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國企工作3年,被公司裁員後,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國企工作3年,被公司裁員後,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不思進取,原地踏步是職場硬傷


小月本科畢業之後進入了當地的一家國企,工作穩定,工資雖然不高,但節日福利,年終獎豐厚。

三年過去了,她終於從最基層升到了主管的位置。本以為自己的職業順風順水,但沒想到公司突然被收購,大面積裁員,她也正好在名單之列。

如果不是這次裁員風波,小月可能還心安理得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渾水摸魚。從基層到管理崗,她還是老闆要求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自己的想法,所做的工作和剛畢業時差不多。

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原地踏步,不主動接納新的知識被動成長,正是小月被裁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有的人成長的很快,而有的人十年如一日沒有變化?

因為成長快的的人多數是主動成長、主動規劃、主動積累。他們不僅有明確的職業定位,同時也設計好了自己的發展通道,能展望到未來3年5年後的自己,所以他們更有動力去積極學習,提升能力。

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持續學習力才是職場的核心競爭力,它能將你和別人區分開來,年齡和能力不匹配的人,很容易成為被淘汰的那個人。

“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積極為自己設計出正確的職業規劃,等於是為自己鋪就一條通往職業成功的“紅地毯”


缺少規劃,註定被淘汰


其實,無論你在國企,外企還是民企,都要思考:


除了目前這份穩定的工作收入,還有什麼其他收入?

即便今天失業,是否還有其他退路?

這份工作的哪部分可以提升自我價值?

我目前做的是在市場上通用崗或稀缺崗嗎?


有些崗位是你們企業獨有的,失業的那天,真的就是失業了,因為市場上根本不需要你的經驗,即便你們的業務在行業裡是最吃香的。

如果你只是一顆固定的螺絲,那麼挪開就沒有價值了,跟不上時代發展趨勢,就註定會被淘汰。


二十多歲剛工作時按部就班,和那些有規劃、有目標,但還處在探索積累期的新人看上去差不多,還能得過且過。


工作幾年,二十八九歲,別人在蓄勢完畢,進入發展成就期,實現初步的躍遷,而沒有規劃的人依舊得過且過,差距初現。


沒有規劃的指引,職場生涯就像是沒有方向的航船,漫無目的、隨波逐流,工作一天又一天,混過一年又一年。

如何做職業規劃


1、自我分析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其實是自我分析不夠,盲目的生活。

如果你不斷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可能喜歡什麼,再去嘗試,試錯,你總是發現自己的愛好和天賦。不妨嘗試這樣做一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1)分析自己是怎樣的性格

2)360度評價:瞭解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怎樣的

3)職業興趣測評:靜下心來做一份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瞭解自己可能喜歡並擅長的工作會有哪些?

4)技能盤點:你做過的事情裡可以萃取出哪些能力,怎麼證明?

5)優劣勢分析:你的優勢有哪些,有哪些不足,如何克服?

2、環境分析

社會環境+職業環境分析:每個人在社會中能夠生存,一定是在社會這個生態系統中,自己能提供什麼東西。

那麼當前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職業環境是怎樣的,哪些職業是在未來比較熱門的,你所感興趣的職業環境如何?

3、職業定位

個人與環境匹配的SWOT分析:你在就業環境下的挑戰、機會、優勢、劣勢分別是什麼?

4、職業目標與路徑

短期目標(1-3年)中期目標(3-5年)、中長期(5-10年)長期目標(10年之後)分別是什麼,可以做哪些事情實現目標。

當你的職業目標設定清楚後,你的潛意識就被激發,根據目標靶向,你的所有行動決策會不自覺的被你的目標牽引,從意識層面,幫助你實現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