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從四版方案看,診療的關鍵要突出“五早”

作者/徐毓才

从四版方案看,诊疗的关键要突出“五早”

1月27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聯合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以下簡稱《方案》),而這一方案距離三版方案的出臺僅僅只間隔5天時間,由此也可以看到疫情發展的迅猛,蔓延之速度。

从四版方案看,诊疗的关键要突出“五早”

那麼《方案》與上一版乃至前兩版有什麼區別呢?老徐認為,總體看,可以反映出五個特點,歸納起來就是“五早”。

一、早發現

新增流行病學史部分,簡明扼要,體現最近疫情變化,有利於防控隊伍掌握。

方案指出:

傳染源為:目前所見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使防控的重點放在對“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的管理,不再提難以具體搞清楚的野生動物。

傳播途徑指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顯示了宅在家裡,不要到人口密集地方去,戴口罩、勤洗手的重要性。

明確指出人群普遍易感,提示群防群控的必要性。明確指出,老年人及有基礎性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提示診治過程中要特別關注,以減少病死率。同時,指出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一方面告訴大家此次疾病不是之前所說的兒童不得病,發佈多集中在40-60歲人群,另一方面也佐證了人群普遍易感。

在臨床表現中,方案指出,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與三版方案“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少見”表述看起來差不太多,但在人們的理解中則完全不一樣。如今的表述,似乎提醒人們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儘管少數患者伴有,但也不能忽視,而且更重要的是不會像“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少見”之表述,已被作為“排除”此病的依據,有利於避免此病漏診。

从四版方案看,诊疗的关键要突出“五早”

二、早隔離

方案再一次重申: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疑似病例後,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充分體現了早隔離的重要性。

三、早報告

在病例的發現與報告一節,方案提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疑似病例後,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院內專家會診或主診醫師會診,仍考慮疑似病例,在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這一新增內容比三版方案疫情報告的模糊規定醒目了很多。

四、早診斷

方案指出,在網絡直報的同時,“並”採集呼吸道或血液標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流行病學關聯的,即便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陽性,也建議及時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充分體現出早診斷的重要性。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方案在早治療方面提出了很多舉措。

一是採集標本後,同時儘快

將疑似病人轉運至定點醫院。

二是強調中醫治療的重要性。此次病毒性肺炎,由於缺乏特效治療藥品,方案推薦的抗病毒藥品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很多縣級定點醫院都沒有,因此中醫藥治療就顯得很緊要。在下發方案的通知中特別指出,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結合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在中醫治療中增加了醫學觀察期的分型證治。乏力伴胃腸不適的用藿香正氣,乏力伴發熱的用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疏風解毒、防風通聖。

實際上做好這五早,其本質意義是提高救治效果,減少病死率,促進康復。

从四版方案看,诊疗的关键要突出“五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