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申明:本文故事情節全部來源於我國優秀歷史文學名著《史記》《資治通鑑》《戰國策》及史料《竹書紀年》《戰國縱橫家書》。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鬼谷子,一個“被”樹立的學術權威,孫臏、龐涓自認是他的徒弟,蘇秦、張儀也自認是他的徒弟

橫空出世

1.突然冒頭的學術團伙

公元前333年左右,有一個群體突然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史記》《資治通鑑》記載,這一年,犀首公孫衍為秦大良造,張儀入秦。

從此,以公孫衍和張儀兩人為代表,引動七國朝秦暮楚,勾心鬥角,“掛六國相印”這種話本中的橋段竟在現實中上演。

到公元前284年燕伐齊之後,縱橫家很快淡出了歷史舞臺。

可謂“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焉”。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魏惠王在位52年(前370-前319),正是縱橫家活躍的年代。早年魏國是天下霸主,末年魏國已衰弱不堪。

2.炒作和包裝

能成為一個活躍在國際舞臺的學術團伙,這個群體是有一些真才實學的。他們對國際形勢和貴族心理都有充分、透徹的洞悉,並且有成熟的包裝套路。

另外,至少他們的語言學和文字學水平很高,能隨意在不同的國家當官,當時不同的文字之間切換。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先秦器皿

學術領域新

“縱橫家”學,在當時,是一個嶄新的學術領域。

因為新,所以,另一個意思就是,大家都不懂。

那權威就很容易樹立。

50年後,魯仲連等人就學會了這些機變詭辯之學,縱橫家也就很快退出了歷史舞臺了。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先秦青銅器

國際認證

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合縱派學術帶頭人公孫衍,是魏國人。他先是在秦國當了大良造(軍政一體的最高官銜,商鞅、白起等人也當過這個官),帶領秦兵打敗了魏國,佔領了河西之地。在秦蓋了個國際章,公孫衍回魏國為相。

而張儀,被樹立成公孫衍的對立面,成為連橫派的學術帶頭人。

互相抬轎子,兩個學術帶頭人的地位就抬起來了。

這就好像發了SCI論文,或者放棄了國外的生活、工作的研究人員,學術範就上去了。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大量高超的工藝技術,在先秦的戰亂中失傳。

名師高徒

張儀和蘇秦,還有一個傳說中的老師。

這個老師,名叫鬼谷子。

鬼谷子存在不存在,沒人知道。

總之,是“世外高人”,很高很高那種高人。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戰國時期的馬車構件

明星炒作

我們現代的明星炒作,很多時候靠緋聞、八卦。

張儀、蘇秦等人的故事中,為博得信任,也充分運用了八卦、“舉報”、告密、傳聞等傳播手段。

比如秦武王上任後,張儀要找退路,他連著忽悠了秦、齊、楚、魏,製造了一場戰爭,然後自己把這場戰爭消弭了,藉此在魏國安了身。史書裡是這麼記錄的:

張儀說秦武王曰:"為王計者,東方有變,然後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聞齊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齊必伐之。臣願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齊必伐梁,齊、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間伐韓,入三川,挾天子,案圖籍,此王業也。"王許之。齊王果伐梁,梁王恐。張儀曰:"王勿患也。請令齊罷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謂齊王曰:"甚矣,王之託儀於秦也!"齊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張儀之去秦也,固與秦王謀矣,欲齊、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內罷國而外伐與國,以信儀於秦王也。"齊王乃解兵還。張儀相魏一歲,卒。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寒光可鑑的戰國兵器

無間道

1.唯一的受益者

如果從最終受益者的角度看,縱橫家在歷史舞臺上活躍的50年,正是秦國從一隅之地,發展成與東方六國相抗衡的強國的50年。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縱橫來、縱橫去,魏國從中原霸主退化成了七雄之一,楚國從橫跨四川到東海的大國退化成了江東偏安小王朝,東方六國看不在眼裡的秦國成了想打誰打誰的超級大國,燕齊兩國在互攻中耗盡戰爭潛力,韓、趙兩國在改革強國的上升之路中被逐漸蠶食。你看: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戰國前期,楚國佔據漢中、湖廣等地

楚國經過張儀對楚懷王的忽悠,失去了西方地理屏障,隨後失去了漢中、兩湖、中原的大片土地,都城東遷到安徽。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戰國後期,楚國在張儀的縱橫中失去了漢中、商於之地,丟失了地理屏障

韓國申不害改革後上升的國勢,在這一時期被打斷。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也發生在這一時期。

大家明明都在走強國之路,結果被縱橫家一折騰,時代就這麼變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群縱橫家,是在開展有預謀的“無間道”行為。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秦兵 一統天下的冷兵器

2.你以為他們是互相拆臺,其實他們是互相打掩護

職務互換

一會公孫衍在秦當大良造,張儀跑到魏國當相國,然後公孫衍把張儀“舉報”了,兩人對換,公孫衍當了魏相,張儀當了秦相。

這是不是哪裡不對,互相拆臺的結果就是職務互換嗎?

後來,張儀受秦武王排擠,跑到魏國養老,公孫衍又跑到秦國為相。

張儀已卒之後,犀首入相秦。嘗佩五國之相印,為約長。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秦統一天下後,集舉國之力,創造了璀璨的文化遺蹟,也燒掉了幾乎全部史籍

橘生淮南則為橘

在秦國戰無不勝的名將公孫衍(史籍稱之為犀首),到了魏國就被打的損兵折將,僅以身免。

前333年,犀首伐魏,大敗其師四萬餘人,禽將龍賈

惠文王后元十一年,醿裡疾攻魏焦,降之。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

張儀也是,在秦國能打仗,能理政。到了魏國,碌碌無為。

秦惠文王十三年,使張儀伐取陝。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周禮中,鼎和簋是級別和待遇的直接象徵

3.“傾危天下”

為了兌現自己的學術理想,縱橫家們,縱橫捭闔,睥睨天下,不可一世。

為驗證學術理論,挑動戰爭;為實現政治目的,背信棄義;為個人存亡,坑蒙拐騙。

比如史籍記載,張儀入秦的原因,就是為了樹立秦攻六國的假象,推動合縱理論的實現:

趙國最初要合縱、攻秦。但是有一個問題,如果秦國不向東擴張、開戰,合縱的前提假設就不成立,大家就不會覺得有必要合縱。這個時候,趙人(《史記》記載這裡是蘇秦的謀劃,但與後來的史料相矛盾)就重金送張儀入秦,通過金錢攻勢使得張儀的理論被秦王重視,驗證秦要東侵的理論假設。

比如張儀和楚懷王的故事,充分展現了什麼叫背信棄義。我跟你搞外交,你跟我搞戰爭。

再比如秦武王對張儀不感冒,張儀為求自保,鼓動齊伐魏,又讓楚人騙齊退兵,作為張儀對魏國的功績,從而留在魏國養老。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戰國中期形勢圖

豬隊友蘇秦,掀了“縱橫家”的老底

“縱橫家”學術團體禍亂天下,名義上為了世界和平,當秦與東方六國的均勢逐漸被打破時,六國還懵然無知。直到,一個“豬隊友”的出現。

他犯了壞人經常犯的錯,也揭穿了這個學術群體的老底。

1.婚外情

蘇秦跑到燕國,結果跟燕易王的母后有染,被人拿住了把柄。

為怕事情敗露,蘇秦就跑到了齊國,鼓動齊王奢侈享樂、虛耗國力。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秦銅權 統一度量衡的工具之一

2.學術造假

蘇秦等人,虛擬了一個“世外高人”鬼谷子,作為縱橫家的學術權威。

但是至今,也沒有鬼谷子這個人存在的任何歷史痕跡。

這就好像我們普通人根本不知道SCI啊,什麼某某期刊子刊啊,有啥用。那就只能相信,這個東西“權威”。

3.奢侈腐化,生活墮落

奢侈享樂,是蘇秦的另一個罪狀。

車騎輜重,諸侯各發使送之甚眾,擬於王者

到了齊國之後,更是變本加厲,以至於,齊國官場,有人為與蘇秦爭寵,直接用了暗殺手段。

齊大夫多與蘇秦爭寵者,而使人刺蘇秦

蘇秦死後,事情敗露。燕、齊也因此結仇,後來兩國互相征伐,發生了樂毅下七十二城而田單復國的故事。

“傾危天下”的學術團伙:戰國縱橫家

其實縱觀歷史,很多紅極一時的人物,都是因為得意忘形或生活腐化而敗亡,當時的人,並不能從學術上或者技術上判斷他們的成就。

但像“縱橫家”“東林黨”一類的學術團體,真的不多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