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只有吐黑的才是紫砂壺嗎?

紫砂泥的傳人


眾所周知,紫砂壺的原料是紫砂礦,泥礦中含有鐵元素,當然在泥料挑選、陳腐、練泥、酸洗等制泥過程中,泥料中的鐵質被刪選過大部分,畢竟人力有限,還有很少一部分漏網之魚。

【小黑點】——鐵質

原礦純正的泥料在燒製時常常會出現各種瑕疵,但這不是絕對,能出現原礦泥料特有的瑕疵現象的壺,必須要符合以下一種或多種條件:

1:“必須是原礦具有一定砂性的礦料。

2:“礦料的純度、及在篩選出的原料必須是足夠的純正。

3:“泥料在煉製時必須是純砂粒、或泥料所含脂粉泥絕對低。

【白色星點】——雲母

為何市場上很多壺價格便宜還很完美?

現在的市場為什麼存在大量的機車坯與手拉壺,這與大部分新手壺友有關,一味地苛求完美,容不下半點瑕疵,有些新手壺友都不看真假優劣,覺得好看就認為工好,其實大錯特錯,其中不乏有很多機車坯車出來的紫砂壺,完美無瑕還價格很誘人,幾十塊,一百多還送6個杯子,某寶上一大把。

紫砂消費者(特別是新手)應當放下心中的的那份“尊貴”,才不至於把學費砸在機車壺、手拉胚上。

原礦料通常會有哪些瑕疵現象呢?

一:爆疵、爆子、爆泥

出現這些現象的泥料,通常是純砂粒的料、或含砂率非常高,壺在窯內燒製時整體收縮,有些稍大點的粒子因內外溫差急變而炸裂,粒子周邊無緩衝而爆出。

二:花泥

主要原因是砂粒硬、泥料純,接壺把壺嘴時用的脂泥與身筒泥片的密度不同,後期了坯工夫不到,或是坯不潤的時候用抿針,造成砂粒倒毛,或是成品泥放置時間長,紫砂泥料內外溼度不同等原因造成。大多數情況下是在燒到結晶後才出現花泥現象。

所以,對有花泥現象的壺不要排斥,那是真正的紫砂壺,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有些花泥現象能養掉。

花泥不好看,沒有賣相,但是並不假。

三:灰爆

是因石灰岩顆粒夾入純正紫砂料裡,高溫時變成石灰而膨脹,由於純正砂料緩衝力非常小而爆飛,形成灰爆。原礦料裡面都是純礦物質,比如碳酸鈣,高溫燒製就成了石灰,遇到水肯定會爆,灰爆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形成表皮裂紋或裂縫的根本原因是砂性純正,俗話說泥性爆,粘性很低,很多純正的硬砂料在表面會有裂絲、裂紋,大多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但不漏水,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

四:爆疵、泥爆(又稱起泡泡)

出現這種情況的泥料一般是砂料純度好,硬度高,顆粒稍大,一般在四十到六十目的硬砂泥料中出現,主要原因是燒窯方法和窯中氣氛,如果窯中升降溫過急,大的顆粒會因內外溫差力大而炸裂,出現起泡或爆疵。有些料雖然細,但因礦料本身質地稍低,在窯中升溫過快或超過本身的燒製溫度時,也會出現。

泥料的純正帶來的自身困擾:

五:跳砂

形成跳砂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燒製時壺身因收縮,砂粒與砂料間沒有緩衝,粘結力最小的那粒砂受擠壓而蹦出。從這點看,有跳砂現象的壺大多是純正的硬砂料。要想消除跳砂現象,非常簡單,在泥料裡多加點脂粉泥就行,雖然不會跳砂了,但泥品同時也下降了。

這也就是市場上泥料越來越不好的原因。

六:鐵黑、鐵熔

鐵黑:是指在壺表皮下因高溫熔化但還沒有析出的鐵質。

鐵熔:是指已經熔化並析出表面的結晶鐵。

原礦純正的泥料在燒到一定溫度時,大多會出現鐵黑、鐵熔現象,出現鐵黑的紫砂泥比較普遍,段泥尤其明顯。

能出現鐵熔的泥料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一 泥料必須經分篩過的純砂粒,或是脂粉含量非常低。

二 不管是嫩泥或硬砂泥,泥料必須燒到基本結晶,就是說要把泥燒到結晶成紫砂壺。從這兩點看,有鐵熔點的壺,絕對是原礦泥料。形成鐵黑、鐵熔的原因現在還沒有科學論斷,但可能與原礦礦料的純正性有關,回過頭來說,哪怕是原礦最好的礦料,如果煉的不純,也不會出鐵熔點。

除非不是原礦,只要是原礦就含有鐵。

很多新壺友在購壺的時候會發現壺上會有黑色的鐵質出現,一般會認為這是次品,要求商家退貨,其實反而是原礦紫砂泥料才會出現這個情況。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要鐵質不是特別大,不影響壺的使用都屬於正常現象。

以上這些現象,大多在原礦泥料中才會出現,對紫砂認知度高的人,一般不會拒絕原礦泥料出現的正常瑕疵。

紫砂如人,沒有完美。


正器紫砂收藏之家


無論是有著什麼樣高大上甚至看似冠冕堂皇的種種解釋和理由,來為「吐黑」解釋和證明,都不過是給不是紫砂材質的壺在玩家把玩過程中出現的特異現象的一種牽強借口,妄圖敷衍而掩蓋事實的真相。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 新壺未泡養

所謂的「紫砂壺吐黑」其本質上是:燒結的問題。

這裡所說的「燒結」的問題包含了兩方面:

一是原本就是不能燒結的非紫砂材質做的壺,無論如何燒製也都不能燒結;

二是原本是紫砂材質的壺,因特定的窯燒方式所致的能夠燒結而沒有充分燒結。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 新壺未泡養

在剖析吐黑之前,先要與茶漬、水漬的附著分辨

最近幾年隨著玩家的整體把玩認知水平的提高,很難見到剛出窯就有明顯吐黑的新壺;即便是像新工藝的段泥和本山綠這類髮色淺的壺,新壺有吐黑也都在銷售之前速養處理過了;發現壺吐黑了,大多是在泡養的初期,因吐黑的表現與茶漬、水漬的沾惹很接近,目視如果經驗不足很不容易判斷;這裡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別: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 新壺洗澡開壺中

泡養的初期:因漿色尚未充分氧化而固化下來,即便是茶漬、水漬就不會在包漿之下,用熱水反覆燙洗、擦拭就可以清理乾淨;但如果是吐黑,無論如何折騰也都是清理不掉的。

能夠分辨茶漬與吐黑,常聽到對吐黑的解釋是:茶品中的葉綠素與泥料中的鐵離子發生反應導致的,對嗎?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 新壺洗澡開壺結束

稍微有點化學常識,絕不會發表如此不負責任的言辭:如果葉綠素可以和鐵離子發生反應,那麼紫砂泥料之中含有的各種金屬氧化物成分是否也會,反應就會有溶出,事實上燒結的紫砂壺是不可能與茶葉中的酸鹼物質發生反應溶出的。本山綠泥 大仿古壺 古樹紅茶泡養包漿

很多沒有上手過本山綠泥紫砂壺的壺友,認為本山綠泥紫砂壺應該用茶褐素、茶紅素含量低的茶品泡養,因為擔心吐黑;殊不知本山綠泥泥料中氧化鐵含比幾無,葉綠素誘發吐黑之談不就是自相矛盾了麼!該吐黑的壺:即便是不用茶湯泡養,就用熱水泡洗也一樣會發生吐黑,原因其實很簡單,再純淨的水也有水漬,也有色素成分,只不過含量比茶品中低多了。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 新壺洗澡開壺結束 底漿透出

也有拿明清的老壺吐黑來說事的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明清老壺,大多存在輕重程度不同的吐黑現象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因:

一是當時的人對紫砂礦料的認知尚在摸索中,也就是礦料的提純意識低,大多成品壺的泥料中陶土含比高,不能充分燒結,看看吳經提樑壺也就不難理解了,嚴格意義上還不算是一把純粹的紫砂材質的壺;

二是當時的窯燒方式完全是以草木、木柴作為燃媒的龍窯明火燒製,多存在欠火,即便能夠燒結的紫砂礦料也會有燒結不充分的情況;這兩種情況還多有複合發生,有吐黑也就不奇怪了。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 新壺未泡養

但現在的窯燒方式無論是電窯還是煤氣、天然氣窯,只要是紫砂材質的紫砂壺也就不存在欠燒的情況,即便窯上突發情況,一次燒結不充分,也要整口後進行二次燒製,甚至三燒;除非刻意而為,否則不會出現燒結不充分的情況發生,自然也就不會有吐黑之憂。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 新壺未泡養

未燒結的壺吐黑是因為什麼呢?

紫砂材質的燒結特性從本質上看是:紫砂礦料之中的金屬氧化物成分再結晶的過程,但在燒結的同時,礦料中的雜質尤其是碳性成分在燒結溫度之下炭化甚至氣化的過程,也就是燒失;這也正是紫砂泥料顆粒內部微觀呈現雙氣孔態結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 新壺未泡養

燒結不充分甚或是原本就不能燒結的壺:

該燒失的沒有燒失去,留在胎體內部,再經過泡養過程中素色的黏結附著,就很容易以不均勻的黑色點片狀透出壺表,形成吐黑現象。

:但見吐黑,至少是一把燒結不充分的壺;但從現今事實上看待和分析,一定不是紫砂材質的紫砂壺;真正能稱得上是紫砂的壺,一定不會在目前的窯燒方式下燒成一把吐黑的壺。


紫砂泥的傳人


這個結論應該說是錯誤的!

首先,普及一下“紫砂壺”的定義!目前,公認的說法是“採用江蘇宜興所產的礦料經過手工或者半手工製作的陶壺”才能稱之為“紫砂壺”!那麼用外省料製作的只能叫“陶壺”,比如雲南的“建水陶”,廣西的“坭興陶”等等!

回到主題,可以這麼說:吐黑的不一定就是紫砂壺,紫砂壺大部分並不會吐黑!

為什麼這麼說呢?紫砂壺吐黑現象,一般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燒窯溫度不夠高,使陶土和紫砂顆粒(石英)之間的粘結度不夠高。打個比方,漁夫的漁網網孔,有的大、有的小!燒窯溫度不夠高的紫砂壺,陶土和紫砂顆粒的間距就像是大號的漁網網孔!

不用多說,網孔越大,小魚就容易跑出去!而紫砂壺的原理也一樣,那些燒窯溫度不夠高的紫砂壺,茶湯中的茶黃素、茶紅素更容易滲透到壺的表層,從而造成“吐黑”現象!


靜觀茶事


不一定,紫砂料有多種,紫砂壺只是中國幾千年歷史陶器中最值得推薦的作品。紫砂料產地不一,沒有統一的說法,從圖片看紫砂料的目數不高,只是普通一般而已。沒有特別之處。

紫砂作品價位虛高,有價無世。藝術性,品質性,質量上越來越差。冒名作品市場上越來越多。市場上很多名人落款作品。其實質量不高,都是他人防造。把市場弄得混亂。這都是炒作的結果。

其實紫砂作品,單追求壺的作品以後出路不大。根據近化論,以後茶文化都可能被其文化所取代,誰要粗之亂造的壺有何用。高檔的藝術品才有人過問。

紅茶在世界上以前廣為流傳。現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喝,都被其它飲料所代替,這是不爭的事實。以後喝茶的人會越來越少,要壺何用。

要多種經營早做準備。為了自己以後的事業更好的發展早做準備。謝謝!



世通27


不是。

理論上說,只要是紫砂壺,都有可能會“吐黑”,只是因為茶壺本身顏色深淺不同、茶壺“吐黑”部位不同、所泡茶葉不同、養壺經驗不同等原因,“吐黑”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別。

有些你肉眼看不見,有些則比較明顯。

紫砂壺“吐黑”的原因:稍懂紫砂壺的朋友都知道,紫砂壺之所以被稱為“泡茶利器”,

是因為紫砂高溫燒製後,獨有的雙氣孔結構讓紫砂壺透氣性好,保溫性好。

所謂的“黑”,其實是茶垢和茶葉中的鐵離子。

紫砂壺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茶垢就會殘留在紫砂壺表面肉眼看不見的孔隙之中,

而茶中的鐵離子也容易從這些孔隙中沉澱下去。久而久之,“吐黑”也就形成了。


藍翼製作


這方面不瞭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