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對於明星抵制“限薪令”甚至罷演,你怎麼看?

天邊那隻盤 旋的鷹


“限薪令”這個事,作為一個政策,能夠出臺,必然有它的道理,但不得不說,因為“限薪令”而罷演的明星,就有些拎不清了。

這幾年,隨著互聯網的越來越普及,流量的湧入,導致娛樂圈的zb運作越來越狂熱。娛樂圈,彷彿成了一個“一夜暴富”的夢工廠,許多人擠破了頭想要擠進去,這就直接導致了娛樂圈,影視圈的“流量亂象”,明星演員作為公眾人物,部分明星素質也在下降。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前一陣子前樂華練習生詐騙的事件,引發了一波明星素質的討論,這樣的討論核心,其實不無道理。年輕化的入圈現象,往往導致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來不及成長,甚至是直接的扭曲。

那麼,限薪令的出臺,部分明星對限薪令的抵制,會產生什麼蝴蝶效應呢?

首先是老中青實力派演員的春天要來

限薪令壓制了一波流量的湧動,在某種程度上壓制了一部分流量明星在出演影視劇上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大多的影視創作,也會重新洗牌。

早些年流量主導的時候,其實我們稍微捋一捋就會發現,大多數的影視劇都奔著流量明星去了,這就導致了他們創作的侷限性,同時也直接影響了影視圈整個行業作品的單一化。

例如,前兩年的《小時代》系列作品,無一例外,用的都是當紅的流量小生,小花,老中青演技派演員,許多根本沒有出路。

一方面是流量的湧入,創作作品的單一,讓他們根本沒有發揮的餘地,另一方面,供大於求的市場狀態,讓許多演員甚至無奈喊出自己的“中年危機”。

限薪令的落地,直接打壓了流量明星的湧入渠道和原本的生存平衡,許多有實力的創作者開始著眼於真正有質量,有水平的影視作品,往早一點說,《琅琊榜》就是一個例子,往近一點說《大江大河》,《都挺好》等,都是演技派演員重新佔領影視劇市場的表現。

越來越多早期的演技派演員開始重回觀眾的視野,觀眾的影視審美被重新拉了回來。可以說,限薪令的執行,給影視圈的演員和流量明星之間,重新打造了一個新的平衡,也讓影視劇的創作,有一個新的創作環境。

這是實力派演員的演藝事業的回春,也是影視作品創作的春天。

其次就是流量的洗牌

早年的時候,流行著小鮮肉和老臘肉的稱號,這兩個稱號,其實代表著兩種流量群體,一種是年輕小生小花為主的“鮮肉”流量,而另一種則是中老年演員為主的“臘肉”流量。

這兩類流量的博弈,在一定時期內,一直是“鮮肉”流量佔了上風,以至於老演員更多默默隱居幕後。

而限薪令的出臺,部分明星的罷演,無疑是自斷前程的做法,而一直被流量掩蓋的另外一群人,則會站到臺前上來。

要知道,在流量的ZB市場裡,最不缺的就是明星,A不行,讓B上的現象並不少見。

而限薪令,其實是國家對娛樂圈亂象的一種整頓和壓制方式,這種壓制,不僅僅是對個人的,當然也是對ZB方的。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

早前聲稱“我就是豪門”的FBB,原本在娛樂圈也是風光一時,可一個“個稅案”,直接將她撂下了娛樂圈的頂端,在她之後,娛樂圈陸陸續續有“補交稅款”的消息出來,至於是誰,我們這裡就不多說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經過了這一輪的整治,娛樂圈的ZB市場和流量亂象,確實得到了一波清洗和更替。

第三是影視作品的質量會得到提升

這一點是最好理解的,限薪令,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流量的“限制”。由於流量明星大多是唱跳,練習生出身,除非在這一方面的成績斐然,否則他們要靠著唱跳的技能吃一輩子就不可能。

這時候,他們面臨的,便是轉型的問題。

對於明星的轉型,大多有兩種,要麼從商,要麼演戲。從商這一塊我們不說,但他們還想在影視圈有一席之地,其實也是非常難的。

他們的技能,大多算是“流水線”的,並非完全不可複製。如今許多的影視劇創作,很多會衝著流量達到快速的資金回籠,因此,請流量明星出演,是必然的形勢,可一旦流量市場被嚴加掌控,觀眾對於影視劇的審美越加清醒,流量明星也就帶不動影視劇的資本回籠了,這裡有個最直接的例子,那就是去年的《上海堡壘》。大製作,大流量,仍然帶不起這部電影的票房。

很明顯,在限薪令的趨勢下,流量對影視劇的影響力也在下降。

早些時候,影視劇的主創們都將錢花在了請演員上,一個毫無演技的摳圖女星,片酬高達8000萬,影視劇的製作片酬,動不動就是幾個億。錢都握在明星手裡,導演,製片,乃至所有的創作人員,拿什麼去搞創作?

可如今,限薪令的發行,一定程度地降低了明星在一部劇一部電影創作中的成本佔比,抵制限薪令的明星,也比較難再用到作品創作中,這也意味著,主創團隊,將會有更多的資金可以花在刀刃上,花在影視劇本身的創作上。

影視劇質量的提升,也是未來可期的。

限薪令的落地,其實不管是對如今畸形的流量市場亂象,還是對於真正的演藝作品,又或者是觀眾,網絡用戶而言,其實都是非常好的一個政策。不管最後執行的結果如何,至少在這一波操作中,娛樂圈受到一定衝擊,是既定的事實,也是國家開始重視這一板塊的文化創作的手段,它的出臺和執行,都是值得肯定的。


兮言小姐


我記得這兩天看了一個韓國綜藝節目,有個女演員就說過,中國的演員價位太高了,她喜歡在中國演出,演一次的夠她們在韓國演一年的了,所以她都是演一次賺錢了就出去玩,玩好了再接演出,真的是錢太好賺了。當時看到這個真的是氣瘋了。


袁家大閨女


整個演藝市場是供大於求,對於“罷演”的演員,你不拍自然有別的演員拍。而且近兩年的演藝市場大不如從前,許多明星無戲可怕。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男主羅晉對於接拍“徐姑姑”的角色表示:有戲拍就不錯了!


黃曉明也曾表示現在已經掉下一線,沒有人找他拍戲,甚至反過來去求別人,也不一定能拍,為了拍戲可以自降片酬。

拿高片酬更多的如鹿晗和楊穎之類的流量明星,流量明星火得越快消失得也越快,剛剛歸國回來的鹿晗多火,一部《上海堡壘》打回原形。楊穎更慘,拍一部被罵一次,高片酬自然得降。

現在的演藝市場正在慢慢迴歸正常,有演技、對職業有敬畏心的演員才能擔票房、保收視率。而這類型的演員才是觀眾喜歡的,想看到的!

今年的疫情,娛樂圈“行規”統一捐款20萬,讓網友寒了心,明明拿著高收入,卻不願意擔負社會責任,自然會遭受反噬,孫儷鄧超夫婦因捐款30萬被網友罵“鐵公雞”,後追加至100萬,即使追加了捐款額也未解網友心中憤怒,直接影響了孫儷新劇評分和個人口碑。

雖說明星片酬是市場決定,片酬高出市場正常價格時,國家可以適當調控,從實行“限薪令”、增加“高科技、醫療行業招生”、提高“醫療、科技”人才工資來看,國家對娛樂圈高片酬調控行為正在一步步實行中。

至於不實行“限薪令”“罷演”的明星,只能自尋死路!


喵喵追娛


前幾年娛樂圈“限薪令”的出爐,可是給很多明星“潑”了一盤冷水,高片酬時代漸漸遠去。

當然抵制高片酬,很多明星的利益也就遭到一定程度的“重創”,很多明星當然就不願意了,特別是一些進入娛樂圈就是為了“撈錢”的明星,那可真是買驚呆了。

由此,在“限薪令”的出爐後,明星高片酬受抵制,很多明星在出演戲劇時出現“罷演”的現象,這可等同於工人的“罷工”啊。

對於明星罷演現象,早在“限薪令”出臺之前,就有過這些現象了。

以前聽的比較多的就是某某明星耍大牌了,拍戲時遲到或是早退,拍戲過程中不認真,甚至只是擺拍,一群演員只為等一某位明星,最終影響劇組進程,這樣的例子好像早有耳聞。

記得在前幾年,就有網友爆出明星高片酬一事,一部戲投資一半以上給了明星當片酬,導致低質量戲劇頻出,弄得這些年爛片成災成為一普遍現象。

當然,在明星高片酬下,最痛苦的就是戲劇的投資方,一半以上的投資給了明星當片酬,即使如此,個別明星們依舊不滿足,還想要更多,一部戲拍了沒幾天,就想要多少片酬了,不給就罷演。

據說,那時投資方也是有苦說不出,誰叫人家是人氣明星呢,請了這樣的明星,拍了一半放棄,那投資方的損失也是相當大的。

或許那則“四天6千萬”的片酬,大家都有所耳聞,也還有印象吧,多少片商辛辛苦苦的投資最終還是給明星打工。而且,很多明星還耍大牌,一不開心就罷演停工,影響整個劇組正常運轉。

在“限薪令”出臺後,明星高片酬漸行漸遠,很多明星從之前的一部戲幾千萬上億,直接降低了一倍或幾倍。“限薪令”出爐,對於片商投資方來說壓力自然小了不少,但對明星來說,就直接影響他們的利益了。

以此也出現了不少明星“抵制限薪令”,甚至出現一些罷演的情況

這一現象,其實也是太在乎自己的利益了,一直都以為明星高片酬是理所應當的,現在降低片酬自然就不開心了。

這也就跟我們在某家公司上班,突然老闆決定給你們這個行業的工資全部降低一倍,那自然很多人們都不願意,抵制甚至罷工了。這就是關聯自己利益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舉動吧。

當然,“限薪令”的出臺,明星高片酬從此一去不復返那是一種趨勢,而且影視劇拍攝在選角和最終的上映上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這樣的情況下,明星“抵制限薪令”也只能在心裡默數了,罷演一事就更別說了。

話說,這幾年很多靠人氣小鮮肉出演的戲劇都備受吐槽,在片酬和收視率方面都撲街。反而很多靠實力派演員出演,在投資製作上花大力氣的戲劇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像《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等戲劇,很多沒有小鮮肉等高片酬明星,依舊可以備受觀眾的喜愛。

所以,在現在戲劇更加註重質量的前提下,很多投資方導演在選角上對片酬也就有要求。而且,這幾年年產戲劇也有所下降,所以很多明星都已經淪落到無戲可拍的地步了。

記得前段時間,黃曉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到自己現在已經掉出一線了,現在拍戲都要反過來去求人家,人家還不一定會用自己呢。要想曾經的他可是內地當紅小生啊,如今已自述“無戲可拍”。

還有當年,吳京在拍《戰狼2》時,原本在定女主角時,並不是盧靖姍的,因為女主嫌片酬太低了。本以為有討價還價的籌碼,沒想到遇到吳京,那就不客氣了,直接換角。

這就很明瞭了,現在的趨勢,很多明星演員們都無戲可拍,好不容易接一部戲誰還敢罷演。據說,孫儷在出演《安家》時,還主動降低片酬呢。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也說到應該把薪資給科學家、研究人員,也是說到了明星高片酬的現象。

所以說,“限薪令”的出臺,很多明星“抵制限薪令”也只能是私下嘮叨下了,罷演一事應該也是回到幾年前了吧!


娛樂小練兒


我是大江來,我來談談明星抵制“限薪令”甚至罷演這個話題。

首先我想聊聊限薪令是在什麼背景下出臺的,為什麼要出臺“限薪令”,眾所周知,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都追星,夢想著當明星,究其原因無非有兩個,一是明星能出名,二是明星掙錢多,一線明星出個場就好比欽差出巡,前呼後擁,場面大的很,私人飛機,豪華別墅,一身世界名牌,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誰不想呀,明星的收入已經不是一般高收入家庭可比了,一個普通上班族,有幾個人能達到年收入十萬元的,一個明星拍一部片子就是百萬,甚至是千萬,這是不爭的事實,大眾對這種行為也是怨聲載道,環比撐起國家脊樑骨的科學家們,他們為國家為中華民族在奮鬥,在努力,提起他們的名字,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古時候,像現在的明星號稱是戲子,在這裡先聲明我沒有任何貶低明星的意思,現在呢,不用我多說,大家心裡都明白。

其次我想聊聊他們是如何成為明星的,說實話明星成長的道路也是非常坎坷,他們是怎樣成為明星的,毫無疑問媒體是明星成長的助力者,沒有媒體的大曝光量誰知道他們是明星啊,這個音,那個秀的塞滿了大眾的業餘時間,點擊率,收視率成了媒體人的政績,業績,一張個人演唱會門票幾百幾千的,有的還上萬元,難道我們的生活水平真的達到了嗎,說實話,我不捨得花這個錢。

最後我想聊聊明星為什麼敢罷演,他們敢罷演的資本在哪裡,因為他們認為市場需要他們,他們的存在是市場不可或缺的,他們不參演是市場的損失,事實如此嗎,這種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我認為這種現象的確存在,也可以理解,當明星既能出名還能掙大錢誰不想呢,和平年代裡人民物質生活充盈,有句話溫飽思淫慾,飢寒起盜心,也能說明這一切,中國有明星生存的土壤,這種現象的形成是國人缺乏精神生活的充分體現,但願這種現象不要長期充當社會的主流,否則後果很嚴重,居安思危,祖國的強盛是那些無私奉獻的科學家,軍人們造就的,想想生活在戰爭頻發的國家的人民,他們現在需要的明星應該不是搞娛樂的吧。

限薪令必將受到廣大國民的歡迎,娛樂明星可以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但他們的存在不應成為社會的主流。

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大江來


罷演,說明這種演員只能稱為戲子,因為他眼裡只有錢,別無其他。演員對國家沒有什麼大貢獻,交個稅還弄個真假合同,演個戲身上澆點水受點冷就說多吃苦。國家進步發展的時候她們出謀劃策了還是貢獻技術了?為人民保護財產安全了還是支援農村科技了?掙了錢就認為自己多了不起多牛逼了,買奢侈品,出國走紅毯丟進洋相。這種罷演就成全她吧!


fdhyy


罷演就罷演唄,把七八十年代到現在的所有電視劇、電影重新播放一遍,起碼可以放十幾年吧?讓他們十幾年掙不到錢,看是他們急還是我們急。還有,不但要限薪,還不許他們接拍電視廣告和娛樂節目,看看誰牛。


不要煩我我是阿東


用不著罷演 直接讓滾蛋 中國可能很多東西缺 但是就是不缺人 抵制限薪令的公佈名字 國家層面出臺規定 永遠封殺這樣的無德藝人 包括地方臺也不允許啟用 如果有違犯的 處理這些部門的領導及責任人 同時課以鉅額罰款 讓只認錢的那些人徹底消失


用戶7851956602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手機幾乎人手一臺,造就了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頂級流量明星不斷湧現。年輕一代都將喜歡的東西停留在了表面上,顏值已經成了成為明星的關鍵因素,真本事反而不是太重要了。限薪令為了讓明星的收入相對的減少,要改變娛樂致死的社會現象,把對明星的崇拜變成對國家科技人員、英雄人物的崇拜?!明星罷演那真是自丟飯碗了。


RyanChen28


對於明星抵制“限薪令”甚至罷演,你怎麼看?

朋友們好,我是曉晴說愛。

對於有些明星抵制“限薪令”,甚至罷演,我認為,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正確和客觀的來看待廣電的限薪令政策。

我們不妨來重新審視一下廣電的“限薪令”: 為了遏制明星的高工資,廣電總局推出“工資限制令”。根據限薪令的規定,單個演員的單組工資(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總工資(含稅)不得超過5000萬元,綜藝節目藝術家的總工資不得超過80萬元。



其實我們能夠看出來,即便是限薪之後,演員的收入還是相當之高的。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那樣的收入,仍然是遙不可及。那麼,用意也一目瞭然,就是要遏制娛樂圈的這種不正之風,不要讓有些事情發展的過度離奇。用這樣的“限薪令”來對一個行業進行校正,無疑是非常有效的。



上圖是我們經常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夠看到的,我也是從網絡上下載的。所有的這些數字,對普通老百姓的震撼之大是無法想象的。一個普通老百姓幾輩子都掙不來的錢,一個明星,一部電影,就可以實現。這種價值觀的導向,無疑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無論是娛樂業的從業人員,還是什麼所謂的大牌明星,不能夠對廣電的限薪令有一個正確的客觀的認識,並且還有什麼罷演行為,這都是極為不明智的。

對於天價的電影報酬也有一個明確的要求,這個要求已經被批評了很長時間。所有演員的電影報酬總額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主演的電影報酬總額不得超過電影報酬總額的70%。

實際上不光是我們國家,美國,韓國等,都在不同的時期發佈過不同意義的限薪令,目的也都是對娛樂業這個行業進行規範和校正。



前段時間,網上有李蘭娟院士有關明星的言論,什麼“明星不能強國”,後來被認定為是謠言。也許,確實李蘭娟院士從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只是那些想表達這樣的意願的人借了李蘭娟院士之口。

明星高片酬問題,確實已經廣泛地遭到老百姓的口誅筆伐,老百姓的厭惡情緒也由此可見一斑。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娛樂圈這個行業進行正確和客觀的規範和限制,就顯得極為迫切。

抵制和罷演,是非常幼稚的做法。作為娛樂圈的人士,如果連這麼一點自覺性都沒有的話,也就別怪老百姓罵粗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