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长城建在崇山峻岭?

随风69799121


因为崇山峻岭才是真正的长城,才是真正用来防御游牧民族的屏障。我们修建的长城的功能只是瞭望,传递烽火,运输兵力和物资,之所以建造长城也只是为了更好的依靠崇山峻岭进行防御。

要不然你以为就光凭这几堵墙能抵御多少万人?如果墙真的有用的话,北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崇山峻岭,大不了修墙,何必这么难受?直接加固城池不是还更好吗?


百胜军节度使


各种因素决定了长城目前的地理位置是最佳的位置: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它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万里长城在政治上当时主要是中原农耕民族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的军事防御工程。在历史上看也保证了中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保证的中原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等。同时,万里长城也导致中原和北方名族缺少联系和来往,以至于文化方面的交融较慢。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长城以南的农耕区形成华夏民族,长城以南的黄河中下游,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建立起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长城以北畜牧业地区,也于战国末形成以匈奴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匈奴奴隶制政权。长城的修建,成为中国古代民族形成的标志。决定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关系集中表现于长城一线,其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也沿长城一线展开。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也集中于长城一线,表现得异常突出,无论是民族间的联合与交流,还是民族间的军事斗争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体系一分为二、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对立统一所决定的。

长城在地形上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长城在气候与农业上也是重要地理界线,主要体现五个方面: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④年降水量400mm线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⑥森林与草原分界线⑦年积温3500℃线。



满山红遍


Hello,大家好。我是专注于头条历史领域的原创作者历史的尘埃HISTORY。我的父母都是历史方面的学者,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历史,特别喜欢中国的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人们说得好,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喜欢,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自西周时期便开始修筑,明朝是最后一个大规模修长城的朝代,前后2000多年,长城总长度超2.1万公里,因而也被称为“万里长城”。

自古以来,长城的修建主要是为了防御异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因此长城大多集中在北方。如果我们看现今保存下来的长城,会发现大多都是依山而建,而且都建在崇山峻岭之上。古代军队想要翻越崇山峻岭南下中原,几乎是很难办到的,而且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骑兵,更不可能骑着马翻越高山过来,南下通道都是通过平原或是峡谷地带进来。

长城修在崇山峻岭之上,并不是要阻挡爬山过来的敌人,而是敌人一旦进攻,长城能快速发现、预警、调兵遣将,阻击敌人,这才是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

咱们都知道,长城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建一个瞭望塔,瞭望塔大都建在山顶,一目千里,当敌人调动大军,进攻到长城目距范围内时,长城上的瞭望塔便能第一时间发现敌人。发现敌人之后,瞭望塔就成了烽火台,当一处烽火台点燃后,相邻的烽火台都会接连点燃,一座传一座,迅速将情报送达到千里之外。在没有现代通讯设备的情况下,烽火台是古人最重要的军事情报传递系统。

烽火台白天燃烟,晚上放火,通过举火书目判断来犯敌人的兵力。比如明朝时就规定: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而且烽火台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负责传递给长城附近的守军,有的通报给沿线官府,有的直接传向京城,各司其职。

因此,长城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传递情报,这比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都要迅速,相当于古代的通信卫星系统。这就是长城为什么要建在崇山峻岭之上的原因,因为视野更开阔,更便于传递情报,敌人当然不会从山上直接攻进来。

另外,长城的功能之一是运兵,当敌人来犯时,要把后方的士兵调往前线,很多时候由于山川地理阻隔,军队要选择绕行。如此一来就要耽误很多时间,战场瞬息万变,能做到最快调兵遣将的一方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长城运步兵,直接翻越大山抄近道,比绕行更节省时间。同样的道理,长城也可以用来运输武器粮草。

所以,我们说长城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并不是说他能直接挡住敌人,当然也不需要在崇山峻岭之间建城墙来挡敌人,没有敌人会蠢到翻山去打仗,他也做不到。长城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一张巨型情报网,给战争起到预警作用,承担着古代卫星通信的作用,相当于给部队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这才是2000年来,历朝历代不停修筑长城的原因。


历史的尘埃HISTORY


一是防守需要,二是就地取材。长城主要防骑兵,山林里居高临下骑兵很难冲锋。若是在平原,长城则很容易被突破。万里长城,靠山吃山,就地取材!

长城并不是哪一个朝代建成的,现在已知的就有,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与汉长城等甚至还有后来的明长城,长城的作用我认为起码有两个,首先是防备外族入侵,然后就是圈定国界(边界肯定多是崇山峻岭啊,而有了长城,边界就安全.

另外,只有崇山峻岭才是真正的长城,才是真正用来防御游牧民族的屏障。我们修建的长城的功能只是瞭望,传递烽火,运输兵力和物资,之所以建造长城也只是为了更好的依靠崇山峻岭进行防御。

要不然你以为就光凭这几堵墙能抵御多少万人?如果墙真的有用的话,北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崇山峻岭,大不了修墙,何必这么难受?直接加固城池不是还更好吗?

最后,长城建设的一线地带,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天然分界线,所以在这些山上修建,防止草原文明的武装翻山之后入侵农耕文明的中原地区。



当代曹植


长城并不是哪一个朝代建成的,现在已知的就有,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等甚至还有后来的明长城,长城的作用我认为起码有两个,首先是防备外族入侵,然后就是圈定国界(边界肯定多是崇山峻岭啊,而有了长城,边界就安全.



huangdekun1314


站得高看得远,可以更好的发现外敌.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敌军不易发现.另外离城市远,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通知官府和百姓做好御敌准备,且传递信息不会被障碍物阻挡.




青菜汤


建长城的目的是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之所以修在崇山峻岭是跟当地的地势有关系,有理想的地利优势当然要利用了。


长城蜿蜒盘旋于山巅,可它的重要关隘都是在山谷,这些地方都是可以骑马通行的。


假如只在山谷修关隘,两边不延伸到山上,那北方游牧民族完全可以以一部佯攻拖着守关的人,其他人牵马翻山过去啊。


所以当然得修在地势险峻的地方。


小卒过河拉大车


因为那样修出来的长城地势高,险要,以守为攻,北方的铁骑无法逾越。有效抵抗了彪悍的游牧进攻。


商海问道


一是防守需要,二是就地取材。长城主要防骑兵,山林里居高临下骑兵很难冲锋。若是在平原,长城则很容易被突破。万里长城,靠山吃山,就地取材就无需多言了!


Au30


长城建设的一线地带,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天然分界线,所以在这些山上修建,防止草原文明的武装翻山之后入侵农耕文明的中原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