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oXom0_一叶知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自己所写的《短歌行》中表示,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希望天下的英才都能归附于他。曹操在礼贤下士这一点上做得确实不错,帐下云集了许多英才,这也为他在三国这场波谲云诡的大戏中占得上风,奠定了先决条件。

许攸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谋士,立下过不小功劳,按照曹操的性格,如此有能力的人,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最后曹操却当众斩了许攸,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许攸年少时就与曹操、袁绍交好,袁绍起事后,许攸便跟随袁绍,成了他帐下谋士。袁绍攻灭公孙瓒,以此兼并了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拥众数十万,堪称一方霸主,这时候的许攸还是袁绍的心腹,深受袁绍的信任。

袁绍与曹操开始交战时,许攸献策先攻占许都,奉天子之命以讨曹,这样就能击溃曹操,但袁绍固执己见,不肯听从,执意要先杀了曹操,许攸对袁绍不听自己的意见颇有微词。正赶上此时许攸家里有人犯了法纪,留守邺城的审配官员将他们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怨恨袁绍不讲情面、不念旧情,于是就转头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之后,异常激动,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许攸,许攸初到曹操阵营,为了向曹操表示自己的诚意,献计说:"如今孟德你孤军独守,既无援军,粮食也不足,此乃危急存亡之际。

而如今我知道袁绍军中有粮食储存于乌巢,此地虽然留有士兵驻守,但是他们却并没有防备,我们只要派轻兵急袭乌巢,烧毁他们的粮草,不过三天,袁绍的大军自己就会灭亡!"

曹操听后大喜,采纳了许攸的建议,火烧乌巢,不费吹灰之力就对袁绍予以重创,袁绍也因此大败而归。后来曹操顺利打下了邺城,占领了冀州,在这其中,许攸的确是功劳不小。

但是许攸这个人性格不好,居功自傲、狂妄无礼,他自恃功高,行事也愈发张狂,对曹操也不是十分尊敬,常常在公共场合直呼曹操的乳名“阿瞒”,这让曹操十分不喜。不仅如此,许攸还经常说:“阿瞒,若是没有我,你根本得不到冀州。"曹操表面上仍然嘻笑着回答说:"你说得对啊!”但心中对许攸早已经存有了芥蒂。

一次,许攸出门时,刚好经过邺城的东门,他就对左右的人说:"这家人(指曹操)若是没有了我,他们根本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了这件事。这件事成了导火索,彻底触怒了曹操,之前积压的对许攸的不满也都一并爆发出来,于是许攸被曹操收押看管了起来,最终被杀。

许攸有才、也颇有智谋,但是却不懂得收敛,行事张狂、桀骜不驯,最终被人所杀,也是怨不得旁人,只能说是他咎由自取,与人无尤。所以说,做人一定要懂得谦虚、收敛,“谦受益,满招损”古人留下的告诫总是有道理的。


史论纵横


许攸字子远,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谋士,被誉为“王佐之才”。“王佐之才”是对文士极高的评价,三国时曹操集团的首席谋臣荀彧也被世人称之为“王佐之才”,由此可见许攸的聪明才智在当时绝对是顶尖水准。

许攸原本在袁绍处做谋士,后来投奔曹操,听到许攸到来的消息,曹操直接光着脚就去迎接许攸,并对其说“子远,你的到来,我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对他是相当信赖。

曹瞒传曰: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曹瞒传》

在许攸的建议下,曹操偷袭袁绍乌巢重地,尽焚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大举进攻,使得袁绍只得率领残兵逃往河北,自此一蹶不振。曹操取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场胜利,一跃取代袁绍成为了东汉末年最强悍的军阀。


但是在曹操夺取冀州后,却杀死了这位最大功臣?那么一向以“唯才是举”自称的曹操,为何会杀死这位刚立下大功,又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许攸呢?

在笔者看来,许攸之死,除了自身咎由自取以外,还跟曹操的地位发生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许攸为人愚蠢狂妄,不懂为臣之道

许攸帮助曹操击败袁绍,夺取四州之地,可见此人才能之卓绝。但是才能卓绝者,并非都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需要懂得大智若愚,如果相向而行,便会自取其祸。

许攸在帮助曹操得到冀州后,自以为功劳甚高,经常和曹操开玩笑,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道:“你要是没有我,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表面上虽然笑着说:“你说得对啊。”但内心非常厌恶许攸的这种做法。

绍破走,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魏略》

还有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身边的人说:“曹操如果没有我,是进不了这个门的。”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魏略》

许攸与曹操早年相识,是多年的好友。但是在投奔曹操之后,双方的身份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从私下的朋友变成了工作中的隶属关系。

作为下属许攸应该极力维护上级领导的面子,不能因为有私交而有恃无恐,更不该因为有功劳而得意忘形,自以为是。

许攸为人傲慢狂妄,愚蠢至极。在众人面前,抬高自己,贬低曹操,这对于常人来说都无法忍受,更何况是一位乱世奸雄呢?

所以,许攸之死的一个原因是为人愚蠢狂妄,不懂为臣之道。

二、许攸贪而不治,与曹操现有谋士集团格格不入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所以身边聚集了一批优质的谋士。其中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等人,都是智谋超群、秉性纯良,对曹操忠心耿耿。

曹操也在这些谋士的帮助下,从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渐成为首屈一指的诸侯,所以对于这些谋士们曹操是既敬重又感谢。

相反许攸与这些谋士相比却大不相同,许攸是因为贪图钱财,袁绍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前来投奔曹操,劝说曹操偷袭乌巢。

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魏书》

荀彧曾经对许攸进行过评价,说许攸是“贪而不治”,过于贪婪难以满足。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三国志》荀彧传

现在看来,许攸自身最大的问题是贪婪,可以贪图钱财,也可以贪图功劳,甚至贪图权力。对于这样一个贪婪的人,自然会跟现有谋士集团的理念格格不入。

对于谋士来说,尊重和服从领导的指令是职业素质,帮助领导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是职业要求。但许攸对外批判领导,展现自己的做派已经触动这些谋士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体系,产生对许攸极大的反感和厌恶之情。

曹操取得一次次胜利的原因在于人谋,人谋的关键是能够倾听谋士们的建议。保证谋士集团的稳定就是继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打破这种稳定的不安因素,曹操会坚决清除。

许攸贪而不治与曹操现有谋士集团格格不入,所以曹操为了维护自身谋士集团的稳定,会毫不犹豫的杀死许攸,所以这也是许攸自取灭亡的原因之一。

三、曹操成为最大诸侯后,自身心态发生了变化

曹操在事业初创的时候,不仅自身弱小而且钱粮匮乏,在这个阶段非常渴望有才能甚至有名望的人可以加入他的团队,所以对于当时加入的荀彧,郭嘉等人都极为敬重和看重。

东汉末年,各大诸侯的实力,首推袁绍。袁绍出身名门祖上四世三公,又兼有冀幽青并四州,实力最为强悍。天下众人都以袁绍为正统,大小人才纷纷涌入冀州,为他效劳。

曹操作为官宦之后,自然不是众人的首选之地,所以曹操前期对于人才不仅爱护而且非常包容。像毕湛,魏种就曾经背叛过曹操,但是曹操在抓住他们之后,他都没有去杀掉这些人,而是让他们继续为自己效力。

这不仅是为了收买人心,更是因为他们是人才,曹操不忍心杀死他们。因为此时曹操阵营的人才太少,即使有过错也会尽量去谅解对方,这也是无奈之举。

可是当曹操取代袁绍成为当时最大的诸侯后,曹操便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资源。所以这个时候,曹操自身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那些对他一而再再而三挑衅鄙视的人,便不再容忍。

所以我们看到许攸的死,孔融的死都是在这个阶段,这些人都是才华横溢,名重一时,但都因口无遮拦,得罪了曹操,最后惨遭杀害。

结论

许攸在投奔曹操时,受到了曹操的重视和信赖,但最后还是死于曹操之手。

造成许攸之死的决定因素就是许攸为人愚蠢狂妄,不懂为臣之道。许攸贪而不治,与曹操现有谋士集团格格不入。曹操成为最大诸侯后,自身心态发生了变化!当有了这几个因素,许攸之死就是必然,不可避免!


诧寂说史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许攸作为三国两大巨头曹操与袁绍共同的小伙伴,在决定北方大势的官渡之战中,成为了左右双方胜负的人物,而他也因此居功自傲,花样作死,最终成为曹操刀下之魂。

许攸为曹操立下不世之功

时间回到官渡之战前夕,曹操虽然接连取得了白马,延津的胜利,但情况却并不乐观,由于当时的曹操与袁绍实力差距过大,无论在兵力和粮草等各方面都被碾压。

时公兵不满万,伤着十二三。—《三国志》

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三国志》

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力越来越大,而此时曹操眼看撑不住了,便打起退堂鼓,准备跑路回许都。而此时荀彧写信鼓励曹操,以一句“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给了曹操勇气,得以继续咬牙苦撑。

就在这曹操水深火热之时,许攸来了,于是曹操上演了光脚相迎的戏码,那么曹操为何这么激动呢,因为许攸当时是袁绍谋士,此时来投,必然有大礼相送。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曹瞒传》

果不其然,许攸将袁绍运粮大队的行踪献给了曹操,而这也是曹操唯一的翻盘希望,于是曹操不顾众人反对,亲自带领五千精兵,直奔乌巢放火,由此直接逆转了整个战局。

客观的说,许攸确实为曹操立下了不世之功,也影响了之后整个三国的局势,而许攸也开始了自己的花样作死之路。

许攸居功自傲,花样作死

在曹操攻下袁绍老巢邺城之后,许攸更是以首席功臣自居,加上自己与曹操是发小,更是肆无忌惮,老是直呼曹操小名,并大肆宣扬自己的功绩,而曹操表面笑嘻嘻,内心直骂娘。

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魏略》

后来更是在城门口,说出了“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这种找死的话,但当传到曹操耳中,一代枭雄终于怒了,于是许攸卒。

总结: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提供袁绍军粮行踪,使曹操得以火烧乌巢逆转战局,确实功劳甚大,但他居功自傲,情商极低,多次宣扬自己之功,贬低曹操,终于使曹操动了杀机,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让人唏嘘。


临石观海


他是曹操的发小,两人曾一起喝酒、吹牛,偷看小寡妇洗澡,是发小,更是好基友。他曾跟着曹操的对头混过江湖,还出主意坑曹操,但后来他又迷途知返,跟着曹操混。对此,曹操喜出望外,光着脚去迎接着,他也不负众望,帮着曹操建立了不朽的功业。然而,最后曹操却将其杀死,难道是兔死狗烹,还是有其它更深层的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

他就是许攸,今河南南阳人,年轻时,他与袁绍和曹操都是好友。这个许攸年轻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曾与人密谋废黜汉灵帝,匡扶汉室,还劝说曹操与他一起行事,但被曹操拒绝,最后事情败露,许攸逃亡在外。后来,袁绍在冀州创业成功,逃亡的许攸就去投奔了袁绍,成为手下的重要谋士。

随后,在袁绍和曹操两位大佬争霸的官渡之战中,许攸先是为袁绍出谋,建议他派兵偷袭曹操大后方许都,奉迎汉献帝乘机讨伐曹操。这么好的计策,但是并没有被袁绍采纳。不久之后,许攸的家人在邺城犯事被袁绍手下的另一个谋士审配抓入监狱。许攸知道后大怒,连夜就弃袁绍而去,投奔了曹操。曹操听到许攸到来的消息,直接光着脚,去营外迎接,曹操此举也成为帝王爱才的一个典范。

随后,两人寒暄了一阵,才奔入主题,许攸指出了曹操缺粮、急需速战速决的软肋,并给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的妙计,一举扭转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劣势,大破袁绍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紧接着,许攸又献计决漳河之水,占领冀州。总之,许攸在曹操和袁绍的决战中居功甚伟。按理说,曹操论功行赏,应该给予许攸丰厚的奖赏才对。然而,曹操最后却选择杀死了许攸。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兔死狗烹”吗?

在《三国演义》中是因为许攸出言不逊,被曹操的忠实保镖许褚这个二货,一怒之下杀死。事后,曹操还假假惺惺地责怪许褚。实则,历史上许攸完全就是曹操下令杀死的。在曹操占领邺城后,许攸自恃功高,就变得飘飘然了,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活动,不分场合,就直呼曹操的小名,还口口声声说如果不是自己,曹操是不可能取得冀州的。曹操听了虽然心里不爽,但表面上呵呵一笑。但这个许攸不知深浅,还不停地如此这样,最后超出了曹操的忍耐底线,他有一次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乎曹操将许攸给抓了起来,最后将其杀死。

历史上许攸之死,不是“兔死狗烹”,而是许攸情商太低,自己作死。曹操一代奸雄,既有礼贤下士,宽容大度的一面,但也有暴虐性忌、多疑的一面。亏许攸还是曹操的发小,至死还弄不明白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许攸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在他的意识中曹操还是他一起可以肆意开玩笑的发小,但是此时的曹操已经是一个公司的大老板,他需要在公司树立自己的权威,然而许攸这个大傻子却一而再的挑战他的权威,这让曹操的脸怎么放呢?为了维护公司的稳定,曹操必须要杀死许攸这个异类。于是乎,许攸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总之,许攸之死就是忘记了君臣之礼,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太不把曹操当回事了,死有余辜,咎由自取!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许攸之所以被杀,是他咎由自取,因为许攸耽搁了曹操争抢女人,导致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曹操听从许攸的计谋,在官渡之战中奇袭袁绍囤粮重地乌巢,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随后乘胜追击,打得袁绍落花流水,溃不成军,领着残兵败将退回冀州。袁绍这人性情特别要强,吃了这亏,哪能受到了,羞愤难当,糟心上火,一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袁绍死了,他几个儿子为了争夺袁绍留下的产业兵马,兄弟阋墙,互相就打起来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曹操就趁着这个机会率领兵马直取袁氏势力的老巢――冀州。

冀州还在袁尚的手中,他派审配守城,防御严密,坚固难下。许攸给曹操出了主意,让他掘开漳河,以水灌城。城中“水深数尺。更兼粮绝,军士皆饿死”,冀州城被一举攻下。

所以说,许攸在击败袁绍和攻取冀州两次重要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冀州城破,曹操率领得胜之师入城,遇到了得意洋洋的许攸。许攸放肆地纵马来到曹操近前,用马鞭指着城门而呼唤曹操的小名,趾高气扬地说:“阿瞒,如果没有我,你能进入这个城门吗?”曹操大笑,而他的部下则都恨恨不平。

许攸这么一个节外生枝的举动,耽误了曹操的美事。什么好事呢?原来曹操这厮有个令人不齿的坏毛病――他喜欢别人的老婆。

爱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这人妻妾成群,其中很多都是别人的老婆。他一辈子就这么个特殊爱好,死性不改。为了这事,在宛城他看上了张绣的婶婶邹氏,激怒了张绣,一场夜袭,曹操连裤衩没来得及穿,只戴了个围巾,净身出营,迈开两条毛烘烘的双腿赤足狂奔,狼狈逃窜。曹操的长子曹昂,给他拉皮条的侄儿曹安民,还有忠诚的贴身护卫猛将典韦全部都在这场战役中丢了性命。

如此惨重的教训也没改了曹操的那个毛病。到了攻打冀州城的时候,眼见即将拿下城池,他又提前叮嘱身边的人员,要他们入城之后,立即到袁绍府中,守住府门,等他进去拣选。

结果,许攸在城门口这么一拦,曹操进城就耽搁了一些时间,他心急如焚,却不好发作,只好和许攸在那里敷衍。

有其父必有其子,曹丕也不是个好东西,他趁着这个机会先入了袁绍府中,正好就看到了袁绍的夫人刘氏和袁熙的老婆甄宓,曹丕就将一老一少两个美人收纳了。等到曹操摆脱许攸的纠缠来到袁府,恰好扑了个空。

甄宓被曹丕抢走,曹操原不放在心上,只是那个风情半老的刘氏也被曹丕夺走令曹操痛彻心扉。他又不好发作,到儿子帐中抢人,父子反目成仇。曹操恨得咬牙切齿,就迁怒于许攸,认为是他耽搁了自己的好事。

许禇做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对曹操的心思非常了解,这点觉悟还是有的,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曹操明确指示。他出去遛跶了一圈,就把许攸的人头提回来了。曹操假意“深责许褚”,却只是批评了几句了事。

所以说,许攸之死是咎由自取,因为他耽搁了曹操的好事,被曹操恨之入骨,不死不行。


馋嘴肥猫铲史官


许攸献计偷袭乌巢,本来大功一件,受到那些武将尊重,好评如潮,但有点飘飘然,总把功劳挂在嘴边,见到人就说吹,自己多么多么牛B。

在曹操面前也那样,曹操肯定不爽啊,但又不能动他,毕竟广受好评,怎么办呢? 一次酒宴上,曹操拉着许攸,挨个给武将敬酒,就说许攸多么多么厉害,华语第一人啊,不,功劳第一人,谁的功劳都没许攸大,你想那些武将都是他们冲锋陷阵,听到这话多不舒服,在加上许攸喝醉时候瞧不起曹操,武将忠于曹操。



就相当于现在的粉丝,武将越来越不满,最终被杀,大家都高兴,这就是捧杀和招黑 就像现在薛之谦一样,本来出了几首好歌,然而有些不开眼的粉丝比较,招了一些人恨,如果当时就黑薛之谦,鉴于之前的好评,肯定黑不起来,索性有更多人拿薛之谦和别人比较继续捧杀给他招黑,导致其他家大范围粉丝都看他不顺眼,你看现在黑薛之谦就是政治正确了,和曹操捧杀许攸如出一辙,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曹操就懂的这招,已经很真的很厉害了。


我个人观点是这样的,但历史深究下来,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能偏概而论,毕竟我们是后人,很多事都不是这个时代能说清的。


潇湘夜雨墨


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地位非常高,这除了跟他的军事实力关系很大外,跟他平时的行事作风也有很大关系。他这个人快意恩仇,活得率真,即使作小人也作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在曹操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曹操不拘一格的处事方式。许攸是曹操与袁绍儿时的玩伴,他来投奔曹操时,曹操高兴得鞋子都没穿就出来迎接,可最后却亲自下

话说许攸与袁绍、曹操从小一起玩耍一起淘气,小时候在一起搞了很多恶作剧,感情可以说是非。袁绍家是四世三公,曹操的父亲只是太监的干儿子,袁绍的家庭背景比曹操那是硬多了,可当初他们在一起玩时,袁绍却不是老大,捣蛋的事都是曹操带着大家一起干的,反而受欺负的总是袁绍,所以曹操对袁绍非常了解:“成不了气候”。

曹操与袁绍长大后,大汉朝被奸人篡权,人家袁绍毕竟背景了得,很快拉起了自己的一支队伍,兵强马壮,曹操只能变卖家产,组建了一支只能小打小闹的队伍。人往高处走,许攸自然是跟着袁绍混。


中国人文历史徽鉴


袁绍这个人,可以说是三国中严重被低估的一个人,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官渡之战曹操踩着袁绍的声名,名扬天下,官渡一战大获全胜,袁绍自此一蹶不振,随后被扫进历史的舞台。

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是庶出,相比于袁术,袁绍的起点也并不算很高。但是此人从小就很有心思,参与谋划引董卓入京,一手将东汉朝局搅和的天翻地覆,可以说是东汉的掘墓人,也不为过。

为人宽和,善聚人心,靠着袁家的背景和自己的努力,统一河北,东汉末年诸侯并起,袁绍势力当属第一。官渡之战,袁绍好谋无绝外宽内忌也好,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也罢,都不是他官渡一战大败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许攸投敌。许攸因为一时之间受了委屈,又和营中将士不和,一怒之下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火烧军粮,使得袁绍不战自败。

虽然官渡一战,袁绍损失惨重,但并未动摇根基,坐拥天下四州之地的他仍旧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招式固然很好,但是袁绍之所以不屑于抢夺汉献帝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足够强大,强大到根本就不需要玩这些招式。有四州之地做根基,坐拥人望,励精图治一段时间,袁绍照样又可以聚拢精兵强将,到时面对吃一垫长一智的袁本初,地盘少底牌少的曹操会更加的捉襟见肘。

事实上也是如此,官渡虽败,可他回到冀州之后依旧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可惜,上天并没有给他重振旗鼓再次问鼎天下的机会,建安七年,袁绍病故,由于袁绍素来德政宽和,去世之时,河北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倘若袁绍不早死,在当时人心其实还是向袁的。可最后四州之地最后落入曹操之手,还是他袁绍犯了一个大错,他放任三个儿子,拥兵自重。就算如此,袁绍死后,曹操也花了整整七年,才将袁绍的地盘完全兼并,扫平北方。

而许攸,可不仅仅是帮助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还献计决漳河之水,将袁氏一脉的冀州城给攻下了,可以说这个昔日袁绍麾下的谋士,成为了袁绍势力的掘墓人,在曹操剿灭袁绍统一北方的战役之中,许攸当居首功。

许攸立下如此大功,狂妄自大恃功而骄,可以理解,可最重要的还是他没有摆清自己的位置,没有认清形势,曹操已经不是当年他的那个可以插科打诨的发小曹孟德了,身为一方诸侯,又想气吞山河君临天下的曹孟德,谁都不能轻视他的权利冒犯他的威严,就算是居功至伟的发小许攸,也不行。曾经的发小之情,雪中送炭的恩情,都不能抵得上他屡次冲撞不知进退,昔日的跣足相迎,也比不过那君臣二字。

而且,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曹操的势力今非昔比,智囊团比许攸要强很多的谋士也有很多,所以许攸的价值其实已经是十分有限了,而且许攸的性格狂妄自大,和曹操手下的将领谋士的关系都不是很融洽,根本容不进曹操的圈子,所以最后被曹操所杀,连个帮忙求情的都没有。

当然,如果许攸是在刘备麾下,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就连降魏的黄权刘备都可以善待其家人,所以许攸的死,其实和曹操的多疑暴虐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因此,许攸狂妄轻浮,和曹操的手下人关系很差,情商很低,曹操多疑暴虐,所以才酿成了许攸这样的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确实是言之凿凿啊。


木剑温不胜


许攸本身就在袁绍那里混不下去才去投奔的曹操,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自己是一个暴发户,手里面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人才,各自都有自己的势力!因此曹操才特别小心自己手中的权力,你看曹操手里面很开放,他很多权力都给其他人,比如说荀彧,荀攸……但事实上真正的军权,也就是主要的军队,全部都掌握在曹操的亲族手里!这一方面得益于曹操手底下这些兄弟确实给力,你比如说夏侯渊,夏侯敦,曹仁这些人确实厉害!另一个方面,曹操招揽的这些武将更多的都是半路加盟的,所以曹操不需要给他们真正的实权,而只需要给他们一些亲兵就行了!

所以对于曹操来讲,他手里面的这些人才在我手底下就得好好工作,否则谁敢结党营私,谁敢尥蹶子不干活,那曹操绝对不放过他,你去问问司马懿!当初他就是拒绝曹操搞自己的派头,结果曹操直接威胁他!

许攸呢,这个人的成分比较复杂一点,首先他和袁绍,曹操的关系特别好,他家是特别显赫,并且早些年就在朝廷里面做大官!因此这种人通常来讲结党营私派系众多,他身上跟其他的人都是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初许攸为什么被袁绍拆g,就是因为他的家里的人在当时的邺城贪污军饷,结果就被袁绍给查出来了,这样的人品德上面本身就有问题!

这种品德有问题的人最容易造成的一种情况就是有才无德才能是有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没有道德没有道德的最后结果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哪怕牺牲集体的利益!这种人这件时刻是个宝贝,可一旦真正到了和平时期,那就是块烫手山芋!

第一曹操来讲自己是暴发户,一步一步的如履薄冰,走到了后来的那种心结,最终击败了袁绍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实力,他允许自己手底下有小势力出现吗?他不允许,他绝对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回过头被其他人给拿了!哪怕这个人是汉末的皇帝!

本来就与曹操来讲,许攸过来投降,并且立下如此大功,只要你不折腾好心好意的替我办事情,那我也不是说不能给你一个好的待遇,结果你们看许攸到底干了什么?整天正事不干,天天喝酒,并且一直在吹嘘自己跟曹操之间的关系,吹嘘自己在官渡之战累了多么大的功劳,他是想靠着这东西吃一辈子饭!他以为有了这两件功劳在身,他就拥有了免死金牌免死铁卷,这辈子都死不了了,这辈子都可以靠着曹操享受一辈子荣华富贵了,但曹操可绝对不会让你有这种心思,他也不允许自己手底下的人有这种心思,在我手底下你只能干活才能有出路!

所以,许攸的死曹操虽然感觉很心痛,有点儿棘手,是心里面可能爽快多了一些!许攸的死,曹操可以少一些头疼!


漩涡鸣人yy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许攸许子远是三国之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也是三国有数的顶级谋士,但是许攸持才傲物,不守主臣之礼,对曹操和许诸多有嘲讽,最终被许诸所杀,曹操则不痛不痒的责骂了许诸一番,此事就此翻篇!

许攸早期是袁绍的人,在袁绍一穷二白的时候,是许攸四处为袁绍奔走,出谋划策,拉拢盟友,可以说在袁绍自立之初,许攸功不可没,许攸在投奔曹操的时候曾经说过,袁本初无情寡义,当初的奔走之友最终都被袁绍冷落疏远。

袁绍作为雄霸河北的诸侯,实力是所有诸侯之中最强大的,人口是最多的,土地是最广的,人才是最盛的,依靠着自己四世三公的出身,为袁绍的强势奠定了基础。虽然曹操将大将军印献给了袁绍,但是作为昔日的好友,袁绍深知曹操的才干,对于比邻而居的曹操,虽然现在的实力比不上自己,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尤其还是一只可以择人而噬的猛虎,所以,曹操就成了袁绍的心腹之患。史书记载袁绍非常看不起曹操,但是真实的袁绍可不像三国演义里演的那个袁本初,三国志里的袁绍是非常有才干的雄主。出于对曹操的忌惮,袁绍很快下定决心对曹操用兵,尽起雄兵70万。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官渡之战!

此时在袁绍处受了羞辱的许攸越想越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的连夜投奔了曹操。曹操还在纳闷许子远怎么深夜来拜访自己了,很快,曹操琢磨出味来。兴奋的曹操连鞋子都没穿,赶忙出门迎接许攸,许攸本来受了一肚子气,在看到曹操赤足来迎接自己的时候,心中着实感动了一番,也为自己的英明决定感到高兴。随后许攸感念与曹操对自己的尊重,又是初来乍到,急于用军功换取自己在曹操帐下的立足之地,于是就像曹操建议,可用奇兵攻取袁绍的粮仓重地,数十万袁军的口粮就在离官渡不远的乌巢,镇守乌巢的守将是酒囊饭袋淳于琼,曹操亲率大军夜袭乌巢,将袁绍的粮仓付之一炬。

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在袁绍死后,曹操攻取邺城的时候,也是许攸出谋划策,献计水淹邺城,使得曹操得以占领。

立下大功的许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小名,丝毫不在意尊卑之分,曹操碍于许攸有功于自己,不好出面阻止,但是在许攸的眼里,就成了曹操的默认。在袁绍那里,因为出身,许攸是不敢对袁绍这样的,但是对曹操,小人得志的许攸骄傲之下露出了尾巴,认为曹操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自己的功劳,最终被激怒的许诸斩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