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汉武帝灭刘氏家三族三万余人,究竟是为了何事?

用户81763520682


巫蛊之祸的替罪羊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一件大案,刘彻最疼爱的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被江充陷害,刘据不甘心束手就擒起兵杀了江充一党,事后因为双方误会,与武帝派来的宰相刘屈氂大军激战,结果太子刘据不幸战败,只得跑到民间避难,但是遇到官兵搜捕终因不堪受辱而自尽而死。

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白发送黑发人,晚年丧子的汉武帝刘彻陷入莫大的悲痛之中,急需给这次巫蛊之祸找一个替罪羊,正好宰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合谋想立昌邑王为刘髆为储君,太子刘据身死武帝还没来得及册立新的储君。

干涉立储大事还杀了自己的心爱的儿子,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在武帝心中已经被判了死刑,由此,汉武帝将因为围剿太子刘据的受赏的人员全部处死。而宰相刘屈氂还是武帝的侄子,同样被作为首犯之一,被夷灭三族,李广利的亲属也被夷灭三族,只有李广利在讨伐匈奴的前线逃过一劫。此次借着为太子刘据报仇,武帝又杀了包括刘氏宗亲在内的三万多人。


陆弃


汉武帝晚年灭了刘氏三族三万余人,表面上看是因为巫蛊之祸,但真实原因显然没有这么简单。所谓的巫蛊之祸,说穿了就是有人做了一个布娃娃,上面写着刘彻的名字,然后被人天天用针扎,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扎小人,想以此来诅咒汉武帝早点死。但这种东西真的有用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汉武帝好歹也算是一代雄主,虽然作为古代人,有些迷信思想必不可免,但你要说他真相信这个东西会让人死,那绝对不可能,否则他还费尽心思的攻打匈奴干嘛,还不如直接做一大堆小人,上面写上匈奴各个首领的名字,然后天天用针扎,这样灭其匈奴来岂不更快更好!

事实上,汉武帝不仅不会相信这种扎小人会让人死,更不会相信太子会做这种傻缺事情。道理很简单,作为东宫太子,将来的一国之君,从小都是受到最好的教育,最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怎么可能会相信这种东西有用?既然没用,他又何必要用?否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么?对于他而言,想要当皇帝,只有两条路:一是老老实实不犯错,等到武帝驾崩后皇位自然是他的;如果不想等,想要提前接班,那就只有第二条路,派人暗杀或者武力迫使刘彻提前退休。至于巫蛊这种行为,纯属没事找事,给自己添堵!

我们再退一万步说,假设太子真的在扎小人,但这又算多大的事情呢?又不会死人,即便是冒犯了皇权,顶多把太子废了了事,为何要赶尽杀绝,砍了三万多人!这不管怎么看,里面都有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太子刘据而言,他是已出生就被立为太子,从小就是被当做是未来的国君来培养,所以他的嫡系班底是非常强大的,在加上卫青霍去病这层关系,太子从小就和卫霍两家的军二代们一起玩到大,可谓关系密切,在军中也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对于这些军二代官二代而言,他们肯定更希望太子早点接班,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

再加上汉武帝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尤其是晚年让李广利出征,多次徒劳无功损兵折将,更是让汉武帝的威望下降到了极点。一边是老迈昏庸,行知将死的武帝老头子,一边是年富力强的中年太子,换做是谁,也要开始格外重视起太子来,至少在一些重大事件上不敢再得罪太子,因为谁也知道,这位太子在接着来的日子里随时都将登上皇位,现在得罪他,不是找死么!

这一系列的种种,在汉武帝看在眼里,心里肯定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心,虽然说所有的皇帝都是希望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前提必须要等到自己死后,很少有人愿意提前退休,尤其是汉武帝这种有着强烈权力欲望的人,更不可能让提前退休这种事情发生,更甚者,他都不允许这种事情有萌芽的机会,他可不想提前当唐高祖!

所以汉武帝决定借巫蛊之祸给太子一个警告,为什么说只是一个警告呢,因为从后面汉武帝诛杀江充一伙,思念太子的行为看,他当时应该并没想要铲除太子,最多就是想把太子身边的势力给削弱掉,所以巫蛊之祸一上来就是专门针对太子的嫡系人马,尤其是卫霍两家。

虽然汉武帝只是想敲山震虎,但一方面由于当时执行武帝命令的江充已经投靠在钩弋夫人门下,所以他在打击太子势力时,会有预谋的下狠手;同时另一方面,太子并不知道武帝的真正意图,看着江充不断剪除自己的嫡系势力,太子内心的恐惧也是可想而知,在他看来,这很有可能是武帝想要对自己斩草除根。这时候围绕在太子身边的官二代、军二代们,肯定都会劝太子动手,就像后面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力劝李世民杀李建成一样,总之一句话,是对方不仁在先,咱们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只能奋起反抗!否则大家都没好下场,还不如趁早散去!

最终,不管什么原因,太子只能被迫仓促起兵,并和江充开始交战。但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的耳中后,事情的性质完全就变了样,汉武帝内心肯定会想:好吧,你果然是想着要造反,还好老子下手早!接下来,汉武帝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对太子下死手,所以最终就是:原本一个个小小的巫蛊之祸,结果死了三万多人,卫霍两家基本都被剪除干净,皇后也收到牵连被迫自杀,太子被灭了三族,真惨!


我是赵帅锅


汉武帝杀了30000多人的事件是巫蛊之祸,受此事件牵连的多达十万人,可以说是汉朝最大的死人事件了。

别看汉武帝英明神武,创造了汉武盛世,那是他站在文景之治的肩膀上达成的,不过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确实多,胜利的也多,所以汉武帝不可避免的膨胀起来

汉武帝有三个缺点,穷兵黩武、好色、长生不老。

穷兵黩武就不说了,发动了很多战争,虽然也开疆拓土,但是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没能劳逸结合,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

长生不老是每个皇帝都希望能够达成的,汉朝就他说了算,肯定想长生不老,所以这都是水中捞月,已经有秦始皇的先例了,汉武帝还是不死心的寻找长生之法,不是每个人都有孙悟空的运气。

而好色不用说,每个皇帝都好色,不好色的皇帝那肯定是性取向有问题,汉武帝的后宫有多位佳人,没女人的时候烦,女人多更烦,皇帝只有一个,为了获得汉武的恩宠,后宫诸位妃子多邀请女巫入宫,试图以巫术达到目标,同时对其所嫉妒者便施以巫蛊之术,一时间后宫迷乱,时有发生因后宫的巫蛊之事而牵连朝中大臣的事件。

而汉武帝现在已经年老昏庸了,已经步入年轻的时候那么精力十足了,当时有人对丞相不爽,就告发了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巫蛊咒武帝,还与与阳石公主通奸,汉武帝收到消息,也没有查实,这关系到他的性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此外汉武帝不死心,命宠臣江充彻查巫蛊案,江充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

江充恃宠而骄,又与太子刘据有矛盾,就趁这个机会陷害太子,太子非常害怕,为避免受制于人,遂起兵诛杀江充,这可了不得,即使太子是冤枉的也已经犯了皇帝的大忌,于是汉武帝派兵镇压,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此时有些元老看不下去了,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冲动的汉武帝终于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被江充利用了,于是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


历史百家争鸣


汉武帝的侄子左丞相刘屈氂,伙同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了扳倒卫皇后、太子刘据势力,欲拥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从而谋划了震惊后世的“巫蛊之案”,死于该案者多达10万余人,汉武帝也因此差点惨遭灭族,最终刘屈氂一党自搬石头砸自脚,事泄后三族被灭。

背景

《汉书·刘屈氂传》刘屈氂,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子也,不知其始所以进。

刘屈氂,汉景帝刘启之孙,汉武帝刘彻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原任涿郡太守(是否和三国时期的刘备出身有关呢),汉武帝效唐尧、周朝“亲近亲人任用贤才”的常法,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调任其为第十二任丞相,封澎侯,封邑二千二百户。

巫蛊之案党争关系

  • 太子刘据: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所出;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嫁丞相公孙贺。

  • 昌邑王刘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所出;李夫人长兄贰师将军李广利(因李夫人早卒封其为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女嫁左丞相刘屈氂之子。

后者欲扳倒前者,前者欲自救,从而引发了震惊世人的“巫蛊之案”。

巫蛊之案探源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闰三月,丞相石庆病逝,汉武帝拜公孙贺为丞相,封葛绎侯。同时,汉武帝擢升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为太仆。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公孙敬声凭借九卿太仆高位、母亲卫君孺又是皇后姐姐的身份,骄奢淫逸、多行不法,胆敢擅自动用北军1900万钱的军饷。不久事发,被捕下狱。此时,汉武帝正在为未能将阳陵人朱安世及时抓捕归案而心焦,公孙贺为了代子赎罪,便主动请领此任。很快,朱安世便被缉拿归案,但是在审讯的过程中,他却在狱中上书朝廷,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有染,并指使巫师在驰道之上埋设巫蛊偶人,利用皇家祭祀的机会诅咒皇上。

《汉书》记载: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同坐巫蛊而死,未云公主生母。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注:其母是卫皇后卫子夫。《汉书·公孙贺传》记载: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春正月,汉武帝闻报后,令廷尉诏狱彻查此事。接着,公孙贺也被抓捕入狱,并被冠以“兴利弟子宾客,不顾黎民死活”等诸多罪项,致使其父子死于狱中,全家被诛,同时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也双双冤死。

虽然此案的结果并未查出巫蛊罪证,但是却成为了点燃巫蛊大案的导火索。而在此期间,太子也曾为公孙贺求情,因此遭到汉武帝嫌弃,关键是从此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相护重臣。

巫蛊之案爆发

公孙贺死后,接替其位的便是左丞相刘屈氂。此消彼长之下,太子刘据和昌邑王刘髆之间的势力强弱瞬间来了个大逆转。

虽然公孙贺的巫蛊一案渐渐落下了帷幕,但是却在全国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动荡。这时,匈奴人探知汉朝发生内乱,以为有机可趁,遂率领大军进犯上谷、五原、酒泉一带,屠杀汉民、劫掠财物,并有两名都尉战死。

征和三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派三路大军反击匈奴。即: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7万大军兵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领大军3万兵出西河、重合侯马通率领4万精骑兵出酒泉。为此,左丞相刘屈氂设宴为李广利饯行,并送至渭桥,二人遂私下商定欲扶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

此时,经历过公孙贺一案后,太子集团的力量已然遭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左丞相刘屈氂心下大喜,认为只要扳倒了皇后和太子,拥立昌邑王刘髆为新的太子便会水到渠成。

而在此之前,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因处置太子家臣一事与其结怨,为此刘屈氂授意江充想办法将巫蛊之乱引到太子和皇后的身上。后来,江充便成为了刘屈氂扳倒皇后和太子的开路先锋。

正当刘、江二人密谋之时,汉武帝又正好做了一个梦,梦中有数千小木偶手持棍棒在其身上挥打,无处可躲。汉武帝醒来后心神不宁,江充则适时劝其前往甘泉宫休养。因此,汉武汉安排好皇后和太子在都城长安监国,自己随到甘泉宫避暑。同时,又令左丞相刘屈氂和御史章赣处理公孙贺一案的后续事宜。

本来这些事情应该是监国太子的分内之事,但是汉武帝却安排给了他人,由此可见汉武帝对太子刘据非常的反感,而深知内情的刘屈氂又将这一情况吐露给江充,从而更加坚定了江充倒向刘屈氂的决心。

这样一来,对于刘屈氂和江充来说,无疑于天赐良机。接着,刘屈氂便任命江充全权调查公孙贺的巫蛊一案。为此,江充带着西域而来的巫师,在长安城中到处掘地寻找巫蛊小木偶,并将夜间祭祀之人抓捕诬其行蛊,从而引发百姓间相互诬告,被告者尽皆处死,全国各地因此事被杀者达数万人。

《汉书》记载:其秋,戾太子为江充所谮,杀充,发兵入丞相府,屈氂挺身逃,亡其印绶。是时,上避暑在甘泉宫,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上问:“丞相何为?”对曰:“丞相秘之,未敢发兵。”上怒曰:“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乃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

接着,江充又将目标放在了宫中,其亲信方士檀何又煞有其地说:“老远就能看到宫里鬼气冲天,一定埋有许多的巫蛊小木偶。”汉武帝一听,心下大惊,立即下诏令方士檀何、将军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刘屈氂一党)等人跟着江充到宫中去挖。之后,果然在卫皇后的寝室、太子的博望苑,先后搜出了数个巫蛊木偶,同时还从博望苑中挖出一条布帛,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语。因此,江充对着众官员讲:“太子大逆不道,一定要如实奏明皇上。”

见此,太子刘据心中恐慌,如果这一报上去,自己有一千张嘴也没法说清楚,明显是刘屈氂、江充伙同一起来陷害自己。所以,太子带领侍卫将江充斩杀,并将胡巫活活烧死。这下,太子心知闯下大祸,遂发矫诏动员军队进行自卫,并攻进了丞相府。

刘屈氂连丞相印绶都顾不得携带便逃了出去,丞相府长史将这一情况急忙呈奏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当即命令刘屈氂率兵平叛。

《汉书·武帝纪》:秋七月,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壬午,太子与皇后谋斩充,以节发兵与丞相刘屈氂大战长安,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初置城门屯兵。更节加黄旄。御史大夫暴胜之、司直田仁坐失纵,胜之自杀,仁要斩。

平乱中,因此而死者达数万人之多,最终以太子、皇后败逃自缢身亡,随同太子的二位皇孙遇害、放太子逃离的御史大夫暴胜自杀、阻止刘屈氂追杀太子的司直田仁被腰斩等,而落下了的帷幕。

《汉书·武帝纪》:六月,丞相屈氂下狱要斩,妻枭首。

事后,汉武帝自省之下,深感冤枉了太子及卫皇后,先后诛杀谋害太子的江充等数十人三族。同时,通过调查也明白了背后的黑手就是刘屈氂、李广利。当宦官郭穰向其举报:“丞相夫人、贰师将军诅咒皇上,欲立昌邑王为帝。” 因此,汉武帝大怒,将刘屈氂腰斩东市,其三族、李广利三族同时被诛,因此而死者达数万人(是否三万余人,并无史料记载)。这时,正在同匈奴作战的李广利闻信后,遂投降匈奴。

还真是应了一句古话:“一报还一报。”刘屈氂、李广利、江充推动了“巫蛊之案”的发生,最终也都死在了“巫蛊之案”上,还真是自搬石头砸自脚,自作自受。此事,也如一记警钟敲在了汉武帝的头上,从而令其静心悔省,并于公元前89年于新疆轮台颁下了自污其身的“罪己诏”,从此汉朝走上了休养生息的治国道路。


祥子谈历史


汉武帝到了晚年,十分怕死,也很迷信。他经常找一些方士和巫婆神棍给自己做法祈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当时长安就有很多方士和神巫,他们都是以各种邪术迷惑官员和老百姓。

这些邪术中,有一种叫做“巫蛊”,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制作一个小木偶,在木偶身上写上被诅咒对象的名字、生日,然后由巫师施以诅咒之后,再把它埋到诅咒对象的家里或者附近,就能给诅咒对象带来灾难。

汉武帝剧照:


本来这是个迷信行为,起不了什么作用,但经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在汉武帝时却引发了一场大灾难,这就是武帝时有名的“巫蛊之祸”。

这场灾难的引发原因也很有意思。当时宰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为挪用了禁军的经费一千九百万钱,被逮捕下狱。公孙贺得救自己的儿子啊,向汉武帝求情,汉武帝同意了,但提出了解一个条件,就是抓住一个叫朱世安的通辑犯,以命换命。

公孙贺为了救儿子,就想方设法的抓住了朱世安。没想到姓朱的在狱中举报,说是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并在皇宫里埋了木偶人,诅咒汉武帝。


武帝一查,还真有这回事,因此公孙贺父子被逮捕,两人俱死于狱中,公孙家全家被灭族。受到牵连,连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大将军卫青的儿子卫伉都被处死了。

这件事之后,汉武帝联想到,会不会还有另外的人用这种巫术来诅咒自己呢?就派江充调查。江充这个人平日里得罪了不少人,包括太子刘据,就想利用这件事做文章,把事件扩大化。

刘据剧照:

江充先从那些失宠的妃嫔的房间入手一直查,直到查到皇后和太子住的宫殿,并向汉武帝报告说:

“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

太子心里很怕,就去找老师石德商量。石德说这种情况下,你浑身是嘴都说不清楚了,要是再不行动,扶苏就是你的榜样。

于是太子刘据假传下武帝圣旨,杀死江充,并将情况报告给了母后卫子夫。经卫子夫同意,调用长乐宫的卫卒控制局面。

当时长安城中大乱,都以为太子要造反了。 由于当时武帝不在长安,江充的党羽乘机在他面前诬告太子谋反。武帝大怒,命丞相刘屈牦带兵去镇压。


太子将狱中囚犯释放,将他们组织起来,纠集数万人对抗。双方打了五天,最后刘据战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亡,太子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刘据刚出生仅几个月的孙子刘病已被关入了大牢。(刘病已就是后来的宣帝)

太子的“反叛”被平定后,武帝让人追查此事,结果发现江充上报的许多“巫蛊”的行为都是他凭空捏造的。汉武帝因听信了江充的话,结果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和两个孙子,不禁大怒,将江充及其党羽都处死灭族。

卫子夫剧照:


连与此事关系不大的北军指挥任安都被腰斩了。 这件事后来还有延续。太子死后,武帝的小舅子李广利,想运作自己外甥刘髆当上太子,便同丞相刘屈牦商量,得到了刘屈牦的支持。

没想到又被人告发,说刘屈氂与李广利也埋了小木偶人,诅咒汉武帝早死,让刘髆为帝。结果刘屈氂一家被杀,李广利家人也被逮捕。

当时李广利正在和匈奴作战,为了活命,他选择投降了匈奴,李家也因此被灭族。

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开缰拓土,可惜老来昏庸,笃信神鬼,轻信小人,又迷恋权力,多疑滥杀,这才有了牵连几十万人的这场大灾难,真的令人痛心。


刚日读史


武帝灭刘其实是包含在整个武帝执政后期的政治大清洗中,在这场政治清洗中牵扯了四十余万人,其中刘氏三族三万余人受牵连。而此事的根源在于汉武帝执政后期的“巫蛊之祸”,由汉武帝后宫引起,蔓延至整个朝廷,波及了朝廷重臣、太子刘据势力、卫子夫以及外戚势力等。而这场政治浩劫中大批朝廷官员和刘氏宗亲被诛,致使国本动摇,被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事件背景

秦汉时期巫蛊之术方开始盛行,这里好的一面是老百姓用以占卜避祸的精神寄托,但其中的巫术还有用木偶人诅咒的“功效”。汉武帝晚年身体多病,且精神状态不好,因此才怀疑有人大逆不道,施以巫蛊所致。


汉武帝虽然是千古一帝,但也难过美人关,其一生沉迷女色是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后宫无数佳丽是喜新厌旧,后宫女人多是非,为了争得恩宠,后宫嫔妃邀请女巫入宫,以巫术诅咒竞争对手,以至后宫迷乱,再由后宫牵连朝廷大臣。此时皇后卫子夫也已年老色衰,不得汉武帝恩宠,而卫家外戚势力又权势滔天,再受巫蛊之事牵连。

“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上怒,斩门候。”——《资治通鉴》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于建章宫休息时,恍惚间看到一佩剑男子入中龙华门,怀疑是刺客,于是下令抓捕,未遂。因此汉武帝大怒,宫门侍卫皆遭处斩。随后汉武帝征调三辅骑兵彻查上林苑,继而关闭长安城门,进行全面搜索,全城戒严十一日,宫中巫蛊之事浮出水面。

事件经过

“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上且上甘泉,使巫当驰道埋偶人,祝诅上,有恶言。”——《治资通鉴》

本来巫蛊风波并没有什么大事,汉武帝也没有继续追究,但时任丞相的公孙贺,为了给获罪的儿子公孙敬声赎罪,主动请缨负责抓捕江洋大盗朱世安,哪知抓捕成功之后,朱世安不知是出于报复还是怀着侥幸心理,在狱中上书汉武帝告发公孙家族的巫蛊之行和私通之罪。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待揭发之事查明坐实之后,公孙贺与其子皆赐死于狱中,并被诛灭三族,此事亦牵连出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长子卫伉,皆被处死。公孙贺之妻是卫子夫的姐姐,卫氏集团在这一件事中受到了沉重打击,随即刘屈氂出任了汉庭丞相。



“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为大逆无道;自京师、三辅连及郡、国,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资治通鉴》

由于这一次的巫蛊举报成功,因此但凡于宫中出现摩擦和矛盾,都会告发到武帝那里,并且罪名都是以巫蛊诅咒皇帝。众多后宫妃嫔、宫女甚至大臣被杀,一时间人心惶惶。这也就为一名奸臣的挑拨离间提供了机会,这个人就是江充。江充是汉武帝的近臣,但此时汉武帝已是暮年,而江充与储君刘据和卫皇后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在汉武帝再次梦见被人追杀后,汉武帝重病不起,他决定搅弄一番风云,把太子和皇后拉下水。


于是江充以巫蛊为原因,向武帝进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请求为汉武帝彻查,而其目标则是自己的政敌和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太子以及皇后。一番彻查以后,江充上报汉武帝“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也就是说太子刘据一直在以巫蛊诅咒皇帝。刘据得知消息后深知陷入危局,于是问计自己的老师石德,石徳自知身为太子老师,太子获罪自己也难免株连,于是献计刘据化被动为主动,假传圣旨诛杀了江充等一干党羽。


起初太子出于自保,又考虑父皇身边尚有奸臣诬陷,自己有口难辩,于是假传圣旨召集军士企图前往甘泉宫辩解。但毕竟是动了军队,人多嘴杂之下,传到汉武帝耳边已经是太子起兵谋反了。关键是汉武帝也认定了太子是谋反,因此令丞相召集兵马平叛,这就在首都长安形成了流血事件。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太子兵败逃亡,汉武帝迁怒卫皇后,收回卫皇后印玺和绶带,卫皇后继而于宫中自杀。太子刘据逃到湖县后被当地官府查到,抓捕前自缢而亡。刘据反叛一案中参与或者提供帮助的人员几乎全部遭到灭族。


在太子谋逆中,汉武帝诛杀了一大批刘氏宗族成员和卫氏外戚成员,而在汉武帝觉悟过来以后又是一轮杀戮。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的时候,随着一些巫蛊诅咒案件调查清楚以后,发现了诸多不实的诬告。加之诸如田千秋、令孤茂等忠臣遗老的上书,汉武帝也明白了刘据起兵诛杀江充也只是出于自保,随后便将江充家人满门抄斩,同谋苏文也被处死,丞相刘屈氂等相关人物亦均被处死,牵连人数甚广。

汉武帝在诛刘事件中最为怜惜的是太子刘据无辜遭害,幸幸苦苦培养的储君,为太子打下的基业毁于一旦,不仅储君归西,高层政治集团官员也大批被杀,为后来汉庭的霍光专权埋下祸根。汉武帝为祭奠太子,修建“思子宫”,又在太子亡故之地湖县修建“归来望思台”。而在此事件中波及了四十余万人,其中刘氏三族涉及三万余人。


棍哥观史


电视剧中的汉武帝  毛泽东的《泌园春·雪》有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意思是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及成吉思汗这五位帝王雄才伟略,堪称中国历史开天辟地之先驱。然而在五人当中,汉武帝刘彻却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因为他早年的努力,创造了大汉民族一统天下的伟业,而在他的晚年,却因为疑神疑鬼而灭了三族,这是怎么回事呢?  西汉“文景之治”后,国家财力日渐雄厚,到了武帝时代,钱多到仓库里都放不下了。此时,汉武帝刘彻有了和匈奴开战的决心和资本。再加上他的麾下集合了像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的一代英才猛将,更让他有了对匈奴开战,战则必胜的信心。终于一战于漠北,再战于阴山,彻底将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回了原始社会。社会各界对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大加赞赏,刘彻自己也开始变得飘飘然了。他那疑神疑鬼的毛病开始显现出来。  征和元年,汉武帝梦中发现有人带剑要行刺自己,待他醒来后,却发现空无一人。但是,他认为做梦为实,于是下令内卫到处抓拿梦中行刺自己之人。正值有一地方恶霸上书,借此机会诬告丞相公孙贺,说他的儿子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意图谋害武帝。汉武帝信以为真,不加勘察,即下令将公孙贺满门抄斩,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女儿阳石公主。  然而此事并没有完,恶梦连连的汉武帝始终坚信有人在幕后指使,派人到处抓捕所谓的凶手。终于逼得太子无法忍受,奋起反抗,事后兵败被杀,连累皇后自缢。宫内宫外刘氏家族被牵连杀害者达三万余人,鲜血染红了长安城,此次灭三族行动,完全是刘彻疑神疑鬼造成的,这也给这位伟人身下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耻辱印记。


抽的不是烟j是梦想


\t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十六岁登基,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攘夷拓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西汉王朝的发展乃至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深远。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由他取的名字到至今仍在使用。

汉武帝晚年多病异常,为求长生不老乱吃所谓丹药,导致他整天疑神疑鬼,狂躁易怒,恰好隐忧被弄臣利用,制造了汉朝最大的血案。

“巫蛊之祸”仅是一种表象,实质就是权力之争,这场政治浩劫致使国本动摇,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位关键人物:

刘屈氂:汉武帝刘彻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左丞相;

太子刘据: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所生;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嫁丞相公孙贺。

昌邑王刘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所出;李夫人长兄是李广利,李广利之女嫁左丞相刘屈氂之子。

公元前92年,汉武帝于建章宫休息时,朱世安手持佩剑进入中龙华门,抓捕未遂。

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骄奢淫逸、擅自动用军饷,事发被捕下狱。公孙贺以抓捕朱安世为条件换取儿子自由之身。

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朝廷,揭发说:"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得知陛下将要前往甘泉宫,便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巫蛊偶人,诅咒陛下,口出恶言。"

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

经调查罪名属实,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随即刘屈氂出任丞相,太子集团在这一件事中受到了沉重打击,与邑王刘髆之间的势力强弱瞬间来了个大逆转。

一个通缉犯,在狱中的上书居然能够直达天庭,居然能知晓公主和谁私通,知晓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诅咒皇帝这种应该是隐秘至极的事情,真是匪夷所思。

这是刘屈氂与李广利密谋废刘据、立刘髆的第一步而已。

汉武帝命宠臣江充继续深挖巫蛊案。

江充,西汉赵国邯郸人,因其妹善歌舞,嫁与赵国太子刘丹为妻。江充曾向赵王刘彭祖告发刘丹,遭刘丹搜捕而仓皇逃入长安,就是这位靠告密起家,心如蛇蝎,手段狠毒的小人,却深得武帝的青睐和信任。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江充终日心中惶恐,唯恐太子继位后会诛杀他,刘屈氂、李广利、刘髆和江充决定借助巫蛊制造机会彻底拿下太子刘据,江充提前把以太子口吻笔迹咒骂汉武帝的文字让内奸藏在太子东宫,“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自公孙贺一事后对巫蛊之事深信不疑的汉武帝勃然大怒。

刘据一时难以辩解,最终选择听信其老师石德的建议:派人冒充汉武帝使者,拘捕江充等人,并向文武百官宣布江充谋反,杀掉了江充。

正在外地避暑的汉武帝闻讯后后,派使者召太子,使者惧怕并未前往,反而谎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

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之军激战五日,最终太子兵败逃走,汉武帝随后将太子的众多门客全部处死,跟随太子的也以谋反罪灭族。太子后屡次被官兵围捕,迫于压力自杀。

公元前90年,汉武帝终于弄清事实真相,将刘屈氂腰斩东市,将江充、刘屈氂和李广利三族同时被诛,因此而死者达数万人。

汉武帝在宫中建了一座“思子宫”和在太子自杀身亡的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对刘据的哀思。


美丽青春您真痘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出过的著名帝王将相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实中的一位比较有争议的皇帝,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汉代的第七位皇帝,对于他的一生,历史对其的评价多是功过两参。很多人认为汉武帝刘彻明明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他在位54年间,在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军事上吞并朝鲜,驱赶匈奴,在外交上深探西域,促进交流。可以说,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整个汉朝无论是在文化,军事还是名望方面都发展到了顶峰。

但是我们要有一分为二的思想,不仅仅只看见他的功,还要客观了解评价他的过。汉武帝晚年时期,糊涂多疑,生活奢侈,常常为了享乐,建造宫室,大兴土木。除此之外,他还嗜血弑杀,他加重了刑法,增长了赋税,一心只醉心追求长生之道。

如此情形下的汉武帝,如何能不犯错,据说晚年的汉武帝糊涂到连本家皇族也不放过,曾经光刘氏家族三族就杀了三万余人,这在当时是十分骇人听闻的,那么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才会导致酿就如此惨案呢?

其实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忠奸不分,多疑糊涂,这时又刚好发生朝臣公孙贺公孙敬父子与阳石公主通奸事件发生,随后又牵扯出其运用巫蛊诅咒汉武帝刘彻的事件,于是汉武帝震怒,下令将公孙贺公孙敬父子与阳石公主及有牵连之人全部处死,当时牵连之人数以千计。

但是这只是事件的开始,一次巫蛊诅咒使汉武帝怀疑可能也会有其他人运用此法谋害自己,于是他命令当时的宠臣江充彻底调查巫蛊之事,江充这个人睚眦必报,心狠手辣,在他掌权调查巫蛊事件后,他四处借机抱负与其有过节的人,利用巫蛊栽赃陷害。除此之外,他还创立严酷刑法,对被栽赃者严刑逼供,使其只能认罪。


一时之间,朝堂之间变得乌烟瘴气,众人恐慌不以,据说在几天之间,受牵连者就多达数万人,其中还不乏皇室宗亲。

轻易诬陷成功,使江充日渐膨胀,因为当时的太子刘据与其深有间隙,所以江充担心日后太子继位后追加报复,所以他企图先下手为强,于是他事先藏匿诅咒巫蛊木偶于太子宫内,并上报汉武帝。

年轻的太子刘据一时间惊慌所措,这时的他深知如果坐以待毙,公孙父子,诸位公主的下场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于是太子刘据无奈只能起兵反抗,但是最后因为寡不敌众,兵败逃亡在外,而后因为拒绝被捕受辱而自尽。

都说母凭子贵,儿子受辱自尽,母亲自然也不能独身,当时的皇后卫子夫也因为不能证明清白不堪受辱而自尽,皇后太子的死亡,使汉武帝为愤怒所蒙蔽,对包括皇室宗亲后宫嫔妃朝中大臣在内的人进行大力打击清洗,据说,光刘氏皇室家族三族就被灭杀三万余人,其他受牵连者就更是不用说了。


夏目历史君


汉武帝杀三万人,灭刘家三族是巫蛊之祸。汉武帝之所大杀四方,尤其是诛杀丞相刘屈髦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得三族,在历史记载中,是汉武帝为了给巫蛊之祸找到政治负责人,找替罪羊。

作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汉武帝有超人的权术手段,但是到了晚年,刘彻也不免更加采集,迷信长生之道。刘彻早年经历过一次巫蛊事件,即废后陈皇后被废的罪名就是搞这些迷信活动,在对匈奴作战中,刘彻更了解到,巫蛊这事儿从胡人那儿传入中原的,可能更可怕,尤其是对自己的统治和自己的长生不老大业都不利。

所以武帝对涉及巫蛊的案件处罚一向是只有更重,没有最重。

这是巫蛊事件的基本盘,即武帝到了晚年权力欲望更加强烈,操控臣子的手段更加高超,对于从精神和行动上的不轨更加警惕和严厉。

在政治背景上,当时西汉朝堂有两件大事,第一是丞相公孙贺慢慢失势。公孙贺早年是跟着卫青一起远征匈奴的虎将,但是公孙贺听到武帝任命自己为丞相也不免大哭,因为他知道前任几个丞相没有一个好下场,如此强势的君主,怕呀。但是怕也得干这个丞相。

另一个政治背景是,武帝用法严苛,重用酷吏;征伐匈奴,耗费民力巨大。

而他的太子刘据却是个宽厚之人,常常以武帝重重判刑的人平反,并且太子本人十分反对长期用兵。自古年老的君主和壮年太子之间的关系就相当难处理,遇到汉武帝这种权力欲望强,又十分猜忌的郡主就更难。

而朝中嫉恨太子的人很多,他们常常诋毁太子,《治治通鉴》记载: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羽,故太子誉少而毁多。

这就证明,实际上武帝朝已经形成了派系,而汉武帝只要还在一天,就会继续强势主导自己的强势政策。这时,有人告发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为巫蛊咒武帝,还说与阳石公主通奸,武帝闻听大怒。公孙贺父子被下狱而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

重臣、皇族、前大将军之子都被杀死,实际上这背后有着极为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些都是支持太子的人。公孙贺被杀之后,汉武帝找了个老实人来当丞相——刘屈髦,他知道这人还有些本事,但没胆子和自己唱反调。同时命令江充继续追查巫蛊。

这江充算是一朝权在手,就不顾一切的典型代表,得令之后的江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江充趁机打击朝中的实力派,支持太子的人,别管是真的假的一律是屈打成招给个罪名就弄死,闹得就越来越大,甚至小民之间都相互告发,前后被杀和牵连的人已经有数万人。

汉武帝这时候倒没觉得杀人多,还移驾甘泉宫,跑出去度假了。

而江充搞到了太子的头上,太子刘据忍无可忍干脆诛杀江充,趁机起兵,这时候是征和二年。刘据带兵进攻丞相府,刘屈氂引身逃跑,丢失左丞相官印。武帝听闻消息之后非常愤怒,以为太子反叛,他命令刘丞相立刻平叛。

刘据的起兵理由是武帝病困甘泉宫,太子起兵诛杀奸臣,迎回皇帝。但刘丞相拿到的就是调兵虎符和圣旨了,太子则调集长安城内的囚徒和百姓组成军队。汉武帝则下诏征发长安周边的军队都归刘丞相指挥。

都是刘家的人,就此打的不可开交,两军激战数天,死伤数万人,战场上的血都流入了护城河。最终刘据的军队失败,向南逃奔覆盎城门,逃出城去。既然兵败,祸事不可避免,刘据很快就自杀了。

汉武帝大肆封赏这次平叛的功臣,而追随刘据的大臣和将领又再次遭到灭族,就此太子一党被彻底清除。

到这儿,因为这场大乱死伤已经超过十万人。之后刘彻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甚至特意建了一座思子亭来悼念太子,又把皇孙重新诏入内廷。

刘彻逐渐明白,巫蛊这件大事儿,是自己干错了。这么大的事儿,自然得有替罪羊吧!正在此时,丞相刘屈髦开始作死了。原来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有拥立自己的外甥成为新的太子的想法,请刘丞相帮忙,刘丞相满口答应,开始策动这件事。

汉武帝晚年最在乎的就是废立的事情,刘丞相这次是死催的,很快有人告发刘屈氂的夫人因为刘屈氂多次受到汉武帝谴责,而指使巫师在祭祀土地神时诅咒汉武帝,还说刘屈髦与李广利共同祷告祭祀,想使昌邑王刘髆当皇帝。

汉武帝闻听此言异常愤怒,当即把所有巫蛊之祸的锅都甩给刘丞相,把刘屈髦定为大逆不道罪。之后刘屈髦被押在车上游街示众,然后在长安东市腰斩,刘屈氂的妻子押赴华阳街斩首示众。李广利的妻子儿女也收捕入狱。李广利听到这个消息,投降了匈奴,其宗族全部被处死。

至此,这场大乱才算告一段落,前后死伤之惨,汉武帝的手段不可谓不狠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