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肺结节≠肺癌,体检发现结节,专家告诉你该怎么办

肺癌专题之肺结节篇(三)


近几年,肺结节的检出率有所升高,这可能是肺结节患病率增高,也可能是影像设备更新、医生诊断能力提高等。不管是什么原因,检查出肺部结节我们都应该正确对待,不要因为不了解或听信传言,就惶恐不安,给自己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

病例分享:

王女士今年51岁,2年前单位体检时查出左肺里长了一个小结节,医生建议王女士要定期复查。但王女士觉得自己身体健健康康的,啥症状都没有,就没放在心上,也没听医生的话去定期复查。

2个月前,王女士突然咳嗽起来,而且越来越剧烈,频次也越来越高。一晃两个月过去,该吃的药也吃遍了,情况一直不见好转。最后王女士去了医院就诊。

查了CT,医生与两年前的肺部CT一对比发现,结节明显增大。

更糟糕的是,医生怀疑王女士很可能已经是晚期了!又进一步检查后证实,王女士得的是左上肺周围型肺癌,而且脑部已经转移。两年拖延,肺结节拖成晚期肺癌!

肺结节与肺癌究竟有何关系?

肺结节的形成是多种疾病导致的,比如炎性肉芽肿(如结核、真菌)、肺内淋巴结、错构瘤等,此类所形成的结节多数为良性结节。而恶性结节通常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主要是因癌细胞的生长不受抑制大量增殖而形成。另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肺部,也可形成结节,所以有既往肿瘤史的一定要更加小心。

据统计,在检出的肺部小结节中,小于3mm的其癌变概率仅有0.2%,小于5mm且为磨玻璃结节的,在5年随访过程中,有生长情况的只有10%左右,而得到病理证实为浸润或微浸润腺癌的仅仅0.9%。

但当肺结节直径达到8~20mm时,恶性概率升高,结节越大,恶性概率越大。

发现肺结节要如何应对?

发现肺部结节后,可以带上检查资料(影像资料等)及病历到医院就诊,请专业的医生判断性质,需要的话可再做进一步检查在判断,如条件允许的可做PET/CT检查,若有高危因素的,可经纤维支气管镜、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组织以明确诊断。

经过检查,明确诊断后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来应对,一般有以下选择:

1、口服抗生素后短期复查

肺结节由肺炎或不典型肺炎所致的,很多经过短期口服抗生素治疗后肺结节就消失或明显变小。尤其是首次发现磨玻璃结节,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

2、密切随访

某些肺结节需要通过长期的随访才能确定其性质。所以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再次做CT检查(最好是薄层CT),与之前的CT进行对比,判断大小、密度、位置等是否出现变化。一般长期随访没有变化或基本无变化的可判断为良性。而在短期内有明显生长情况的,多数为恶性。

当然,随访的间隔时间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肺癌可能性高的随访间隔较短。大部分结节如果2年内未出现变化,可考虑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如果是部分结节(如磨玻璃结节)则需要增加随访年限。

需要注意的是,持续存在磨玻璃结节大部分为癌前病变(原位腺癌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但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有文献报道6mm以下的磨玻璃结节,长大成为浸润性肺腺癌的概率约1%,且需要时间相当长,一般需要3~6年;在此任何时间点手术,患者预后都是一样的,术后五年生存期100%,且早期手术患者并没有额外获益,所以长时间随访观察并不会延误治疗。

3、手术切除

目前恶性肺结节最好的根治手段是手术切除。对于不能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肺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术式为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创伤小、愈合快、对生活影响小。

肺结节患者一方面不要过度担心手术治疗,另一方面仍需谨记,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切勿因过度焦虑而造成过度治疗。


延伸阅读




⊙如有问题可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大医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