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肺炎疫情讓更多人宅在了家中,為了打發無聊,多刷抖音之餘,還是有很多人願意關注時間更長、更有藝術性的電影作品,韓國電影《寄生蟲》恰逢其時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令其在國內引起了很多關注。

同樣,也帶來了很多爭議。

01

爭議主要來源於很多人認為《寄生蟲》敘事手法過於商業化,雖不似好萊塢大片那樣涇渭分明,但導演奉俊昊顯然為了商業做出很多調整,尤其在文藝青年眼中,遠不如同期的另一部韓影佳作《燃燒》。

《燃燒》與《寄生蟲》一樣講述因貧富階層分化而產生的一系列故事,也在戛納電影節引起了影評人的強烈反響,但在評獎階段輸給了《寄生蟲》。

《寄生蟲》不僅為韓國電影界捧回了第一座金棕櫚獎盃,還是少有的、9位評審一致通過的影片。

我倒感覺《寄生蟲》敘事商業化一些並沒有什麼關係,本來便有文化差異橫亙眼前,如果再過分強調隱喻、文藝,想拿歐美獎項將平添很多困難。

再者,電影作為涉及層面極多的作品,評獎也很難做到絕對客觀,藝術之上更有導演輩分、遊說實力等要素左右獎項,這些《寄生蟲》均更勝《燃燒》一籌。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很早便憑藉《殺人回憶》《漢江怪物》等優秀作品享譽韓國內外,《燃燒》導演李滄東雖此前也有佳作《綠洲》,但國際知名度尚低。

哪怕李滄東比奉俊昊要大15歲。

好萊塢方面,奉俊昊也在2013年通過執導《雪國列車》牽上了線(另一韓國頂級大導樸贊鬱擔任製片人)、2017年又曾執導Netflix出品的《玉子》,在近年來流媒體強烈影響傳統片廠地位的背景下,《寄生蟲》摘得奧斯卡獎項有著比其他影片更多的優勢。

此外,《寄生蟲》是韓國電影不假,但其製片人Miky Lee是好萊塢老手,好萊塢又一直是將《遊說法》利用得最好的領域。


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獲獎後,商業的威力同樣在延續,《寄生蟲》北美放映影院數直接翻倍。

02

《寄生蟲》的優秀之處在於,討論了社會階層分化問題。

這樣的問題,任何國家、任何體制都會存在,大概率不會出現因文化差異而看不懂的問題。 以至於國內不少觀眾因太看得懂而質疑《寄生蟲》的藝術性,畢竟“我們最近就活在一個更適合拿獎的劇本里”。

可看得懂不代表能改變。當數代人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時,只要導演功力足夠,便總能出現《寄生蟲》式的作品。

如美國電影界20年前便討論過了,導演安東尼·明格拉1996年憑《英國病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後,1999年拍攝了同樣以階層差異為源頭講述故事的《天才瑞普利》。


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上映後,《天才瑞普利》拿到了柏林金熊獎最佳導演提名與第72屆奧斯卡5項提名。

而原著小說《天才瑞普利》早在1955年便已出版暢銷,可見身處不同時代,年輕人所需面對的一些困惑,是相同的。

劇情講述方式上,《寄生蟲》與《天才瑞普利》也有著諸多神似。

這並不涉及抄襲的問題,而是想要扎心表達階層間無形壁壘總框架下的必然結果。

兩部影片均沒有設置鮮明的反派,乃至代表上層階級的許多人物到了“錢多人傻”的地步,反倒代表底層階級的人物在慾望的驅使下世故、欺騙,最終走向犯罪。

這樣的設定,顯然要比一個小人物受盡欺瞞霸凌後的反擊故事更扎心(如《小丑》的黑化),畢竟一開始上層並沒有對底層抱有天然的敵意,可每當底層自以為已完成階級躍遷時,那道無形的壁壘又會將他們打回原形,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落寞,最終不得不用殺人的極端方式報復。

錢可以燙平一切,但他們最缺的就是錢。


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03

優秀的電影,總會通過主人公的變化,為觀眾帶來思考與跌宕起伏之感,這在敘事節奏上往往又被歸類為人與環境的衝突、人與人的衝突、人與自己的衝突,以突顯戲劇張力。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導演必須以最短的時間讓觀眾與故事主人公間產生情感連接(一說10分鐘以內為宜),以實現在後續劇情中,大家同喜同悲同感受的效果。

換言之,觀眾在影片中“看到自己”比“看懂人物”更重要。

哪怕從不追求藝術性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塑造人物時也遵循著這一點。美國隊長、鋼鐵俠的前後變化,給了觀眾們很多情感連接,讓他們成為最受歡迎的漫威英雄,到驚奇隊長時就只能呵呵了。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影片中所展現的人物就在自己身邊,《寄生蟲》的表現手法很生活化,兄妹倆蹲在地下室廁所蹭WiFi、一家人雖然沒錢但只要做成點事情就要吃炸雞喝啤酒慶祝,其樂融融的樣子,反倒機緣巧合得到為富豪之家服務的機會後,各種劣根性全部釋放出來。


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天才瑞普利》則在開篇展現了一個破落文藝青年瑞普利的分裂生活,有著音樂夢想卻實力撐不起野心,只能到富人聚會上當伴奏,一面眼巴巴望著富人們的光鮮生活,一面又要回去做其他兼職養活自己,很是苦逼,巧合下得到同富人站在一起的機遇時,開始異化。 兩部影片中段敘事的精彩之處,均在展現主人公為贏得富人信任,所設置的精妙騙局,《天才瑞普利》中的“天才”也喻指於此,《寄生蟲》更狠,一家人都在富人那裡找到了工作,“寄生”在富人之家。

只是別人無意間接受你,跟你主動不拿自己當外人,是不同的,那道無形的壁壘依舊還在,而為了具象表現出這道壁壘,安東尼·明格拉與奉俊昊均在影片中設置了很多抓手。

一到關鍵時刻,“你也配姓趙”的問題便顯露出來。

04

《寄生蟲》的抓手是“氣味”,由於此前長期蝸居地下室,主人公一家身上都有著富人們難以接受的“黴味”,聞到這種氣味時,富人捂鼻子只是一種本能反應,但每次都像在凌遲著主人公一家的尊嚴。

哪怕影片中很多場景表現,主人公一家也認為自己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尊嚴,跟蟑螂差不多。

《天才瑞普利》的抓手則是“感情”,富二代每日優哉遊哉,懷中從不缺美人,瑞普利只有靠偽造的上層身份才能得到美人芳心,敗露後馬上被拋棄。

雙性戀的瑞普利想要向富二代表達愛意,自然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自尊與感情都是人的本能需求,但因階級錯位,在影片中顯得那麼蒼白而不合時宜,時間一長,應該怪罪於自己,還是怪罪於階級?

人都是習慣於為自己找外因的。

最終,兩部影片均以悲劇收尾,主人公用殺人的方式打破了原有格局,但自己非但沒有完成階級升遷,反而陷入了揹負罪惡的深淵。

他們之外,那道無形的壁壘依舊存在。

05

《寄生蟲》閃耀好萊塢引發熱議的另一面,還包含韓國總統文在寅於Twitter上表達祝賀,並說了下面一番話:

“《寄生蟲》的奧斯卡四冠是過去一百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電影人提供能夠發揮想象力,大膽創作電影的環境。”

文化輸出,先有適合創造輸出文化的環境。


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