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八皇子逼宮雍正皇帝時,為何不先控制住十三皇子胤祥呢?

絕不收兵


八阿哥胤禩藉著雍正推行新政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了天下文人,斬了陸生楠,謝濟世;旗人耕種又得罪了很多朝中滿族貴族和一大批的八旗子弟們的機會開始發動政變。他為了彌補沒有軍權的短板藉著弘時向雍正提議讓關外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讓老九遊說隆科多把握最後機會。萬事俱備,按照八阿哥的說法,事情九成把握,一成是天意。這個天意其實就是兩個人,一個是五阿哥弘晝,一個是老十三。



第一,八阿哥確實準備周全,事無鉅細

首先他抓的機會很好,年羹堯殺了孫嘉誠,田文鏡在河南雖然治績優秀,但是政策原因得罪了很多的士人,甚至發生了科舉考試發考試罷考事件。雍正為了保護田文鏡將當時清流領袖李紱,陸生楠,謝濟世定罪打為朋黨,殺了其中兩位。這幾個人都是當時讀書人心中的榜樣。旗人耕種上四個軍機大臣除了張廷玉外馬齊,胤禩,隆科多都反對其推行。這樣的環境下,雍正可以說在朝中的威望大大降低。在整頓旗務上懸而未決,所以他讓弘時去建議讓四大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從而藉著這樣的機會,掌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權。朝中大臣的人心還有軍權可以說基本上都掌握在了八阿哥黨的手中。


這樣朝廷中其實就分成了兩個大營老八,老九一派和雍正,老十三一派的較量。

第二,避免打草驚蛇

老十三,雖然當時重病在身,但是他依然是朝廷的親王,身兼數職,所以說控制老十三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事情。當時重病在身的老十三,必然會受到雍正的重視,如果老八對老十三有什麼不軌的行為,必然會被耳目眾多的雍正察覺。關外旗主進行整頓旗務的時候,雍正就曾經對老十三說過,如果老八是膿包的話,一定要擠掉他。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出,對於老八的一舉一動,雍正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掌握,但是也肯定清楚一二。所以老八如果在逼宮前控制老十三必然會打草驚蛇,還沒有逼供就導致了自己失敗。


老十三是朝廷重臣,整頓旗務事關重大,他必然會出現在朝會上,這必然是常識性思維,所以老八必然不會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

第三,五阿哥弘晝是天意也是意外

五阿哥弘晝作為一個不安世事的人,雍正把他派去,是希望他幫朝廷做一點事情。老八和三阿哥把他帶在身邊也主要是因為弘晝可以作為一個雍正旨意的見證人,而且這個見證人還不會亂說話。所以不管是雍正還是三阿哥弘時和老八都對弘晝的個人行為不放在心上。誰都沒有想到弘晝會成為這次朝會的意外。他一句話也不說,而是在上朝的路上堵住了老十三說明的情況,老十三立馬掉頭就去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知道老石山下落的只有弘晝,雍正和老八都基本上沒有任何訊息,所以老十三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奪回兵權,幫助雍正逆轉。


所以我們會見到很多人在說《雍正王朝》中弘晝才是雍正逼宮逆轉的最大助力。


紅雨說歷史


八爺胤禩在啟動八王議政逼宮前,沒有提前對十三爺胤祥進行控制,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

1、對十三爺不夠重視。

八爺胤禩一直對自己的智慧擁有盲目的自信,對於九子奪嫡的失敗原因其實並沒有歸結到十三爺身上,對十三爺不夠重視。

認為上次之所以輸掉是因為漏算了隆科多,沒有想到隆科多站在了四爺胤禛的身邊,因此這次逼宮,首先就是拉攏了隆科多,確保了隆科多站在自己的身邊,十三爺一個半死之人,更加不用顧忌。

2、過於自信

八爺胤禩自從“九子奪嫡”失敗之後就一直在謀劃推翻雍正的動作。

如今藉助關外旗主王爺將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控制在了自己手中,而且宮中還有隆科多的防衛部隊,還有弘時作為內應,認為自己這次的行動萬無一失,所以他根本沒有將十三爺放在心上。

3、保密的需求,避免打草驚蛇。

十三爺身邊肯定有護衛,為了控制十三爺,發生打鬥,驚動了侍衛,容易將事情提前暴露,很可能是整個行動功虧一簣。

做好保密工作,十三爺胤祥進到大殿之中,在進行控制,出不了宮門,出不了京城,十三爺的作用一點也沒有。

況且,八爺胤禩手裡也沒有多餘的人馬進行調用。隆科多要控制大內,關外的旗主王爺的兵也要控制住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

所以胤禩想要綁架胤祥也沒有人手,沒有好的時機,還不如不做。


逝去即歷史


如果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來看,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十三爺胤祥掌管天下兵馬,八爺黨根本沒有機會控制他,也沒有條件和能力控制他,這確實是主要原因,但是為什麼就沒有防住十三爺呢?

歷史上沒有皇八子逼宮的事件,胤禩也沒有能力和機會發動逼宮,只能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來分析。

1.獨處高處的總理王大臣

雍正即位之後,便冊封老八胤禩為總理王大臣,這和歷史有點不同,歷史上是冊封胤禩、胤祥、隆科多和馬齊為總理大臣。不管怎麼個封法,雍正皇帝的用意和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暫時將老八胤禩及其八爺黨穩住,讓胤祥等人牢牢看住胤禩,實際上等於將老八軟禁在“高處”,讓他“高處不勝寒”。八爺黨的勢力太大,以雍正剛剛即位的基礎,還不能一下子剷除,他採取這樣的措施,既是對老八胤禩的利用,也是對老八胤禩的監視。

歷史上的老八胤禩封為總理大臣後,實際上很少接觸有關核心要事,諸多大事基本上都饒過胤禩,胤祥才是內閣的最大主角,很多大事要事的決定都出自胤祥之手。

在《雍正王朝》裡,胤禩被封為總理王大臣後,實際參與比如印發新朝銅錢,結果遭到孫嘉誠的揭露,然後主要工作就是攛掇弘時篡位,打橫炮使邪力坐看雍正笑話,比如保諾敏張廷璐等,實在沒有做出幾件拿得出手的大事,這也從側面說明,他這個總理王大臣實際上並沒有掌握多大的實權,手中沒有實權,就難以牽制或者出手對實權派人物的打擊和防範,比如胤祥,他靠什麼來防範胤祥呢?

2.怡親王胤祥

在雍正新組建內閣,包括後來的軍機處中,老八胤禩雖然是總理王大臣,但是實權卻掌握在老十三胤祥手中,張廷玉是老老實實的秘書派,隆科多因為諾敏案失寵。

更為重要的是,兵權一直被胤祥牢牢掌握。雖然,和關外的鐵帽子王爺的主要聯繫人是老八胤禩,但是雍正時代的這些八旗王爺已經比不得早期的八旗軍了。前清的軍隊由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組成,到順治帝入主中原,康熙平三藩的時候,八旗軍已經喪失銳氣,真正為大清平定南方地區的則是以漢人為主的綠營軍。可以想象,天下所有的兵馬都為胤祥掌握,胤禩只有聯繫人的身份,而且還被時刻監視,他如何形成對胤祥的反制?

3.暗度陳倉之策

在這種格局之下,老八胤禩實際上玩得是“暗度陳倉”之策,寄希望於進京整頓旗營兵務的那四千官兵。而且,老八胤禩只是挑起旗主王爺們對於新政的不滿,但是缺乏逼宮站得住腳的主題,一個八王議政一出臺就被張廷玉駁得體無完膚。這讓人覺得老八胤禩實在太過大意。

更為要命的是,所謂九成勝算,竟然沒有胤祥什麼事。這說明,胤禩完全只是孤注一擲之舉,因為他自己也知道,雍正收拾他只是遲早的事情,何不就此賭一把?

我們回過頭來捋一下胤禩的思路,其核心就是以推弘時上位為主要目的,控制朝政大權,估計就想當一回多爾袞。而手段是收買隆科多控制九門,再“暗度陳倉”控制豐臺大營的兵權,這兩條曾是康熙皇帝為雍正上臺準備的“法寶”,胤禩也用上了。

問題在於,隆科多是一個投機分子,並沒有真心參與這場風險巨大的政治鬥爭,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溜之大吉。這在逼宮的現場已經表現出來了。另外,豐臺大營的兵權實際控制在胤祥之手,幾個整頓旗營兵務的參將不可能立馬奪取兵權,他們只是來“學習和整頓”的,當時弘晝在朝堂上只說是“共管”,並沒有說兵權已經交給旗主王爺帶來的參將。所以,這實際上是很不穩定的,兵權並沒有被分割或侵佔,同樣玩得是一出投機的遊戲,在雍正十分嚴密的密摺監視制度下,旗主王爺們帶來的參將奪取兵權的機率幾乎為零。

用投機的方式來逼宮,老八胤禩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雍正的較量實際已經從康熙年間爭奪儲位變成了“翻身”成仁,因為他長期處於胤祥和雍正的管控和監視之下,又如何來防範和控制老十三呢?


青燈問史


因為一,老十三是四爺的死黨。陰謀成事最要緊的就是機密,老十三見事敏銳警覺,對老十三動手腳,最易陰謀敗露,所以從成事計,八爺黨不敢事先對老十三動手;二,老十三是“病老虎”。八爺黨以“以八王議政”為手段逼宮之際,老十三胤祥病得一塌糊塗,奄奄待斃,輕易不上朝議政,八爺黨輕視了老十三,他們沒料到病老虎還是老虎。三,樂觀的估計了形勢。八個鐵帽子王爺全被串通策反,受利益的誘惑,同八爺黨捆綁在一起向朝廷發難,自以為計劃周密,天衣無縫,也是八爺黨疏於防範老十三的原因之一。結論和教訓:欲成大事,計劃和籌措再小心、謹慎、周密都不過份。



我說無名


其實“八王逼宮”這件事兒,挺不符合邏輯的,即便是在《雍正王朝》的小說和電視劇裡。主要原因如下。

原因(一):《雍正王朝》小說和電視劇中,塑造的雍正皇帝,其性格鋼烈,堅忍不拔,心機甚重,意志堅強,政治大局觀強,憂國憂民,廢寢忘食,手腕強硬……這種性格的皇帝,怎麼可能任由八王爺發展,整出個“八王議政”來?

原因(二):雍正皇帝的一大政治手腕便是“專權”,想要專權要做兩件事。一是培養自己的鐵桿政治團隊,二是設置專權機構。雍正都做到了。他把科考放到舉足輕重的位置,為學生掌燈,就是為了拉攏人心,逐步給朝廷換血。雍正設立軍機處,到處布眼線,還給與密摺專奏權,改革朝廷機構。這一切都是為了專權服務。這樣折騰上若干年,整個朝廷應該是都控制在雍正手裡,才符合邏輯,怎麼可能只有十三爺和張廷玉支持他,其他都迎合八爺搞“八王議政”?

實際歷史也是如此。雍正繼位以後,八爺還沒開始跳彈,就被雍正搞掉了。更不要說搞出“八王議政”了。

但小說裡寫了,電視也播了,就只好議一下,八爺搞“八王議政“怎麼就忘了十三爺咧?即使當時十三爺快死了,也是大權在握,而且又是王爺,位高權重,一百個隆科多也不是他對手啊!

我感覺十三爺就像是聖鬥士的雅典娜,只要雍正遇難了,立馬橫空出現,力挽狂瀾……額,一想到這個就覺得不符合歷史邏輯,倒是符合電視劇娛樂邏輯……

八爺沒有忘了十三爺。電視劇中的八爺,何等睿智,何等隱忍,何等周密……這樣的人,咋會忘了十三爺,這個當年皇位之爭的殺手鐧?忘了反而不符合電視劇邏輯。

那咋就沒有提前把十三爺做掉咧?或者等十三爺掛了再“八王議政”不好嗎?

問題一的答案。八爺時刻惦記著十三爺,卻不能把他做掉。一是十三爺是隻熊貓,重兵保護,他搞不掉,二是,十三爺搞“八王議政”,是從“德”入手的,既然是“德”,他搞了十三爺,德從何來?他苦心經營的龐大黨羽,都會因為他的“失德”,逐漸發展到人在心不在。為啥不偷偷搞掉?十三爺不是普通人,是一發系千軍的人,是天天上新聞聯播的人,暗殺是暗殺不掉滴。為啥不去拉攏?十三爺都快死了,去換個門派,而且還是個不把穩的門派,明顯不可能。那八爺還能怎麼辦?求菩薩唄:菩薩,讓那個老十三趕緊掛了吧,至少叫他不要跳出來折騰。

問題二的答案。八爺為啥不等十三爺掛了再“八王議政”?“時局”這個東西很微妙,政治機會來了就是來了,把握不把握,把握成什麼樣,是你的事。機會就一回。八爺搞“八王議政”的時候,正好就是“八王議政”的最佳時機。搞得定搞不定就看造化了,如果這個機會過了,即使十三爺變成骨灰了,他也成功不了。八爺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以,他沒等十三爺掛掉。

所以,八爺沒控制十三爺。回答完畢。

最後來張自拍,解解“不知貼什麼圖”之苦。


簡單and複雜


在《雍正王朝》中,胤禩兩次衝擊皇位都倒在了十三爺胤祥的腳下。尤其是第二次,他控制了京外兩營和隆科多,並向雍正提出八王議政的建議,以架空皇權,幾乎已經接近成功,但最終仍是胤祥將兵權重新奪回,粉碎了胤禩的陰謀。




很多人會覺得,有了第一次的教訓,胤禩這次應該先把胤祥控制住,再去逼宮。那麼,為什麼胤禩沒有選擇先控制胤祥呢?

第一,胤禩認為胤祥病入膏肓,沒必要再控制他。胤祥此時已經病入膏肓,對於朝政的參與已經很少了,只顧在家養病等死。胤禩覺得胤祥十有八九沒有覺察到他們的行動,否則他們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奪取了京外兩營的兵權。所以胤禩覺得,控不控制胤祥已經無關緊要了。



第二,控制胤祥是一個很困難的事,一旦打草驚蛇,事情反倒會功敗垂成。胤祥作為一個掌握軍政大權的實權王爺,胤禩想控制他甚至軟禁他其實是很難的。一方面,胤祥出入王府宮禁肯定有一定的安保措施,一般人想要近他的身是很困難的。另一方面,即便胤禩得手,將胤祥軟禁,能不能徹底控制胤祥,避免他將消息傳遞給雍正,也是一個問題,畢竟胤祥身邊密探無數,防不勝防。一旦雍正得知消息或是發覺胤祥有危險,肯定會先下手做準備,胤禩十有八九會功敗垂成。

第三,如果能夠在朝會上直接把雍正和胤祥兩個人一網打盡,這對胤禩其實是一個利好。胤禩已經控制了京外兩營和隆科多,宮禁已經在他掌握之中,他大可以在朝會上直接控制雍正和胤祥兩個人,將其一網打盡。其實胤禩比較怕的情形反而是胤祥在外面,無論是被軟禁還是未出席,只要他在外面,都會成為胤禩的心腹大患。



所以,胤禩並沒有選擇先下手控制胤祥,而是等待朝會時一次性解決。但他沒想到的是,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弘晝在最後時刻向胤祥告了密,胤祥直接掉頭去奪兵權,雍正這才由此躲過了一劫。


達摩說


首先聲明,小編的回答是結合電視劇和二月河的歷史小說《雍正王朝》一起來回答的。

老八胤禩絕對不會在鼓動謀劃八王議政之前,綁架老十三怡親王允祥的,這是嫌事兒洩露得慢,還是嫌自己死得太遲啊!

一,要知道,雍正繼位,任命了廉親王胤禩,隆科多,怡親王胤祥,馬齊,張廷玉為輔政大臣。但是誰最受寵,誰實權最大?當然是老十三,不客氣一點說,胤祥當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是名副其實的首相(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總理)。他的官邸警衛能少嗎?再說以雍正皇帝多疑性格,會讓愛弟處於危險中嗎?

二,允祥和李衛在押送朝廷欽犯年大將軍幕僚汪景祺的時候,曾收伏一個武林隱世世家--端木世家(與皇甫世家齊名)的端木公子。

簡述過程,端木世家老爺子秉承明代開始就實行的家法,世世代代不與朝廷來往,更不與當官的聯姻。

但是,端木公子在收田租時,恰好救了康熙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龍的女兒,她在於成龍逝世以後,清官嗎,家裡也沒積蓄,依靠採桑葉養蠶為生,被地主家公子帶著惡奴要搶親,被端木公子沒花力氣就打跑了!

結果二人相愛了,端木公子要娶大清這位前二江總督的女兒,被老爺子執行家法,趕出了家門,於是只好投奔自己鄉下的奶孃。但是路途遙遠,又餓又渴,渾身無力時被惡犬咬傷。端木公子打死惡犬後趕到奶孃家不久狂犬病便發作了。

她的奶孃帶他求醫時遇上了李衛和老十三胤祥,李衛用一張叫花子的偏方治好了端木公子的病,並親自到端木世家去說親。

李衛說:“老爺子,要是天下所有士紳都和端木世家一樣,不和官員聯姻,我李衛的女兒是否要去做尼姑了?于成龍是康熙朝第一號清官,他的女兒莫非會辱沒了端木世家的門庭?”

端木老爺子最後大悟,廢了這條家法,為了報恩,讓兒子跟了李衛,負責安保。李衛把這個人情又轉送給了十三爺!

胤祥和李衛救了一個絕世高手,胤祥的親兵衛隊和李衛的大量捕快,以及押送汪景祺的人那麼多,老八會不知道嗎?

三,八王議政陰謀在朝堂上在胤祥叫圖裡琛帶一棚(軍事單位)御林軍進來以後,便徹底的失敗了。

這時,怡親王胤祥終於狂吐一口鮮血,倒了!後來御醫用盡手段,搶救了過來!

但是,這個冷麵皇帝胤禛把老十三的病加重全部歸罪於八爺黨,宣佈把老八,老九,老十全部圈禁,老十四軟禁在家裡。

這還不解恨,還下旨把胤禩改名阿其那(滿文豬的意思),胤禟改名塞思黑(狗)。老十四因為一母同胞,沒法改名,才放過。

如此看來,胤禩在八王議政之前,怎麼敢去綁架老十三怡親王胤祥啊?







南雷霆峰


八皇子逼宮雍正皇帝時,為何不先控制住十三皇子胤祥呢

在雍正王朝裡面,八阿哥胤禩勾結關外的鐵帽子王向雍正皇帝逼宮,可謂是一場重頭戲。本來事情進行的還算順利,基本上已經接近於成功,但是最後關頭被十三王爺胤祥給破壞了,八阿哥精心佈局,最終卻功敗垂成。

也許很多人認為八王在進行這項逼宮大行動的時候,應該先把十三王爺給控制起來。但是當時以八王的實力來講,想控制十三王爺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八王爺最大的官職就是所謂的總理王大臣而已,但是他並不能管理軍隊,手上一點兵權也沒有。而且當時的總理王大臣,事實上有4個。除了八王爺之外,還有十三王爺,馬齊和隆科多。除了八王爺之外,另外三個人事實上都是雍正的親信加心腹。

看起來八王爺這個總理王大臣似乎很有威力,但事實上這完全是一個雞肋而已。因為真正在處理國家大事上,他一直受另外三個人再加上雍正皇帝的鉗制,根本沒有掌握多大實際的權力。說到底,八王爺只是能管一點小事而已,真正的大事根本做不了主。因為在當年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八王爺和雍正皇帝就是死對頭,是爭奪皇位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雍正皇帝是根本不可能給他多大的權力,現在讓他當這個所謂的總理王大臣,只是為了暫時穩住八王爺,收買人心而已。

八王爺也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一直過得非常憋屈。為了擺脫困境,他借整頓旗務的機會和關外的鐵帽子王進行秘密勾結,最終意圖借關外鐵帽子王的兵力來進行逼宮。但是當時京城是皇帝的地盤,想在京城搞事的話,就一定得控制京城附近的軍隊。而八王爺這個總理王大臣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更不可能控制軍權。當時八王爺在逼宮之前進行佈置的時候,召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統領前來開會,準備安插鐵帽王子王的將領到他們營中去,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統領就說,他們只聽皇帝和十三王爺的命令。

這可以看出來雍正非常相信十三王爺胤祥,同時十三王爺在整個大清朝擁有巨大的權力,遠遠超過了八王爺。所以在當時的實際情況下,八王爺根本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控制十三王爺,而反過來十三王爺可以輕易地對付八王爺。最後八王爺還不得不依靠反水投奔過來的雍正兒子弘時幫忙,才算是勉強控制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初步有了逼宮的實力。

八王爺這種事情只能夠秘密地進行,而且一直在瞞著十三王爺,千萬不能夠讓十三王爺知道了,否則就會功虧一簣。但是在正式進行逼宮的前夕,這件事情還是被十三王爺胤祥知道了,十三王爺立刻轉身前往兩個大營,將鐵帽子王安插的將領給抓了起來。這樣一來,八王爺最後這一點點指望也就沒有了,只能乖乖地束手就擒。

從整個逼宮的情況來講,八王爺的實力實在是太脆弱了,根本沒有多少勝算,唯一的那一點點勝算還是指望著雍正和十三王爺暫時無法控制軍隊。但是一旦十三王爺重新控制軍隊之後,八王爺一黨立刻就土崩瓦解了。不過在歷史上這些事情純粹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八王爺並沒有幹過陰謀逼宮的事。只不過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為了美化雍正,所以就弄出這麼一齣戲來,既然八王爺陰謀叛亂,雍正殺他自然也就不冤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簡單地說,按題主的提法,若老八提前控制胤祥,一則過早暴露目標,引起雍正的警覺;二則如果沒有胤祥的存在,老八蓄謀已久的陰謀便會得逞,後面就沒雍正什麼事了。

新政引發不滿

康熙臨終前,從個人本性與國家形勢,都不認可胤禩,評價胤禩:處處學朕,處處學得不像。朕以寬仁治人,胤禩以寬仁籠絡人心。即便胤禩本性如此,現在國家的形勢,也不容許繼續下去。

大勢已去的“八阿哥”黨,經雍正集團的壓制,也選擇了隱忍,伺機而動。雍正是實用主義者,千方百計,嘔心瀝血革除弊,增加財政稅收,也得罪了主流階級集團:

  1. 官紳一體辦差、納糧,既得罪了官員,也得罪了地方上的鄉紳;
  2. 由此,導致河南舉子的罷考,進而引發了所謂朝廷之上“清流”的群起而攻之;
  3. 拔給田地,讓習慣狩獵為生的滿人耕種,自給自足,又得罪了整個滿州部族。

隱忍一決雌雄

這令“八阿哥”黨看到了希望。“八阿哥”黨組織核心胤禩,分三步走,反戈一擊,即使當不成皇帝,也誓將雍正拉下馬,一雪前恥。

  1. 首先用張廷路供詞,將雍正的三阿哥弘時拉入自己陣營。借弘時之口,以整頓旗務為由,招關外“鐵帽子王”進京,增加“八阿哥”黨的砝碼;
  2. 以弘時、弘晝為人證,而弘時又“坑弟”,借弘晝之口,故意誤讀雍正的意思,由“鐵帽子王”的參將,共同接管豐臺、西山軍務。鉗制了京城外八旗的調動;
  3. 又說動了,對雍正有擁戴之功的隆科多,控制了整個京城。甚至隆科多的手還伸進了紫禁城,撤換了殿前的御林軍。

九成勝算之外

早在康熙逝世當晚,“八阿哥黨”不接受雍正繼位的事實,困獸猶鬥。好在內有隆科多控制京城,外有胤祥拿著金牌令箭,控制了豐臺大營,穩定了局勢。歷史又何其相似。已有九成勝算的胤禩,少算了胤祥,這個“天算”。胤禩大抵認為:

  1. 與上次逼官不同,此次雍正在暗,我在暗。要是控制住胤祥,勢必引起雍正的警覺,提前暴露逼官的意圖;
  2. 雍正不知情,斷不會授矛胤祥金牌令箭,控制豐臺大營可能性不大;再者已久病纏身的胤祥,臥病在床,久未露面,不足為懼。


胤祥力挽狂瀾

如此內有“八阿哥”黨,聯合“鐵帽子王”的殿上逼官,外有隆科多、“鐵帽子王”參將的武力威脅。僅剩下乾清宮,作為雍正最高的“棲息地”,岌岌可危。

千鈞一髮,先是王文昭率先回擊,不過給老九一個回合KO,口吐白沫。接著張廷玉舌戰群王,駁倒了胤禩他們,稍微緩解了局勢。更重要的,覺得情況不對的弘晝,將豐臺大營發生的一幕,在議政前告知了胤祥。這一幕與雍正繼位當晚,胤祥拿著金牌令箭,KO老八門人成文運,接管豐臺大營極為相似。只不過此時已病入膏肓的胤祥,靠著威望,為雍正集團耗費了最後一點真氣,重新取得豐臺大營、京城防務的控制權。當其到達大殿之時,同時也是“八阿哥黨”潰敗之日。

後記

所以講胤祥這個“伏筆”,大有文章,也是雍正後續劇情延續的關鍵。其次,老八提前控制胤祥,勢必打草驚蛇,與老八老謀深算的人設也不符。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8587700537072624"} --}

公子霜塵


顯然此問從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來,我自己很喜歡這部電視劇,所以來回答一下啊。老八和老四的鬥爭一直貫穿於這部電視劇,老八輸就輸在沒有兵權在手,鬥爭關鍵時刻,所謂“秀才遇見兵,真是有理說不清!”

按照電視劇的情節設計,大致先看一下“逼宮”這出戏的衝突背景:

雍正登基以後,由於老十四的大將軍王被裁撤、年羹堯當選西北王,老四對政壇的把控是十分牢靠的,八爺一派其實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了。儘管老四搞的改革不得人心,弄出了科場舞弊和諾敏案,但老八一派也沒得到太多的實惠。因此,八爺黨失去了正面PK或者叫板的能力!正面進攻老四是不可能了,那隻好打下一代的注意了!

打下一代的主義就需要代言人和文臣武將了。1.代言人只能選老三弘時,因為老四弘曆已經被雍正選了,老五是個裝瘋賣傻的局外人;2.文臣呢,不用找別人,自己八爺黨就夠了;3.關鍵是武將,拉攏了隆科多這個九門提督的領侍衛內大臣 。又想了一招,就是讓關外的旗主王爺帶兵進京。 這樣,所有的事兒都齊了。

下面,就需要一個名義了!找個合適的理由,還得找雍正,讓老三弘時出面說要整頓旗務,算是戳中了皇帝的心,被允許京外的旗主王爺帶兵進京了!這裡就可以回答本題問的為啥不事先控制老十三的問題了。其一是沒法控制啊!因為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明面上或者暗地裡控制老十三,人家老十三是管著京城旁邊駐軍的人啊,咋控制? 其二老八他們想了一個在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聯合整頓兵務的招,相當於制衡了兩個大營的人馬。 但是要注意的是,旗主王爺們的兵馬只是在兩個大營裡控制住了局面,只能確保著兩個大營在逼宮的時候不出動,但形不成這兩個大營造反的局面!其三是因為有了隆科多,已經控制了大內,只要兩個大營按兵不動就大告成功了;其四嘛,老十三當時主要在養病,老八他們也有忽略的可能。

從結果上看,由於隆科多的支持,老八一派確實就接近成功了!是老十三去了兩個大營,解決了兩個大營“旗主王爺兵馬和大營兵馬互相制衡”的問題,才救了雍正一命,也直接終結了八爺黨的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