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古诗,有现代诗,诗歌再发展会叫什么诗呢?

依蒙小诗


回答前先提一个问题,除幼儿园年龄以下的小孩每天读(唱)诗词(儿歌)外,还有多少人在诵读?创作者呢?人口占比是多少?

回答问题,

一,诗词的创作大多来自于灵感,有感而发的作品才有灵性,字斟句酌是第二步。

二,现在的青年人,吟诵诗词的占比很小(我认为)用心创作的更少,但爱旅游拍照,爱录制,若能在这些作品上配上应情的诗词,岂不是图文并茂,诗意不佳景能补,画意有缺诗可全,很轻松地就做到了情境交融。这又能引导多少人去热爱创作呢?他(她)们才是主力军。所幸有人己这样做了,先谢谢他们。

三,书法,我认为诗词应是骨骼是灵魂,

当然还有文章,红花绿叶交相映辉才能展示她的美。想收藏?好啊,不用花线去装裱,一部手机全做到了。

综上所述,我憧憬着诗词的美好前景。

名字就叫“憬(景)诗"如何?


海边的湖


中国有诗的古国之称,诗歌是组成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连。它不但记录了他们的劳动成果,而且还表达了他的的喜怒哀乐。

这里,分四点作以阐释。

一,诗歌的来源。

诗,全称诗歌,首先是以民歌的形式融在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早的一首诗歌名曰《弹歌》,载于《吴越春秋》中。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以歌的形式,欢快紧凑的节奏,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把他们期待收获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为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诗歌,因为来自生活,有和谐流畅的韵律,也叫韵文。

二,诗歌的发展历程。

自有诗歌起,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形式体裁,但它始终沿续着韵文这一行文规则,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喜怒哀乐。

诗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民歌,古风,楚辞,乐府,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小令等不同形式的转变。在丰富其外在形式的同时,也体现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三,诗歌,随着语言革新,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本世纪初期,“白话文”的运用,促使诗歌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彻底打破了古诗对诗歌的束缚,以全新的面孔,展示出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不过,现代诗依然延续着以意为重,辅以含蓄凝练的字词表达其意;以情为要,辅以流畅和谐的韵律增益其音乐般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现代诗己很难作以明确的划分。可现代诗在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不但丢失了汉语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丢失诗歌乃韵文这一行文规则,进而,与广大劳动人民互不相干,在失去了读者同时,也为读者所垢病。

四,诗歌发展的方向。

丛观我国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诗歌每一次创新,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始终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喜乐着他们的喜乐,忧伤着他们的忧伤;始终坚持以母系语言所独具的魅力,深入人心,感动读者;始终坚持以流畅的韵律,增强表达感情的艺术效果,感染读者。

所以说,不论诗歌以后叫什么,它首先是以诗歌的名称而命名的。就像楚辞,乐府,词,曲等不同的插曲一样,汇入诗歌的长河之中,成为组成诗歌的一部分,依然叫——诗歌。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诗歌发展的方向。不过,这还要无数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共同努力。

我是黄土情愫,以上是个人拙见。欢迎不同的见解和点评。


黄土情愫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

继承了古诗、加上现代诗,还有

一种类似中华新韵的近体诗词正

在悄然的向我们走来。因为,近

体诗有接近白话文的诗句,通俗

易懂,但又不全是古诗的形式,

所以,备受许多读者朋友们的喜

爱!比如:我本人就常用写近体

诗的诗作去发表自己的作品。

以下就是我本人近期所创作的一

首七绝【油菜花】。供大家指教:

阡佰芳菲鹅黄佳,黛瓦竹篱农户家。

季春杏花美山崖,时令春美油菜花。


申卜元


诗歌按时间,分为古诗词和现代诗。诗歌再发展就是成歌词,由人们传唱了。

现在全世界最流行的就是唱歌了,全球各种音乐,唱不完的歌曲,现代诗可以是诗也可以作为歌词。


西早走天涯


【启蛰】

启蛰惊春二月节,

雷碾宵小瘟君灭,

阳暖虫动雨渐频,

物长卉蓄冬方歇,

鸦鸣鹰伺白虎猎,

苞含枝望露芽怯,

封梳锁针熏艾草,

疏花定果择弱别;

天鼓润柳声振斜,

山水斟酌临画帖,

南耙北犁今为始,

破土播愿葬残孽。

青鹏.2020.惊蛰

【注】

网传古书云,瘟疫始于“冬至”,衰于“惊蛰”,故今年尤为期盼惊蛰节气了;春雷阵阵,唤醒蛰虫,实因暖阳煦风更为给力;春雨频落,由南至北渐入春境,(耙地在犁地工序之后,耕种随温度由南往北方的次序进行,“南耙北犁”意为南方要先于北方开始耕种);怯怯新芽,着枝期盼,缓缓展露身姿。梨树为更好坐果,择优留下花芽,算是优胜劣汰。二月节几多黎俗忌讳?免动针梳,艾烟熏家舍;乌啼叫,鹰变鸠,传说中的白虎更虎视眈眈,抹油堵嘴避之,切莫计较,只愿这天雷滚滚驱邪镇妖;河畔柳垂絮摆,柔润斜舞,看山水紧跟春的步伐,临摹画卷妆点江山;寒方歇,冬始竭,开春破土播撒希望,翻埋这残瘟余孽,还我清净世界。








青鹏1978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从古至今,诗歌对人文历史影响极大。最近的发展方向是以表达人的灵性,以洗练的语言,自由的形式,传递深邃入骨的思想,表达真善美的情感。中国有著名的《二十四史》,一本本历史,并不是当时的人书写的,而是后一个时代的人统筹编纂的。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古诗和现代诗后面的诗怎么称呼而愁思,


西边是河


现代诗后面的诗,我想也还是会被称为“现代诗”的。

因为时代是前进发展的,一些概念也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重新定义。

现在所说的古诗,在当时就是名正言顺的现代诗。今天的现代诗,再过几百年,也是名正言顺的古诗。

中国有著名的《二十四史》,一本本历史,并不是当时的人书写的,而是后一个时代的人统筹编纂的。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古诗和现代诗后面的诗怎么称呼而愁思,


虚受日记


也可能叫新现代诗,也许根据诗的形式取一个合适的诗名。我根据你显示的三张图片,即兴写了一首古诗,清点评。诗名也为 《油菜花》:

日曜黄花花似海,妮立菲 海海连山。

芬芳扑鼻潜绿罩,山水菜花缠农家。


士心湘人


你好。基于你提到诗歌发展到以后会叫什么诗,我个人说几句不够成熟的只代表我人的见解。诗是随人类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生活中产生的灵感而赋于的,是时代的反映,现在生活的写照。随着时间推移,几百年或更久远岁月,那些具有时代体现诗都有可能成为另个世际的古诗。所以我认为诗永远都有古诗和现代诗。诗不论怎样发展都是诗。


君辉9792535875898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即使长篇大论也未必说得尽透,我认为也可以简单概括一下。

诗歌,在古代,可以说是有文化的人的游戏,是上层社会的一种享受。发展到今天,诗歌之所以没落,就像书法一样,喜欢的人会越来越少,因为人们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有更多的游戏可玩,有更多的乐趣去享受。有钱人有钱的玩法,没钱人有没钱的玩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