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的内驱力该如何提升?看懂影响内驱力的成因,再用这两个方法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一名西藏的大二学生,家住在珠穆朗玛峰脚下,家里信号不稳,为了学习每天早上凌晨4点就骑摩托车出发,骑3个小时到镇上的饭店蹭网上课,不仅如此他还认真的做了笔记。

而反观身边朋友的孩子,在家舒舒服服的待着就能上网课,不到课程开始的那一刻不起床,还总是各种理由,提问就关麦装卡顿。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够那么主动用心的学习,可自家孩子的学习却总是要我们赶鸭子上架般的催促呢?

不管是前不久在方舱医院复习奋战高三而走红的女孩,还有次次班上考第一的初中生父亲陪同下去村委会蹭网上课到晚上,都无一不在说明内驱力充足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和坚持,我们做家长的并不是非要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多好,有多优秀,只是看不惯他们无所谓、不用心、不尽力的态度。


孩子的内驱力该如何提升?看懂影响内驱力的成因,再用这两个方法


内驱力不足的两个成因


1.父母教育陷入“超限效应”,激励手段刺激过度


超限效应是由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提出,简单点来理解这个效应说的是当父母无限制的去教育孩子的行为或者认知的时候,孩子就会越来越觉得不耐烦,超过临界点之后,跟父母最初的教育想法出现偏差。

有一天马克吐温应邀到教堂听牧师演讲,一开始觉得牧师非常好,让他很捐款的欲望。

但是当牧师讲了10分钟之后,他开始有些不耐烦了,甚至决定只捐一些小小的零钱就好。

可是牧师又继续讲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马克吐温改变主意了,不但不想捐一分钱,甚至还想从牧师的那里拿走一份钱。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慈善募捐并没有成功的开展,反而还亏损了很多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和这个理念相通的,就拿孩子上网课这件事为例子,看见孩子上网课的态度不端正的时候,大多数家长的教育都是:现在学习是为了你自己的将来,读书又不是给我读的。

刚开始这种话或许会起作用,但是同样的刺激次数多了,就会让孩子心里产生各种不服气,一旦孩子心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孩子表面上答应你实际上无动于衷。

这个时候你又使用同样的刺激继续教育孩子,孩子就开始反抗:既然是为了我好,那关你什么事?

我们可以看出超限效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心理变化而形成的。这就意味着绝大数父母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触发到超限效应,能给孩子带来这样的后果,可是当发现的时候,孩子已经变得叛逆,变得喜欢违抗我们的意愿,你让我学习我就偏不学。


孩子的内驱力该如何提升?看懂影响内驱力的成因,再用这两个方法


2.孩子选择用蜥蜴脑思考问题,追求眼前的快乐


《蜥蜴脑法则》和脑科学的《慢思考》这2本书都曾提到:人的大脑在做决策时,会有两部分发生作用(冲突),一是人脑(思考脑),二是蜥蜴脑(反射脑)。

蜥蜴脑会利用反射弧来做决策,只需要短短几秒,不用思考,它只给主体一种感受,继续赖床或者是关起门来玩游戏时的感受,让那种感觉促使主体做出举动,就像个低智商生物,被挂在眼前的胡萝卜牵着走。

我们还是继续以孩子每天早上起床上网课这件事为例子,当孩子早上醒来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一天当中的第一个决策,是要继续在被窝待着等父母来催?还是关起门来打游戏?或者是起床认真的上课学习?这个时候蜥蜴脑会说,算了算了,我还是继续睡吧(带来短暂的舒适),或者玩游戏吧(快乐),于是乎,孩子就这样做了一个追求眼前快乐的决定。


孩子的内驱力该如何提升?看懂影响内驱力的成因,再用这两个方法


内驱力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


如果把自己的大脑想象成一块硬盘,我们的每一个行为经历都会在上面留下痕迹,长时间下来,大家的硬盘内容就越来越不一样了,这样的痕迹就相当于我们的脑回路。

我们继续用孩子上网课这件事来分析,刚开始孩子上网课图新鲜,能坚持下来,但是后面发现觉得有些枯燥的时候就开始有所懈怠,这个时候家长如果是批评孩子不该放弃。就等于是自己亲手关上了和孩子沟通的大门,因为你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没有考虑他的感受。加深了他上网课不认真的这一行为,让他产生了负面情绪,后面再想让他主动学习就很难了,他会想说反正不认真会被说,认真也不会夸,还不如直接不做避开让自己不爽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一些行为,会让我们个体发生一些变化,产生正面或者是负面的情绪,而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感受会强化我们大脑的“刻盘”行为,让大脑会更加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类似的经历或者是避开这样的经历。


孩子的内驱力该如何提升?看懂影响内驱力的成因,再用这两个方法


那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方面的内驱力呢?


1. 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成果,正面强化,增强脑回路


孩子大脑的“刻盘”行为大多数是来自外界的反馈,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产生的每一次互动和沟通,都在增强或者是削弱他们的脑回路,也就是大脑的“刻盘”行为。

为什么说要及时反馈呢?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之前孩子爸爸买了一台榨汁机,我非常不满意,原因是,每次使用的时候,我按了按钮之后没有反应,然后我就会忍不住再按一次,几次下来之后我就开始有点烦躁。

后来跟孩子爸爸吐槽的时候才知道,其实我按第一次的时候他就已经启动了,只不过会有几秒钟的等待时间,我对这个并不知情,当我再继续按的时候,榨汁机就关机了。

这个现象在培养孩子内驱力上面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我们要理解这当中其实是有一个“滞后效应”,就像我按果汁机一样,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因为一时没出现结果就开始转变策略,频繁乱按,结果原本已经启动的榨汁机反而被我关机了,等于我在做“开机-关机”的无用功。

如果说你认可了一时的结果不重要,真正的是培养孩子受用长久的内驱力的话,你就需要理解“滞后效应”这一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令人沮丧和自我怀疑的现象,你我都不例外。

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和孩子增添一些及时反馈的因素,利用正面情绪来强化我们大脑的“刻盘”行为,比如说将大的学习目标进行拆分,上网课这个笼统的说法改成每天掌握一个新的知识点,保持一个好习惯等等。大目标拆分很关键,把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去放大,和过去比,看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离目标的距离,这不仅有助于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孩子的内驱力该如何提升?看懂影响内驱力的成因,再用这两个方法


2. 给孩子立一个充满信任感的人设


教育家Rita Pierson 在“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的演讲里,提到了一段经历:

她曾经被分过去教过一个最差的班级,这个班学生的学术素养差到她想哭,但是她依旧选择告诉这些孩子:“你们进了我的班级,因为我是最好的老师,而你们是最好的学生,他们把我们放在一起来给其他人做个好榜样。”

有学生问:“真的吗?”

她诚恳的回答说:“当然是真的。我们要给其他班级做个榜样,当我们走在楼道里,因为大家都会注意到我们,我们不能吵闹。大家要昂首阔步。”

她尝试着给教这些孩子给自己一个人设:“我是个人物。我来的时候是个人物,我毕业的时候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物。我很有力,很强大,我值得在这里受教育。”

结果可想而知,9个月后,这些被称为“人物”的孩子们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他们也真的越来越像一个优秀的人物!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罗森塔尔效应”的应用,当我们希望孩子在学习上面做的更好,表现的更积极的时候就不要一味的批评或者是高高在上的给出建议,这样是不会有效果的,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一个“你可以zui

孩子的内驱力该如何提升?看懂影响内驱力的成因,再用这两个方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给孩子立人设的过程中,父母的奖励和肯定是孩子内驱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不太会夸奖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很吝啬对孩子的夸奖,要知道来自父母的无效夸奖对提升孩子内驱力不但没有用,反而是鸡肋般的存在。而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肯定,才能让孩子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