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冠病毒突變?從區位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前言


武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常住人口897萬人。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 中國華中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漢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武漢的交通區位與疫情傳播的關係

武漢是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地處國家“五縱五橫”大通道的中心,素有“九省通衢”、“東方芝加哥”之稱,被譽為“祖國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是交通便捷,與湖北省的荊州、宜昌、十堰、襄樊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與周邊長沙、鄭州、南昌等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西安等特大中心城市的距離都在1200公里左右。與武漢城市圈內的黃石、鄂州、黃岡、孝感、成寧、仙桃、天門、潛江8個省內城市在100公里範圍內,得中獨厚,輻射四周。以公路、鐵路、長江高等級航道為主骨架,基本形成了以武漢為中心向外輻射的6條綜合運輸通道。北向通道至鄭州、北京,連接中原經濟區和京津冀都市圈;東向通道至合肥、上海, 連接皖江城市群和長三角地區:東南通道至九江、南昌,連接環鄱陽湖經濟區和海西經濟區:南向通道至長沙、廣州,連接長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地區;西向通道至川渝,連接成渝經濟區:西北向通道至西安,連接關中天水經濟區及西北地區。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發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明確將武漢定位為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

同時,武漢位於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水的交匯處,河網水系縱橫交錯,航道網絡居華中之首;此外武漢腹地市場廣闊,發展潛力巨大,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地區將迅速崛起,成為我國第四大經濟區,而武漢則是這個經濟區的發展極,自古就是我國商業重鎮,商品市場輻射範圍廣及30個省、市、自治區和600多個縣市,大量商業往來進出武漢;

新冠病毒突變?從區位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武漢市交通區位

武漢是全國少有的集鐵、水、公、空等多種運輸方式於一體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鐵路四大樞紐之一、六大客運中心之一和四大機車客車檢修基地之一:長江中游的航運中心,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和一級樞紐港:國家確定的179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八大民航區域樞紐機場之一,國內首個航空運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中部地區重要的航空樞紐。鐵路縱向京廣線、京九線、京廣深(武廣、石武、廣深)客專,橫向漢丹線、武康二線、武九線、滬漢蓉(合武客專、漢宜等)等組成雙“十”字鐵路運輸通道。長江、漢江兩江交匯,境內有24條通航河流總長約6683公里,其中長江航道在境內里程長145.5公里,沿長江下行可直達.上海,上行可抵重慶;漢江航道在境內里程長75公里,沿漢江向上通荊門、襄樊、安康等漢江中上游地區。公路建成“環形+放射”高速骨架路網,是國家高速公路路網中心。客貨航線通達全國、聯繫國際,通達因

內外城市95個,其中國際航線35條,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居中部之首。

新冠病毒突變?從區位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武漢市交通規模增長情況

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動日益頻繁,人均出行次數不斷提高,出行範圍也逐步向外延伸。近年來,武漢市對外通達能力逐步提升,與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重要城市間的聯繫更加密切,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作用將更加突出,中轉和過境的運輸需求將逐步旺盛。武漢市工業基礎雄厚,行業類型基本覆蓋了從基礎原料加工產業到高技術製造業等全產業鏈體系,完備的大工業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目前武漢正在向工業化後期邁進,下一階段還將進入後工業化時期。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這一階段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需求量較大,大宗物資的需求旺盛。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影響下,貨物運輸量將快速增長。近年來客貨運輸總量以年均逾10%的速度高速增長,運輸需求十分突出。武漢作為武漢城市圈龍頭城市,人才集聚、產業集聚,依託優越的經濟地理區位,中心輻射的高地優勢愈發顯著,以1200公里為半徑,客運5小時、貨運24小時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新冠病毒突變?從區位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武漢市歷年客運總量及結構表


此外,作為國際交通門戶的重要支撐,武漢各種交通方式的發展定位為:

新冠病毒突變?從區位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武漢市交通發展策略

航空:門戶機場。

鐵路:全國鐵路路網中心。

水運: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公路:高速公路網樞紐。

公共交通:一體化的大都市綠色交通體系。

物流:全國物流中心城市。


伴隨年末到來,在疫情爆發前夕正趕上春運,武漢市獨特的地理區位和發達的交通網絡使得2019-nCoV具備迅速向外擴散的能力。綜合上述武漢市發展與北上廣成等城市間的聯繫不難理解為何此次疫情除在武漢規模出現以外在上述城市中率先發現。


陝西師範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唐三一教授科研團隊聯合國內外專家開展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風險的預測分析


結合論文及目前疫情控制措施來看,疫情將在未來兩週內大規模爆發並在3月10日左右到達峰值,如果續代時間大於6天或潛伏期越長,基本再生數可能更大。就目前採取的積極防控措施而言,未來的報告病例將明顯下降,武漢封城後即其他地區無外來輸入病例後,北京在未來一週內的病例數將降低91.14%,同時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接受央視採訪時稱,中國疾控中心正在對病毒傳播指標進行研究,有研究團隊結果顯示,新型冠狀病毒人際傳播能力跟SARS有相近地方,平均一個病人能夠傳播2-3人。疾病倍增時間相對來說比SARS短,SARS9天時間會倍增,新冠病毒大概率7天時間病例就會翻倍,傳代間隔比較短,病例增長速度也比較快。

新冠病毒突變?從區位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密切跟蹤隔離措施的敏感性分析

(https://mailtrack.io/trace/link/070bbd37560dbebec0a3a5e66772c4beb09a1071?url=https%3A%2F%2Fpapers.ssrn.com%2Fsol3%2Fpapers.cfm%3Fabstract_id%3D3525558&userId=3592603&signature=d4ef3eb3bacd4196(文章鏈接))


新冠病毒突變?從區位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新冠病毒突變,傳染力有差異

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佈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其中S型是相對更古老的版本,而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對不同亞型的深入瞭解,將有助於新冠肺炎的差異化的治療和防控。

論文作者認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演變方式推測,L亞型和S亞型的傳播能力、致病嚴重程度或許存在較大區別。論文稱,兩個亞型的區別在於病毒RNA基因組的第28144位點,L亞型是T鹼基(對應亮氨酸,Leu),S亞型是C鹼基(對應絲氨酸,Ser)。通過與其他冠狀病毒比較,作者發現S型新冠病毒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接近,從而得出S型相對更古老的結論。

新冠病毒突變?從區位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寫在最後

疫情持續之久,期間有催人淚下的英雄事蹟,亦有令人氣憤填膺的醜陋面孔。但無論如何,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