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業界眾議劇集創作生產管理“新規”

《通知》一經發出,引發行業廣泛熱議,業界人士紛紛表示,《通知》的出臺具有積極意義,將對電視劇網絡劇行業的良性發展和電視劇網絡劇生產製作的各個環節,起到強有力的規範和支持作用。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廣電發﹝2020﹞10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一是加強源頭引導,在申報備案公示時,製作機構須向省局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二是反對內容“注水”,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三是做好製作成本配置比例情況報備工作。在電視劇網絡劇完成片審查階段,製作機構須將製作成本決算配置比例情況報告、演員片酬合同複印件,提交至省局備案。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通知》一經發出,引發行業廣泛熱議,業界人士紛紛表示,《通知》的出臺具有積極意義,將對電視劇網絡劇行業的良性發展和電視劇網絡劇生產製作的各個環節,起到強有力的規範和支持作用。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政策的貫徹落實還要有嚴謹的核查制度

整理/杜邁南

這三條政策其實之前已經多次提出,這次正式強調很有必要。比如第一條,之前用題材和劇名跑馬圈地的情況太多了,最終的實現率大概只有50%左右。承諾已完成劇本創作才能申報,這樣備案公示的規劃性就強了,但有一個問題要注意,就是申報方說已經完成劇本,但是具體的完成程度誰來把關?

這幾年題材雷同、創作浮躁的現象很嚴重,大家還是要按照藝術規律和生產規律來創作,不要搞一窩蜂。題材多樣化、百花齊放,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這條政策有利於大家通過掌握的情況不斷調整題材方向,同時也能合理調整題材規劃的比例。

第二條“電視劇和網劇提倡不超40集,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也很有意義,一些作品六七十集的體量是該收收了。這裡提到的“提倡”和“鼓勵”不是強制規定,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能有的劇集在政策出臺前就已經籌劃了,因為題材限制需要更大體量,所以沒有完全一刀切的思路是對的。但是既然已經提倡了,就要給一個預期時間,後面就要切實按照提倡的內容實施嚴格管理。

前兩條一起實施將對行業產生積極影響,不過也說不上將加速“編劇中心制”時代的到來。編劇本來就有話語權,劇本是一劇之本嘛。但是現在很多知名編劇都變成了組織者,手下有一群寫手進行工廠化寫作。工廠化寫作創作出來的往往是套路性的作品,真正能紮根生活站得住腳的不多。

現在各大平臺都有自己的評估體系,這個體系是從大數據、觀眾的接受角度得來的,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是純數據的方式會影響藝術創新以及題材的深度發掘。這也使得很多年輕編劇的作品千篇一律、套路化,寫作者為了迎合快餐文化忙著趕工,哪有時間再去積累自己、認識生活。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短劇熱,我認為短劇會熱,但不是在傳統媒體和視頻網站上,而是在短視頻裡出現。很可能在孵化和創作IP的過程中出現一種新方式,實現文學的視頻化和視頻的文學化的結合。這些短視頻作品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劇的創作。所謂的美劇模式在國內遠未成熟,畢竟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吃“大餐”,看長篇連續劇變成一種消費習慣。在我看來,未來短的短,長的長,將互為作用。

此外,這三條政策的貫徹落實還要有嚴謹的核查制度。好的管理一定會促進創作,按科學精神辦事是基本規律。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限片酬,要警惕花樣應對

整理/杜邁南

這三條政策都很重要,也很有意義,對創作者來說不是限制,而是規範,對整個行業將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其實政策沒出臺之前,我也一直都是這麼做的。當年演員片酬飛漲的時候,我就堅持把大部分預算放在製作上。如果遇到好劇本、好團隊,大多數演員都是可談的,甚至願意降價出演。之所以會出現一些演員漫天要價的現象,是因為有些作品本身質量不過關,演員可能是想以高價去拒絕,沒想到對方真應下來了,結果演員們的片酬也隨之水漲船高,再加上各種資本進入,亂象叢生,最終惡性循環破壞了整個行業的生態。

我本人就是編劇出身,所以一直都很尊重編劇。不過我理解“申報備案公示時,製作機構須向有關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這條,其實跟提升編劇話語權沒多大關係。有了成熟劇本再開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也是規避風險的重要舉措。像我拍的戲的劇本,一般都是經過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打磨,做好充分準備才拍。所以這條對編劇的影響並不大,更多的是警示投資方切勿急功近利。

在國外,很多編劇並非只有單純的編劇身份,他們同時還是製片人,或者是藝術指導。一部影視作品的完成是整個團隊協作的結果,每個工種都很重要。所有劇本都要按照視聽語言的規律進行二度創作,好劇本拍出爛劇、爛劇本拍出好劇的案例,比比皆是,影視創作本身就是個集體活兒。

編劇的作品好,地位自然高,掙的錢也會多。但說句真心話,目前國內編劇數量不少,找到好編劇卻很難。好編劇都在活兒上,我現在手裡儲備的一些項目都是幾年前約的。好編劇是稀缺品,希望年輕編劇能夠潛下心來創作,修煉內功,這個職業除了天分,更需要勤奮和忍耐力。

第二條“電視劇和網劇提倡不超40集,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更多的是對“注水”現象的限制,但不是絕對的一刀切。至於未來市場上是否會出現一波短劇熱,我認為不一定,因為中國的老百姓目前還是更習慣日播模式。

政策的落實很重要,比如限片酬的事,據我所知現在又出現多種花樣來應對,一些合同表面合規,但是個別演員會以別的方式收錢,最終風險還是轉嫁到投資方身上。如果管理部門在掌握瞭解情況後,能夠一揪到底,進行大力度處罰、控制,這將是貫徹落實政策的關鍵。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商業模式、購銷機制需要革新

整理/陳 丹

編劇在國內的影視製作中沒有形成中心,癥結在於購銷機制。

在國內的電視劇交易中,平臺方更看重演員陣容、製作班底甚至是IP價值,但在日韓和歐美,電視臺、流媒體網站是看劇本下單的。美國電視網每年都會有一個招投標會,創作團隊拿著劇本投標。中標者,電視臺或者Netflix會跟團隊籤一季或一集的合約,看播出效果再決定是否追加投資。

一開始,美國的製片方並不願意承擔前期劇本籌備的成本。因此,很多編劇自己拿著劇本找到平臺方簽約。編劇們紛紛成立工作室、組建自己的公司,參與電視網投標;與電視臺簽約後,再回頭找製作公司承擔項目的拍攝製作。如此一來,編劇與製作公司地位對調,編劇成為了甲方,製作公司需要為其打工。慢慢地,編劇中心制形成,也成為美劇生產模式中的重要一環。

對於國內的情況來說,主管部門新政策的出臺表明了重視劇本、重視創作的方向,但真正轉變的促成,還需要商業模式、購銷機制的革新。

對於平臺方來說,他們需轉變思路。演員陣容、製作班底、IP影響力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標,但是鑑別一個劇本的好壞,需要平臺方具備更強的藝術鑑賞能力和專業度。很多人都怕走出這一步。正所謂只有退潮之後才能看到誰在游泳,真正以內容為導向,有沒有能力、專業性如何,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也意味著行業中權力結構的改變,誰的劇本好、誰拍的戲好,誰的話語權就更大。

對於編劇來說,總局這次推出的新規,是一個歷史機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市場上當然有製作人願意按照規則請好編劇,認認真真抓劇本。這樣的製作人、製片公司肯定會在洗牌階段生存壯大。但想要鑽政策漏洞的製作人、製作公司也會存在。他們可能會讓一些剛入行的編劇免費創作,抑或是糊弄一個劇本備案立項,以此來逃避前期投入的風險。因此,編劇們也應該出來成立工作室或公司,聯合起來去立項,逐漸形成國內的編劇中心制。

這是一個契機,也是一次艱難的轉型。一方面,編劇需要強大的業務能力。對於中小編劇來說,新政出臺,他們的生存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他們只有兩條路,一是像原來一樣等待一個合約,但這個合約要求會越來越難,如果拿不到合約無法養活自己的話,就只能轉行;二是獨立創作,看能不能寫出一個打動平臺的劇本,這也很難。另一方面,編劇也需轉換角色。所謂編劇中心制,編劇要成為一部劇的中心,就要讓自己成為複合型人才,既要懂預算,又要懂營銷,你要扛起這部劇的成敗得失。當前,編劇隊伍參差不齊,真正能夠擔當一劇中心的人並不多,需要整個行業培育、孵化真正具備複合型能力的編劇人才。譬如說,一個項目中編劇稍顯稚嫩,那麼需要成熟的導演、製片人、演員等各個工種保駕護航。

所謂的編劇中心制,是一個機制,就像足球賽場的教練中心制一樣。即便教練水平不行,場上的球員也應該聽他的。編劇中心,究其根本就是要尊重劇本,尊重核心的創意人員。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風險前移為平臺型製作公司帶來機遇

整理/馮 剛

整體來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著眼當下、立足長遠,本質是加強源頭引導、反對內容“注水”,鼓勵製作單位將資金投入內容的前期打磨和後期製作,加強對劇本和內容本身的重視程度。

推行新規能夠促使影視作品創作風險前移,立項修改成本與審查風險有所增加,這也要求行業從業者一方面要對政策、市場更加敏銳,能夠對題材、內容進行有效把控;另一方面,工業化、標準化的流程將降低試錯成本,規模化也可以降低整體風險,對於華策這樣的平臺型製作公司來說,有可能迎來機遇。

相較以往,少部分編劇的話語權將會比以前大,優秀編劇是行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以後的創作中將更加凸顯,成熟編劇未來有可能更多地參與到項目中來。

高質量的內容是影視行業的主旋律,也是剛性需求,但隨著行業的迭代轉化,快速呈現將是對作品的新要求。在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短小精悍”的短劇敘事節奏快、情節密度高,藝術性、觀賞性兼而有之,適應移動、快捷的傳播特點,更加貼合觀眾當下的追劇需求,因此,

短劇或將在未來的日子裡迎來高光時代。

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以及用戶習慣的變化,無論是平臺方、製片方還是主創都在思考創新,思考怎樣能夠以最經濟的成本呈現更優質的內容。相對於傳統的長篇影視劇製作而言,短劇的風險更可控,進行創新嘗試的餘地也更大。同時,也有利於提高行業生產效率,提升作品質量。

對於華策集團以及所有內容製作方來說,增加了集數限定之後,影視公司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規定時間內高效完成內容表達。作為影視行業的頭部公司,華策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堅持“內容為王”戰略,堅守創作導向,以“創作最受歡迎的影視內容”為使命。新規的出現與華策集團一直堅守的理念也非常契合,未來無論是電視劇、電影還是動漫,華策集團都將更注重題材、內容本身的創作和打磨,充分發揮影視作品的文化生活主陣地、主力軍作用,加強優質內容供給與編播,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傳遞積極向上的美好正能量。

我們堅信,在行業未來長期的發展中,在主管部門的帶領下,在行業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影視製作行業一定會迎來更優質、更精品化的春天。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新政順應市場需求,內容仍然為王

整理/馮 剛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大家較為關注的首先是片酬比例問題。這個要求的提出對行業幫助很大,但關鍵在於執行力,如何將要求變為法規制度進一步落實非常重要。

其次對於集數問題,《通知》中使用的“提倡”二字非常到位。對於劇集數量的要求還是要根據作品本身進行量體裁衣,10集就是10集,20集就是20集,特殊的作品拍攝50、60集也可以,但不能太多。

“申報備案公示時,製作機構須向有關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的要求,則可能會對行業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影響。好的方面,可以進一步杜絕跑馬圈地的現象,杜絕投機行為,保護原創。壓力則是會為影視製作公司增加不低的製作成本。完成的劇本需要較多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投入,同時無法立項風險的存在也會對一些小公司造成壓力。但總體來說,這項規定對於去除行業泡沫、業內不規範競爭以及盲目立項等現象有一定幫助。

對於慈文來說,除“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的要求,會對公司未來選擇劇本和規劃某些項目時產生一定影響,其他不會讓公司傷筋動骨。

雖然《通知》中將劇本創作與項目立項申報備案進行了關聯,但由於一般創作規律的限制,編劇的行業地位不會有太大提升。目前很少出現編劇攜帶完整劇本與影視公司談合作的情況,更多的情形是編劇根據資方提供的方向進行創作。目前來看,《通知》中提出的新要求暫時無法改變行業現有的合作模式。

美劇、韓劇多為邊拍邊播類作品,這對編劇和劇本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美劇、韓劇在創作時,編劇的分量很重。但國內這種模式並不多,反而

有創作認知能力的製片人對作品會有更多話語權。

短劇方面。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初期的長劇集其實不多,長劇集和電視平臺廣告招商的需求,以及抑制或分攤高片酬演員的成本有關。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觀眾收視習慣發生了改變,廣告的投放和跟播形式也隨之產生變化。行業其實不用太過擔憂短劇集如何保持觀眾黏性。內容和劇集品質永遠是吸引觀眾的第一要素,無論是Netflix、HBO還是HULU推出的短劇集都未造成觀眾流失,反而凝聚了很多忠實的付費觀眾,相信中國觀眾也會有自己的專業選擇。

最後,相關部門在落實《通知》要求的過程中,規範化和執行力很關鍵。譬如片酬問題,就需要有關部門不斷監督,按照政策法規進行審計和檢查,同時還可以藉助稅務部門一起摸底、規範。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想嘗試“內容質感更高級”的12集短劇

整理/紀文彬

新規的目的是鼓勵創作優質內容,鼓勵公司用心做內容,逐漸將投機之人清理出行業,這是件好事。

其中,申報備案公示時提供完整劇本、限制演員高價片酬的規定,對我們沒有影響,因為我們一直是這麼做的。唯一會有變數的,是“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這一條。眾所周知,製作成本較高的劇集,增加集數可以降低單集成本。如果單純壓縮集數,綜合成本就較難控制。

例如我們最近正在籌備的一部劇,原計劃48集,經反覆討論,減少冗長部分,砍到36集,最終又縮減為24集。雖然集數減半,製作成本卻沒降多少:主角片酬差不多,拍攝場景、道具費用差不多,僅因製作週期稍短能省一點兒費用,但每集單價勢必增長。因此製作這類項目,更需要製片方抱著打造精品的心態。

在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前,控制成本的難題,或許需要生產鏈各環節都降低一些價格,才能幫助製片方降低綜合成本。但實際上誰都不會主動降價,外加疫情影響,行業會經歷陣痛期。不過,即便短劇創作成本較高,我還是想嘗試12集短劇項目。對我而言,這一形式不僅內容質感看起來更高級,也更誘人。

目前國內劇集的播出方式主要以日播為主,短劇周播未必能如日播劇一般增加用戶黏性,日播的話,又不能持續累積、釋放短劇熱度。對於平臺而言,購買單價更高的短劇看似不划算。但實際上,如果能帶來更多的播放量、更高的話題討論度,看重性價比的平臺方會願意購買更貴一點的短劇。至於短劇播出較難實現長劇的長尾效應,我建議平臺方可針對精品內容,推出某部劇單獨付費的模式。如果一段時間內出現多部精品短劇,會催化行業短劇創作熱潮。

新規對編劇地位提高程度有限,不會發生質的變化,除非編劇自身職務轉變,比如編劇轉型導演、製片人等。以往業內確實存在壓榨編劇、套取創意騙稿費的現象,“完整劇本”的規定保障了編劇權益,但並不能使編劇像導演、製片人一樣成為劇組的中心,畢竟文字工作和拍攝是兩回事。拍攝過程中,畫面實現不了文本表達怎麼辦?成本超預算拍不完怎麼辦?此類問題編劇解決不了。

編劇要提升話語權,關鍵看自身能力,和外界政策關係不大。像劉和平、高滿堂這些能出好劇本的編劇,一直都受行業尊敬。在我們公司也是如此,有能力的編劇自然有好機會、有高薪,那些抱怨生存壓力大的編劇,往往作品不好但又不自知。目前編劇行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基層和中層人員嚴重斷層,新入行的編劇中願意沉澱積累、慢慢磨基本功的人越來越少。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注水”劇未來會大幅減少

整理/紀文彬

影視劇創作既不用刻意追求短劇,也不用刻意創作長篇鉅製。劇集長短主要根據創作需要而定,集數多少不是鑑定一部作品好壞的標準。

作為電視劇製片方,我們非常重視市場口碑反饋。“注水”作品留不住觀眾,創作者今後自然學會精簡敘事。國家廣電總局的新規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劇集,並說明了不是一刀切的強制規定。主管部門出臺這一政策,是看到當前影視劇“注水”的現象較普遍,想以這種方式提高國內電視劇的整體品質。我相信,經主管部門審查,外加從業人員對口碑的重視,“注水”劇未來會大幅減少。

當前,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影視劇大多以短劇為主,常見12集、16集結構,但也不乏上百集的優秀長劇。短劇和長劇兩種形式並不對立,可以共存。作為創作者,可以先拍一季短劇試水效果,如果觀眾評價好,再拍第二季,這樣能使項目的品牌口碑疊加增長。目前,我們也在嘗試探索短劇項目,是一部關注互聯網犯罪的作品。這個題材本身反轉多、情節密度大,適合開發短劇集。同時,我們也在籌備其他適合較長集數的題材項目。

在播出模式上,短劇集數少,如果日播,可能難以持續積累熱度;改成周播,可能又會降低觀看黏性。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市場培養中國觀眾的收視習慣。目前大部分中國電視劇以每天播出兩集為主要模式;但年輕觀眾追自己喜歡的美劇、韓劇,就能接受一週一更新的節奏。這說明,觀眾一旦養成收視習慣就不存在棄劇的問題。讓觀眾習慣周播的核心還是做好內容。只要內容足夠有吸引力,觀眾自然看完這週期待下週。反之,如果是爛劇,不管日播還是周播,觀眾都會棄劇。

在商業運作上,如果以集數算版權交易價格,短劇不佔優勢。但平臺的訴求是留住觀眾,在當前公平的市場環境下,平臺方會根據市場效益給出合理的收購方式。製片方也會調整企業運作,通過組織更有序的拍攝生產、減少演員片酬虛高等方式控制成本。近兩年,行業趨於理智、冷靜,相信會有適合短劇集的商業運作模式出現。

出臺新規的初衷是為了提高作品質量,不論是“一劇兩星”還是此次新規,本質都是倡導重視內容。內容好壞的根源在劇本,製片公司生存的根本在編劇。因此,編劇在業內一定是最受重視的。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新規優化了編劇成長環境

整理/陳 丹

總局新頒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是對行業的一個利好。

每年立項電視劇的製作完成率很低,很多備案項目只是一些製片公司對題材的跑馬圈地,其他真正想做項目的製片公司、創作團隊因為題材“撞車”反倒沒法做了,從而造成了題材浪費。“申報備案公示時,製作機構須向有關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這一規定,相對於以往的管理辦法成熟很多。

與此同時,以基本完成的劇本申報備案,也促使製作公司更加重視劇本開發和編劇能力。這對編劇的寫作能力有倒逼作用,但編劇的話語權能否提升,還有待觀察。

近年來,我們能夠看到國產劇製作的長足進步。導演、攝影、美術、服化道等工種,相對來說更偏技術性,以匠人精神面對製作,成效也能於短時間內呈現在觀眾眼前。編劇的成長過程則更為漫長,編劇的能力關乎戲劇技巧、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對社會、人生的認識深度。一個成熟編劇的誕生,需要更多沉澱和積累。無論如何,《通知》有利於編劇成長環境的優化,有利於行業健康,但新一批成熟編劇的出現需要行業更多耐心。

政策中對短劇的鼓勵和倡導,有利於提升劇集品質。短了才能做得更精,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容量裡,把故事寫得更精彩。這幾年政策調控一直有個重點——去庫存,提質減量。現在的電視劇太需要“瘦身”了,限制電視劇集數也是一種減量。

新規總體上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優化創作環境,但在具體執行和落實過程中,也應注意更多細節性問題。一個劇本的形成需要較長週期,以劇本備案也考驗著製片公司對於政策、題材、市場走向的把握。從劇本立項到完成劇本,成熟的影視公司需要完善籌備、立項、調研等各個環節,需要嚴格的策劃論證會和清晰的管理流程。通過劇本備案,也意味著前期投入風險的加大。因此,管理部門有必要增加一些相應的指導性細則,讓製作機構少做無用功,提高立項的成功率,從而減少成本的浪費。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业界众议剧集创作生产管理“新规”

線上外賣 影院辛酸自救

“潮童”為戰“疫”父母輸送溫暖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