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26歲女人回家過年,放假5天有7場相親:爸媽,我走

在中國,過年回家,是傳統。

無論子女身在何處,千里相聚與父母過個團圓年,是彼此之間最大的期盼。

那麼就不存在不想回家的想法嗎?還真不是,前兩天看了一則採訪,記者隨機採訪了路人:“臨近過年,你有沒有不想回家?”

其中有個女生回家:“不想回啊,回去爸媽要安排相親要催婚,我好煩啊。”

她這一番話不知說到多少人心坎上,評論區炸了鍋,幾千人附和:“太真實了,這不就是我的處境嘛。”

看來現代年輕人回家後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問候”,真的有些吃不消。

當催婚、催生已成過年避之不及的問題之一,年輕人除了默默忍受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因為這畢竟不是特殊現象,而是大多數人都正在經歷的遭遇。

26歲女人回家過年,放假5天有7場相親:爸媽,我走


高中同學鄭怡前兩天給我打電話,說自己還沒回家,就跟父母鬧了起來。

我忙問原因,問完之後啼笑皆非,原來鄭怡聽說父母給自己安排了六七場相親,嚇得連車票都想退訂,忙給我打電話問問,過年的時候有沒有時間,能夠幫她擋一擋。

我一邊可憐她一邊戲謔:“我怎麼幫你擋啊,叔叔阿姨怕你嫁不出去,好心好意給你安排相親,你得好好享受享受什麼叫亂花漸欲迷人眼。”

鄭怡說:“你可得了吧,我一共在家要待5天,才5天,我爸竟然說已經約好7場飯局了。這誰能忍。我回家是為了休息的,不是為了讓別人對我挑挑揀揀的。”

我說:“那也沒辦法,誰讓你26了連個男朋友也沒有,叔叔阿姨著急也是正常。”

鄭怡抱怨:“我大學剛畢業多久?上學的時候不讓我談戀愛,指望我一畢業就結婚可能嗎,人生又不是趕車,還得趕上趟兒啊,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急。”

其實話說回來,鄭怡說的也沒錯,她是本碩連讀一共讀了7年,如今剛畢業沒多久,沒有男朋友也正常。

父母再著急,也不能病急亂求醫,對於女兒的終身大事,還是奉行水到渠成的好。

原本我以為,鄭怡吐吐槽,平復下心情就完了,誰曾想昨天她又給我打電話,說這次無論如何也得幫她。

我忙問怎麼了,原來鄭怡多次表示過年不相親後,父親一怒之下說:“你不相親,就別回來了,人都約好了,我的臉往哪兒放。”

鄭怡聽聞不解,自己的終身大事自己不能做主就算了,去相親還是給父母長面子,那自己跟個提線木偶有什麼區別。

寫到這兒不得不說,在許多父母眼裡,孩子就是自己的“面子工程”,從小攀比孩子學習,長大攀比孩子結婚生子,果然是一點沒變。

我們常提到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逼迫孩子,可見這類宣傳是一點沒動搖老年人的攀比之心。。

26歲女人回家過年,放假5天有7場相親:爸媽,我走

鄭怡明知父親生氣,也沒做退讓:“爸,你的面子沒了就沒了吧, 別把你閨女也給弄沒了,過年叫我相親不是一次兩次了,去年我就沒說什麼,您不看您給我介紹的什麼人,您要是這麼嫌棄我,我乾脆不回去礙眼了。”

話音剛落,鄭怡就將電話掛了,自己撲在床上嗚嗚哭了起來。

去年她相親的事,我也知道,當時我還冒充臨時有事給她打電話,將她解救出來。

據說那天的相親男是個奇葩,坐在一起三句不離錢,一會兒說自己家裡條件不好,一會兒又說自己現在沒錢以後會努力。

等到該點餐了,他為了避免自己掏錢請客,連杯咖啡都不點。

最後鄭怡耐著性子買了單,回家就跟父母吵起來了。

“好好的年過成什麼樣,你們介紹的這個人也太差了吧,連杯水都不捨得點的小氣男都讓我見,你們好歹把把關?”鄭怡衝著父母叫喚。

這是你劉阿姨介紹的,能有多差?大家都知根知底,而且這小夥子在事業單位,工作穩定,沒錢不要緊,重要的是不操心啊”,母親回答。

其實,話說不到兩句,就能看到父母輩與鄭怡這代年輕人之間的代溝。

父母操心孩子婚姻,很大程度上就覺得到了年齡就該結婚,愛情什麼的都是可有可有,重要的是這三個字:過日子

而年輕人評判對象的標準,則更看重:三觀合不合、有沒有興趣愛好、相貌、愛不愛自己

父母看似比較務實,用特定的標準來衡量結婚對象,實際上在一起過日子並不是“忍字當頭”,彼此之間的契合度也十分重要。

感情畢竟是你情我願的事,常言道強扭的瓜不甜,同理可得,強迫參加的相親宴不會那麼愉快,即便年輕人願意去,大部分也是強顏歡笑的去,怨氣早晚有處發洩,不是發洩在相親者身上,就是事後衝著父母發。

有時候,父母也要學會放手,任子女水到渠成的戀愛、結婚,也沒什麼壞處,何必非得摻和進去,落個出力不討好呢。

26歲女人回家過年,放假5天有7場相親:爸媽,我走

《基督山伯爵》中寫道:人生的一切智慧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

有些事,根本不用急。

以我身邊的朋友來看,那些口口聲聲喊著不結婚的人,最後都會乖乖邁入婚姻殿堂,那些結婚後喊著要好好玩兒,要自由的人,沒過兩年也都在乖乖生孩子。

因為什麼?因為他們是普通人,隨大流才是常態,他們一沒勇氣特立獨行,二沒經濟實力堅持自我。

如同《烏合之眾》說的一樣: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戀愛、結婚、生子,雖然不是什麼“是非”,卻是在社會中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而人們想獲得他人的認同,就要做到隨波逐流。

即便我們再不想承認,也得認清“我們”是普通人的事實。

所以,既然人人皆是如此,父母便無需擔心孩子的婚假問題,插手太多隻會引起逆反心理,得不償失。

如同鄭怡一般,她原本就不反對戀愛結婚,只是沒碰到合適的,可經由父母一逼,她不僅不想回家,還對父母產生了牴觸心理。

她如此想,如果今年還想好好過,父母就得撤銷7桌相親宴,否則別怪她狠心。

可她的父母固執又好面子,這場拉鋸戰究竟誰輸誰贏,也只好交給時間了。

26歲女人回家過年,放假5天有7場相親:爸媽,我走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父母“催婚”、“催生”這樣的事情?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