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李白诗中“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是错别字?诗词大会上多人答错

李白诗中“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是错别字?诗词大会上多人答错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贾岛

这句话说的是诗人在作诗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很多字词都具有深意,需要读者去仔细探究才能发现。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有这么一句诗,令百人团多次答错,就是李白《送友人》中“萧萧班马鸣”中的“班马”,百人团认为这句话应该写作“萧萧斑马鸣”。难道“诗仙”李白真的写了一个错别字吗?

无数英雄竞折腰

提起中国诗词大会,大家肯定不陌生,这是一档以中国传统诗词为根底的节目。其中的百人团更是英雄辈出,每一个人都是诗词大神,他们的肚子里仿佛装着几十本诗词大全。但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有这样一道题,竟令许多人铩羽而归,那就是在李白的《送友人》中,究竟是“萧萧班马鸣”还是“萧萧斑马鸣”。

在这道题中,百人团不少人选择是后一项,结果是错的。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样一句古诗,居然会有很多人答错。这句诗真的有如此之难,竟惹得百人团众多英雄折腰?

李白诗中“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是错别字?诗词大会上多人答错

“班马”还是“斑马”?

有人说,之所以百人团会有这么多人答错,是因为这是一个错别字,具体地来说是用了通假字,即李白在这里用了通假字,用“班”来表示“斑马”的“斑”。而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斑马在发出声声嘶鸣。”

那么李白究竟有没有写错字?“班马”真的是“斑马”吗?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就是在写某一个字的时候,或是因为老祖宗没有创造这个字,或是由于一时想不起来某个字了,就用另外一个同音不同形的字来代替,这种字在文言文中并不少见,它们被统称为“通假字”。这种字从本质上算是一种错字。而“班”本来也有通“斑”的用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将“萧萧班马鸣”中的“班”算作一种错字,貌似也有理可寻。

李白诗中“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是错别字?诗词大会上多人答错

当然,要弄清楚究竟是“斑马”还是“班马”,最重要的还是要弄清楚《送友人》究竟写了怎样的内容。《送友人》是作者送别朋友的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萧萧班马鸣”出自《送友人》的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的文意大致是“挥挥手从此离我而去。”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和友人从此分离,在此情境下,他们都即将成孤独的人。

唐诗的每一联都是互相对应的,既然“挥手自兹去”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那么“萧萧班马鸣”也应该表达出相应的孤独的情感。唐诗讲究凝练,即用少量的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作为“诗仙”,李白的诗也是凝练的,即每一个字都有其含义,“班”自然也不例外。

“班”在《古汉语字典》中大致有“颁发”“排列”“通‘斑’,杂色”和“分离的,离群的”这几种意义,从整首诗中弥漫的离愁来看,将“班”理解为“分离的”似乎更为合理。

综上所述,李白并没有写错字,“萧萧班马鸣”中的“斑马”是正确的。

李白诗中“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是错别字?诗词大会上多人答错

浅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中国诗词大会的百人团是中国诗词的佼佼者,他们掌握的诗词量远远比普通人掌握的多。对于“班”这一字,连他们都有很多人答错,那么普通人的正确率可想而知。“班”这个字并不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出错呢?

首先,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用“博大精深”一词来形容也不为过。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其中的文化,许多人都是不甚了解的,尤其是通假字。在学校接触过文言文的都应该清楚,通假字是让人防不胜防的,有时候,一篇文章中有好几个通假字。在文言文积累到一定程度地时候,仿佛就能够从中找到一个规律——只要和现代汉语不同字形的都是通假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班”是通假字的原因。

李白诗中“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是错别字?诗词大会上多人答错

这种规律简单粗暴,似乎非常有用。但是也有不少的例外出现,比如“萧萧班马鸣”中的“班”,又比如同样是李白作品《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材”是“才”的通假字,其实并不然。

其次,百人团的这次错误,反映出现如今很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并不够。如果充分地明白《送友人》究竟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如果对《送友人》掌握得足够彻底,就不会将“班”写作“斑”。当然唐诗本身“凝练”的特点也给现在人们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毕竟汉语是一词多义的,在凝练的情况下,对其的理解产生谬误也是情有可原的 。

李白诗中“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是错别字?诗词大会上多人答错

另外,对汉字的认识不够也是原因之一。虽然中国的汉字有定量,并不像英语那般,随便几个字母就能组合成一个新的单词。汉语,尤其是基本汉语,基本是不变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代的中国人,掌握的汉字数量是很少的。2018年年末突然爆红的《生僻字》就是佐证之一。这种对汉语的掌握不足的情况,不仅体现在汉字认识数量上,还体现在汉字的意义上。

如果不是中国诗词大会,如果没有百人团那么多人答错,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班”还有“离群的”意思吧。当然,归根究底,还是因为现如今的很多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远远不足。

一堂生动的课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个实例给予了当代人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当代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掌握程度的远远不足。

不管是唐诗还是汉字,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让它们一直流传下去,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如果要让他们流传下去,仅仅让他们束之高阁是不对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应该掌握其中基础的文化因子。

李白诗中“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是错别字?诗词大会上多人答错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令百人团多人答错的“萧萧班马鸣”中的“班马”并不是错别字,而是一个不能用现在汉语中的意思来理解的字。从中,唐诗“凝练”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但是也

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对汉语文化的掌握程度的不够,希望大家能以此为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