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蜀汉灭亡之际,曾被诸葛亮收服的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来救援?

汪宗凯


三国时期的刘备,虽是皇室宗亲,却并不得势,他的前半生一直没有什么作为,直到他请了诸葛亮出山,这才开始了真正的崛起。

诸葛亮的功绩自然不必多说,诸葛孔明位列武庙十哲,他的功绩之大可见一斑,其中一项功绩可以说对蜀汉有建立千秋基业的功勋,那就是人尽皆知的“七擒孟获”。正是通过这样高明的俘获人心之举,诸葛亮将南中彻底平定,稳固了蜀汉的大后方,才可以安心与曹魏、孙吴争霸天下。

孟获对于诸葛亮非常敬服,他屡次被诸葛亮擒获,除了肉身之外,他的一颗忠心也被诸葛亮俘获了。孟获虽然是一个粗人,但是他却非常讲信用,答应诸葛亮之后,就一直信守诺言,镇守南中,没有再给蜀汉添麻烦。

“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资治通鉴》

既然南中势力与蜀汉有如此深厚的交情,为何在几十年后,蜀汉被曹魏攻打而亡国时,南中的士兵没有及时来援助蜀汉呢?

南中没有能力帮助蜀汉

其实,诸葛亮当年攻打南中的时候,利用他的智谋攻心,完成了一劳永逸的战果,但是人心难测,世事无常,诸葛亮虽然一时得到了孟获的认可,但是谁知道未来孟获会不会被小人蛊惑,重新叛乱呢?如此一来,诸葛亮将会疲于应付南中,根本无力北伐,这样的结果诸葛亮显然不愿意看到,毕竟他的志向是要克复中原。

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他发现南中这样的地方,不太适合生存,都是靠渔猎为生,不稳定。所以,诸葛亮也没有大力开发这里的想法,毕竟在当时可没有旅游业,南中是如今的云贵地区。

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在南中人中选出了精壮,让他们参加到蜀军之中来,组成了后来蜀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飞军”。同时,带上这些士兵的家眷。这样一来,既削弱了南中的战斗力,使其无法再霍乱蜀汉,同时增强了蜀军的战斗力,使蜀汉的兵源得到了补充。

如此计策在当时自然是一箭双雕的好计,只是在几十年之后,蜀汉要被灭亡的时候,南中也就再没有像样的战斗力前来救援了。

南中援兵无法援救

话说回来,即便南中精锐尽失,但是几十年后也会有一些新的战斗力培养出来,即便如此,南中援兵也无法救援将亡的蜀汉。

曹魏之兵,乃是邓艾的神兵天降,这骤然出现在城外的魏兵让刘禅吓蒙了神智,作为一代帝王,他更倾向于投降。蜀汉大臣以谯周为首,大多数都是投降派,只有姜维和北地王刘谌是主战派。

一来姜维不在京都,无法阻止刘禅投降;二来,刘谌虽然在京都却没有能力阻止刘禅投降。于是,刘禅最终选择投降,投降的理由是蜀汉气数已尽,不想城中百姓受苦,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可笑得是,随后成都就被魏兵屠城了。

南中的援兵无法援救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刘禅投降太快了,快到连姜维都没反应过来,南中的援兵自然更无法反应过来了,如此快得投降,没给任何救援人员任何时间。

第二、谯周主降,刘禅内心也主降,他们已经铁了心要投降,自然也就不会去南中请救兵。刘禅甚至想过要逃到南中去避难,不过被谯周给劝阻了,谯周怕南中靠不住,会杀了他们投降曹操。所以,刘禅和谯周是信不过南中人的,他们没有把南中当成是自己人。这样一来,即便南中人愿意前来相助,想必在南中通往成都的路上,也会有重重关隘阻拦,南中援兵根本无法到来,自然也就无法援救。

时间改变,人心或许也在改变

孟获服诸葛亮,南中人就服蜀汉。不过诸葛亮死后几十年,如此长的时间过去,南中人是否还会惧怕诸葛亮的余威?自然不可能,那么他们是否会对刘禅忠心?未必,刘禅毕竟不是诸葛亮,南中不反,可能是因为姜维的存在,还有蜀汉有自己血亲的原因。

除去这些因素,他们的内心可能早就有了变化,早不是孟获和诸葛亮时期的心态了,只是苦于形势所迫,一直没有爆发而已。在蜀汉灭亡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不会为了蜀汉而拼死力了。


综上,南中援兵救援蜀汉困难重重,甚至可以说无法达成。说到底,蜀汉灭亡的根本在于蜀汉本身的局限,即便南中援兵真得来到,恐怕也无法改变蜀汉灭亡的结局。

▲文\\野史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历史!

▲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随时联系删除!


野史日记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过程可以说是十分有趣,最出名的就是七擒孟获,为什么七擒呢?是因为抓一次就放一次,来来回回了七次,终于将南蛮王孟获收拾的心服口服,决心归顺西蜀。

但是,在蜀汉危急存亡的生命关口,为何孟获不派兵救援呢?他当时不是已经宣布归顺了吗,难道又叛变了?

下面我们闲言少叙,直接步入正题:

孟获不来的原因之一:公元225年,孟获被诸葛亮折服宣布归顺,而蜀汉灭亡的时间是在264年,二者时差达三十九年。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孟获生于哪年,但是孟获能够成为南蛮之主并且让诸葛亮七擒七纵,说明一定经历过甚多,不然一两次可能就服了,因此,当时的孟获就应该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也就是三十多岁了。

如果加年三十九岁,当蜀汉灭亡时其至少已有70多。这在古代真真是属于高寿了,南蛮炎热,想那三国之一东吴的领导人孙权才活了70岁,但是东吴水土养人啊,南蛮的地界和东吴可不一样。

所以,在蜀汉灭亡之时,孟获多半已然作古。就算是其后代掌权南中,是否也会诚心归降蜀汉,也未可知。

孟获不前来救援原因之二:蜀汉对于南中之地来说,一直以来都是君主之国,而南中之地只是蜀汉的附庸势力。一个君主国家被欺负的快要灭亡了,怎么好意思向臣服于自己的小势力求援?不来的话倒还好,大不了和敌人拼他个你死我活,如果人家来了然后还救下了自己可怎么办?

以后大哥变小弟吗?还是说像电影《夏洛特烦恼》里面那样,各叫各的?总之就是很尴尬,所以有可能当时蜀汉根本就没有向南中求援,要知道,南中一直是附属之地,如果蜀汉不发命令而私自调兵,往好了说是勤王救驾,但会不会给人以口舌说起兵谋反呢?

这样一来万一蜀国之后降罪怎么办,给自己徒增烦恼,还不如听候命令,蜀国也就各安天命吧。

孟获不前来救援原因之三:当年孟获被诸葛亮收复之后,孟获只是说:“我打心眼里敬服丞相诸葛亮,从此南中一心一意归顺朝廷,决不再造反了。”也就是说,南蛮之地最敬服的是诸葛亮。

可是西蜀丞相诸葛亮已经在30年前就去世了,自己敬佩的人早已作古,这么多年以来,蜀国也在没有和我们有什么往来,作为君主之国也没有赏赐给我们什么东西,两者之间的关系早已经名存实亡。

因此就算蜀国真的灭亡了和我们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试想当年蜀国自己就能把我们耍的团团转,现在来的可是比蜀国强大好多倍的魏国啊,我们现在没听到求援信息,还傻乎乎的往前去,万一人没救到再把自己折到里面,没有什么必要,干脆就不去了吧。

孟获不前来救援原因之四: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地后,抽调数万南中青壮组成无当飞军,这数万人可以说是南中的根基,要知道当时高定叛变的时候,三路大军真实的数字也就不到两万,现在诸葛亮从南中之地叫走了五万人,南中大部分家庭里的男子肯定都是被征调走了。

再有,当时诸葛亮平定南中,虽然七擒七纵孟获,但是南中的士兵肯定是死伤好多,南中之地后代对属地能没有恨意吗,同时南蛮之地,本是南蛮之人自治之地,虽然名义上归降西蜀,实际上南蛮之地并非蜀汉统辖的真正势力范围,而西蜀之地也并未真正关心过南蛮之地的发展。到了蜀汉后期,南蛮之地对于蜀汉能有多少忠心,本就很难预料,自然不会傻到劳民伤财派兵增援蜀汉了。

这样一来,大部分人一定对蜀国受难是乐在心中的,当时孟获即便活着,也是古稀之年,大权肯定不能全在手中了,想要救援可能也命令不懂手下的人。

结语

蜀汉灭亡,是历史潮流推动的结果,如果真的如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诸葛亮做法再增加12年的寿命,也许蜀汉能够多发展发展也说不定,但是演义终究是演义,只能当做故事听听就好了。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公元263年8月,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兵分三路伐蜀。时蜀汉危亡之际,大将军姜维率军镇守剑阁,凭借山川之利将魏国主力大军钟会所部阻挡于剑阁之外,然不料魏将邓艾兵行险招,竟由景谷道偷渡阴平,直逼成都,蜀国朝野闻之震惊。时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主动请缨率成都守军于绵竹阻击邓艾大军,然终兵败被杀。公元263年11月,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见状终开城投降,至此蜀国宣告灭亡。

蜀国灭亡的这个过程可谓相当之迅速,从司马昭8月发动灭蜀之战,到11月刘禅开城投降,期间只不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想刘氏在蜀地也经营了数十年,怎就如此不堪一击呢?或许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问题,那便是在抵御魏国入侵的蜀国军事力量中貌似少了一部分,少了那一部分呢?没错,那便是蜀国在南中地区的军事力量。提到南中地区,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南蛮王——孟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描述得非常精彩,时诸葛亮以仁义感化孟获,尽收南中人心,孟获亦曾有言誓死效忠蜀汉,为何在蜀汉灭亡之际,南中之地竟未出一兵一卒支援成都呢?

南中人心,从未收服

这里先来说说孟获为何不来救援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问得缺乏常识,应该表述成“在蜀国灭亡之际,南中蛮族为何不来救援”才更为恰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到蜀汉灭亡的时候,孟获还在不在世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使在世,那也是一个很年迈的老头了,还谈何救援呢!孟获是在诸葛亮公元225年南征,平定南中叛乱后才臣服的,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期间整整相隔了38年之久,估计当时孟获即使在人世,少说也得七八十岁了。有道是“年过七十古来稀”,像孟获这样一位蛮族首领若能活到七十高寿应该是会有记载的,但史书上却并未记载孟获的生卒年月,想必他并没有见证蜀汉的灭亡。

在演义中,孟获及其手下的南中蛮族确实是诚心臣服蜀汉了,但这毕竟是小说之言,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南征采用以“攻心为上,收服人心”的策略确实不假,然可惜的是他至始至终并未能收服南中人心。不过这个也不能怪诸葛亮不够高明,因为只有在绝对的实力情况下,才能真真正正收服人心,令四方臣服,而蜀汉并没有那个实力,因为它毕竟只是偏安一隅的一方小国。

昔日刘备平定汉中,自立为帝时,南中地区(南中四郡)还是很稳定的,这在于它有实力,毕竟当时的蜀汉盛极一时,连北方的曹操都被它击败了。然自刘备夷陵兵败后,南中人心就开始浮动了,在刘备死后,更是直接明目张胆的造反了。《三国志》记载: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柯。”

故由此有了后来的诸葛亮南征平叛。然而通过诸葛亮的一次武力镇压,南中人民就真的对蜀汉臣服了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南中人心从未收服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便能清楚的看出:

第一:在南中设立“庲降都督”,这是刘备入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目的就是要稳定南中的局势。

第二:迁移南中人民,当年诸葛亮南征平叛后,曾迁移了南中地区上万户人家到成都平原,并选拔他们作为精锐部队。诸葛亮北伐时有名的“无当飞军”便是来自于此。

第三:公元233年,南夷豪帅刘胄再次发动叛乱。时诸葛亮尚在,南中地区却依然有叛乱发生,可见南人并未有臣服之心。

第四: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中汉嘉地区蛮族发生叛乱,时向宠率军前往平叛,最终不幸战死。

没有绝对的实力,何以降服他人!南中人心自始至终并未臣服蜀汉政权,蜀汉在灭亡之际,有谈何奢望南方蛮族来援助呢?没趁火打劫已是万幸了!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蜀汉的南方部队已经准备出动了,但是刘禅不让!

当时统领南中各郡的,是安南将军、建宁太守霍弋。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

强悍的南中军团

此时,南中六郡相对比较安宁,经常发生叛乱的夷獠各部已基本平定,其实有能力北上救援成都。不仅如此,蜀汉的南中部队实力相当强,与叛乱部落的长期周旋中身经百战,堪称劲旅,估计人数至少在一两万人以上。

后来,南中地区归属晋国版图,霍弋还出动兵力占领了吴国的交趾,靠的就是这支原蜀汉的部队。

这支蜀国旧部,不仅攻占了交州,而且还大败吴国讨伐军,击杀吴军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随后,吴国动员全国力量,出动十万大军才击败了这支晋国的偏师。(《华阳国志》:泰始七年春,吴王孙皓遣大都督薛珝、交州刺史陶璜帅“二十万”军,兴扶严恶夷,合十万,伐交趾。)

当时,吴国十万大军围攻交趾城,城内南中军团才一千多人,加上本地新附士兵四千人,老百姓一万多人。“至秋七月,城中食尽,病、饿死者大半。”最后在叛徒内应下才破城。指挥交州保卫战的,一直都只是霍弋的部将,霍弋本人由于生病只能坐镇于建宁郡。由此可见这支南中军团的实力强悍。

孟获后人的线索

至于孟获,都已经离诸葛亮时代三十多年了,他怎么可能还活着。不过,参加交州大战的很可能有孟获后人。

南中军团的参战将领有杨稷、爨谷、董元、毛炅、孟岳、孟干、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人,其中可以看到南中大姓爨氏、孟氏的人。其中,孟岳、孟干和孟通三个人,肯定是孟获的族人,甚至是直系后代。

在交州之战中,孟岳和孟通力战而死,孟干、爨熊、李松等人被吴国俘虏,由于他们擅长制作弓弩,所以被留作工匠。但是这几人之前就约好逃跑,最终只有孟干成功逃到洛阳,爨熊和李松在逃跑过程中被杀。

由于孟干的作证,南中军团的壮举才被晋国朝廷得知。杨稷、王素、毛炅、爨能、李松等人都被追封,后人也被封侯。


陶式防务评论


大家好,我是一名95后精彩影视剪辑创造者,很高兴能够回来悟空邀请的问提,以下就是我的个人见解

公元263年8月,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兵分三路伐蜀。时蜀汉危亡之际,大将军姜维率军镇守剑阁,凭借山川之利将魏国主力大军钟会所部阻挡于剑阁之外,然不料魏将邓艾兵行险招,竟由景谷道偷渡阴平,直逼成都,蜀国朝野闻之震惊。时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主动请缨率成都守军于绵竹阻击邓艾大军,然终兵败被杀。公元263年11月,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见状终开城投降,至此蜀国宣告灭亡。

蜀国灭亡的这个过程可谓相当之迅速,从司马昭8月发动灭蜀之战,到11月刘禅开城投降,期间只不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想刘氏在蜀地也经营了数十年,怎就如此不堪一击呢?或许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问题,那便是在抵御魏国入侵的蜀国军事力量中貌似少了一部分,少了那一部分呢?没错,那便是蜀国在南中地区的军事力量。提到南中地区,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南蛮王——孟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描述得非常精彩,时诸葛亮以仁义感化孟获,尽收南中人心,孟获亦曾有言誓死效忠蜀汉,为何在蜀汉灭亡之际,南中之地竟未出一兵一卒支援成都呢?


南中人心,从未收服

先来说说孟获为何不来救援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问得缺乏常识,应该表述成“在蜀国灭亡之际,南中蛮族为何不来救援”才更为恰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到蜀汉灭亡的时候,孟获还在不在世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使在世,那也是一个很年迈的老头了,还谈何救援呢!孟获是在诸葛亮公元225年南征,平定南中叛乱后才臣服的,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期间整整相隔了38年之久,估计当时孟获即使在人世,少说也得七八十岁了。有道是“年过七十古来稀”,像孟获这样一位蛮族首领若能活到七十高寿应该是会有记载的,但史书上却并未记载孟获的生卒年月,想必他并没有见证蜀汉的灭亡。

在演义中,孟获及其手下的南中蛮族确实是诚心臣服蜀汉了,但这毕竟是小说之言,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南征采用以“攻心为上,收服人心”的策略确实不假,然可惜的是他至始至终并未能收服南中人心。不过这个也不能怪诸葛亮不够高明,因为只有在绝对的实力情况下,才能真真正正收服人心,令四方臣服,而蜀汉并没有那个实力,因为它毕竟只是偏安一隅的一方小国。

昔日刘备平定汉中,自立为帝时,南中地区(南中四郡)还是很稳定的,这在于它有实力,毕竟当时的蜀汉盛极一时,连北方的曹操都被它击败了。然自刘备夷陵兵败后,南中人心就开始浮动了,在刘备死后,更是直接明目张胆的造反了。《三国志》记载:

故由此有了后来的诸葛亮南征平叛。然而通过诸葛亮的一次武力镇压,南中人民就真的对蜀汉臣服了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南中人心从未收服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便能清楚的看出:

第一:在南中设立“庲降都督”,这是刘备入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目的就是要稳定南中的局势。

第二:迁移南中人民,当年诸葛亮南征平叛后,曾迁移了南中地区上万户人家到成都平原,并选拔他们作为精锐部队。诸葛亮北伐时有名的“无当飞军”便是来自于此。

第三:公元233年,南夷豪帅刘胄再次发动叛乱。时诸葛亮尚在,南中地区却依然有叛乱发生,可见南人并未有臣服之心。

第四: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中汉嘉地区蛮族发生叛乱,时向宠率军前往平叛,最终不幸战死。

没有绝对的实力,何以降服他人!南中人心自始至终并未臣服蜀汉政权,蜀汉在灭亡之际,有谈何奢望南方蛮族来援助呢?没趁火打劫已是万幸了!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厚爱,回答的好与不好请在屏幕下方留言,请关注《伟哥看影视》谢谢!


伟哥看影视


不救正确,救错误

孟获最多算是蜀国的附属,并不直接受蜀国控制,他不救蜀国,站在孟获的角度上是绝对正确的,救反而错误。

1. 孟获的南蛮部队,作战受到地域限制,孟获的南蛮部队其厉害之处有很大部分是和他所在的地方,地形地势瘴气一类有关的,如果其走出来,在平原地带和敌人大兵团决战,很难占到便宜。

2.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孟获打不过蜀国,蜀国打不过魏国,那么孟获自己也知道自己能否打过魏国。

3. 孟获的地位特殊,孟获属于少数民族的首领,而历史上这一块地区,基本都是土司自治的,以诸葛亮的能力,七擒七纵也不过是为了让孟获归心不闹事而已。也没杀了孟获,也就是说当时的政权,基本是少数民族自治。不管是蜀国和魏国,都没有能力来管控孟获的地盘,所以谁来都是一样。但如果孟获铁心救蜀国,结果就是被魏国下决心灭掉,虽然灭掉孟获可能会引发一些后续管控问题,但留着铁心支持蜀国的孟获问题更大。诸葛亮能七擒七纵,魏国如果灭,一次就行了。孟获不会不明白。

所以从以上几点看出,孟获绝对没有理由,去帮助蜀国的。


叶飘刀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故事。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最终使得孟获心悦臣服,收南方南蛮之地。但是为什么在蜀汉灭亡之际时,孟获却没有率南方部队前来救援呢?

管理方式难以调兵

在当时,南蛮地区相对比较落后,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像孟获这样的一个蛮王也不过是由南方诸部落推选出来的一个领袖罢了,手下各部落依然有着很强的自主权,因此即使孟获有心救蜀也需要诸多部落领导人的同意。

诸葛亮去世多年,余威不存

我们知道,当初诸葛亮是通过七擒七纵才降服了孟获,这里可以看出孟获的本身绝对不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在更多情况下,他是十分灵活的。而很多朋友们以为蜀国在诸葛亮去世不久便灭亡了,其实不然,在蜀国灭亡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去世了几十年。对于孟获来说,他与其说害怕蜀国,不如说是害怕诸葛亮,现在诸葛亮早已去世多年,余威不存,在蜀国灭亡之际,孟获不在南方搞事已经很好了。



蜀国灭亡始料不及

姜维与钟会在剑阁对峙许久,未分胜负,不料邓艾偷渡阴平,成都迅速投降,蜀国亡国,这样的灭亡速度不要说让南方的部落根本没有预料到,就连姜维本人也没有想到。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要知道很多部落的归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毕竟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

而且如果诸葛亮还活着,孟获有可能会亭诸葛亮的调遣,但是诸葛亮早已不在了,蜀国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多少价值。

蜀国到了最后,已经岌岌可危,也只是诸葛亮最后苦果硬撑,他虽然在所谓的属地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很多的部落也愿意给他们纳贡,但这样的一种纳贡,绝对是一种强迫性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最终蜀汉即将灭亡之时,孟获和部落都没有出兵解围。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七擒孟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得很过瘾,确实,诸葛亮通过自己的智慧,把一个比较落后文明不发达的一些部落,让他治理的服服帖帖,但是有一句话说是这样说的,山高皇帝远,这些人不是发自内心地归于蜀汉,所以当蜀汉最终即将陨落时,孟获和各部落也没有相救,原因就是没有死心蹋地的跟随蜀汉。

另外作为孟获,以及其他部落,在诸葛亮进入蜀地之后,在这里税收相对比较高,可以说这些部落都缴纳了很多的金银财宝,来维持着蜀国所有的开支,可见当时也搜刮了很多民财,这里的老百姓在骨子里是不服气的,但是由于自己的势力有限,只能敢怒不敢言。

最终当诸葛亮死后,这时的刘禅有两种去处,一是选择到蜀地,但是他的很多手下认为孟获,以及其他的部落,根本不会接受他,所以最终没有去蜀地,只有投降了魏国曹操。因为到了蜀国最后,当诸葛亮死后,在蜀地搜刮民财愈演愈烈,这也是造成孟获和部落对于蜀国的恨之入骨,最终不愿意带兵解围的一个理由。






南飞雁1988


我们首先看看孟获去了哪里。

《后出师表》是否诸葛亮所写虽然有争议,但其中提到的人事和时事大多有所本,在《后出师表》中提到“自臣(诸葛亮)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內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这其中就包括原南中少数民族的武装,也就是说,部分南中精锐早已被征发到蜀汉主力军中,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蜀汉战略部署的失误,被隔绝在匆匆从沓中(甘肃舟曲)屯田处返回的姜维军中,并未能在最后决战中充分发挥作用。

而孟获本人和许多南中土著贵族,则在归附后被吸收到成都做官,孟获后来做到御史中丞,这是负责监察的主官,不管孟获是实际负责御史台,还是只挂个名,具体工作交给下属职能官员,但这个官属于中朝官是毫无疑问的。简单说,即便蜀汉灭亡的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孟获仍然健在,他和他的主要旧部首领,也早已变成了手无寸铁、在成都当文官的光杆司令,大概率跟随在“面缚舆榇”的刘禅后面出降,事实上在蜀汉灭亡时,蜀汉境内本土势力中主降的比例最高,一如刘备刚入川时,因为地头蛇最希望保住身家,且深知投降对他们而言性价比最高。即便不降,他们也没有实力拯救蜀汉。

再说孟获旧辖区的兵。

孟获所辖南中地区,在诸葛亮平定后被划分为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六个郡,统称南中六郡,蜀汉灭亡当年,这里统由安南将军领庲降都督,兼领永昌、建宁两郡太守霍弋统领,霍弋听说魏兵入侵,“欲赴成都,刘禅以备敌既定,不听”。南中离成都平原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霍弋直到第二年四月才得知刘禅投降且平安抵达洛阳,受到善待,这才向魏投降,可以想见,即便绵竹之战时刘禅就开始征召霍弋入援,后者也很难赶在成都投降前及时抵达成都。

蜀地最大的特点是险要都在四塞,而成都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因此一旦外围某一点被突破就土崩瓦解,即便主力仍然存在也难以及时回援,正因如此,历史上外敌攻蜀,要么总也攻不下,要么就是一点突破,一两个月就全盘搞定。蜀汉灭亡时,除了禁军诸葛瞻部破灭,主力姜维、霍弋、罗宪部都损失不大甚至完好无缺,却无一能抢在刘禅投降前及时赶回救驾,奥妙就在于此。


李厚何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的38年后,也就是公元263年,司马昭下令三路大军伐蜀,由钟会为主帅,魏军攻入汉中,蜀汉大将军姜维从沓中虚晃一枪,退守剑阁,将魏军全部挡在剑阁,进退不得,由于补给困难,而又无法攻克,钟会已有退兵打算,但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偷渡到成都,经过700余里的无人区,出现在成都腹地。主战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兵临成都城下,这个时代蜀汉已到了即将灭亡之际。这人时候来看一下当时蜀汉国内的军力分布情况:汉中地区的诸葛亮时代兴建的汉城与乐城,仍在坚守,没有被攻破及投降,只是被钟会军包围。北边的姜维起先在剑阁,后来退守到东边的郪县,仍有万精兵,可救援成都。东边的右将军阎宇镇守永安,而罗宪镇守江州,共有精失近万人,也可救援成都。西边的郫县还有汶山郡,都在蜀汉手中,也有兵可用。

南边虽有很多少数民族,但基本上只是臣服于蜀汉,并不算做是蜀汉的直系,蜀汉在强盛时,命令这些少数民族武装救援也许有可能,一旦到了要即将灭亡之时,这些人 肯定是不会来救援的,他们对蜀汉并没有多少忠心。说到孟获,这个时候早就去世了,离诸葛亮征南中已经过了38年,已经换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了。南边只有蜀汉的翊军将军霍弋统率南中诸郡,计有精兵数万人,而且霍弋也向后主刘禅请示出兵救援成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孟获居住地方太偏僻,成都与南中道路崎岖难行,互相传递消息时间过长,成都被围,等收到消息,刘禅已自缚率众投降了。无兵可调:蜀汉全国人口不过20多万户,90多万人口,南中更是地广人稀,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后,为削弱南方势力,特搬迁比较彪悍的一万多户到成都平原,并选拔他们作为精锐部队,号称无当飞军。所以南方部落能够北援的兵马,在蜀汉灭亡前40年就已经北上。现有的兵马属散兵游勇,无组织无纪律,经不堪一击,根本不可能千里北上,主算来了,这支疲惫之师遭遇邓艾的精兵,也是分母。

南中部落并未真心归蜀:诸葛亮南征孟获时,七擒七纵才让孟获心服口服。南中地区总算安定,但也仅仅只是“纲纪粗定,奉汉粗安”的局面。蜀汉强盛时,南中部落碍于恩威并施的治理,还有部落数次作乱,杀害太守,诸葛亮只许派将军马忠前去监视。如今蜀汉岌岌可危,南方部落只会趁火打劫,伺机造反,又怎会以身冒险,去得罪强大的曹魏,出兵去相救呢!其实蜀汉对南中的控制其实很薄弱,那些首领对蜀汉也没有什么归属感,蜀汉还得增兵严防,至于让他们救援就更谈不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