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oXom0_一叶知秋


许攸被杀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件事和他的为人有关。


许攸这人很傲慢,他的傲慢甚至直追祢衡,不过祢衡是腐儒之傲,人家许攸是有资本傲慢。


许攸是有真本事的,如果他不选择投降曹操,大约曹操在官渡再坚持不了一个月了。


在官渡之战初期,许攸给袁绍出过一个毒计,让他派兵奇袭许都,把汉献帝抢到冀州,这样曹操就失去了讨伐冀州的优势。


但是袁绍没听,他要在正面战场上,战败曹操,于是错失了最后一个可以扳倒曹操的机会。



官渡之战时,曹操压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后方空虚,如果袁绍绕道后方使用奇袭,大概率会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袁绍颇有点宋襄公的贵族气魄,袁绍当时也是有底气在正面战场战败曹操的,他的兵力数倍于曹操,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如果没有许攸这只黑天鹅,大概率失败的也会是曹操。


由于许攸投降曹操,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占有大优势的袁绍败北。


许攸之所以弃袁绍投曹操,是因为许攸和袁绍的谋士审配不和,许攸贪财,他和袁绍去前线时,审配在后方抓住了他的家眷审问,对于许攸这种贪财的人,审配大概率是能问出很多黑料的,许攸觉得自己在袁绍这儿混到头了,所以他连夜逃跑。


在官渡之战前的建安二年,郭嘉在他的《十胜十败论》中就说过,袁绍手下内斗不止。



官渡之战打响,听说许攸跟随袁绍来到前线,审配在老家镇守,荀彧就告诉曹操这俩人不和,许攸早晚会反。



果然如荀彧所料。



许攸是个有点像贾诩的毒士。



他出的主意大多是绝户计,比如火烧乌巢,杀淳于琼。



但是许攸和贾诩又不同,贾诩很低调,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而且,贾诩知道什么话,绝对不能说。


比如开玩笑的话,指着老板的鼻子喊他小名,贾诩一辈子没干过这事儿,不管这位老板是姓曹还是姓张,不管这位老板年长还是年轻。


老板就是老板,是用来尊重的。


即使你和老板很熟,曾立下贪天之功,也要记住这句话。


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比如许攸。



他当着众人面,喊曹操阿瞒时,也许是为了向众人表示自己和老板关系非比寻常,所以他的结局也非比寻常。


此时的曹操还是那个曹操,但是心态已经变了,已经不是坐困官渡,听到许攸来光脚丫子出来接他的曹操了,那时候别说许攸喊他阿瞒,就是喊他孙子曹操也会没脾气的脸笑成一朵花答应。


此时曹操已经战败袁绍,拿下冀州环顾天下已经很难看到对手了,正当曹操志得意满之时,忽然身边有人喊他小名:


“阿瞒,你不搭帮我,怎能入此门?”


曹操回头发现许攸正拿鞭子指着自己的鼻子,曹操淡淡一笑,心里却闪过一道寒光。

许攸死在许褚手中,许褚那是曹操的卫士长,是曹操最亲近的人。


所以许攸之死其实还是曹操的意思,而他死在,不知进退,这四个字上。


曹操不想当袁绍第二,所以表面上不会表现出对许攸的不满,怕他在跑到刘表孙策那里去,许攸就是个雷,已经把袁绍家炸的支离破碎了,曹操是不会让他回头再给自己一个王炸的。


既然如此曹操处理许攸就简单多了,一个办法是把许攸当大爷供起来,让他在曹操治下横行霸道,无人敢试其锋芒。


另一个办法是把这个雷提前爆掉,让雷不成之为雷。


一代雄主曹孟德选择了后者,不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做人准则。




薛白袍


他是曹操的发小,两人曾一起喝酒、吹牛,偷看小寡妇洗澡,是发小,更是好基友。他曾跟着曹操的对头混过江湖,还出主意坑曹操,但后来他又迷途知返,跟着曹操混。对此,曹操喜出望外,光着脚去迎接着,他也不负众望,帮着曹操建立了不朽的功业。然而,最后曹操却将其杀死,难道是兔死狗烹,还是有其它更深层的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

他就是许攸,今河南南阳人,年轻时,他与袁绍和曹操都是好友。这个许攸年轻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曾与人密谋废黜汉灵帝,匡扶汉室,还劝说曹操与他一起行事,但被曹操拒绝,最后事情败露,许攸逃亡在外。后来,袁绍在冀州创业成功,逃亡的许攸就去投奔了袁绍,成为手下的重要谋士。

随后,在袁绍和曹操两位大佬争霸的官渡之战中,许攸先是为袁绍出谋,建议他派兵偷袭曹操大后方许都,奉迎汉献帝乘机讨伐曹操。这么好的计策,但是并没有被袁绍采纳。不久之后,许攸的家人在邺城犯事被袁绍手下的另一个谋士审配抓入监狱。许攸知道后大怒,连夜就弃袁绍而去,投奔了曹操。曹操听到许攸到来的消息,直接光着脚,去营外迎接,曹操此举也成为帝王爱才的一个典范。

随后,两人寒暄了一阵,才奔入主题,许攸指出了曹操缺粮、急需速战速决的软肋,并给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的妙计,一举扭转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劣势,大破袁绍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紧接着,许攸又献计决漳河之水,占领冀州。总之,许攸在曹操和袁绍的决战中居功甚伟。按理说,曹操论功行赏,应该给予许攸丰厚的奖赏才对。然而,曹操最后却选择杀死了许攸。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兔死狗烹”吗?

在《三国演义》中是因为许攸出言不逊,被曹操的忠实保镖许褚这个二货,一怒之下杀死。事后,曹操还假假惺惺地责怪许褚。实则,历史上许攸完全就是曹操下令杀死的。在曹操占领邺城后,许攸自恃功高,就变得飘飘然了,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活动,不分场合,就直呼曹操的小名,还口口声声说如果不是自己,曹操是不可能取得冀州的。曹操听了虽然心里不爽,但表面上呵呵一笑。但这个许攸不知深浅,还不停地如此这样,最后超出了曹操的忍耐底线,他有一次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乎曹操将许攸给抓了起来,最后将其杀死。

历史上许攸之死,不是“兔死狗烹”,而是许攸情商太低,自己作死。曹操一代奸雄,既有礼贤下士,宽容大度的一面,但也有暴虐性忌、多疑的一面。亏许攸还是曹操的发小,至死还弄不明白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许攸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在他的意识中曹操还是他一起可以肆意开玩笑的发小,但是此时的曹操已经是一个公司的大老板,他需要在公司树立自己的权威,然而许攸这个大傻子却一而再的挑战他的权威,这让曹操的脸怎么放呢?为了维护公司的稳定,曹操必须要杀死许攸这个异类。于是乎,许攸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总之,许攸之死就是忘记了君臣之礼,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太不把曹操当回事了,死有余辜,咎由自取!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地位非常高,这除了跟他的军事实力关系很大外,跟他平时的行事作风也有很大关系。他这个人快意恩仇,活得率真,即使作小人也作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在曹操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曹操不拘一格的处事方式。许攸是曹操与袁绍儿时的玩伴,他来投奔曹操时,曹操高兴得鞋子都没穿就出来迎接,可最后却亲自下

话说许攸与袁绍、曹操从小一起玩耍一起淘气,小时候在一起搞了很多恶作剧,感情可以说是非。袁绍家是四世三公,曹操的父亲只是太监的干儿子,袁绍的家庭背景比曹操那是硬多了,可当初他们在一起玩时,袁绍却不是老大,捣蛋的事都是曹操带着大家一起干的,反而受欺负的总是袁绍,所以曹操对袁绍非常了解:“成不了气候”。

曹操与袁绍长大后,大汉朝被奸人篡权,人家袁绍毕竟背景了得,很快拉起了自己的一支队伍,兵强马壮,曹操只能变卖家产,组建了一支只能小打小闹的队伍。人往高处走,许攸自然是跟着袁绍混。


中国人文历史徽鉴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许攸许子远是三国之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也是三国有数的顶级谋士,但是许攸持才傲物,不守主臣之礼,对曹操和许诸多有嘲讽,最终被许诸所杀,曹操则不痛不痒的责骂了许诸一番,此事就此翻篇!

许攸早期是袁绍的人,在袁绍一穷二白的时候,是许攸四处为袁绍奔走,出谋划策,拉拢盟友,可以说在袁绍自立之初,许攸功不可没,许攸在投奔曹操的时候曾经说过,袁本初无情寡义,当初的奔走之友最终都被袁绍冷落疏远。

袁绍作为雄霸河北的诸侯,实力是所有诸侯之中最强大的,人口是最多的,土地是最广的,人才是最盛的,依靠着自己四世三公的出身,为袁绍的强势奠定了基础。虽然曹操将大将军印献给了袁绍,但是作为昔日的好友,袁绍深知曹操的才干,对于比邻而居的曹操,虽然现在的实力比不上自己,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尤其还是一只可以择人而噬的猛虎,所以,曹操就成了袁绍的心腹之患。史书记载袁绍非常看不起曹操,但是真实的袁绍可不像三国演义里演的那个袁本初,三国志里的袁绍是非常有才干的雄主。出于对曹操的忌惮,袁绍很快下定决心对曹操用兵,尽起雄兵70万。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官渡之战!

此时在袁绍处受了羞辱的许攸越想越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的连夜投奔了曹操。曹操还在纳闷许子远怎么深夜来拜访自己了,很快,曹操琢磨出味来。兴奋的曹操连鞋子都没穿,赶忙出门迎接许攸,许攸本来受了一肚子气,在看到曹操赤足来迎接自己的时候,心中着实感动了一番,也为自己的英明决定感到高兴。随后许攸感念与曹操对自己的尊重,又是初来乍到,急于用军功换取自己在曹操帐下的立足之地,于是就像曹操建议,可用奇兵攻取袁绍的粮仓重地,数十万袁军的口粮就在离官渡不远的乌巢,镇守乌巢的守将是酒囊饭袋淳于琼,曹操亲率大军夜袭乌巢,将袁绍的粮仓付之一炬。

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在袁绍死后,曹操攻取邺城的时候,也是许攸出谋划策,献计水淹邺城,使得曹操得以占领。

立下大功的许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小名,丝毫不在意尊卑之分,曹操碍于许攸有功于自己,不好出面阻止,但是在许攸的眼里,就成了曹操的默认。在袁绍那里,因为出身,许攸是不敢对袁绍这样的,但是对曹操,小人得志的许攸骄傲之下露出了尾巴,认为曹操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自己的功劳,最终被激怒的许诸斩杀!


诗涵果果


袁绍这个人,可以说是三国中严重被低估的一个人,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官渡之战曹操踩着袁绍的声名,名扬天下,官渡一战大获全胜,袁绍自此一蹶不振,随后被扫进历史的舞台。

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是庶出,相比于袁术,袁绍的起点也并不算很高。但是此人从小就很有心思,参与谋划引董卓入京,一手将东汉朝局搅和的天翻地覆,可以说是东汉的掘墓人,也不为过。

为人宽和,善聚人心,靠着袁家的背景和自己的努力,统一河北,东汉末年诸侯并起,袁绍势力当属第一。官渡之战,袁绍好谋无绝外宽内忌也好,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也罢,都不是他官渡一战大败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许攸投敌。许攸因为一时之间受了委屈,又和营中将士不和,一怒之下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火烧军粮,使得袁绍不战自败。

虽然官渡一战,袁绍损失惨重,但并未动摇根基,坐拥天下四州之地的他仍旧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招式固然很好,但是袁绍之所以不屑于抢夺汉献帝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足够强大,强大到根本就不需要玩这些招式。有四州之地做根基,坐拥人望,励精图治一段时间,袁绍照样又可以聚拢精兵强将,到时面对吃一垫长一智的袁本初,地盘少底牌少的曹操会更加的捉襟见肘。

事实上也是如此,官渡虽败,可他回到冀州之后依旧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可惜,上天并没有给他重振旗鼓再次问鼎天下的机会,建安七年,袁绍病故,由于袁绍素来德政宽和,去世之时,河北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倘若袁绍不早死,在当时人心其实还是向袁的。可最后四州之地最后落入曹操之手,还是他袁绍犯了一个大错,他放任三个儿子,拥兵自重。就算如此,袁绍死后,曹操也花了整整七年,才将袁绍的地盘完全兼并,扫平北方。

而许攸,可不仅仅是帮助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还献计决漳河之水,将袁氏一脉的冀州城给攻下了,可以说这个昔日袁绍麾下的谋士,成为了袁绍势力的掘墓人,在曹操剿灭袁绍统一北方的战役之中,许攸当居首功。

许攸立下如此大功,狂妄自大恃功而骄,可以理解,可最重要的还是他没有摆清自己的位置,没有认清形势,曹操已经不是当年他的那个可以插科打诨的发小曹孟德了,身为一方诸侯,又想气吞山河君临天下的曹孟德,谁都不能轻视他的权利冒犯他的威严,就算是居功至伟的发小许攸,也不行。曾经的发小之情,雪中送炭的恩情,都不能抵得上他屡次冲撞不知进退,昔日的跣足相迎,也比不过那君臣二字。

而且,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曹操的势力今非昔比,智囊团比许攸要强很多的谋士也有很多,所以许攸的价值其实已经是十分有限了,而且许攸的性格狂妄自大,和曹操手下的将领谋士的关系都不是很融洽,根本容不进曹操的圈子,所以最后被曹操所杀,连个帮忙求情的都没有。

当然,如果许攸是在刘备麾下,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就连降魏的黄权刘备都可以善待其家人,所以许攸的死,其实和曹操的多疑暴虐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因此,许攸狂妄轻浮,和曹操的手下人关系很差,情商很低,曹操多疑暴虐,所以才酿成了许攸这样的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确实是言之凿凿啊。


木剑温不胜


许攸,字子远。他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就和袁绍、曹操的关系很好。后来许攸投奔袁绍,成为了袁绍账下的一个谋士。东汉末年,时局变化很快,后来袁绍和曹操关系交恶而有了官渡之战。


当时袁绍的实力是远大于曹操的实力,许攸作为袁绍的谋士,于是就给袁绍献计,许攸的计策是先克许都后擒拿曹操,但袁绍却要先擒住曹操,所以袁绍就不采用许攸的计策。

而那时刚好许攸的家人触犯法纪而被抓,许攸知道后,于是就投向了曹操。因为许攸曾和曹操的关系不错,所以曹操是知道许攸的才能的,同时许攸原本是袁绍账下谋士,那许攸就知道很多袁绍军营的虚实。

故而当曹操知道许攸来投时,曹操非常高兴、激动,可谓是赤足而迎。之后许攸就为曹操献计,为曹操订下偷袭袁绍屯粮之地乌巢的计策。粮草是战争中取胜重要的因素之一,袁绍军粮草一旦被袭,那就是给袁绍带来很大的危机。


曹操听许攸的计策后,非常高兴并且施行。最终袁绍因为乌巢的被袭,从而袁绍大败。许攸在官渡之战中,对于曹操能取胜打败袁绍,可谓是功劳很大。但是后来许攸还是被杀了。

那曾被曹操赤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杀了呢?

许攸之所以被杀,是和立下大功有关的,因为许攸觉得自己功劳大,所以就恃功而傲,如此许攸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袁绍大败后,曹操后来又占领冀州,而许攸觉得自己功劳高,所以就对曹操颇为轻慢,当时曹操的身份非常尊贵,但是许攸却经常不分场合的叫曹操的小名。并且还说过,没有他许攸,曹操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虽然表面上不生气,但是心中却对许攸颇为不满。后来又有人告发许攸,最终许攸被抓后而被杀。


中孚鉴


我是生活问道。

《三国演义》中有句很著名的话“乱天下者,何进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明明一个衙役就能解决的十常侍问题,何进偏偏要引狼入穴,这匹狼就是董卓。

董卓的强势入京,把持朝政,在东汉末年也不是新鲜事,但是董卓不知死活的闹了一出废立皇帝的事情。将虽然年幼,但是名正言顺而且没有犯下过错误的少帝刘辩废除,新立了陈留王刘协为新君,也就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


为什么说这件事呢?因为这件事在不久前也有人谋划过。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冀州刺史王芬想阴谋废黜汉灵帝,另立合肥候(具体的名字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人还是另说呢)。和王芬一同策划这件事的,就是许攸。

许攸自幼与曹操交好,深知曹操才华出众,因此劝说曹操一起行废立之事。被曹操果断拒绝,曹操告诉许攸:“废立之事,天下之致不详也。”从那时起,曹操就离的许攸远远的。

后来事败,荆州刺史王芬自杀,许攸跑的及时,逃到袁绍那里做了谋士。


但是许攸不甘寂寞,在袁绍处依旧没有放弃政治上的宏伟大略,他认为自己是个可以改变天下大势的人。在许攸的忽悠下,袁绍也动了心。

袁绍真正行动是在曹操举义讨逆失败后开始的,而理由是许攸为他提供的“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后汉书.刘虞传》)因此,袁绍准备另立新君,人选是幽州牧刘虞。这件事无论成败,实际上都是分裂天下的背祖之举,身为汉室宗亲的刘虞断然拒绝。


而这件事,在许攸的建议下,袁绍主动找到曹操,想拉他入伙。但是曹操的主张是天下的统一(实际上曹操毕生也都在为统一忙碌),而不是分裂。从这两件事,曹操不但看清了许攸,也看清了袁绍。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曹操就下定决心要铲除袁绍了。原本从小要好的三个人,终于因为政见不同,走上了极端的两个方面。

许攸在袁绍处过的还算是风生水起,一是确实有真才实学,二是从小就是朋友,相较于他人总是亲切些。而且,曹操打心眼里瞧不起许攸,可许攸还认为曹操是当年的曹阿瞒呢!


官渡之战是三国历史中第一场转折性的以至弱对至强的对决。开战之处,没有几个人认为曹操可以取得胜利,虽然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打气,但双方实力的差距不是一番言论就能抹平的。

袁绍不听从田丰和沮授的建议,而是更侧重许攸的杀鸡牛刀,速战速决的战法。其实,这个打法对于兵强马壮的袁绍来说,也并非是错误,因为之前无论是韩馥还是公孙瓒都是这样被打败的。

袁绍和曹操采用了相同的打法,曹操前期在白马和延津取得了胜利,并且杀死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但是面对强大的袁绍,曹操实在没有办法取得计划中的速战速决。袁绍也同样无法一举消灭曹操,双方都被迫采用了持久战的战术。

袁绍耗得起,兵精粮足,没有后方之忧,即使对峙防守也是占据了主动的一方。


曹操可耗不起,首先是粮草接济不上,兵员实力悬殊,最可怕的,他的心腹大敌刘备并没有剪除,荆州刺史刘表蠢蠢欲动,再往南还有同样窥觑天下的东吴孙策,哪一个趁这个时机发动进攻,曹操都势必一败涂地。曹操在给荀彧的信中透露出了自己想要撤兵休战的想法,被荀彧婉言规劝,并且告诉曹操“……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荀彧所说的“必将有变”指的就是袁绍原有计划被挫败,肯定会影响到下一步战争决策。


果然,原本主张速战速决的许攸因为战事受挫,逐渐失去了袁绍的信任。做为这场战争的两位主要人物的猜忌终于影响到了战争的走向。

许攸在俘获了曹操催办粮草的信函后,敏锐的感觉到战胜曹操的机会来了,于是向袁绍建议:“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但是袁绍不但不听许攸的建议,反而因为内部的不和怀疑许攸勾结曹操,将许攸赶了出去。本来想一死明志的许攸在随从的劝说下,果断的投奔了曹操。


与袁绍不听许攸的建议错过了消灭曹操的绝佳时机不同,曹操立刻就想起荀彧信中“必将有变”这几个字。已经处于悬丝一线的曹操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去迎接许攸的到来。曹操的这番举动令许攸大为感动,他认为曹操现在位极人臣,对他行如此大礼实在不妥。但是曹操一句话就让许攸感激涕零“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这句话,现在许攸面前的就已经不是位极人臣的曹操,而是小时候一起玩耍的曹阿瞒了。

许攸毫不隐瞒的说出了战胜袁绍的方法,那就是奇袭乌巢。乌巢乃袁绍补给重地,一旦乌巢丢失,袁绍大军不战自溃。曹操亲自率领五千人马奇袭乌巢。果然如许攸所料,乌巢守卫将领淳于琼酒醉误事,没有进行丝毫抵抗就被曹操得手。

随着乌巢的失守,袁绍大军不战自乱,张郃、高缆两位大将也归降了曹操。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决定性胜利。

在曹操手下效命的许攸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攻打冀州时献计掘漳河水淹城,使曹操顺利攻下了冀州,并且俘获了袁绍重臣审配、陈琳。

本来以许攸的才华如果兢兢业业,低调为人的话,总有他施展才华的空间。曹操成大事者,连痛骂他的陈琳都能留用,写信通袁绍的诸多大臣都可以既往不咎,又怎么会容不下一个没有什么伤害的许攸?

许攸在官渡生死存亡之时舍命相投,让曹操起死回生,曹操也是记得的。但是记得和旧账是两回事。

许攸聪明才学毋庸置疑,但是政治头脑一如既往的小白。他心里的曹操还是当年那个曹阿瞒,这才是他致命所在。

曹操何许人也,他放任许攸放肆,其实就是宣判他的死刑。果然,许褚盛怒之下当街斩杀许攸,既堵了许攸无遮拦之口,也还了浴血奋战的众军士一个公道。

要说怪,就怪许攸这张口无遮拦的嘴吧! 自从许攸联合王芬想要废立新君之时起,在曹操心中就没有了许攸的位置了。当袁绍在许攸的唆使下准备另立新君时,曹操就已经判了许攸死刑了。

其实,许攸死的真的一点也不冤!


生活问道


许攸之死,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把乌巢火攻的计谋告诉了曹操,才导致袁绍战败,自己的功劳比任何人都要大,而且从小跟曹操认识,有功劳之后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这时候曹操已经是丞相,许攸还不知礼数,结果就被杀了。


全民猎杀老年人


恃才傲物,居功自傲


瀚海无波9


夏天过去了,要扇子干什么?许攸已经是完成了历史使命,说出袁绍的军情,曹操火烧乌巢,官渡之战已胜,许攸已无用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