水、发酵产品很有用,这都是我们从一线里总结的经验。猪的健康度、舒适度、黏膜屏障和黏膜免疫都非常重要。防便秘、抗应激对防控非洲猪瘟来说看似没什么关系,但实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动物也好,人也好,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话,粘膜屏障非常容易被破坏。一些冷热刺激、疼痛、潮湿、燥热、污浊的空气等等都是非洲猪瘟的帮凶。基于生物安全的系统防控是猪场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且不谈可持续发展,当前先活下来,活到明年后年甚至更远。抓住现在的行情,不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是不可能的,靠运气是不行的。

​本文根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病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在河北省第二届猪病大会《非洲猪瘟防控之“道”》主体报告录像整理,经阳光畜牧网王志刚整理,仇华吉老师审阅授权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