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五代十國,一個混亂的,歷史課上甚少提及的時代

提起五代十國,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個時代,只是很多人甚至連它到底處於什麼時期都不清楚,只是記得個名稱罷了。

稍微瞭解一點的也只是知道,在這個時期華夏大地上混亂無比,勢力錯綜複雜,至於其中的具體關係,甚至連許多歷史老師都並不清楚。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中國這段有些失落的歷史。

五代十國指的是自唐朝滅亡起,一直到北宋建立這段時間,也即是公元907年——公元960年這段時間。

這個歷史階段由於唐朝的滅亡,導致天下紛亂,形成了南北方多個政權並立的格局,因此被劃到中國歷史上分裂割據時代的系列中。

這個紛亂的時期,始於公元907年,已經掌握朝政的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殺死唐朝最後一個皇帝唐哀帝,並自立為帝,定都開封,國號為梁。

結束於公元960年,擔任後周禁軍將領的趙匡胤策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王朝,共歷經53年。

這一時期北方黃河流域相繼出現五個政權,分別是:

由朱溫以河南為根據地滅唐後建立的後梁;

割據河東的沙陀人李存勖滅後梁建立的後唐;

河東集團的沙陀人石敬瑭引契丹為援叛唐建立的後晉;

河東集團的另一位沙陀人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南下滅掉後晉建立的後漢;

最後一個就是滅亡後漢的後周,與前幾次朝代更替比較,這次後周取代後漢發生了兩個變化。

一是建立後周的郭威包括他的繼任者柴榮不再是沙陀族人,而是漢人。

二是郭威也不再是以太原為根據地,南下爭奪中原河東集團勢力的代表,而是任職樞密使、鄴都留守。也就是說後周是從中央起兵的,而五代的前四個王朝都是從地方的節度使起兵的。

後周建國後,太原勢力的代表河東節度使劉崇南下未成,建立了北漢,當然這是後話。

上述依次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個朝代合稱五代。


五代十國,一個混亂的,歷史課上甚少提及的時代

說完五代,我們再來說一下十國,所謂的十國是指南方各地節度使依託所轄地區相繼建立的九個政權,外加唯一一個北方政權北漢,統稱為十國。

南方先後建立的九個政權分別為:吳、南唐、前蜀、後蜀、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其中吳和南唐,前蜀和後蜀是同一個地區先後相繼建立的政權。

十國之中只有北漢位於北方,並且建國時間比其他九國都晚,主要統治區域是今山西中部和北部,我們熟知的楊家將和楊老令公楊業就是北漢的將領,後降了北宋,成了宋朝抗遼名臣。


五代十國,一個混亂的,歷史課上甚少提及的時代

南方九國具體來看,今四川地區是前後相繼建立的前蜀和後蜀。

江淮地區則是吳和南唐相繼統治,最盛時轄區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區,也是南方九國中版圖最大的。

吳越國的統治區域大體為今浙江全省、江蘇南部、福建東北部;今福建地區主要是由王氏家族統治,國號為閩。

統治今湖南地區的為楚;統治嶺南地區(今廣東、廣西、越南北部)的為南漢;夾在幾個大國之間的是南平(又稱荊南),統治範圍包括今湖北的江陵、公安一帶,是九國面積中最小的。

這一時期政權眾多,有並立有前後繼立,相互統屬錯綜複雜。

過去由於資料零散,整個時代本身就不長,各政權存立時間也很短,如北方的五個王朝存續最長的後梁也才17年,南方九國吳越存續時間最長,從公園907年到公園978年,也不過是72個年頭。


五代十國,一個混亂的,歷史課上甚少提及的時代

因此這段歷史往往被國人忽視,經常作為由唐到宋的過渡時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還常常因政權迭立、政局錯亂、戰事不斷,而被成為大混亂、大破壞時期。

認為這一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難怪前人稱之為“五季”(即末代)。

北宋政治家、大文豪歐陽修在修《新五代史》時,常用“嗚呼”開頭,似乎也表明他在主持撰寫這段歷史時感到的悲哀與無奈。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認識和評價這段歷史呢?

與中國歷史上的其他時代相比,五代十國是一個分裂割據的時期,又是一個短命的時代。

自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之後,一直到鴉片戰爭為止,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統一的王朝有:秦、西漢、東漢、西晉、東晉、隋、唐、北宋、元、明、清等。

雖然我們列舉的各個統一王朝統治區域大小不同,與周邊其他民族的政權關係和地理格局也不同,但都基本維持了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統一局面。

分裂的時代依次為:三國、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

其中三國時期雖然三國並存的時間只有34年,但從董卓之亂到最後西晉平定吳,最終實現統一,卻歷時90年。

東晉十六國則延續了120年,南北朝更是延續了170多年。

即便北宋一直到979年才滅掉十國中最後一個北漢政權統一全國,五代十國仍然是所有分裂割據時代中最短的時代。

而且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史中最後一個分裂割據的時代。

此後再出現地方做大、軍閥割據的局面時,封建王朝也已經結束,中國已經進入了民國時期。

距離五代十國已經過去了近千年,那麼五代十國這些政權又是如何建立的呢?下面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下。

人們常說五代十國是唐後期藩鎮割據的延續,從各政權建立者的身份上看,這麼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五代十國的幾個開國皇帝為例來分析,五代第一個政權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原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的部下,後投降了唐朝並多次打敗起義軍,晉升至汴州(今開封)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成為掌握中原要衝地區的一方諸侯。

在掃平起義軍和吞併其他藩鎮勢力後,朱溫的勢力逐漸膨脹、野心也在膨脹,進爵為梁王,並逼迫唐昭宗強行遷都洛陽。

最後更是廢掉昭宣帝(即唐哀帝,唐朝亡國之君),正式宣佈稱帝,國號定為大梁,升汴州為開封府定為都城。

五代版圖最大的當屬後唐,國力最強的當屬後周,但西北有河西地區的歸義軍,東北有契丹崛起,後晉時期又割讓燕雲十六州,後周時有北漢割據太原一帶,再加上和南方爭奪四川、江淮等地區互有盈虧。

十國吳的建立者揚行密,唐末時為淮南節度使,後被封為吳王,不僅控制江淮地區,還有效阻止了朱溫南下的攻勢,為吳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十國第一人”,他的第四個兒子楊溥稱帝后,尊楊行密為武皇帝。

吳越的建立者為唐末鎮海、鎮東節度使錢繆,唐亡後接受後梁封號為吳越王,以杭州為都城,繼任者一直沿用,也沒有稱帝。

再如前蜀的建立者王建,唐末時為西川(今四川西部)節度使,後被封為蜀王,朱溫代唐後,他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用以區別此後孟知祥建立的後蜀。

南漢的奠基者是唐末青海節度使劉隱,唐亡後臣服於後梁,逐漸平定嶺南諸勢力,又從南漢和楚手中奪去了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

劉隱去世後,其弟劉巖繼位,於917年稱帝,建國號漢,史稱南漢。

楚國的開國皇帝是唐末武安軍節度使馬殷,唐亡後接受後梁的冊封,封號為楚王,此後父死子繼或兄弟相代,雖然楚並沒有稱帝,但與其他九國的性質一樣,是以湖南為中心的割據王朝。

閩的建立者王審知、王潮弟兄,由於實際已經控制了福建地區,王潮被封為威武軍節度使,死後其弟王審知繼任,唐亡後接受了後梁的封號為閩王。

南平(荊楚)的情況比較特殊,建立者高季興為朱溫的屬下,朱溫代唐後封他為荊南節度使,後唐滅掉後梁後高季興又向後唐稱臣,被封為南平王。

南平夾在幾個強國之間,地小國弱,靠著向周邊強國示弱、稱臣維繫統治,也持續了幾十年。

十國中唯一的北方政權北漢,是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劉崇在後周取代後漢後建立的割據政權,存續時間僅二十多年就被北宋滅掉。

因此,從各個政權建立者的身份來看,可以說五代十國是唐後期藩鎮割據的延續,由此可見藩鎮割據尾大不掉對一個統一王朝的危害有多麼大。


以上就是關於五代十國情況的一個簡單介紹,如果您閱讀後感覺到有所收穫,就不枉筆者的此篇文章,喜歡的可以點個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