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宫女见朱元璋深夜批阅奏折,送上热粥,朱元璋却说:斩了

一入皇宫深似海,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古代官员经常感慨:伴君如伴虎。在变幻莫测的官场中,官员大多如履薄冰、谨言慎行,稍有不慎就被降职处罚。面对礼贤下士、广施仁政的皇帝,臣子会暗自庆幸这是福气;遇到疑心较重、说一不二的君主,臣子会感慨:这几乎是大写的灾难。

自古帝王多薄情,他们的薄情不仅是针对后宫嫔妃的忽视冷漠,还有对前朝大臣的提防压制,皇权和政权只有被君主掌握,他们才能安然入眠,否则就会食不能味、寝不能眠,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不就是日思夜想的成果?

宫女见朱元璋深夜批阅奏折,送上热粥,朱元璋却说:斩了

朱元璋疑虑重,是君王的通病还是患得患失?

自古以来,疑心较重的皇帝就多不胜数,从汉朝的刘邦杀害韩信到清朝的乾隆引发的“九子夺嫡”,对于这些威胁自己统治的人,皇帝会毫不犹豫地斩草除根。相对于刘邦、乾隆、李世民的杀戮,朱元璋的疑心似乎令人不解:他在深夜批改批阅时,一位如花似玉的宫女为他端来热粥,结果他立马命人将宫女拉出去斩首。这是何缘故?

很多人在谴责朱元璋的无情无义、草菅人命时,我们应当全面分析朱元璋的处罚动机!先来看一下朱元璋的逆袭之路:在众多皇帝中,朱元璋较为苦难,他自幼就经历了世间冷暖、饱受了生存之苦。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朱元璋曾经食不果腹、无家可归,甚至连亲人死时都无钱安葬。在官逼民反中,他走上了起义道路,晓勇善战、刻苦好学的他进步极快,在各种南征北战中,朱元璋不仅极大提高了实战能力,还通过不断的学习充电,文化素质也有了极大提高。

宫女见朱元璋深夜批阅奏折,送上热粥,朱元璋却说:斩了

夜间阴气重,朱元璋发怒是因害怕还是烦躁?

因为吃过贫困的疼痛,朱元璋在登上皇位后,对来之不易的一切极为重视,这也造成了他的患得患失、亲力亲为。朱元璋在位期间,勤于朝政、宵衣旰食。这一路走来,自然是树敌较多,皇位自古以来就有极大的诱惑,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统治者,为了争夺皇位,自然要伴随杀戮。

即使朱元璋内心足够强大,但在信奉鬼神的封建时期,夜间乃是阴气最重之际。朱元璋想到那些被他杀害之人,内心还是有所恐惧。热爱“工作”的朱元璋深夜批阅奏折属于深夜“加班”,本就身心疲惫的他想必希望赶快早日处理完政务,回去休息,突如其来的宫女估计让朱元璋不由得会被吓到!朱元璋是典型的“工作狂”,批改奏折乃是审阅国家大事,在没有传膳的情况下,宫女就自作主张地惊扰朱元璋,朱元璋自然是不能容忍。

宫女见朱元璋深夜批阅奏折,送上热粥,朱元璋却说:斩了

宫女殷勤未献上,赔了热粥还丢命!

自献殷勤的宫女端着热粥,朱元璋第一反应是自身的安全,虽然自己殿外有侍卫守护,这位宫女手无寸铁,但宫女为何能够避开门卫、径直来到自殿内?朱元璋的本能反应就是:宫女别有用心,侍卫玩忽职守!

对于威胁到自身安全的人,大多数帝王都是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所以宫女成了刀下亡魂。“麻雀变凤凰”的心愿不仅落空了,还搭上了一条性命,很多人说朱元璋对待宫女过于残忍,作为君王,他有自己的考量,想必是想通过这件事以儆效尤、重振宫规。在斩首了宫女之后,他一定会对宫廷大力整治。

宫女见朱元璋深夜批阅奏折,送上热粥,朱元璋却说:斩了

宫女是否无辜并无人知情,朱元璋快刀斩乱麻的行为或许是正确的,宫廷礼仪极为森严,这个宫女能够在夜间接近朱元璋,身份必定不同一般,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难道她真的只是一个普通身份的宫女吗?

帝王站在权力的巅峰,有人利用这份殊荣坐拥天下荣华富贵,置百姓于水火、视国事于不顾,用各种苛捐杂税对待百姓,背上了昏君的千古骂名;也有人将这份殊荣视为振兴朝纲的责任使命,通过广施仁政、广纳贤才,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留下“明君”的美名。朱元璋为人严厉谨慎,他当政期间,杜绝了大量贪官的诞生,制定的严酷法律令很多想贪之人望而却步。无规矩不成方圆,你觉得他杀掉宫女情有可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